coc.wecc@gmail.com

About coc.wecc@gmail.com

This author coc.wecc@gmail.com has created 362 entries.

用電大戶條款 將帶動綠電設置潮

用電大戶條款預定於明年元旦上路,經濟部子法規目前已在預告中,安侯企管公司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已經設置綠電裝置的案場,雖然只能抵減未來20%的義務量,但抵減後還可以再享受「早鳥優惠」,用電大戶在三年內及早設置綠電,還可以再減免20%義務量,等到法案正式上路,應可帶動一波早鳥設置熱潮。 陳文正表示,其實在中央推出子法規之前,包括桃園市、台中市及台南市等地方政府,都先在地方自治法規中,訂定一定的綠電設置規範,設置標準甚至還比中央更嚴格。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過去有不少用電大戶已經為配合地方法規,或基於企業社會責任而設置綠電,最多可以抵減未來義務量的二成,若搭配早鳥優惠,兩項優惠並行的效果,可以讓綠電設置義務量打到六四折。 至於地方法規的問題,官員表示,地方法規與中央規定並無衝突,中央要求一定的義務量,地方可以基於自身發展,適度加強綠電推動強度,也可改以中央訂定的標準為主,能源局會再作溝通,但原則上尊重地方自治。 不過也有光電業者反映,用電大戶條款遲遲未實施,因此很多企業客戶選擇暫緩設置屋頂光電,等到用電大戶條款正式施行,再釋出屋頂安裝光電。官員表示,對業者而言,確實有可能會受實施期程影響,但政策必須考量多方觀點,盡量採多贏的方向規畫。 官員表示,等明年用電大戶條款正式實施後,可以預期對推展再生能源,將起到正面的效益。 本新聞轉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8/4855653

「神農」豬農蘇鵬 投資溫室種有機小黃瓜

養豬獲得「神農獎」的屏東縣農友蘇鵬,他除了養豬外,2年前投資設備蓋起強固型溫室,將檳榔園砍除後改種,共1.7公頃種有機小黃瓜,小黃瓜分批種植,全年供應給有機通路及團膳,有機小黃瓜除安全健康,更脆甜美味。 56歲的蘇鵬,養豬40年,也是許多豬農請益對象,蘇鵬說,不光是養豬內行,種菜對他來說不困難,高職念農藝科,退伍後與家人投資養豬。他以養豬廢水經處理後灌溉農田,沼氣發電後的沼泥加工成有機質施肥,2年前開始種小黃瓜,也試種過洋香瓜。 蘇鵬說,1.7公頃的網室分兩區塊,原都是檳榔園砍除改種,政府鼓勵農友申請設施種植瓜果蔬菜,有設施保護,遇到強烈氣候可以保護農作物,菜源穩定,尤其最近常下雨,植物生長受影響,但溫室則不受影響依然正常採收。 蘇鵬雖然不是植物類專家,但好學的他念屏東農業大學,和學員互動及交流,也讓他在栽種上更精進。 他說,小黃瓜分批分期栽種,一批大約2個月,所以能全年供應,平均每日採收約500公斤上下,雇用青農幫忙整理瓜藤及採收,以供應有機通路及學校團膳。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說,蘇鵬畜有餘力則行農,在設施及循環經濟,讓農業更具競爭力。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854340?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拚光電20GW!能源局設太陽光電組「業務一條鞭」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召開記者會,對台灣太陽光電發展提出兩大建義,包括現行能源政策若不跳脫農委會七七框架,未來不可能達標,第二,太陽光電發展應設單一窗口協調;經濟部能源局表示,不是農地變更回歸中央審查就無法往下發展,而專責單位政府也聽進去,最高層級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基層單位如能源局上月起也特別成立太陽光電組,要讓太陽光電業務一條鞭。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農委會7月7日發布的新規並不溯及既往,施工或準備中的案場仍可持續運作,差異在於2至30公頃以下的農地施作同意權由地方改為中央,但不是回歸中央負責後「這條路就走不過」。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也建議應設單一窗口協調。游振偉指出,過去經濟部、農委會與內政部等單位原本就有「副首長層級」的溝通平台,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也已指示,由沈榮津專責,就是希望由更高層級直接協調與溝通,顯示政府對太陽能發展的決心。 連能源局8月起也新增「太陽光電組」,游振偉解釋,該組是任務組,不是正式編制,過去太陽光電的規劃推動由能技組負責,施工、籌設則屬電力組,考量太陽光電是重大的綠能發展項目,特別將2組部分人力合併,讓太陽光電業務可一條鞭,從基層組織就有專責單位。 至於今年底太陽光電的累積裝置容量需達6.5GW,不過能源局統計到6月為止,累積量僅4.7GW,意味至年底前還有1.8GW、一段不小落差。游振偉坦言,想達標「要很努力」,目前施工中的案場有相當數量,只要可以順利完成,今年還是可以完成既定的規劃量。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89159

投資太陽能光電 蘇揆承諾會加碼

為宣示政府支持太陽光電政策的決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偕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共同出席「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第4屆第2次會員大會」時表示,蔡政府支持綠能政策的態度並未改變,未來跨部會協調將由沈榮津成立專案小組,負責「把事情做好」。 指定沈榮津成立專案小組 蘇貞昌致詞時指出:「來參加這個活動前,就已經知道業界有很多問題,昨日特別召集經濟部、農委會、台電、環保署等各部會討論,指定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成立專案小組、擔任召集人,未來相關問題都將由沈榮津負責協調。」 農委會盤點發展光電土地 他表示,今天來有3大重點要告訴業者,第一,跨部會協調工作指定由沈榮津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拉高層級、確實執行;第二,請農委會盤點適合發展太陽光電的土地;第三,盤點全國中小學適合蓋風雨操場的地點,希望讓業者有夠多空間。 蘇貞昌也同時點名台下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希望給予太陽光電業者需要的幫助與足夠的資源,讓太陽能業者好好來做,他也承諾「相關的投資政府也會加碼」。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也回應,國家綠能政策的發展一定要各部會協商,院長宣示由沈副院長居中整合,對於2025年太陽光電建制量要達成20GW的目標有信心,公會也將凝聚共識提出建議,包括大型電廠的土地問題,而農電共生延宕4年希望先有一個示範案場誕生,讓業界知道該如何運作。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98565

台西試驗場漁電共生 文蛤育成率達4至5成

雲林縣台西試驗場進行漁電共生文蛤養殖試驗,收成率達4至5成,與一般文蛤養殖池收成率差不多,消除漁民對漁電共生的疑慮,目前已有漁民前往水試場詢問漁電共生事宜,為新形態的文蛤養殖打下良好基礎。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為推廣漁電共生,2018年底於台西試驗場針對文蛤進行漁電共生試驗,去年底首次收成達4至5成,今年5月再次放養文蛤苗,目前生長情況良好,預估明年初收成率也在4至5成左右,引發漁民跟進意願。 台西試驗場副研究員周昱翰表示,文蛤漁電共生區占地2公頃,由於養殖物以文蛤為主,因此採用立柱式水池,與養殖魚蝦的浮筏式水池有所不同,其太陽能發電板遮蔽率分為4成與7成兩種。 經試驗,遮蔽率4成的水池光線較為充裕,文蛤育成率較佳,遮蔽率7成的水池雖然發電量多,但育成率相對減少,因此將推廣遮蔽率4成的漁電共生方案。 周昱翰說漁電共生可藉由太陽能板的遮蔽,減少陽光直接照射池水,降低因溫差產生的病變,雨水也能從太陽能板的排水系統流出,讓池水水質不至於產生劇烈變化,還有額外的發電收入,是很有發展潛力的新形態養殖方式。 「台西養殖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黃淑鈴指出,她本身也養文蛤,未來的氣候會愈來愈極端,例如今年高溫達38度,已超過適合文蛤生存的35度,漁電共生可降低水溫,值得相關單位大力推廣。 台西地區漁民認為近年來文蛤育成率愈來愈差,去年才3成,今年情況稍有改善,但最多也僅有5成,漁電共生或許是1個轉型的契機。 本新聞轉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07004415-260405?chdtv

荷蘭環保新招 建永續溫室

緊鄰北海冷冽海域的荷蘭能種植出大量的番茄、胡椒、小黃瓜等農作物,主要靠廣泛採用溫室技術,如今這個「低地國」更要打造「永續溫室」,今年起要求所有新的溫室都須達成「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也就是完全避免排放溫室氣體。 財經網站CNBC報導,溫室業者Van Der Hoeven設計與工程主管米德爾多普表示,溫室對荷蘭的重要性不亞於木鞋。 他說,溫室能讓農民「完全掌控室內氣候」,例如溫度、溼度,以及害蟲與昆蟲的數量等變因。 然而,要建立一套環境條件完全適當的溫室系統,相當消耗能源。米德爾多普說:「顯然我們需要為客戶打造能有效使用能源、同時盡可能減少使用淡水與電力的永續溫室。」 推動永續溫室也是當局的共同目標。根據荷蘭政府的政策,今年起新的溫室農場都須達成「氣候中和」,透過採用節能設計、採用太陽能及「地熱應用」等方法來實現目標。 荷蘭Solho公司已透過結合太陽能與熱能儲存,為溫室產業開發永續科技。Solho執行長德塞德里說,這套系統利用太陽能產生溫室農場運轉所需的所有能量流,包括加熱、降溫及供電,Solho把太陽能產生的能量儲存在TESMOD貯熱器,再擷取熱能用於加熱、或透過熱能冷卻系統用於降溫,或以能源裝置供電。 德塞德里說:「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最終會擁有一套系統,只利用太陽產生所有必要營運溫室的能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天然資源高級官員杜布斯說,這套「溫室模式」試著最有效利用土地,並在小規模土地上產出最大量的糧食,「這相當棒,因為我們需要更有效率地利用資源」。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838147?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太陽能裝置量創新高,2019 新增容量高達 118GW

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在 10 年內快速攀升,2019 年全球太陽能新增裝置量又再創新高,彭博能源財經(BNEF)報告指出,去年新增裝置量已達 118GW,晉升為僅次燃煤、天然氣與水力發電的第四大能源。 回想起 2010 年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僅有少少的 43.7GW,到了 2019 年累計達 651GW,太陽能的發電占比也從過去的 0.16% 增加到 2.7%,如今太陽能已經是首選能源之一,在 2019 年新增能源裝置量中,太陽能和風能就占 67%,選擇太陽能的比例達 45%,相較之下,化石燃料已下滑至 25%。 目前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則已經比發展更久的風力發電還要多,風能容量約在 644GW,不過太陽能要追上前三名的 2,089GW 燃煤、 1,812GW 天然氣、 1,160GW 水力發電還要一段時間。 BNEF 報告主要作者兼分析師 Luiza Demôro 表示,由於太陽能模組成本愈來愈低,太陽能技術已經逐漸滲入我們的生活,應用在自家屋頂、企業與電網供電,現在發展太陽光電已經是全球趨勢,可謂無所不在。 全球已併網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已經超過美國總發電量,展望未來,BNEF 考量到太陽能成本還會持續下降,同時也受限於發電性質,預估 2022 年將增加 140-177GW 太陽能容量。 以台灣的發電結構來看,也正逐漸提高再生能源比例,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資料,2020 年第 2 季燃氣發電占比提高 3.8 百分點,燃煤發電占比下降 1.9 百分點,再生能源占比雖因慣常水力受限天候影響而減少 0.7 百分點,但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量皆顯著增加

農委會澄清 農地變更須地主同意

面對農委會以低地力為由,大動作將麥寮上千公頃納為綠電專區,引來地方反彈,農委會昨日強調盤點不等於劃設,用地變更一定要徵得地主同意才能進行,民眾的反彈可能是溝通時雙方認知的落差所致。 不過,農委會官員說,外界批評農委會大幅劃設綠電專區,其實是經濟部能源局希望能有更多土地作為光電專區,因此請農委會協助積極盤點可用農地,農委會利用圖資發現部分土地屬高鹽分地,較適合作為光電用地,但不代表現地沒有在種植作物。 農委會坦言,雖然綠電是趨勢,但還是有許多爭議待解,例如太陽光電板清洗是否會使用特殊清潔劑,以及對當地生態衝擊等,這部分農委會仍在努力與地方溝通,希望2025年太陽能裝置量能順利達標。 目前政府規劃2025年太陽能裝置量為20GW,地面型占17GW,屋頂型則是3GW,今年8月1日「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正式上路,依要點,2公頃以下農地變更為非農用只須地方政府同意;2公頃以上農地變更為光電用地,因同時涉及「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及「變成特定目的事業用地」,這部分則須農委會同意。 農委會強調,此舉是為農業環境把關,同時也是為確保農地產量,達到「農業為本,綠能加值」。截至目前為止,在養殖漁電共生部分,目前已盤點出4萬多公頃,其中適合優先作為漁電共生的範圍計7985公頃,已盡量避開生態熱區,盤點出來後還要配合經濟部的「環社機制」檢核。 至於農地,農委會強調,基於糧食安全,須保留74萬公頃農地,惟環團仍質疑,隨著農地配合政府政策釋出,包括配合經濟發展需要開發,鬆綁毗鄰農地的違章工廠合法化,農地正一步步被蠶食鯨吞。 本新聞轉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904000437-260102?chdtv

Apple減碳目標 台灣再生能源市場變革的推手

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的遠大減碳目標,是促成台灣再生能源市場變革的一大推手。 今年7月,台積電敲定全球歷來最大的企業再生能源合約;依據這項為期20年的合約,台積電使用的電力將全部向丹麥公司沃旭(Orsted)在台灣新建的離岸風力發電廠採購。 這項協議並非偶然,而是台灣能源市場重要變革的結果;這些改革已讓台灣的大型工業設施更容易投資再生能源,而促成這些變化的主因,是為了滿足蘋果、Google等美國科技公司的遠大氣候變遷目標。 在蘋果敦促下,已有71家供應商承諾到2030年時所有消耗的能源均為再生能源,台積電也是允諾的供應商之一。 蘋果在7月宣示,希望在2030年時達成淨零碳排放,供應鏈使用綠能則是達成這項目標的關鍵;去年蘋果的碳排放總量約與斯里蘭卡相當,其中只有1%來自該公司的直營門市和辦公室,其他幾乎都來自生產蘋果產品的工廠。 台灣的電力有90%來自燃煤、天然氣和核能,沒有足夠的乾淨能源來滿足這些科技公司的需求,對高度倚賴晶片和其他科技硬體的台灣經濟來說是個嚴重問題。 彭博資訊指出,在蘋果、Google的減碳承諾的影響下,台灣企業的總營收中,有534億美元符合綠能採購要求,此金額高於美國和日本以外的所有國家。 歐美企業可以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C)的方式,達成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但台灣直到最近才出現企業REC市場,且國際法規認可的REC標準,是企業購買的綠電必須來自該公司所在國家,亦即蘋果不能透過在美國建造太陽能發電廠,就宣稱抵銷海外工廠碳排放。 因此,蘋果公司在2018年與非營利組織和台灣官員合作,推動修法,允許企業購買REC。美國智庫「資源解決方案中心」(Center for Resource Solutions)國際方案主管庫克(Orrin Cook)表示,這些努力,再加上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續下滑,為外國企業創造了綠化供應鏈所需的條件。 庫克說:「如果沒有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我不認為台灣會出現這些改變。」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826804

屏東太陽光電申請案全國第一 11鄉鎮饋線飽和

政府大力推動太陽光電,屏東縣申請案達到5728件,全國第一,林邊、枋寮等11個鄉鎮饋線飽和,台電屏東區處正動共用升壓站來擴充電量。  台電屏東區處今日舉辦「屏東地區加速太陽光電推動模式說明會」,針對政府新修正農地變更要點邀集縣府、太陽光電業者近百人參與,並進行雙向溝通,以達到2025年總併網量20GW的目標。  台電屏東區處處長張簡宗瑜表示,屏東地區太陽光電申請案件高達5728件,居全國第一,現階段熱區配電級饋線已飽和,無法併網,現在輔導業者在東港、林邊、佳冬及枋寮鄉等地共用升壓站併輸電線路,來增加併網量。  台電強調,新修正的農業用地變更審查作業要點中,未來限制農地變綠電,業者應往畜禽、工業、農科及住宅屋頂申設,在鹽埔、高樹、里港、內埔、林邊、枋寮、枋山、恆春、新埤、長治、萬巒等11個鄉鎮,饋線已飽和,業者應該投資升壓站共創3贏,以達到2025年完成20GW的設置目標。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7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