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電共生種香草 屏東林邊光電棚下香莢蘭獲比利時ITI三星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全台最早發展養水種電的屏東林邊、佳冬,在地「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投入於光電板下的「營農型種植」,去年產出1500公斤高經濟價值、有香料皇后美譽的「香莢蘭」,日前還獲比利時ITI國際風味評鑑所最高殊榮的三星獎肯定,該協會創辦人之一陳錦超說,相較每公斤可賣出425美金的好價格,他更希望將「營農光電」使光電與農業併行理念,創造多贏的局面。

香草莢(Vanilla)屬高端香料,經濟價值極高,台灣自2017年由桃園農改場發表農電共生棚下試驗作物後開始有農民投入種植,而陳錦超和同為牙醫的太太吳麗珠也攜手投入,「在光電板下種出高經濟作物是我們的理想與目標!」,原來,成立於1998年的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養水種電初期即投入光采濕地經營,成為微電力系統自給自足示範園區,夫妻再接再厲開創農電共生新篇章。

協會2018年投入香莢蘭種植,雖然長年持牙醫工具的手巧,但畢竟隔行如隔山,摸索下前2年基本上沒有開花,第3年原預計4分香莢蘭園可生產1200公斤,但卻遇上乾旱與高溫造成落莢率高,僅收成90公斤,與預估產量截然不同,一度讓兩人受挫,但夫妻倆越挫越勇,2022年收成達550公斤,開始成長。

陳錦超表示,屏東太陽能板下有適合的溫度與濕度可種出高品質香莢蘭青豆筴,在田間管理細緻化下,去年更達到產量高峰與穩定點,共產出1500公斤的香莢蘭青豆筴,其中評斷香草莢品質的香草醛含量達2.2%,是高於國際A級品1.8%,依市場行情,覓得每公斤425「美金」高價收購的買家。

兩人說,農政單位及經濟單位應因地制宜,尋找出適合各地的光電棚下的高經濟農作,土地維持生機並創造出高經濟效益,期盼藉由種植香莢蘭的成功案例,讓農電共生共存成為可能,而大膽參賽獲得最高殊榮肯定是兩人難掩興奮與高興,但相較高價出售,他更希望能以此在光電與農作間取得平衡點,光電業者與農民間能共創多贏,更期待台灣高品質的香草莢躋身國際競爭,並與在地產物相互結合,讓世界看見屏東,

縣府綠能辦公室表示,根據統計,屏東縣內目前已完成建置案場中,約有兩成光電案場結合農業設施併存使用,如農棚、畜禽舍屋頂、室內養殖魚塭屋頂等,期盼在維持產業生產與追求土地永續概念下,提升土地多重利用的價值。

陳錦超、吳麗珠賢伉儷,從牙醫投入香莢蘭的種植。(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吳麗珠賢伉儷,從牙醫投入香莢蘭的種植。(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和太太吳麗珠所培育出的香草莢,在ITI獲得三星殊榮。(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和太太吳麗珠所培育出的香草莢,在ITI獲得三星殊榮。(記者陳彥廷攝)

香莢蘭。(記者陳彥廷攝)

香莢蘭。(記者陳彥廷攝)

本文來自農電共生種香草 屏東林邊光電棚下香莢蘭獲比利時ITI三星 – 屏東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