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wecc@gmail.com

About coc.wecc@gmail.com

This author coc.wecc@gmail.com has created 361 entries.

豬便變綠電!養豬王國丹麥翻轉「畜牧業=高污染」

在幾個月前,台灣卜蜂企業預計於花蓮建造養雞場,當地居民認為養雞場會造成環境污染,因而發起抗議卜蜂進駐花蓮鳳林的行動,最終花蓮縣政府也順應民意,撤銷卜蜂已取得的各項許可及執照。 當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難道就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經濟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性嗎?答案是,有的! 讓豬糞變「綠電」,丹麥成永續發展世界冠軍國 丹麥商務辦事處倪安升處長(Nicholas Enersen)曾表示,「為了解決人口增加造成的糧食危機問題,也同時需要創新科技的幫忙。」以丹麥為例,豬肉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7%,佔世界煙燻肉品和火腿出口的22%,是全球公認的「養豬王國」,卻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永續農業食品生產國,因為丹麥政府與企業早就已經展開因應的行動計畫,包括將禽畜糞便用於生產沼氣,更鼓勵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科技。 在丹麥全國不到600萬人口中,每年生產出2800萬頭豬,在密集的養豬產業中,丹麥卻能夠在2019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指數中於各國中排名第一,最大的關鍵即是「沼氣發電」。 丹麥政府在2012年通過了新的能源協議,設置了補助金鼓勵沼氣再利用為電力、熱能的生產以及作為運輸燃料等用途,自此丹麥的沼氣產生量開始大幅增加。為了讓豬糞變為可持續循環利用的資源,將豬糞、廢水經過集中化的厭氧發酵處理產生沼氣,將有機廢料轉化為能源及肥料等可用的資材,除了能夠降低廢水、異味等污染,也能夠使得能源循環利用,成就循環經濟! 不只國外!國內養雞產業也能達到畜禽廢水及廢棄物的零排放! 同樣地,不只養豬業,蛋雞場每天最大的廢棄物就是雞糞以及雞蛋洗選時所產生的污水,且雞糞除了易有臭味也會引起病蟲媒滋生,因此除了養豬產業可以利用沼氣發電使能量循環利用,台灣知名蛋雞場石安牧場也同樣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將雞糞以及廢水經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並可以利用發電機燃燒沼氣發電。 此外,由於雞糞中所含的氮磷鉀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素,據了解,石安牧場將廢棄物轉換成的有機質肥料無償提供給農民,用於農作物增產,讓廢棄物產生新的價值! 動物食品需求不斷增長,畜牧業不得不邁向環境友善!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50年,全球肉類產量預計將從1999年的2.29億噸增加一倍達到4.65億噸,牛奶產量則預計將從5.8億噸增加至10.43億噸。這顯示,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地上升,對於動物食品的需求也大幅增長。 因此,從上述國內外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案例來看,能夠發現經濟發展以及環境永續並非無法兼顧,再加上隨著永續發展意識的抬頭,全球企業從過去單向依賴資源消耗的傳統經濟模式,加速邁向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當畜牧業面對地球資源面臨用盡的挑戰,如何減少污染,並且讓資源循環利用才是解方,而這答案早已存在! 本新聞轉自: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6/4807928

能源轉型效益現 太陽光、風力發電比重增

經濟部能源局今 (26) 日公布最新能源統計資料,受疫情衝擊第 2 季能源供給、消費皆較去年同期減少 6.1%、0.5%,不過從能源供給類別分析,原油、石油產品持續下滑,但包含天然氣、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比重較往年大幅成長,能源轉型逐步發酵。 能源局表示,隨著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目標,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已較去年分別增加 34.9%、20.1%,也帶動發電量年增 59.4%、65.4%,成未來再生能源供給主力之一。 不過能源供給受疫情衝擊下,衰退幅度較能源消費大,能源局指出,國際油品需求萎縮,導致台灣煉油廠原油、石油產品進口年減 18%,減幅居各類別之冠,反觀煤氣因業者提前備貨,讓天然氣供給逆勢增加。 展望未來,能源局表示,隨著台灣疫情趨穩,能源供需受疫情影響逐漸減緩,但後續供需變化,仍要關注美中貿易爭端、產業變化。 從各項能源供給比重分析,原油及石油產品占比達 42.8%、年減 6.2 個百分點,煤及煤產品占比 32.6%、年增 2.8 個百分點,天然氣、核能則各占 16.7%、6%,分別年增 3.2、0.3 個百分點,再生能源則占 1.9%、年減 0.1 個百分點。 本新聞轉自: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8790

宜蘭縣「綠能屋頂全民參與」營運商遴選暨地面型光電場域公開標租案

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宜蘭縣全民參與綠能屋頂設置,依「經濟部辦理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推動計畫作業要點」規定,執行宜蘭縣「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推廣計畫,並整合轄內地面型光電場域,包括羅東鎮掩埋場及五結鄉舊掩埋場等2處已封閉掩埋場域,完成共同營運商招商遴選,加速宜蘭縣綠能推動。 相關標租文件檔案如下: 1.宜蘭標租公文 2.宜蘭標租附件

遭傳砍樹種電歹名聲!台糖:沒笨到這麼做犯眾怒

近來一直被散播在砍樹種電的台糖公司,為了破除謬誤印記,近日在花蓮光復鄉大富農場辦環境教育活動」,邀請光復鄉在地居民與員工一起維護綠色資源。台糖強調,該公司平地造林已達1萬2千公頃,台糖沒那麼笨去犯眾怒、砍樹種電,會朝有農收、有綠電、絕對有森林等多贏面向規劃與邁進。 台糖表示,18年前台糖造林有其歷史背景,而且約定20年屆期之後回歸農用,目前還剩兩年時間,所以台糖要超前佈署、思考如何將原本的造林農地,再度復原成過去油綠的甘蔗園或是豐收的五穀田。至於出現農電共生的計畫,是當前政府1項新興政策,即農業用地可依法在40%遮蔽率以下申請設置綠能設施,透過綠電加值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台糖強調,願意再重申1次,造林農地絕對不會全部砍除,即使執行農電共生計畫,也是依規定將農地回歸農業使用,從事農糧產業生產,以容許使用的方式,在40%遮蔽率下設置綠能設施。 台糖並澄清,1萬多公頃的造林農地,台糖會繼續保留已規劃為森林遊樂區的樹木,例如花蓮自強外役監獄旁的大農大富農場,林相佳的區域與環繞道路兩側的林木,也不會砍除,而民眾最在意一些林地已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通相息,這更會加以保留,例如毗鄰村落或已是類植物公園的區域,對造林後衍生的綠色觀光,台糖都會考量進去。 由於造林可以吸熱減碳,台糖認為台灣居高不下的碳排放,有一部分來自石化料源產電,如果台糖營農加值的綠電可以紓緩石化產電造成的空氣汙染、淡化台灣灰濛濛的天空,單就此目的,不是也與造林雷同,何況台糖不斷強調不會把樹木全部砍光,未來剩下數千公頃的林木仍會繼續「森呼吸」。 台糖表示,農電共生計畫還處於規劃階段,請外界冷靜看清楚台糖打算做什麼,可以討論其計畫內涵的利弊得失,而不是一昧認定台糖就是砍樹種電這麼簡化,因為「台糖有那麼笨嗎?會犯眾怒去砍樹種電?」。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72422

綠色金融的創新與挑戰,綠電證券化令人期待

綠色金融在全球備受矚目,台灣金融業也對此項新興領域積極嘗試,在籌措離岸風電開發資金時,除了向銀行團融資,另發行兩檔綠色債券,造成搶購風潮,可見綠電商機的強大吸引力,並成為未來金融業新轉機。 面對低利率環境,綠色金融可望成為我國金融業未來轉型方向之一,特別是隨著國內再生能源電廠陸續商轉,將能帶動更多金融創新商品問世。但創新過程中仍存若干法規疑慮有待釐清,同時也得思考監管機制,避免商品瑕疵或行銷不當而損及投資權益。 面對低利率,綠色金融將成轉型亮點 台灣金融市場處在低利率狀態已有一段時日,中央銀行今年 5 月所公布之存放款利差僅 1.31%,且受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短期內難見存放款利率及兩者利差走勢大幅反轉。面對低利率環境,傳統授信業務首當其衝,低利差削弱放款獲利能力,向來以淨利息收益為營收大宗的經營型態必須有所調整。借鏡歐洲、日本銀行業的經驗,調高投資銀行、固定收益等交易業務的比重,以降低對於融資業務的依賴,促使業務多元化開展,有助於在低利率環境中維持獲利水平。 此一業務轉型建議,其實恰與金管會即將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有若干不謀而合之處。包含透過政策誘因,引導市場資金投入綠色永續產業,以及放寬綠色債券資金用途,或研議另推永續債券等,皆為對應低利率挑戰的可行方向。實際上國內已有業者積極嘗試,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Ørsted)為籌措離岸風場資金,除了向銀行團融資新台幣 250 億元之外,另發行兩檔綠色債券、發行總額共計 120 億元,並獲得包括投信、券商與壽險在內的國內金融業者搶購。 由此可窺知綠色金融創新之市場潛力,端看金融業者如何包裝,特別是 2025 年綠電占比 20% 目標在望,這段期間可預見再生能源電廠將陸續完工。在風險適當控制的前提下,可提供穩定、長期投資報酬的綠電專案,以及所衍生出的金融創新商品,在低利率市場將越發凸顯投資吸引力。 綠能電廠具備金融創新想像空間 由於國內現階段已商轉或即將並聯的綠能電廠,商業模式仍多屬跟台電公司簽訂購電合約(PPA),亦即台電將於長達 20 年的合約期間,以固定躉購費率收購所發出的電。換言之,該些綠能電廠未來可望有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入;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應具有包裝成金融商品的可行性,藉此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成為籌資新管道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邁入營運維護階段的電廠也需要長期資金投入,在國外常見由資金充裕的壽險業者或私募基金擔綱重任。以壽險業為例,投資模式可分為參股與財務兩類型,參股係指電廠轉讓持股給保險公司,但受限於保險法與公司法等法規,以及投後管理之相關考量,參與意願通常不高。相較之下,壽險業較為偏好財務性投資,若能由穩定營運的電廠發行可在次級市場交易的金融商品,如此一來保險公司較能彈性配置投資組合,同時也無須參與電廠經營管理。 當然,前述的轉型創新願景,前提在於具有可預期收入的綠能電廠,如何能夠整合包裝並切割為小單位商品向投資人兜售?離此目標最近者應屬太陽能電廠資產證券化。 太陽能電廠證券化在美國已相當普遍 其實太陽能電廠進行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原理不複雜,鑑於電廠與台電簽訂的購電合約具有未來收益特性,以此發電收益為基礎,搭配信用增強與評等機制,將購電合約的應收帳款債權重新打包,成為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收益憑證,公開或洽特定人分級出售。購置 ABS 商品的投資人,得以收取憑證所分配的定期收入,即為其出資的相對應投資報酬。 事實上,太陽能電廠藉由 ABS 方式籌資在國際間已盛行多時,尤其是在證券市場發達的美國,早在 2013 年太陽能大廠 SolarCity 就首次嘗試,並在此後的 5 年內年年發行,其他業者像是 Sunnova,甚至如募資平台 Solar Mosaic 也都陸續跟進。2017 年太陽能相關 ABS 年發行量已達 10 億美元,2018 年逾 20 億美元、2019 年更攀升至 32 億美元。得益於強大的金融研發創新能力,以及具規模的證券與再生能源市場,太陽能電廠證券化商品在美國,已可被開發商與投資大眾所普遍接受。 我國法規對於電廠資產能否信託,仍有疑義 反觀我國太陽能電廠自 2017

棄渣區變身光電場 「牛電共生」示範低碳綠能還能拼觀光

棄渣區變身光電場!1999年921大地震破碎的南投水里鄉車埕大彎地區,曾經是台電南投明潭電廠的棄渣區,截至今年七月底已發出60萬度電,約相當於1800戶家庭一個月用電量。台電更首度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合作,引進2隻「最牛幫手」,採用自然的除草方式,開創光電友善環境最佳示範。 大彎光電場址過去是台電開鑿明潭電廠引水隧道時放置碎石的棄渣區,也曾在921大地震時成為災民收容所,近來為積極活化閒置土地資產,以創新工法打造佔地13公頃的光電園區,並特別選擇於大地震20年後的2019年9月21日當天發出第一度電,去年底正式完工後又持續規劃8MW二期工程,預計2021年底完工後,將可成為台電現有裝置容量第3大且最具特色的太陽光電場址。 大彎光電場址規劃以自然除草方式,首次進行「牛電共生」計畫,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合作,引進「大仔」、「彎彎」2隻「正港」台灣黃牛,協助除草工作,將可幫台電每年省下相當除草的作業費用。 台電說明,今年暑假南投水里鄉發行的「玩轉水里觀光護照」特別將大彎光電場址納入特色景點之一,成功打造融合發電、觀光的多功能園區,歡迎民眾踴躍參觀、遊玩。 因應能源轉型政策,近年來台電除致力於穩定供電,也積極投入綠色能源開發,自行開發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比從2010年至2019年一路攀升,充分展現打造努力打造低碳綠能環境的決心。 本新聞轉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819/1788883.htm

全台綠電 不夠台積用

台積電去年全球用電量就高達143.3億度,對照當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約140億度,經濟部直言,當前台灣綠電根本不夠台積電用,恐要等到離岸風電建置後,才能滿足。 台積電日前宣布,成全球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承諾2050年將100%使用再生能源。今年7月初,台積電一口氣包下了沃旭兩大風場商轉後未來20年的發電量,估年發34.5億度,創全球最大單筆綠電售購電交易紀錄。(全球最大宗 台積買沃旭綠電) 由於沃旭並未揭露台積電買電價格,不少離岸風電業者透露,雖已與台積電與其他廠家洽談綠電交易,但憂心在台積電、沃旭龐大交易下,依供需法則,後續價格恐不漂亮。 台積電未來需要多少綠電,不僅各界關注,也是綠能商機的看點。根據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9年,包括台灣廠區、WaferTech、台積電(中國)、台積電(南京)、采鈺公司,全球能源消耗量為143.3億度,比五年前成長了54.12億度,近五年每年平均年增12.5%。 雖台積不願言明台灣廠區到底用了多少度電,但以台積先進製程仍根留台灣可見,該公司的綠電需求,遠逾當前供給量。 台積電坦言,電力為製程生產設備及廠務系統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達95%。台電也預估,台積電南科3奈米新廠一年耗電量約70億度,由此可預期,2022年3奈米量產後,台積電用電量還會大幅成長。 此外,台積也已公開宣示,3奈米起新廠再生能源占比20%,並將逐年增加綠電購買量,目標2030年要讓全公司的生產廠房25%用電量以及非生產廠房100%用電量使用再生能源,甚至立下2050年全公司使用100%再生能源為長期目標。 據台電統計,去年全台發購電量約2,324.7億度;其中,再生能源發電約140.5億度,占整體6%,主要來自四成的水力發電、以及28.2%太陽能發電、12.9%的風力發電。證實目前台灣綠電遠不足台積電所需。 本新聞轉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789387

破紀錄!2020上半年風力、太陽能佔全球發電量9.8% 燃煤陡降8.3%

英國能源智庫恩柏(the Ember)稍早發佈一份最新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月到6月全球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佔全球發電量的9.8%,是2015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時佔整體發電的比例(4.6%)的兩倍。 恩柏的報告指出,風力和太陽能發在許多重要國家都超過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中國(10%)、美國(12%)、印度(10%)、日本(10%)、巴西(10%)和土耳其(13 %)。歐盟平均為21%,在英國(33%)和德國(42%)的比重更高。俄羅斯是迄今為止最少使用風力和太陽能的國家,僅佔其電力的0.2%。 另一方面,全球燃煤發電在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較陡降8.3%,同樣打破記錄。分析原因,70%是武漢肺炎重創產能導致全球電力需求下降所致,30%則歸因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大幅上升。 這份研究指出,燃煤發電佔全球發電量的比例在2020年上半年為33%,到了2030年預估將只剩下6%。大多數國家的替代方案都是風力和太陽能發電。 本新聞轉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8-14/450778

再生能源發展與土地面積爭議不斷,如何降低相互牴觸情形?

目前許多國家正推行能源轉型,希望透過太陽能、陸上風電等再生能源降低碳足跡、二氧化碳排放,實務上也確實可行,但若要實現 100% 再生能源電力,滿足民生與工業需求,要達成這個目標,大概需要多少的地? 探討再生能源發展議題時,「綠能占地廣」是綠能頗受爭議的部分,由於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熱門再生能源的單位發電面積的表現比傳統的燃煤發電與核能低,因此開發一座綠能電廠,往往需要龐大的土地,對於土地面積有限的國家來說,較不友善。 以歐洲來說,如果要達成百分之百再生能源供電,雖然最具成本效益的是走太陽能加上陸上風電方案,但需要 97,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約占歐盟總面積的 2%,該面積相當於葡萄牙的國土面積,占地面積相當可觀且不切實際。 太陽能與陸上風電都會改變地貌,除了會有環境生態疑慮,開發商也需要弭平人們對電廠的鄰避效應,其中陸上風機動輒幾十公尺,占地廣又顯眼,遠遠就看的到地上轟立而起的大型電風扇,葉片轉動、齒輪咬合的惱人噪音也難以避免,因此通常風場與太陽能電廠都建設在較偏僻的地方。 若是可以在既有設備發展綠能,或許就可以減少綠能發展在環境與占地的疑慮,畢竟綠能對土地並沒有「獨占性」,還有更多發展用途。對此德國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團隊認為,離岸風電、大型太陽能電廠與屋頂型太陽能都是不錯的前行方向,不管是單推還是多推,都可以將所需土地面積限縮在大約 48,000 平方公里,不到歐洲面積的百分之一。 根據這項研究,離岸風電的成本效益較高,可以將陸上土地需求降低 50%,也僅僅提高 5% 成本,若用大型太陽能電廠或屋頂太陽能取代陸上風電,則會提高 20% 成本,研究作者 Tim Tröndle 表示,我們必須要好好面對土地面積問題,對此離岸風電與太陽能電廠能提供不少解方,能在最不影響成本的情況下減少土地需求。 雖然說 100% 再生能源並非每個國家或城市的目標,但若要提高綠能比例,不可否認的是跨部會土地盤點、饋線分布的重要性,目前台灣地面型太陽能與屋頂型太陽能為目標設在 17GW 與 3GW,結果與原先預料的不同,反而屋頂型累計裝設的容量提早達標,這也是地面型光電因為遇上生態環境與綠能發展相互扞格的情形。 本新聞轉自:http://technews.tw/2020/08/13/renewable-energy-land-requirements/

地價稅即將開徵 稅務局提醒:農地種電要免稅須符合三要件

近年國內推動綠能政策,帶來農地種電風潮,但農地使用與相關的土地課稅問題必須請地主多加注意。地價稅於每年11月開徵,雲林縣稅務局表示,雲林縣稅務局提醒,在農地上興建任何設施前,應事先詢問農業、地政及建管單位,以免造成「農地」被改課徵地價稅,或移轉時被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影響權益。 地價稅每年開徵一次,繳納期間為每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課稅所屬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雲林縣稅務局說明,依據《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農地上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只要依規定設置取得合法「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和「綠能設施」,且該設施應附屬於農業設施,並必須持續結合農業經營使用,就可課徵田賦(目前停徵);而經農委會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即可申請免結合農業經營。 雲林縣稅務局表示,至於未經合法程序逕為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或設置後不從事農業經營,即非屬作農業使用,都會被改課徵地價稅。另外農地上種電,地主應注意土地是否符合前述供農業使用要件,如果日後移轉時,此農業用地經主管機關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就可依法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稅務局特別提醒地主,農地種電要免稅,一定要符合合法「農業設施容許使用」、「綠能設施」和「農地農用」3要件。在農地上興建任何設施前,最好事先詢問農業、地政及建管單位,以免造成農地違規使用而被改課徵地價稅,或移轉時被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影響權益。民眾如有任何問題,可撥打稅務局免付費電話0800556969,將有專人解答。 本新聞轉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811/1782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