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

台電聯手開發商檢調層層把關 根絕饋線、綠能蟑螂

為遏止再生能源開發2大阻力「饋線蟑螂」和「綠能蟑螂」,台電除已與開發商訂定防範機制,讓饋線轉賣情形大為降低,也和檢調單位建立聯繫管道,面對有心人士阻撓案場建置,將主動通報調查。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綠能,然而,有心人士搶占饋線、地方勢力索討睦鄰費用問題層出不窮,台電指出,伴隨再生能源開發而來的「蟑螂」有兩種,第一種是「饋線蟑螂」,專搶饋線再漫天喊價轉賣,第二種則是「綠能蟑螂」,在案場設置階段設法阻撓。為遏止部分業者虛占饋線容量,台電已在取得經濟部能源局及太陽光電公協會共識後,訂定配電級防範太陽光電設置者虛占饋線容量機制,由裝置容量合理性審查、繳費及文件繳交期限、審查意見書展延合理性審查、變更設置者名稱、公開排隊順序等不同面向層層把關。台電指出,虛占饋線容量案件統計自2020年起已清除共5792件;截至2022年12月,等候併網再生能源案件共954件、合計裝置容量417.62千瓩,相較於2020年7月等候件數2580件已有降低趨勢,顯示改善等候併網已有實際成效。 不過,打著環保旗號的「綠能蟑螂」,仍是業者揮之不去的惡夢,也是目前綠能進度緩步主因之一,為此,台電已與檢調單位建立聯繫管道,如有發現疑似「綠能蟑螂」情事,即主動通報調查。 此外,為使業者有充裕時間完成取得用地、籌措資金及購置設備等前置作業,台電同意業者在取得併聯審查意見書有效期限(1年)內向能源局申請同意備案,並規劃「容量不及50kW之屋頂型併網工程費減免」、「變電所設備、配電管路租借及配電線路代辦機制」等友善併網措施,以提高開發商投資意願。 綠能台電太陽光電   本文來自:台電聯手開發商檢調層層把關 根絕饋線、綠能蟑螂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能源轉型,打造綠能科技島 —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

一、前言 臺灣能源 98%仰賴進口,又因是島國,電力無法跨國支援,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至為重要。同時,全球為因應環境惡化與能源短缺,刻正邁入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因此,推動能源轉型達成減碳目標,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並帶動我國綠能科技及產業躍升,對臺灣而言已勢在必行。為落實能源轉型,行政院於105年10月27日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亦是「5+2」產業創新之一環,期以推動綠能科技產業,成為我國能源轉型及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整體方案以「創能、儲能、節能、系統整合」為推動主軸,以國內需求為基礎,發展特色產業,並引進國內外大型投資、增加優質就業,期能帶動3.2萬人就業、105-114年累積投資額可達2兆元。 二、方案推動成果(至111年11月底) (一) 太陽光電 ■ 目標:強化太陽光電在地產業、建構國內自主供應鏈;至114年共設置20 GW(10億瓦),帶動總投資1.2兆元,114年產值達3,400億元。 ■ 進展: 1. 109年起推動漁電共生,以不影響原養殖使用為原則,將養殖魚業與太陽光電設施結合。地方政府已劃設漁電專區649.2公頃,另經濟部與農委會共同公告漁電先行區4,702公頃及漁電非先行區14,552.2公頃,共計19,903.4公頃。 2. 110年5月公告《太陽光電發電業設置共同升壓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針對併接點不足線路,要求大型業者設置升壓站共用,協助專區內業者於光電設置熱區內集結併網,並已完成遴選共同升壓站21家(共用容量約1.908 GW),媒合業者集結併網。 3. 為改善太陽光電間歇性供電問題,使太陽光電之電能經儲存後得於夜間饋入電網,並促進饋線有效利用,以提升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建置量,111年9月修正發布《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101度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已有7家廠商得標,儲能系統容量合計為70.6 MW。將持續辦理競標,規劃113年累計設置達500 MW。 4. 截至111年12月16日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已達9.37 GW。 5. 修正《海關進口稅則》,免徵太陽光電模組使用材料進口關稅,已有4,567案次申請,促成國內廠商向下游投資模組廠。 (二) 離岸風力發電 ■ 目標:讓臺灣風場成為具國際競爭力風場,建置風電發展所需水下基礎及重件碼頭。至114年離岸風力發電累計裝設約5.6 GW,預估114年離岸風力年發電量可達210億度,累計帶動投資超過8,655億元,提供2萬個工作機會。 ■ 進展: 1. 已分別於苗栗、彰化外海完成共2座離岸風電示範風場。 2. 107年公告《潛力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並於同年遴選核配3,836 MW,競價核配1,664 MW,合計共5.5 GW,將陸續於114年前完成建置。 3. 截至111年10月底離岸風電裝置量已達568 MW;預計至114年臺灣離岸風電容量將達5.6 GW,完成14座離岸風場。 4. 目前為區塊開發階段,規劃115年起每年設置1.5 GW,115-124年累計10年共設置15 GW,提供長久穩定市場需求,支持供應鏈永續發展。 (三) 智慧電表布建 ■ 目標:至113年累計布建智慧電表300萬具,帶動智慧電表相關產業;106-113年創造國內產值413億元。 ■ 進展: 1. 截至111年12月16日,累計完成約206萬具智慧電表布建。 2. 持續以每年至少50萬具數量大量布建,並將滾動式調整進度,期提前完成113年累計300萬具之目標。 (四)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 目標:建置連結產、學、研的產業創新聚落,成為國家綠能科技產業重點研發與示範場域及我國科技對國際展示之櫥窗,並打造成國際級的智慧生態城市。111年法人及學術機構與產業參與人數可超過1,364人,民間投資逾27億元。 ■ 進展: 1. 核心區開發方面,111年3月啟動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第二期工程上梁;111年4月大臺南會展中心開幕營運;111年5月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專區第二期工程動土及沙崙K12雙語學校開工動土。 2. 建設完善能源管理系統、智慧電網、低碳運輸系統、智慧共桿及公車路線管理系統、串聯5G、光纖及無線網路,提供叫車系統、治安、城區資訊及智慧節能等服務,並使用再生能源以滿足生活需求。 三、增加配套,為能源轉型打底 (一) 成立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一管理國內再生能源憑證及其所需之電源查證與稽核,建立憑證可信度。 (二) 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將資金導引至綠能產業、綠色產業及具永續概念之企業與專案,並提升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資訊之揭露質量及透明度、建立永續分類標準的雛型,以及培養金融機構因應氣候變遷風險的韌性。 (三) 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108年5月1日修正公布,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入法,並規範用電大戶之綠電義務。為進一步優化再生能源推動環境,再於111年12月8日通過修正案,加速我國各類再生能源發展,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四) 積極推動電動機車:107-111年投入72億元,使電動機車從106年的11萬輛,提升到61萬輛;充(換)電站數由8,400座提高到近5萬座。112-115年將再投入58億元,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每輛最高補助8千元外,業者設置充換電站及車行購買電動機車試乘車、維修工具或參訓課程,亦均有補助。 (五) 提供住宅與商業節能設備補助措施:為加速汰換耗電設備,自112年起,住家汰換冷氣、冰箱,除補助每臺3千元,同年6月14日前還可再申請貨物稅退稅最高2千元;一般店家汰換空調,每家最高補助20萬元、汰換節能標章LED燈具,最高補助5萬元,另提供系統節能的專案補助,最高補助500萬元。四、結語能源轉型是臺灣為永續發展必須要走的路,綠能科技則是我們能源轉型、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政府將持續推動綠能科技產業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於能源轉型過程中,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與民間共同攜手,達成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

煎熬與甜蜜都是印記 大聲說 我來自屏東

在潘孟安心中,屏東有著甩不掉的宿命,那就是肩負著全國糧倉的使命,致使屏東多數土地都被劃成農業用地,但是當年輕人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被迫北漂,農村只剩老弱婦孺時,面對著被大水淹沒的魚塭,還有破敗的農地,屏東的重建工作走到了十字路口,潘孟安想著,需要怎樣的大轉變,才能擺脫屏東宿命,注入活力與生氣呢? 堅定心方向 敢作為勇擔當 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有著上天的恩澤。依據國際上的統計,屏東一天日照時間平均4到4.5小時,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3小時,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所以八八風災後,屏東推行「養水種電」政策,輔導農漁民在荒廢的魚塭與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從種田改成種電。「養水種電」是屏東發展綠能的雛形,也是重大契機,但當時屬實驗性質,所以裝置容量不高。真正讓屏東太陽光電政策邁開大步向前走,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是2014年12月25日潘孟安上任縣長以後,他終於可以去實現16年前的夢想,只是這一次他借助的不是風力,而是陽光。 在屏東土生土長,潘孟安非常了解屏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嚴重性。他接任縣長時,屏東早已負債累累,財政上的拮据,被形容為不只住進加護病房,還裝上了葉克膜,所以他上任後就和團隊訂下目標,「不舉新債還舊債,建設更不能等待」,他要求縣府嚴守財政紀律,不能藏債於民,而要藏富於民。潘孟安言出必行,2022年底卸任前,他已經還了183億8,300萬元的債務,建設的步伐卻未曾停歇。 屏東的財政困窘,沒有限制潘孟安的想像,反到是激發出他的許多靈感。潘孟安說,「沒有錢有沒有錢的做法」,所以在執行四鄉鎮地層下陷區光電專案時,潘孟安獨創「零預算模式」,建立政策誘因、明確廠商義務、保障地主權益及強化民眾信賴四管齊下,由縣府作為綠能產業平台,透過行政契約保障地主權益,讓地主自願出租土地,參與建置太陽光電,以能源轉型活化既有土地,解決農村高齡化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問題。這個零預算模式後來也被複製到縣府各局處推動之太陽光電專案,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擴充縣府自有財源。 藉綠能產業 找到生存之道 2021年11月1日,國際論壇組織IAFOR(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於日本東京舉辦「第11屆亞洲永續發展、能源與環境研討會」,屏東縣以「邁向100%再生能源城市策略」為主題,是全台唯一入選受邀出席的城市,研討會中報告「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土地活化利用暨太陽光電發電業整體規劃發展計畫」時,特別強調縣府沒有編列任何預算的「零預算模式」,引發了日本東京大學、越南胡志明國家大學等與會者的熱烈討論,他們很難想像屏東非直轄市,竟不花一毛錢,就完成如此大的專案,不僅充滿創意且兼具可執行性,值得作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借鏡。屏東經驗,終在國際上發光。 為了翻轉屏東農業縣的形象,潘孟安創設單一窗口招商引資,鼓勵民間業者投資綠能產業,以形成產業聚落。但跟其他政治人物不一樣,潘孟安不跟業者有任何酬酢往來,他畫下紅線,縣府同仁必須嚴格遵守,但也要求不能故意刁難廠商,找業者麻煩,「如果廠商在施工上碰到困難,我們都要協助解決問題」,所以在很多太陽能業者心中,屏東是最友善的城市。 和時間賽跑 贏回光榮感 不過在整個太陽光電發展環節中,潘孟安念茲在茲的還是人的問題,這也是他施政的核心理念。來自農村,潘孟安深知農民之所以惜土惜財,是因為這塊地不論大小,都已經凝聚了好幾代人的情感,所以要農民拿地出來種電,一簽約就是20年,難免害怕最後土地不見了,會對不起子孫。也因為了解這種心理,潘孟安才會要求業者在與縣府簽行政契約時,必須提撥信託基金,「業者都怪我苛刻」,潘孟安說,保障農民權益是不能退讓的底線,在投資者眼中,一分地可能值不了多少錢,但站在農民角度,土地卻是代代相傳,價值自然不同。 如今綠能成績斐然,再生能源併網容量已達1GW,這個數字是潘孟安上任前的10倍之多,真正做到「自己的電自己發」。你若問潘孟安,屏東成功的祕密是什麼?他會告訴你,屏東是「惦惦地做、實實地做、憨憨地做」。 恆春半島的落山風不斷吹著,熾熱的陽光依舊普照屏東大地,潘孟安一步一腳印,達成了他年輕時的夢想,打造屏東成為綠能城市,讓屏東在人們心中留下永不抹滅的印記。 屏東綠電成功心法大公開,購書去>> 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37485

漁電共生台西基地示範漁業養殖綠能加值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5日電)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今天併聯啟用,光電魚塭正式運作,10餘家業者申請進駐,預期每年發電1236萬度,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積極朝向「養殖為本、綠能加值」雙贏目標邁進。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配合能源轉型政策,今天舉辦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併聯啟用暨技術服務團授旗典禮,是當地第一個由官方帶頭示範的漁電共生基地,陳吉仲、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漁民團體和多家綠能廠商參與。 陳吉仲指出,台南七股與雲林台西規劃建置總面積廣達20公頃的漁電共生育成基地,提供綠能業者與農企業進駐,目有10餘家業者申請長期進駐,促成總投資額達新台幣5.5億元,養殖物種包括白蝦、虱目魚、金鯧等10多種高經濟魚貝類。 陳吉仲指出,進駐業者的光電板裝置總容量約10.08MW(百萬瓦),預期每年產生1236萬度電,減少約6290噸碳排量,相當於16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存量。 劉建國強調,漁電共生可以讓養殖漁業收入增加,國家能源政策到位,台灣是亞洲地區水產養殖研究重鎮,育成基地實驗成果累積,對全亞洲有意建置漁電共生生產場域的企業、能源業者或政府相關單位,極具參考價值及成為淨零減碳的示範場域。 陳吉仲表示,水試所針對漁電共生,包括地面型和設施型做相關育成基地,具體達成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的目標,還有淨零排放、打造漁電共生的示範場域的成效。 水試所指出,未來將以育成基地作為漁電共構創新養殖產業的先驅據點,將設施型漁電共生試驗案場陸續擴展至台東知本、彰化鹿港及澎湖馬公等地。 水試所同時將進一步結合綠能(太陽能)、智能(資通訊技術)、節能(水循環利用)三元素,建構永續、友善、韌性與智慧化生產模式,促進養殖產業轉型升級,並帶動綠能產業的成長共榮。(編輯:陳清芳)1111115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15日在雲林縣台西試驗場,舉辦「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併聯啟用暨技術服務團授旗典禮」,並由綠能業者現場導覽解說設施運作及養殖情況。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1年11月15日 本文來自:漁電共生台西基地啟用 示範漁業養殖綠能加值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2050淨零排放

統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表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及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我們聚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要思考促進永續發展的方式。我們必須承認此時此刻,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以臺灣為例,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兩、三年前大家還在擔心暴雨後的淹水;但從去年到現在,卻遇到了百年大旱。 總統說,雖然有前瞻基礎建設的超前部署,增加了調度跟開發新水源的能量,但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依然是很大。大家都不希望這樣的極端氣候在未來變成一種「新常態」,因此我們有責任要為氣候議題做出更多的努力。 總統指出,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為因應氣候變遷,國際上一股新的趨勢正在形成。首先是歐盟,前年底歐盟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布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此外,歐盟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接著是印太地區,去年日本、韓國及中國,都提出了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然後是臺灣的重要夥伴—美國,在今天,拜登總統即將召開氣候高峰會,美國將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接著指出,世界正在快速地改變,截至今天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也有不少跨國品牌商,比如蘋果、Google及微軟,做出了淨零排放的承諾。 總統強調,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跟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減碳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總統表示,臺灣不會落後於國際趨勢,在她的第一個任期中,政府透過「5加2產業創新計畫」,已經全面發展綠能跟循環經濟;今年元旦她進一步提出,要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把減碳挑戰轉換成產業和就業的新機會。 總統接著說,當世界上多數的國家在談論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臺灣也正積極部署當中。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臺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提到,有些人覺得這是挑戰,但她認為很多產業界的朋友,已經把淨零轉型的趨勢當作是機會。市場的供需兩端,都要改變思考邏輯,把握住新的商機,強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像是台積電加入「RE100」倡議,推動全面使用綠能;也有許多企業加入「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嘗試從線性經濟走向循環經濟,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統說,她也很高興看到國內的媒體、企業及民間社團,發起了這次「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更和美國在台協會合作,擴大關於創新經驗的國際交流。就像今天的策展人—楊振甫執行長所說「永續無法單打獨鬥」,最新一期的《時代雜誌》封面也寫著「Climate Is Everything」,扭轉全球暖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課題,臺灣不能夠置身事外,更要找到機會,在這波趨勢中,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 最後,總統感謝發起單位的用心,以及有這麼多關心氣候變遷的朋友來到現場,並預祝三天的活動圓滿順利,期待大家透過集體的智慧,一起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振甫、聯合缐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孫志華、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家福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溝通總監蘇小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本文來自:世界地球日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

政府挺綠能 電網均化成本納建置費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一月底正式公告今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其中太陽光電平均降幅約○.三%,且政府鼓勵小型綠能,包括小水力、地熱級距增加外,費率也較去年高。業者多認為「不滿意但仍可接受」,太陽能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表示,電網均化成本自今年開始納入建置成本,已展現政府支持綠能的誠意。 今年光電躉購費率降幅0.3% 業者不滿意但可接受 去年底經濟部能源局預告今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後,因費率降幅達三%至十八%不等,引發太陽能業界怒吼,今年一月召開第三次審定會,加上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與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合力爭取,過年前最後一個工作日,能源局正式公告今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費率雖仍小幅下降,業者多認為不滿意但仍可接受。 輸電費用今年起可納入建置成本 系統業者表示,平均降幅○.三%還在可接受範圍;至於台電要求系統業者一起分擔饋線成本,包括輸電系統、饋線都要付費,連大型升壓站也規定一.五公里內的架空線不補助,業者分攤成本越來越多,而政府也聽到系統業者的抱怨,自今年開始輸電費用可反映在建置成本中,也算是展現誠意的一種;為了台灣綠能的未來,業者還是會繼續努力。 太陽能公協會也異口同聲呼籲,國內綠電未來將嚴重不足,二○二五年太陽能建置量達二○GW的目標,不僅目前看起來「危險」,且二○GW的綠電供應量恐怕也還不夠,二○五○年台灣要達到零碳排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如何部署、是否再提高太陽能發電建置量,都是政府該積極思考的課題。   本文轉自:政府挺綠能 電網均化成本納建置費 – 自由財經 (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