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

防假養殖真種電 經部修法要求業者先提綠能設施容許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7日電)為防堵假養殖真種電,經濟部修訂法規調整綠電執照申請流程,未來業者須先取得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綠能設施容許,才能裝設太陽能板,完成後申請發電執照,藉此落實農漁電共生。 目前草案處於預告期,若後續無須修正,最快2024年第1季實施。 經濟部推動能源轉型,目標規劃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但由於地面型光電爭議事件頻傳,現除不利農業經營區外,其餘不開放設置地面型光電。 根據能源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太陽光電設置容量已達11.70GW,屋頂型占7.41GW,其中農業設施裝置容量約1768MW,屋頂型光電占比23.87%;室內漁電125.07MW,占比約1.7%。 為確保農業設施附屬綠能設施確實結合農業經營,農業部於今年4月發函能源署,希望嚴格把關光電設置流程。 現行規定,業者須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農業容許,取得資格後,便可申請建築執照和光電施工許可,施工完成後,業者須再向農業主管機關申請綠能設施容許,最後由能源署發放電業執照。 未來新制上路後,能源署表示,業者須向農業主管機關取得綠能設施容許後,才能申請光電施工許可,進而裝設太陽能板。意即業者必須經由農業主管機關確認有養殖事實,才能取得光電設置許可。 能源署官員表示,配合農業部發函公告,近期修訂「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目前為草案預告期,待蒐集外界意見調整後將正式上路。(編輯:潘羿菁)1121217 本文來自防假養殖真種電 經部修法要求業者先提綠能設施容許 | 產經 | 中央社 CNA

解決中小企業綠電荒 國產署修法 – 中時新聞網

為滿足中小企業綠電需求,財政部國產署修法,預計年底前推出首批保留3成綠電給中小企業的太陽光電標租案。財政部官員表示,具體時程上,還須視盤點結果及行政流程而定。 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財政部自2019年推動國有非公用土地光電設備標租案,所篩選的光電標的,是洽商相關主管機關意見後才評估辦理。 因應中小企業的「綠電荒」,先是經濟部與台糖公司規劃釋地發展太陽光電,保留3成綠電在經濟部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交易平台,提供給中小企業購買。國產署進一步公布修正《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出租管理辦法》,配合行政院保留綠電給中小企業使用的政策,調整光電標租競標基準、年租金計算等規定內容。 在競標基準上,過去原以「投標設備容量」與「回饋金比率」的乘積值競標,以有效投標單乘積最高值者為得標人;現改為只有「回饋金比率」競標,以有效投標單最高者為得標人。國產署官員表示,會修正投標基準主要是地方主管機關要求留部分面積公用,或因為在地意見,導致投標容量與實際核准容量有落差,容易引起爭議,所以修正法規,未來只看回饋金比率。 年租金上,如果在期限尚未完成設置光電設備者,原先規定以地價稅及土地管理等其他費用作為年租金,但是修正之後,僅以地價稅計收。 本文來自解決中小企業綠電荒 國產署修法 – 財經焦點 – 中國時報 (chinatimes.com)

供電議題炎上,台電董事長親拍影片說明台電該怎麼做?

近年來的停電斷電事故讓外界十分關注台灣供電議題,憂心是否會缺電,經濟部次長兼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台電 YouTube 頻道以短片向外界說明,面對綠電增加、用電量增加,台電該怎麼做? 曾文生指出,過去沒有太陽能的時候,過去台電要面對日尖峰與夜尖峰「兩座山」,現在太陽能可以滿足日尖峰 6 個小時,只要專注在夜尖峰 3 的小時,由水力發電補上,是綠電帶來最大的改變。他補充,水力發電一直以來都是「用水優先」,用水單位會先決定一天要放多少水,台電才規劃要怎麼樣發電,因此只是改變發電的時間,沒有多用水。 只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為間歇性發電,曾文生提到,「會再增加燃氣機組群,它是綠電最好的搭檔」。面對綠電波動的特性,要選擇能夠快速起停的機組來搭配,傳統機組當中,水力機組反應最快,其次是燃氣機組,速度是燃煤跟核能機組比不上的,且燃氣機組佔地小、興建速度快,可以跟得上用電快速成長的需求。 曾文生表示,此外,燃氣可以混燒、甚至專燒,例如氫這樣子的無碳燃料,現在興建燃氣機組也是在為淨零做好準備。 曾文生表示,依台電規劃,到 2030 年會再多增加 910 萬瓩發電量,用電大約會成長 700 萬瓩,光是燃氣機組淨增加的發電量,就已經可以 cover 掉用電成長的幅度,還而且不包括綠電的成長。 用電成長 700 萬瓩,大家可能沒什麼感覺,但他強調,換算下來,每年用電成長約 100 萬瓩,和過去 10 年相比,過去每年增加的平均值大約是 75 萬瓩。這不只計算台商回流發電量,也納入半導體等科技業擴廠、電動車成長的用電需求,才會出現這麼高的預估值。 不過針對停電、斷電等議題,曾文生表示,針對幾次大停電,我們檢討之後也發現是「電網問題,當下系統是有電的,但是沒有送到您家」。 曾文生指出,台灣 20 年年來用電量增加超過一半,但台電的電網並沒有跟著增加一半,1 個變電所拖 20 年蓋不成,只好一直增加原來舊有系統的負荷。台電 2022 年提出 10 年約 5,000 億的電網投資計劃,希望電網能從集中走向分散,加速汰換老舊的零件設備,降低事故風險,調整變電所設計,像是把變電所屋內化、結合當地需求設成多功能建築,盼電網建設不再被認為是鄰避設施。 面對淨零、綠電新時代的來臨,曾文生指出,若是一直從現況想未來會擔憂、會害怕缺電,但是如果從目標想回來,就會知道現在該做什麼事情:善用綠電、妥適配置供電、強化電穩韌性。 (首圖來源:台電

台灣綠電憑證獲歐盟單位肯定 助企業接軌CBAM

歐盟CBAM將在10月開始試行申報,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能否獲得歐盟承認,攸關出口產業競爭力。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主動與歐盟憑證中心接洽,經半年評估,T-REC「電證合一」制度嚴謹獲高度肯定,接軌CBAM具利基。 今年10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申報,歐盟預計近期公布CBAM正式條文細節。為協助台灣企業因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表示,爭取歐盟認可由台灣官方出具的電力排碳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T-REC)。 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是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針對再生能源發電設備進行查證後,核發給綠電的身份證;因1張憑證為1000度綠電,可量化計算環境減碳效益。GO 歐盟也有類似機制,名為「GO(Guarantee ofOrign)制度」,是一種綠電產地證明。 為強化T-REC效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官員表示,去年中主動接洽GO協助審閱T-REC運作模式,由GO聘請專家進行評估,也在去年第4季拜訪歐洲憑證跨國交易中心(AIB),根據評估結果,台灣和歐盟制度相近、甚至更嚴格,「對方高度肯定」。 官員說明,台灣制度更嚴格之處在於,採用「電證合一」,意即綠電和憑證均來自同個案場,連動排碳計算;反觀GO以運作模式來看,綠電和憑證不掛鉤,由售電公司扮演「憑證媒合」角色,協助企業至歐洲各國設立的憑證管理中心搜尋憑證。 舉例來說,企業跟售電公司買1萬度電,希望有30%是綠電,依需求價格媒合完成後,會拿到一份註明綠電比例報告,上頭也會記錄註銷的憑證號碼,但未必代表企業真達到減碳效果。 官員指出,歐盟CBAM將規範範疇一(工廠製程直接排放)、範疇二(電力間接排放),而台灣再生能源憑證「電證合一」型態,可作為CBAM範疇二碳排計算依據,盼透過GO認可力量,讓CBAM承認T-REC,不過仍待歐盟公布細節。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綠能軍團只許不斷擴大,Google喊出2030年成為24小時全天候採用無碳能源公司,將綠色電力生產及使用匹配時間區間從年間調整為以每小時或以15分鐘為單位,實現24/7全時使用綠電。 官員表示,除跨國集團宣示這個目標,聯合國組織也成立研究團隊推動24/7全時綠電,去年第27屆締約方大會(COP27)倡議「反漂綠」,「全時綠電當然不是漂綠」,預期這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並在未來每年COP慢慢被宣導。 官員進一步說,台灣電證合一制度又是全球最嚴格,透過台電轉供使用智慧電表(AMI)計量,已具備每15分鐘匹配能力,可記錄當下使用綠電多寡,對齊全時綠電趨勢。 本文來自:台灣綠電憑證獲歐盟單位肯定 助企業接軌CBAM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屏東百年永續發展之路

▲連任兩屆屏東縣縣長的潘孟安,希望接棒給下一任縣長,是做好「永續發展」準備的百年城市。(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萬玟伶/屏東報導 位處國境之南的屏東縣,過去以墾丁恆春的自然樣貌,吸引熱愛生態的遊客。然而幅員遼闊的地形,雖然造就獨特且豐富的山海秘境風貌,卻也導致交通與醫療資源難以進入偏鄉,年輕人不斷出走,讓屏東縣一度陷入人口老化的困境。2014年屏東縣長潘孟安上任,隨即為縣府團隊設定多個目標,從高鐵南延、爭取醫學中心,到輔導創業、打造城市美學,於此同時也不忘重視兒童意見,為下一代量身訂做宜動宜靜的學習成長環境。然而,將不被人看好的屏東縣翻轉成宜居城市,不只是潘孟安對家鄉寄予的願景,他更希望接棒給下一任縣長的屏東縣,是做好「永續發展」準備的百年城市。 不只宜居更要永續 以零預算達到「民生綠電RE100」助農漁業提升競爭優勢 當「永續」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之一,與國際同步接軌的台灣也陸續宣布「2050淨零排放」等相關政策。《今周刊》今年邁入第3年的「2022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主要以聯合國2015年公布的17項可持續發展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為基礎,評選出落實SDGs的最強城市。屏東縣在淨零轉型方面,以幾乎被視為不可能任務的「零預算」,達到「RE100」民生用電百分之百來自綠能的目標,因此擊敗其他非六都縣市榮獲「最佳綠能發展獎」,對潘孟安來說,這無疑是對縣府團隊自2016年以來推動綠電政策的肯定。 ▲潘孟安帶領屏東縣加入ICLEI國際組織「100%再生能源城市網絡」,並在5年內達成民生綠電RE100的目標。 「像2050淨零排放這些願景目標,如果沒有紮根去做,坦白說很困難!」潘孟安於2014年上任後,便開始著眼於屏東縣擁有長時間日照的先天優勢,與團隊訂定相關規劃。2016年,ICLEI(Local Government for Sustainability,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世界大會在韓國首爾登場,前往參加的潘孟安笑說,自己當初就這樣傻傻地遞出申請書,帶著屏東縣加入會員,也因此設下了民生綠電RE100的目標。 「其實在達成RE100目標的全球城市中,屏東縣是土地面積最大(2,77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80萬人口)的達標城市。」意即要以5年的時間,且以零預算的方式達成RE100,可說相當需要公部門的積極協調,以及在地居民的配合與認同。「下個階段,希望在工商用電方面,也能達到RE100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的目標!」 ▲位於大武丁滯洪池的太陽光電發電設施。 「永續發展對於屏東來說,是必然之路,未來我們的競爭優勢就在這裡!」潘孟安以國際半導體大廠為例,「碳零排放不只是全球趨勢,也是企業發展趨勢,現在要拿到國際訂單,具備綠能憑證、依循低碳指標都是基本,哪怕屏東傳統的農漁業,未來也都會走到這樣的階段。」在潘孟安眼中,任期持續推動的政策與綠能設備,便是為未來的百年屏東,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現在即使是『用水』,也強調永續利用。」潘孟安指出,屏東縣近年就將本來流入大海的伏流水,以獨特的生態自然工法倒引進灌溉平原。「未來包括農民在生產中,必然也要一同參與低碳排放的過程。這對屏東縣的優勢在於,能確保產品品質,走出國際爭取訂單甚至提高單價!」 傳統產業轉型迎接高科技產業 潘孟安期許屏東縣擁有更多元樣貌 做為縣內有30%以上農漁業人口的農業大縣,潘孟安透過第一任期成立的農業大學,協助接下家業的農二代,習得田間管理、加工加值等概念與技術,將慣性農法提升成精緻農業,並增加附帶價值,鼓勵學員加入包裝設計之際,也協助他們成立電商、自行宅配,取代過去只能送到拍賣場,收入常受制於市場等狀況。「讓傳統產業提升自給自足的能力,到了市場才有競爭力,這就是我認為對屏東縣來說相當重要的農業寧靜革命!」 其次,潘孟安近年也率領團隊大力招商,截至目前共媒合490多公頃的閒置工業區土地,引進無數企業進駐,創造1,6000多個工作機會。潘孟安甚至透露許多人不知道的屏東縣創業秘密,「屏東縣低碳慢活的生活步調,讓這裡成為一個早午餐的創業基地,很多早午餐品牌都是從屏東發跡,一路北上開加盟分店,我們也為這些店家盤整了很多閒置空間,例如目前的觀光景點勝利新村,讓他們能以低廉的價格進駐,安心在家鄉發展築夢。」  ▲勝利新村是許多在地年輕人在家鄉創業的開始。 然而,潘孟安對屏東縣的期待也不滿於此,「從交通醫療的重大建設引進、觀光品牌的翻轉,加上我們在縣內也極力打造小黃公車、幸福巴士以及DRTS(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等交通網絡,推動遠端視訊診療、讓藥師走入鄉村,在縣內建置25座共融公園、協助新手媽媽產檢坐月子、佈建392個社區關懷據點,把老中青的需求都照顧到,縮短城鄉差距的友善生活環境,我相信現在的屏東縣,就是一個最宜居的城市,對下一個世代更重要的事,就是以永續發展的成績引進高科技產業,讓屏東縣擁有更多元的樣貌!」 ▲▼穿梭城鄉的小黃計程車,方便接送偏鄉長輩以及有就醫需求的在地縣民。行動藥師的規劃,也能為偏鄉長輩帶來暖心關懷以及精準的藥物需求。 看見在地累積的歷史底蘊 不戀棧的縣長期許這片土地以「文化立縣」邁進 不只說過一次要做屏東縣「永遠的志工」,潘孟安暖心道,「這塊土地跟縣民,其實才是給我舞台、為我孕育最大的能量!雖然我們就像約聘人員,時間到了就要說再見,但『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即使敲到最後一天,我也想做好做滿,把這口鐘敲得更加響亮。」 在潘孟安的眼中,過去在幾十年的鄉鎮發展史中被視為化外之地的屏東縣,其實積累相當豐沛的能量。「其實我最大的期許就是可以『文化立縣』!別忘了,大航海時代400年來,屏東縣是最早跟國際接軌的城市,它接納並孕育了各種當地與外來的祭典禮儀,擁有非常多元的文化與歷史建築,更可以是代表整個台灣的縮影。」 對於下一任縣長與施政團隊的期待,潘孟安始終抱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中立立場。「但屏東在過去承載了太多歷史功業,好不容易這幾年靠著交通、醫療平權,陸續打通任督二脈,過去被視為沙漠的國境之南,終於也有一片文化綠洲,期待下一任縣長除了重大建設,也能繼續在這樣的基礎上把屏東縣發展得更加發光發熱。」連任兩屆的縣長說不戀棧,但仍心繫2023、甚至是接下來的百年屏東,「文化是這個城市的靈魂,當綠洲已經在沙漠築起,希望它能夠開花結果、枝葉茂盛,繼續紮根在這片土地上,這是我對屏東縣最終的期待!」 本文來自:八年打造成宜居城市 潘孟安卸任前曝心願:屏東百年永續發展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一文認識綠電完整資訊

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再生能源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國際龍頭企業與投資市場都越趨重視碳排議題,相繼宣誓加入RE100倡議,並要求供應鏈響應綠色製造。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跟上國際腳步,推動綠電轉型?商業周刊為您統整關於綠電的完整資訊,解析使用綠電的重要性、台灣綠電現況及綠電交易方式,一篇掌握綠電入門觀念! 何謂綠電?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元素 綠電即再生能源,是指某種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近乎零,對生態、氣候造成的影響較小。主要的綠電包含: 太陽能 風力 水力 生質能 地熱 因綠電多來自自然環境,不會因原物料用盡而無法發電,因此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綠電技術,以取代終有一天會枯竭的化石燃料,同時也能達成減碳、永續發展的目標。 企業推動綠電轉型的原因有哪些? 企業使用綠電並非單純響應美好的理念,而是來自政府、國際市場及社會責任3個面向的要求,以延續企業競爭力,達到永續發展及企業長遠經營戰略的目標 1.符合《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 於2019年5月通過的《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明訂契約容量超過800瓩的用電大戶,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或設置綠電儲能設備,若是無法配合者,則需購買綠電憑證或繳納代金的方式。預計全台將有5000~6000家企業會受到影響。 2.符合RE100企業成員對旗下供應鏈100%綠電的要求。 不只全球各國重視減碳,大型國際企業也響應RE100組織提出的2050使用100%再生能源目標,如蘋果就要求旗下供應鏈必須在2030年前達到碳中和。對台灣代工出口產業造成的衝擊非常巨大。及早轉型採用綠電,才有機會成為大型企業供應鏈的一員。 成功推動綠電轉型,將能展現企業的治理能力。代表企業能在目標年限前達成再生能源100%目標。這其中展現出: 企業管理能力。 全球數個公司據點的在地法規掌握能力。 面對當地綠電市場價格波動的應變能力。 獲得多種綠電來源的能力。 這些能力都能為企業提供ESG評量指標的有力佐證,便能向投資人傳達永續治理的訊息,獲得投資人青睞。 綠電在台灣發展如何?盤點各類再生能源現況 截至2021年底,台灣一年總共產生1742萬8320瓩的綠電,主要使用的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及生質能,以下為您一一介紹各類再生能源的使用現況: 太陽能發電 6月22日夏至當天中午正處於用電尖峰,太陽能發電占比13.829%,首度超過核能的7.671%。 (來源:Dreamstime) 太陽能發電自2010年後蓬勃發展,主要是太陽能光電板技術發展突破,加上台電推行躉購制度,使民間企業投入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意願增加,甚至出現開放一般民眾認購光電板的太陽能電廠建置模式。 太陽能發電在台灣中南部較為普遍,一來土地面積較大、二來日照充足,適合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許多工廠、農地主都善用閒置空間投入太陽能建置,可發電自用或售電給台電。 2022年6月22日夏至當天中午正處於用電尖峰,太陽能發電量超過512萬瓩寫下新紀錄,發電占比13.829%更超過核能的7.671%。 風力發電 台灣發展擁有發展離岸風力的先天優勢。 (來源:Dreamstime) 台灣風力發電主要集中在海岸地區。2014年,由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有16處列入全球前20名,其中更包辦排名第2到第10名,足見台灣發展離岸風力的先天優勢。 2012年政府公布「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正式推動離岸風電發展,至2017年4月,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正式運轉成為國內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場。因台灣發展風力的優異條件,更吸引全球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投資,參與開發位於彰化海岸的風力發電場。 水力發電 據台電統計,2022年水力裝置單月最高發電量為707.22瓩。台灣因地勢關係,水力建設受限較大,大型水力發電的發揮空間不多,目前主要往小型化發展,如烏山頭、西口等水庫,根據經濟部水利署評估報告,這些小型水力裝置使充分運作後,1年能少燒500萬噸煤或抵消1座核四發電廠。 地熱發電 根據能源科技國家型計畫探勘發現,台灣有4個地熱潛力區,包含:大屯火山群、宜蘭平原、花東地區、南投廬山等地,估計蘊含的地熱潛能可產生1億5960萬瓩的電量。目前正在運行的地熱電裝置為清水地熱發電廠,2021年地熱發電提供5千瓩的電力。 生質能發電 台灣的生質能主要來自廢棄物的焚化發電廠,善用廚餘、污泥、都市廢水、養殖廢水及農業廢料等資源,透過焚燒或發酵的方式發電。雖然占全部發電種類比例的1%,仍能負擔60萬戶的一年用電量。 如何進行綠電交易? 2018年5月通過《電業法修正案》,允許企業得以向民間綠電供應商購買綠電,打開綠電交易市場大門。買賣雙方都可以於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註冊,在憑證買賣方媒合區中查詢交易對象。 台灣的綠電交易規則採用電證合一制度,購買綠電實際上是取得綠電憑證,作為企業使用綠電的證明。 綠電憑證 綠電憑證又稱再生能源憑證,即為綠電的身份證。買賣綠電憑證,等於購買憑證等同於購買相同的綠電量,1張綠電憑證為1000度。 綠電憑證還有3種功能: 提供環保署盤查溫室氣體時,用電的間接排放量(Scope2)計算依據。 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揭露、企業社會責任評比獎項佐證資料。 作為對外公告使用再生能源,獲得綠色、環保標章的佐證資料。 取得綠電憑證的3個管道 向綠電供應商購買綠電憑證,直接獲得綠電供電,或由併入台電電網的輸入供電。 向綠電販售商購買綠電憑證,由併入台電電網的輸入供電。 建設綠電發電裝置,生產綠電,每1000度可申請取得1張綠電憑證。 解析3大綠電相關疑問 1.綠電股是什麼? 綠電股8440是於1998年成立的綠電再生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台最大的廢棄電器與電子設備回收處理商,於2018年3月28日在興櫃市場掛牌交易,並非綠電概念股,但仍為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2.核能是綠電嗎? 各國對核能是否為綠電還存在巨大的分歧。2022年7月6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將核能與天然氣一同列入綠色能源,引起環保團體批評。推動永續發展的歐洲各國分為兩派,一派是推動廢核的德國為主,另一派則是以核養綠的法國為主。外界分析認為這次決議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著眼於俄烏戰爭造成的天然氣供應危機,延遲各國綠電的推進時程。但嚴格來說,核電並不符合重複利用,且處理核廢料的技術仍不完善,因此不能說核電是綠電。 3.氫能是什麼? 氫能可透過電解水、蒸氣法、微生物排放等方式產生,在當作發電燃料使用。由於氫是地球最豐富的元素之一,電解後只會產生水,幾乎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讓氫能成為備受矚目的綠色能源。 本文來自:綠電,2050年淨零排放的減碳主角,一文認識綠電完整資訊-商周頭條|商周 (businessweekly.com.tw)

2022排碳大戶綠電使用量比一比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8月19日(五) 上午十點,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洪申翰 立法委員、 邱顯智 立法委員、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1會議室共同舉辦2022年排碳大戶綠電使用量比一比記者會當全球面臨原物料短缺,部分國家面臨缺電、限電的危機時,台灣也應積極再度檢視我國排碳大戶(用電大戶)使用綠電的狀況。2025年政府訂定20%的再生能源目標, 因為分母變大而無法達標,我們都知道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加上許多台商回流,工業使用在電力使用上愈趨擴大,但在企業使用大量電力的同時,是否也能兼顧使用綠電 的責任呢? 2020年底我國公佈用電大戶條款,要求用電大戶負擔百分之十的綠電責任,並規範每兩年進行滾動式檢討,政府在今年也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目標,因此我們希望在此呼籲政府及排碳大戶應更積極在法規政策及落實使用綠電上能跟上國際趨勢使用綠電,兼顧企業責任,並帶動台灣的綠色商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以下稱TRENA)調查全台前20大排碳大戶的綠電使用資料。希望藉此督促政府制定更積極的再生能源規範,也鼓勵用電大戶要跟上國際腳步,加 速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碳排大戶綠電使用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20大排碳大戶的名單參考台大風險中心網站〈2022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統 計資訊,各家企業綠電使用狀況來自於2021年各家企業公開的ESG報告書,並以寄信 與電話做確認的資料進行評比。 排碳大戶再生能源發電設置量、綠電佔比、綠電與淨零碳排目標(包括加入RE100)與相關資訊揭露程度(評比歸類於A、B級企業) 排碳大戶再生能源發電設置量、綠電佔比、綠電與淨零碳排目標(包括加入RE100)與相關資訊揭露程度(評比歸類於C級企業) |積極設定長遠目標、自用比例卻不到1%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秘書長表示:依據本次評比結果,可發現目前已有多家 企業設定再生能源目標跟淨零碳排目標,在資訊揭露上也更為明確,無論是公司的總 用電量、再生能源的配置等等,都比兩年前的更為友善。我們認為政府的淨零目標跟 民間的監督,確實讓大戶的揭露更清楚。 但整體而言,設置再生能源的量以及實際使用再生能源的占比仍不理想,20家排碳大 戶中,仍只有有一半有使用再生能源,且僅有台積電使用超過4%,其他19家企業都不 足1%,評比中被分類到C級的企業,甚至在「實際使用綠電」的這個項目上全部交白卷。 我們認為目前國家規範的再生能源目標,在訂定2050淨零碳排目標後有必要更積極訂 定短中長期目標,並應更加強要求用電大戶訂定短中長期使用更高比例再生能源的義 務量。目前能源局預估用電大戶條款僅能在2025增加再生能源發電設備1GW,將離我 國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當我國因用電量增加,導致2025年難以達成20%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標時,我們認為, 全國用電量的分母增加,企業使用綠電的責任也該增加。不應因企業用電的大幅增 加,就拖慢國家能源轉型的速度。 |TRENA對於政府的四大訴求: 1.契約容量在800-4999KW的用電大戶應被納入規範對象。 2.規範應該搭配淨零碳排政策,設置更長遠的用電大戶責任,要求用電大戶至少在203 0年使用20%、2040年使用30%的再生能源。 3.政府機關、教育業、火力發電廠不應被排除在義務人之外。 4.政府應公布用電大名單,接受全民的檢視。 |TRENA對用電大戶的喊話: 1. 2025再生能源20%未達標,用電大戶責無旁貸 2. 應盡快跟上國際腳步,積極規劃短中長期使用再生能源目標 |大戶、行政、立法部門各自有責,應將氣候風險轉化為產業機會 洪申翰立委表示,台灣產業結構再用電減碳佔非常大比例,他們承擔責任攸關2050淨零轉型目標是否達成,過去參與在用電大戶條款的訂定,立法的原意就是希望傳達用電越大、責任越大。現在產業確實有開始動起來深度減碳、使用綠電,但速度不夠 快,也許多產業抱持「希望他人先做,我再跟進」的心態,這種保守想法難以將轉型 要求變成發展機會。 未來這些排碳大戶不可能逃過國際的管制要求,例如歐盟盤碳的申報工作,還有美國日本正在審查的碳管制法案,未來有這些機制的時候,那台灣依賴外貿的產業結構該怎麼辦?我認為必須把氣候風險下的情境,視為產業未來生存下來的機會。 我認為行政部門也有一定的責任,包含在綠電供應跟需求上,還有儲能系統,這方面 綠電的生態系,現在還不夠成熟。去年小英總統宣布淨零碳排目標後,我認為接下來 立法院有必要再進行一波系列性的修法,包含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能管法的 修法等等,以吻合淨零目標所需要的政策工具、市場情境跟監管治理的創新。所以也希望行政部門趕快把這能源三法的版本送進立法院。 2050淨零的目標大家都有責任,當然大戶的責任是社會期望最大的,希望大家在自己 的角色上發揮120分的努力,我們才有可能做到。 |國營事業用綠電占比太低 ; 用電量大漲成為能源轉型挑戰 邱顯智委員表示,從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天公布的報告來看,台灣用電大戶的綠 能使用率仍然太低,包含中鋼、中油這些國營事業。國營事業應該要帶頭呼應政府政 策,但使用上還是非常低,許多企業甚至根本沒有使用綠電,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 常重要的警訊。 從近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用電需求的成長可以說是台灣目前能源轉型與淨零轉型最大的挑戰,去年台灣用電增加4.68%,創下11年來的新高,而今年的用電尖峰負載,更已 經突破能源局在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的預期,達到4,000萬瓩以上,政府2025年再生能 源佔比20%的目標之所以破功,用電需求的增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在台灣的總用電量當中,又以工業用電的占比最高,去年約佔57%,總量更達到1614 億度,突破史上最高。在中美對抗的全球政治經濟變化下,台商回流加上半導體製造 的成長,雖然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但也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帶來更大的挑戰,這是我們 不可迴避的問題。 可以看到用電增加,綠電卻沒有跟上腳步,是我們的能源轉型現在遇到瓶頸,政府必 須要盡快拿出對策,不是2025年目標跳票就算了,事實上,從現在的數據來看,到底用電大戶能不能在2025年達成法律規定的綠電目標,恐怕社會也沒有甚麼信心。 最後要講四川限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這狀況就會過去啊,大家也都 很配合啊」,結果在台灣卻不斷抵制漲電價、製造缺電恐慌,限電六天同樣發生在台 灣的話,他們會如何羞辱台灣的官員,恐怕都要叫台電董事長下台,所以他們面對限 電,檢驗政府的標準在哪裡? 在此我也要呼籲企業界,享受台灣電力資源的同時,也要負起責任,除了加快腳步完 成再生能源條例規定的綠電設置義務外,更應該要朝更高的目標努力,同時加強節 能,才能跟的上國際趨勢。我相信協助台灣社會的能源轉型,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我會持續關注這個議題,也要請全民一同來監督。 |排碳大戶減碳不力,淨零轉型承諾空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表示,2020年,台灣前20大企業的碳排放,佔了全台總排放量的44.6%,如果這些企業不願積極減碳,2050淨零就只能淪為空談。分析20 家企業近年的排碳狀況,因2020年的疫情,多數企業的碳排都有下降,但到了2021 年,隨著經濟復甦,企業的生產與排碳也隨之升高。從各家企業2021年永續報告書所 揭露的碳排放量可以看到,長春集團、南亞、台泥、中鋼、中龍鋼鐵、東和鋼鐵、正 隆等公司在2021年的碳排放皆回歸2019年的排放量,甚至來到新高點。這顯示了半 數的排碳大戶近兩年在減碳上仍未做出實質的行動。 柯乾庸進一步指出,針對排碳大戶所提出的淨零承諾分析,多數的企業確實已經提出2

全國NO1屏東民生全綠電達標

生能源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屏東縣政府積極發展綠電,8月9日宣佈屏東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達成1GW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綠電RE100( Renewable Energy 100%)的縣市,同時在全球參加RE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眾多城市裡,屏東亦為完成RE100民生綠電城市中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最大的城市。 圖、與會貴賓騎上Pbike腳踏車進行點亮儀式 屏東縣政府9日舉行「民生綠電RE100暨邁向永續城市發表會」,潘孟安縣長帶領著現場來賓,騎上最具代表性的低碳交通運具P-bike公共自行車,踩踏發出綠電點亮「Renewable Energy 100% (RE100) Pingtung」,宣布屏東完成創舉。 圖、屏東縣長潘孟安 屏東縣政府致力發展綠電及推動民生綠電,可追溯自2016年屏東縣加入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全球100% 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當年屏東縣舉辦「屏東縣韌性城鄉國際論壇」,邀請美國亞斯本市、夏威夷茂宜島與ICLEI專家,共同討論地方政府如何實現「100%綠電城市」,當時潘孟安縣長向ICLEI秘書長遞交申請書,設下「100%民生綠電」的階段性目標,引領國家能源轉型政策,以該年度民生用電為基準,考量屏東縣日照條件,訂定全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1GW目標,並由環保局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全力推動。   圖、屏東縣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簡報說明綠能推動與永續發展成果 環保局指出,綠能專案辦公室跳脫傳統單一局處業務思維,採「太陽光電專案專區」與「土地複合式利用」兩項策略,建立平台整合光電廠商及民眾三方的「零預算」模式,優先以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劃設太陽光電專區,其中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以盜採砂石坑轉型設置光電廠,在今(2022)年獲得全球智慧解決方案(Global Smart Solution Report)「最佳綠色投資獎」。 同時,縣府團隊及鄉鎮公所在不影響原有設施功能下,結合再生能源活化閒置空間或場域,齊心協力合作推動「全國首座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光電及大響營堤防光電」、「掩埋場光電」、「公墓轉作光電運動公園」、「停車場光電屋頂」、「校園光電風雨球場」、「原鄉部落防災型微電網」、「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計畫」與「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等案例,成為其他城市學習取經的對象。 截至今年6月底,屏東縣達成1GW再生能源併網量,作為屏東邁向100%再生能源城市永續的第一步。 圖、屏東縣點亮RE100綠能新時代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縣府參考台電公司用電部分統計,屏東縣用電最高的是住宅部門,即家庭、民生用電,佔了33%,第二高為工業用電28%,其次依序為服務業、農林漁牧等,而100%民生綠電的意思是,透過屏東縣1GW已併網再生能源設施產生發電量,可供應白天尖峰用電時刻的家庭用電需求,有效舒緩全球熱浪對屏東電力供應穩定性的衝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ICLEI「100%再生能源城市網路」已達成RE100的城市中,屏東縣擁有80萬人口、土地面積2,776平方公里,是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最大的城市,難度高於澳洲坎培拉、韓國麟蹄郡、美國科羅拉多州亞斯本等城市。 潘孟安縣長表示,屏東縣1GW再生能源設施包括太陽能、風力、沼氣等,今日完成RE100民生綠電成果,感謝眾多中央部會單位支持,特別是經濟部能源局成立跨部會協調平台,加上台電公司協助「循線找地」的饋線盤點與綠能策略研擬,才能在不到6年時間裡達標。未來將與更多公營事業夥伴合作,結合屏東新農業發展、生態及景觀等永續發展概念,整體規劃閒置國有地活化再利用,讓屏東繼續向前。 圖、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專區案場 而多年來縣府施政是「以人為本」為核心主軸,亦有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涵蓋面向甚廣,例如社會服務、基礎建設、永續農業、城鄉及能源等,其中SDG7為永續能源由綠電供給民生用電,代表縣府在能源轉型道路上,達成重要里程碑,接軌國際對綠電發展需求,也展現屏東擠身世界先進城市企圖心。

綠電難買真相 台電保證收購太誘人

對2050淨零碳排的趨勢,全球企業都像加入限時賽,趕不上法規或供應鏈要求就淘汰。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連第一步「碳盤查」都沒做,要如何迎戰這場生存遊戲?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共同製作「減碳限時賽」專題報導,剖析產業現況及實戰指引,陪伴產業走過轉型陣痛期。 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了?「綠電憑證交易」上路至今,台積電買下總量99%的憑證,一度成眾矢之的。事實上,台積電可能背了「綠鍋」,台電才是綠電的最大買家。去年台灣生產的綠電超過九成由台電保證收購,只有6.5%流通到憑證交易市場。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謝翰璋說,政府正引導綠電進入市場,也開始輔導售電業,「未來中小企業買綠電,就像去便利商店一樣簡單。」 根據台電與標檢局資料,去(2021)年全台生產的綠能僅約6.5%進入憑證交易市場,而98%的憑證又由台積電買下。 這些數據解釋了「買不到綠電 」的背後原因:絕大多數綠電根本沒有進入市場。 美妝品牌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表示,歐萊德很早就加入RE100,承諾2025年100%使用綠電,用電是多數公司的主要排碳源,因此,公司目前已盡可能自建電廠,今年預計可達一半目標,「其餘部分仍須買綠電才能滿足」。 企業抱怨買不到綠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強調:「我們估算過,現在綠電是供給大於需求。」他表示,買不到綠電不是綠電不夠,而是市場結構問題;對發電業者與銀行融資端而言,台電很穩固,20年保證收購,而且買家是政府。 台電躉購制度是效法德國,在綠能發展初期為了鼓勵開發,由政府保證收購。「以前是政府當奶媽,銀行才勉為其難接受這機制;現在出現新機制叫『綠電市場』,但對銀行來講,放款風險很大。」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說。 林子倫指出,這點在201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時已解套,發電業者目前可在「躉購」及「直轉供(給客戶)」間自由轉換;換句話說,若客戶後來不買了,還是可以回頭賣給台電,而且仍然適用當年和台電簽約收購時的價格。 即使法規已解套,謝翰璋說:「最難解決還是金融機構,當發電商要拿到市場賣,金融業者就開始猶豫。」標檢局近期持續拜訪金融機構,盼能找到解方。 未來若綠電成功引入市場,中小企業面臨的下個問題是「該找誰買」? 林子倫指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綠電需求量不同,大企業可直接找上發電業者;中小企業需求小,需透過「中盤商」,也就是售電業。 2017年《電業法》修正後,台灣開放民間售電業,至今已有21家。售電業向發電商買電後、再賣電給用戶,不僅幫中小企業找綠電,還能處理繁瑣的行政程序。例如歐萊德成功買到綠電,就是透過售電商「陽光伏特家」。 要讓中小企業買得到綠電,售電業是重要角色。 近期標檢局找售電商一對一交流,了解其發展困境,也提供公版購售電合約,協助售電業發展成熟機制。謝翰璋說,「未來希望綠電變成標準化商品,例如50瓩一份」,讓中小企業買綠電,就像去便利商店購物一樣簡單。 政府目前以「倡議永續金融」、「扶植售電業」兩手段,期望將綠電引入市場。許博涵建議台電也可調整自身角色,甚至親自當售電商。 事實上,台電在2020年就取得綠能售電業執照,不過林子倫說,台電目前只是「備援投手」,若未來市場需求遠大於供給時,才會考慮。 今年初,葛望平曾公開主張「綠電正義」,呼籲政府讓中小企業也有購買綠電的公平機會。 攤開台灣綠電產銷圖來看,多位專家都指出,想讓中小企業買到綠電,不只是量的問題,綠電市場機制更為關鍵。政府該做的不只是增加綠電,更需加速綠電市場成熟,讓發電商逐步走出台電「奶媽制度」的保護。  本文來自:綠電難買的真相:台電保證收購太誘人,包下9成綠電

廢棄太陽光電板何去何從?

界關注太陽光電板廢棄回收議題,經濟部表示,國內已有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規範設置者預繳模組回收費用,納入模組回收基金,再委由專業處理機構進行回收與利用;未來將持續與環保署滾動檢討、精進相關機制。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太陽光電是乾淨永續的再生能源,台灣建置太陽光電發電設施所用光電模組都符合國際標準(IEC),具可靠度及耐久性,可耐用20年以上,且發電效率仍保有80%。 因此,優惠躉售台電20年期滿後,原有系統仍可發電自用、售電予民間企業或台電公司,也可更換更高效率的光電模組永續經營,避免原有案場閒置。 針對光電板的回收,能源局表示,已與環保署建立模組回收與利用機制,成立模組回收基金,規範設置者預繳模組回收費用(1000元/瓩),且每片模組都有編號及列管,當光電業者或案場所有權人需要排除廢棄模組時,可由專人協助清運。 此外,模組回收基金也會應用在開發再利用技術,將模組破碎分離的玻璃、金屬、塑膠等,以高值化處理技術提高回收率及效益。 能源局指出,目前環保署已核可多家拆卸清除案場廢棄太陽光電板,以及拆卸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業者,可上環保署「許可核發證照查詢」網站,於廢棄物代碼中輸入廢太陽光電板的「一般事業廢棄物」代碼D-2528查詢。 經濟部表示,為持續發展綠電,光電案場在20年躉購期滿後仍可繼續發電不須拆除,若須拆除也有相關回收與利用機制;更鼓勵於原址重建發電設備,更換效率更高的模組,讓綠電永續發展,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本文轉自:http://廢棄太陽光電板何去何從 能源局:設有回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