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碳權交易價格擬訂上下限 計畫編碼追蹤、限制移轉一次

攸關國內碳權交易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草案」,環境部已在去年12月15日預告,昨(8)日舉辦公聽會收集意見,氣候變遷因應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草案擬編碼追蹤、訂上下限、限制移轉(交易)一次,以防炒作價格,估今年上半年前完成公告上路。 依環境部預告草案指出,只要減量額採協議交易,並且交易數量未達100公噸、且屬「自願碳中和」等用途,就可以免收手續費。 在公聽研商會議,金管會憂心表示,恐有事業單位把大額交易切割成小額交易,規避手續費,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允諾會檢討。 此外,半導體協會代表也關心草案明定每個減量額度僅能移轉一次,希望開放適度轉售。但黃偉鳴坦言,「如此會不會發生無數次移轉的可能性」,不希望碳權成為炒作工具。 依據環境部預告國內碳權交易管理辦法,明定三種交易方式,包括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同時也預留兩大市場管控機制,第一,買入碳權不得轉售,第二,「必要時」環境部可指定交易價格上、下限。 昨日現場與會代表有人提出,訂定「下限」有其必要性。 該代表指出,減量額度交易價格之上下限參考依據應以碳費為基準,若減量額度價格過低,將導致企業大幅購買減量額度抵銷碳費,減少碳費的減碳效益。 該代表還提到,先期專案僅限於協議交易,企業有機會購入大量低品質且價格低廉的額度用以抵銷碳費,應將先期專案價錢的上、下限同樣納入法規規範之中。還有,若是國際碳權亦可以抵消碳費,碳交所引進的國際碳權應在此法案規範,設定交易價格之上、下限。 關於上、下限規定,黃偉鳴表示,這部分確實有來自各界的很多意見,目前則還在討論評估中。 此外,依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國內碳權交易可採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等方式移轉減量額度,且依移轉辦法不同手續費從5%至10%不等。 對此,昨日研商會現場有產業代表反映,相較於證券交易手續費不到0.2%,碳交易手續費卻高達5%,建議環境部應考量。 對此,黃偉鳴說,仍希望排碳大戶應從自身減量做起,無法自身減量後再去購買抵換,這和金融投資商品不同,有其碳定價精神,而收取的手續費將依法進入溫管基金。 本文來自碳權交易價格擬訂上下限 計畫編碼追蹤、限制移轉一次 | 政經焦點 | 要聞 | 經濟日報 (udn.com)

113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出爐不及百瓩太陽能細分4級距

經濟部5日公告113年度各類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自113年1月1日生效。與112年度相比,除太陽光電微幅下修外,其餘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持平或微幅上漲;同時,針對不及100瓩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再細分為4個級距,以鼓勵公民電廠、集合式住宅等微型、中小型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 太陽光電部分,採一年二期,並按各分類容量級距區分,第一期(上半年)躉購費率介於每度3.7635至5.7848元,第二期(下半年)躉購費率則介於每度3.7236至5.7055元。太陽光電因為已具有一定規模,躉購費率因此微降。 風力發電維持112年度費率水準,不及30瓩的陸域風電,躉購費率每度7.411元,30瓩以上陸域風電,躉購費率每度2.1286元;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4.5085元。 生質能發電方面,有厭氧消化設備(沼氣發電)分類,躉購費率提高為每度7.0192元;無厭氧消化設備分類,維持112年度費率水準,躉購費率每度2.8066元;農林植物分類,維持112年度水準,躉購費率每度3.1187元。 廢棄物發電維持112年度費率水準,一般及一般事業廢棄物分類,躉購費率每度3.9482元;農業廢棄物分類,躉購費率每度5.1407元。 小水力發電維持112年度費率水準,不及500瓩級距,躉購費率每度4.8936元;500瓩以上不及2MW部分,躉購費率每度4.2285元;2MW以上,躉購費率每度2.8599元。 地熱發電部分,不及2MW容量級距,躉購費率微幅提高為每度5.9459元;2MW以上容量級距,維持112年度費率水準,躉購費率每度5.1956元。海洋能發電維持112年度水準,躉購費率每度7.32元。 部分沼氣發電及地熱發電的躉購費率提高,經濟部能源署解釋,設置成本因物價波動而增加,因此113年躉購費率微幅調高。

地面光電開發爭議多 環境部擬擴大環評

山坡地等環境敏感區位、一定規模以上 可能納入範圍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我國能源轉型規劃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比廿%,太陽光電用地推估須二萬公頃,才能達到二十GW(百萬瓩)目標。但大規模地面型光電案場開發已引發許多衝突,如苗栗銅鑼竹森光電案因位於石虎重要棲地招致反彈。目前太陽光電開發僅要求位於重要濕地才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境部決定修正、擴大地面型光電環評範圍。 原標準寬鬆 重要濕地才環評 根據環境部「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離岸風電無論位置及規模大小皆須環評;水力發電若位於重要濕地、山坡地、累積裝置容量二萬瓩以上等也須環評;地面型太陽光電系統則只有在設置於重要濕地時才須環評,標準寬鬆許多。 去年三月,前任環委、成大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朱信在環評大會上提出臨時動議,建議環保署(現為環境部)增修一定規模以上及特定設置地點的太陽能光電開發案,必須辦理環評,獲得十二位環委連署支持。環保署當時回應會啟動環評認定標準研修作業,但後續沒下文,直至近日才鬆口會擴大地面型光電實施環評範圍。 環境部環保司長蔡孟裕表示,可能會納入山坡地等環境敏感區位,另外以面積或裝置規模大小,規範一定規模以上的光電案場也須環評。環境部已請經濟部能源署、農業部等部會提供意見,也將與環委討論,但尚無法確定新版環評認定標準何時出爐。 現任環委、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陳裕文認為,環評雖無法解決光電遇到的所有生態或經濟社會面衝突問題,但至少具有法律效力,能要求開發單位進行環境補償或提替代方案,迴避生態敏感區位或縮小開發量體。 學者建議 重新審視環評制度 現任環委、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則舉例,現行離岸風電環評案常有漁民到場抗議,環評委員雖會要求開發單位提影響減輕對策、加強和漁民溝通,但其實影響力不大,應重新審視國內環評制度及環境法規。現行環評制度只要求開發行為減輕對環境不利影響,但英國最新的環境法則要求開發後生物多樣性必須比開發前多十%,要求主動對環境做更多貢獻。   本文來自地面光電開發爭議多 環境部擬擴大環評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農電共生種香草 屏東林邊光電棚下香莢蘭獲比利時ITI三星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全台最早發展養水種電的屏東林邊、佳冬,在地「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投入於光電板下的「營農型種植」,去年產出1500公斤高經濟價值、有香料皇后美譽的「香莢蘭」,日前還獲比利時ITI國際風味評鑑所最高殊榮的三星獎肯定,該協會創辦人之一陳錦超說,相較每公斤可賣出425美金的好價格,他更希望將「營農光電」使光電與農業併行理念,創造多贏的局面。 香草莢(Vanilla)屬高端香料,經濟價值極高,台灣自2017年由桃園農改場發表農電共生棚下試驗作物後開始有農民投入種植,而陳錦超和同為牙醫的太太吳麗珠也攜手投入,「在光電板下種出高經濟作物是我們的理想與目標!」,原來,成立於1998年的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養水種電初期即投入光采濕地經營,成為微電力系統自給自足示範園區,夫妻再接再厲開創農電共生新篇章。 協會2018年投入香莢蘭種植,雖然長年持牙醫工具的手巧,但畢竟隔行如隔山,摸索下前2年基本上沒有開花,第3年原預計4分香莢蘭園可生產1200公斤,但卻遇上乾旱與高溫造成落莢率高,僅收成90公斤,與預估產量截然不同,一度讓兩人受挫,但夫妻倆越挫越勇,2022年收成達550公斤,開始成長。 陳錦超表示,屏東太陽能板下有適合的溫度與濕度可種出高品質香莢蘭青豆筴,在田間管理細緻化下,去年更達到產量高峰與穩定點,共產出1500公斤的香莢蘭青豆筴,其中評斷香草莢品質的香草醛含量達2.2%,是高於國際A級品1.8%,依市場行情,覓得每公斤425「美金」高價收購的買家。 兩人說,農政單位及經濟單位應因地制宜,尋找出適合各地的光電棚下的高經濟農作,土地維持生機並創造出高經濟效益,期盼藉由種植香莢蘭的成功案例,讓農電共生共存成為可能,而大膽參賽獲得最高殊榮肯定是兩人難掩興奮與高興,但相較高價出售,他更希望能以此在光電與農作間取得平衡點,光電業者與農民間能共創多贏,更期待台灣高品質的香草莢躋身國際競爭,並與在地產物相互結合,讓世界看見屏東, 縣府綠能辦公室表示,根據統計,屏東縣內目前已完成建置案場中,約有兩成光電案場結合農業設施併存使用,如農棚、畜禽舍屋頂、室內養殖魚塭屋頂等,期盼在維持產業生產與追求土地永續概念下,提升土地多重利用的價值。 陳錦超、吳麗珠賢伉儷,從牙醫投入香莢蘭的種植。(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和太太吳麗珠所培育出的香草莢,在ITI獲得三星殊榮。(記者陳彥廷攝)

提升二次鋰電池再利用 環境部擬與業界合作示範場

環境部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年廢棄約1100公噸,今年擬與業者合作再利用示範場域,如用於停車場照明、充電站等,未來也不排除設置獎勵補助,提升廢棄電池的再利用率。 根據環境部調查,目前二次鋰電池(含電動汽機車、3C 產品及含二次鋰電池商品)回收量約600公噸,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年約1100公噸。 即將退役的電池產品也稱為汰役電池,環境部去年進行「汰役電池再利用可行性評估」,並於日前公布結果。根據研究,由坊間收集的電池組回收整理後,只有約8%的電池組符合計畫設定的樣品條件。 接著篩選電池組中可用並具代表性的電池芯,進行400次循環試運行。若用於儲能系統並且平均每2天充放電一次,那麼這些電池至少能夠使用800天;若用於不斷電系統的備用電源,可能還具有3年或5年以上壽命。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許元正告訴中央社記者,符合計畫的回收電池僅8%,主要是目前許多大廠都已有自行回收體系,流入回收商的電池非常少。 此外,許元正表示,回收電池的外殼破損、沒外殼或外殼不完整等問題較嚴重;且早期模組設計不易拆解,有許多電池芯難以取出情況;另外也有電壓過低等問題。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基金管理會分組長翁文穎告訴中央社記者,鋰電池中包含鎳鈷錳酸鋰或鎳鈷鋁酸鋰等三元聚合物,這些汰役電池主要是透過破碎分離後製成黑粉,品質較佳的會還原成鋰、鈷、錳或鋁等原料;品質較差的則會投爐做為煉鋼、煉鐵等用途。 翁文穎說明,由於各業者的電池芯設計不盡相同,若是任意抽換電池芯組裝,一來發電效率可能不佳,二來則會有安全性,如爆炸、燃燒等問題。 翁文穎強調,此份報告屬於初步研究,今年起已徵求下一階段研究計畫,以電池的模組化、環保化為主,讓電池易拆解,期望增加回收的成功率。 此外,翁文穎說,今年同步也會與國內大型業者談合作示範計畫,在規劃場域中設計回收電池的再利用方式,如充電站、停車場照明電源等,再向外展示成果;未來也不排除設置獎勵補助,增加汰役電池再利用率。 #停車場#環境部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75686

台灣綠電里程碑!大年初二每2度電有1度來自潔淨能源 風光發電滲透率首破5成

初二好風光,太陽賞臉不只讓全台氣溫回暖,台電也宣布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滲透率首度突破5成,等於台灣每2度電就有1度是來自於風光發電。台電說明,今日12時21分風光發電量達到1001萬瓩,突破10GW(百萬瓩),刷新歷史紀錄。 大年初二(2月11日)太陽終於露臉,不只讓全台氣溫回暖,更讓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量首次突破10GW,刷新歷史紀錄。台電發出新聞稿表示,12時21分風光發電量達到1,001萬瓩,突破10GW(百萬瓩),刷新歷史紀錄,風光滲透率也達到52.37%,不僅首度突破四成,更一舉直衝五成大關,相當於每2度電就有1度是潔淨綠電。 台電指出,去年春節期間風光滲透率首度突破三成,今年已成長突破五成,除了過年用電量低外,主因仍係近年在政府與民間全力推動下,風光發展成果已逐漸展現並持續成長。 台電點出,今日太陽光電也首度突破800萬瓩,最高達到809.7萬瓩,也刷下歷史紀錄;同時適逢鋒面南下,中午時段整體風力發電190萬瓩以上,成為供電要角。 發電機組大保養 綠能及時補位 新年期間許多民眾正在放假,當多數人都返鄉出遊時,台電正悄悄動員700人替全台各地發電機組大保養。台電說明,潔淨能源上場讓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可以「進廠保養」,在新的一年都能維持最佳狀態,提高整體供電穩定度。 今年除在桃園大潭、台中、高雄大林與興達等電廠投入機組維護檢修與更新,更同步協助嘉惠、星彰等民營電廠大修工作,力求各發電廠機組在新的一年都能維持最佳狀態。 台電說明,為確保夏季用電尖峰維持穩定供電,機組大修排程一般規劃於秋冬季節進行,發電廠機組一般約2年需大修、平均約4年則需進一步如全身體檢的「全開蓋大修」。因此,一年之中用電需求最低的農曆春節就成為台電人員全力挑燈出動的黃金時機,為期約一周的連假中要同步進行近10部機組大修。 台電說明,為配合中油公司觀塘配氣及計量站三接管線銜接工程,大潭電廠於2月8日起全廠停機,在中油公司同仁完成工程後,部分機組已於初二回歸併聯。 本文來自台灣綠電里程碑!大年初二每2度電有1度來自潔淨能源 風光發電滲透率首破5成 – 今周刊 (businesstoday.com.tw)

衝刺再生能源 氫能、地熱列今年新重點

經濟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今年除了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也將氫能與地熱列為新能源開發的兩大重點,且隨再生能源加入電網,預計今年供電沒有問題。 由於2026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政策目標不變,王美花指出,光電在2023年設置量創下歷史新高後,經濟部已掌握足額案源,將加速推動2025年尚需的7.58GW。 相對的,去年10至12月離岸風電的發電量創供電史上新高後,今年也將持續推動區塊開發第二期的3GW,預估可年增113億度綠電,供約277萬戶家庭年用電量,同時今年也會公告離岸風電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象徵我國離岸風電邁進大水深區域。 王美花表示,在邁向淨零的路上,未來還會進行新能源開發。其中,氫能將由國營企業帶頭做,在發電、工業、運輸推動氫能示範。台電也將以5%混氫發電,用於興達電廠發電驗證,中鋼會以長時間運轉驗證鋼化聯產。 另外,研究單位將會開發「去碳燃氫」技術給商用機組供料試驗,持續研究再生能源產氫;中油今年也會逐步設置加氫站作為商業營運示範,在南部縣市開始試行氫能巴士,接下來並建置評估液氫接收站。 至於地熱開發部分,王美花指出,經濟部原訂目標為2025年累計裝置容量20MW,目前六個案場已經商轉累計裝置容量7.29MW,還在建置中的累計裝置容量預估23.29MW。未來也會訂定地熱專章子法,推動包括建立聯審機制、提供前高後低費率等制度,兼顧環境保護、降低開發風險。 此外,王美花強調,外界期待的綠電信保機制(CPPA),將在第一季公布,依照規劃,預估有140家企業可以適用,分別是企業同一集團過去五年年均用電量超過5億度的半導體、面板等業者約40家,以及達到中華信評一定等級評定的電子業、金融業等業者約100家。

拚台灣首間100%綠能部落小學!屏東長榮百合國小 光電、備用電源完工

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近日完成張榮基金會與長榮海運公司捐贈太陽光發電系統暨緊急備用電源設置完工,努力朝成為台灣第一所RE100的綠色能源部落小學目標發展。 圖/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校園近日完成張榮基金會與長榮海運公司捐贈太陽光發電系統暨緊急備用電源設置完工。校長陳世聰說,完工後,讓族人在緊急避難時,學校可成為水電通訊無虞的基地,學校現已完成

北興光電共融運動設施

回響/屏縣鼓勵光電場複合式農業

聯合報陽光行動日前報導光電進駐屏東,種電範圍涵蓋農地、山區到有文資價值的二戰遺跡,造成家園地景地貌變遷,衝擊在地產業、變相迫遷青農,光電場又因疏於環境維護,被周邊果農形容為「惡鄰」。

台電最大儲能系統啟用!0.4秒反應、供8000戶家庭「全天用電」,穩定供電怎麼做?

為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台電與機電大廠東元電機今(22日)啟用最大儲能系統60MW(千瓩),案場設在桃園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可作為穩定電網頻率使用。這座儲能案場是目前台電自建規模最大,預計今年還要再完成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所60MW儲能,達成台電預定2025年電網級儲能1,000MW目標。 圖/ 陳映璇攝影 再生能源每年10%速度增長,台電蓋儲能系統調節電網 再生能源成長速度持續加快,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提到,目前台電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4.3GW(百萬瓩)、再生能源滲透率35%,預估今年春節可達40%, 再生能源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 但看天吃飯的再生能源,電力系統須克服間歇性發電的挑戰,目前主要搭配抽蓄水力、天然氣機組來因應,從啟動到滿載發電僅須10分鐘;而儲能最快0.4秒就能反應,是水力電廠速度的千倍,平時可調節電網系統頻率,提升供電穩定,即便遭遇突發電力事件也能快速反應。 此次台電聯手國內機電大廠東元電機與全球最大儲能系統整合商Fluence等組成國際團隊,於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建置25個40呎儲能貨櫃,使用超過1萬個鋰電池模組,並搭配變壓器、功率調節系統等設備, 龍潭儲能系統(下稱龍潭儲能)裝置容量60MW/80MWh,最大供電功率60MW(千瓩)、總儲電量達8萬度,等同可滿足約8000戶家庭一整天用電。 設下三道保護機制,打造安全的儲能案場 這座龍潭儲能占地0.66公頃,蓋在龍潭超高壓變電所,是維繫電力系統融通的重要幹線。台電副總蔡志孟表示,台電在儲能案場地點挑選上, 跟發電端越靠近越好 ,避免長途電力傳輸的耗損,像是台電的南鹽田儲能案場,就是太陽光電結合儲能案場,在離峰時間把電存起來,在用電尖峰時釋放使用; 其次儲能案場需要空間較大 ,透過變電所的獨立空間來蓋儲能也是很好的選擇。 龍潭儲能占地0.66公頃,蓋在龍潭超高壓變電所附近,是維繫電力系統融通的重要幹線。 圖/ 陳映璇攝影 雖然龍潭儲能是蓋在台電的變電所內,但在安全設計上也不馬乎,共有三道保護機制。第一道電池芯具有偵測能力,若發現電池機櫃有異常,可單獨切除故障的電池模組,不會造成停機;第二道貨櫃配有「潔淨氣體滅火藥劑」達到滅火;第三層在貨櫃外連結50噸水箱,還可灑水滅火。 儲能貨櫃外連結50噸水箱,作為灑水滅火使用。 圖/ 陳映璇攝影 在資通安全方面,龍潭儲能使用的是三星的鋰三元電池,而非一般常見的中國寧德時代電池,以避免有國安的疑慮。 不只靠台電自建,也整合民間儲能資源 據了解龍潭儲能案場建置經費達25億元,使用25個儲能貨櫃,等於一個儲能櫃高達1億元。面對高成本的儲能案場,除了靠台電自建外,也透過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整合民間的儲能資源,台電規劃2025年電網級儲能建置目標達1000MW(台電自建160MW+民間840MW),目前台電自建100MW、民間儲能註冊容量580.9MW總計680.9MW,已超過年度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台電已暫停民間儲能併網申請,主因民間儲能投資太熱絡,造成供過於求,至於何時會再開放?蔡志孟說,「再生能源搭配儲能有一定的比例,等時間到了台電會再對外說明,目前仍維持2025年1GW規模。」 延伸閱讀:E-dReg儲能併網申請超標8倍!這是什麼?為何台電緊急喊卡?業者擔憂什麼? 責任編輯:蘇祐萱 本文來自台電最大儲能系統啟用!0.4秒反應、供8000戶家庭「全天用電」,穩定供電怎麼做?|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bnext.com.tw)

屏東首例!東片村成立綠能合作社 未來20年可享7%收益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拚光電」,但地方未參與,商業化的光電開發造成與社會與環境衝突不斷;為創造能源轉型與地方發展雙贏,荒野保護協會近年推動公眾參與的公民電廠,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前後任村長認為和該社區的社會企業組織理念契合,歷時半年籌劃,今天成立大武山公民綠能科技生產合作社,也是屏東縣首個、全台第6個綠能合作社。 「公民電廠,就是大家一起來當合夥人!」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專案主任劉峻儒說,公民電廠是從認識、參與到推廣綠能,從興建、集資到後期發電收益要如何使用等,都是大家一起決定的;和商業型電廠最大的不同,收益是讓給公民,非少數參與者獨享,更重要的公民電廠還會將收益,再投資在地方回饋、社會公益上,讓綠能發電成為社會共好。 他說,台灣的能源轉型師法國外,但制定的「綠能規劃階段即納入居民參與」、「綠能利益由居民共享」等原則,卻被政府忽視,電業法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19年增訂國外行之有年的公民電廠,雖有獎勵和補助措施,但也面臨種種困難,包含民眾不了解、募集資金、融資不易、規模太小、合法屋頂問題等,加上法規和金融的高牆,讓有心推動者在困境中苦戰,難成氣候。 荒野保護協會近年推動公眾參與的公民電廠,在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前後任村長支持下,歷時半年籌劃,今天成立大武山公民綠能科技生產合作社,也是屏東縣首個綠能合作社。 圖/潘欣中攝影 東片村前後任長徐俊雄和黃日揚說,荒野保護協會去年執行公民電廠輔導與陪伴計畫,參訪嘉義大林明華社區的綠能合件社後,發現不僅可參與國家能源政策、促進農村社區綠能經濟發展,東片村本就是以社會企業組織凝聚社區,贏得「寶石村」美名,「共好理念一拍即合」,未來也可透過合作社協助在地農業經營,創造共生、共榮、共好。 「東片社區凝聚力強是一大關鍵!」劉峻儒說,今天成立的合作社有40人隨即召開大會選出理監事,九成是社居區民,只要是屏東縣民都能認股入社,每股100元,最低門檻只要1萬元,沒有人數限制,社員未來20年可享比定存高的7%收益,並提撥公益金回饋地方,意者可洽社區發展協會;接著開始找以屋頂型為主的電案場、廠商,再和台電簽售電約,估計約要半年。 對照現階段光電大舉進駐農村造成的爭議,劉峻儒認為,如果電廠的存在,能幫助地方,大家對待電廠的態度會不同,公民電廠的精神是創造社會溝通、實現共享;能源轉型也是社會工程,必須降低門檻才能讓更多人參與,加速太陽能普及化,從能源消費者變成生產者,才能讓一般人連結並思考能源跟環境永續、社會成本的關係。 本文來自屏東首例!東片村成立綠能合作社 未來20年可享7%收益 | 地球人 | 倡議家

屏縣農地不利耕地設綠能 環保局:發電量800MW非無限制擴張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於東港、林邊、佳冬及枋寮4個沿海鄉鎮,劃定「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計畫」專區,為確保農民耕作權,不過,近來坊間質疑聲浪漸漲,環保局強調,該區計畫發電量為800MW(百萬瓦),不會無限制擴張,因此至少會仍有3000公頃以上的農地可供農作。 地面型光電場成為選戰攻防議題,屏東因沿海嚴重地層下陷區為全國首個縣府核淮得設光電案場專案,成在野黨攻詰對象,近期坊間又再傳出農民因種電失去農保、老農退場又留不住青農及蛇鼠窩藏副作用等爭議。 屏縣府環保局指出,這4鄉鎮過去因超抽地下水,曾列為嚴重地層下陷區,現仍屬第1、2級地下水管制區,且在海水上溯下,許多土地都已出現鹽化,不少已是不利耕地多年,因此有縣府在尊重地主利用土地意願及權益前提及既有電力設施併網上限條件下,有限度的推動光電專區,預計發電量為800MW。 環保局指出,在部分農地轉作太陽光電後,減少農民抽取林邊溪下游地下水需求,並搭配上游設置大潮州人工湖補注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達到國土復育及產業永續發展目的。而近年同樣大小的光電板發電效率已較八八風災後的「養水種電」到近2倍,單一片就可發電達400w,以目前併網約300MW太陽光電裝置容量,使用農地比例約250公頃左右,未來達到目標的在單位發電量更大下,所需面積的比例一定更小。至少會有3000公頃以上的農地可供農作使用。另外,對於無力管理田間工作,又有土地鹽化等不利因素無法耕作的年邁老農,則可以有穩定收入過退休生活。 至於農保問題,環保局重申,農地若有意願出租供人種電,一定要進行變更地目,但這是完全基於地主的利用土地意願及權益,縣府環保局從未要求廠商提供所謂「不利耕作同意書」或其他網路媒體謠傳不平等條約相關文件,先前更製作地主注意事項手冊及Q&A圖卡,公告於縣府綠辦官網,讓地主了解相關權利與義務,只要民眾對合約有疑問,均可撥打專線電話詢問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針對部分地區爭議案件,在未取得居民同意之前,縣府已要求業者停止施工。 蛇鼠患問題,縣府環保局長顏幸苑則認為,作物收成期間食物充沛易引鼠、鳥禽覓食,但太陽能案場內並無食源,應非屬引鼠主因,縣府要求專案輔導業者維護周遭環境整潔;至於選址不當,縣府重申,屏東縣綠能推動政策以「專案專區計畫」、「土地複合式利用」兩大策略為主,專案為有限度使用相對不適合耕種的土地發展綠能,專案專區外鄉鎮優先鼓勵結合既有設施與光電的「複合利用」方式。 屏東縣環保局表示,民眾對於光電發展與環境保護議題逐漸重視,縣府尊重私有地主有處置自家土地財產,以及業者依法申請案件的權利,惟審查過程將審慎關注山坡地、耕作農地、歷史遺跡、生態保育或重要觀光景點聯絡道路沿線等議題,並要求廠商提出因應作為,以避免衍生爭議性問題,兼顧開發合理性及維護本縣農民耕作權益。 學校屋頂光電即為複合式利用的種類之一。(屏縣府提供) 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光電。(屏縣府提供)

澄清!別被不實新聞誤導!(一)

鼠害是農民鄉親與光電業者共同的痛,攜手以友善方式防治 回覆中天新聞《民間特偵組》第 95-2 集【直擊光電板下的秘密!蓮霧園成蛇鼠的吃到飽餐廳!】協會說明如下: 一、鼠害一直以來是我們農民鄉親頭痛的問題,並非太陽能案場設置才有。   回顧過去政府每年編列老鼠藥預算,藉以防止相關傳染病與影響農作生產。農委會從 2015 年起即停止長達 40 年的「全國農地滅鼠週」計畫,2016 年不再補助各縣市政府採購老鼠藥,於2018 年取消了農地滅鼠餌劑「共同供應契約」,不再對農田投放老鼠藥。   關於報導中的蓮霧園所遭受老鼠搶食問題,初步以老鼠有食物才會被吸引的習性來看,蓮霧收成期間因食物相對充沛,引來老鼠與鳥類等動物鳥禽等覓食是平常即可能會發生的情形。反觀太陽能案場內並無食物來源,實非引來老鼠之主因。 二、太陽能案場亦為受影響,仍秉持友善農業生態環境理念來維護。   經該報導中的太陽能案場所屬公司反映該案現場線槽內的電線多處被老鼠破壞,必須修補維護。   該公司配合政府友善農地政策以及避免隔壁農作物遭受汙染,不採用老鼠藥作為防治方法,而以較友善之環境衛生整理搭配物理防治法,使用黏鼠板、補鼠夾、補鼠籠等器材進行補鼠工作,以降低野鼠棲群密度。   且鑑於農委會與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的鳥類生態研究室刻正合作推廣在田間設立猛禽棲架,增加猛禽在田間停留的時間,讓猛禽幫農夫抓老鼠。以黑翅鳶為例,體型與鴿子差不多大,每隻雄鳥一年至少可捕捉一千隻老鼠;一隻雄鳥在繁殖期間,育一窩雛鳥,平均每天要吃掉十幾隻老鼠。該公司表示將與屏東科技大學接洽討論相關設置可行性。   本協會認為該公司採用上述兩種友善環境的方式來因應,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5

光電收購價喬不攏 2024綠能躉購難產

還喬不攏!往年都在前一年底公告的年度再生能源費率,2024年版卻遲至現在還沒有蹤影。主要是太陽能模組價格走跌,按公式政府要下修平均4.4元的太陽能躉購費,但業者以工資上漲、通膨未降,主張維持原價。雙方還須提資料佐證溝通,能源署表示,最快本月底才能定案預告。 國內再生能源主要依據政府的電能躉購制度(FIT),由台電保證收購20年,費率則照每年成本等各項因子去調整,因此每年高低,不僅攸關業者經營獲利,更與消費者荷包有關。另外,光電費率如過低,恐影響業者興建意願。而2023年太陽光電建置併網量約12.12GW,已經落後目標量14GW;目前光電發電1年有100多億度,約占總發電量4%。 隨著規模化成本下修,過去太陽光電費率每年約調低1%到3%,但2023年因為原物料、鋼材、人力成本等通膨高漲,最後維持原價不下修,算是罕見。目前屋頂型每度收購4.5元、地面型4元、水面型4.3元。 另外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已上路,雖然出現0元競標流血價,可是第二階段遴選風場,至今仍有一家後來遞補的海峽風場尚未簽約。因此2024年度仍會公布離岸風電費率,但是否從現行4.5元往下調,尚未確定。 離岸風電下個趨勢「浮動式風場」,經濟部要先選出2到3個示範風場,今年也會首度公布浮動式風電費率,先前風電業者已呼籲要提出具有誘因價格,但過高又可能被質疑圖利,屆時高低會受檢驗。 主要關注的太陽能費率,目前經濟部已與光電業者開過3、4次會,雙方仍有歧見。光電業者指出,鋼構、水泥基樁、線材成本變化不大,但確實模組因大陸生產過剩,低價傾銷,價格有下滑,政府按照公式躉購費率要下費率。可是因應晚上用電,電力調節器工作時間變長,增加的經費也應該納入期初成本計算。 太陽光電系統商業公會理事長廖禎松指出,模組雖有走跌,但波動仍很大,有可能年中又漲回去。 廖進一步指出,再來就是通膨因素仍在,也影響工資上升。因此成本有走跌也有增加,業者主張今年費率不要調降,鼓勵建置,這部分還在溝通中。 能源署官員說,相關成本意見都已在收斂中,1月底應該會預告,再看業者有無意見,等正式公告後,會回溯元月適用。 本文來自光電收購價喬不攏 2024綠能躉購難產 – 財經焦點 – 中國時報 (chinatimes.com)

碳費徵收懶人包》首波徵收對象有誰?如何計算、何時繳費?

企業開徵碳費,已於2024年元旦實施。碳費是基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而設立的機制。究竟碳費是什麼?碳費怎麼計算?本文將帶您一次掌握。 碳費是什麼? 碳費是一種碳定價機制,目的是讓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付出相對應的成本,以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 為什麼要收碳費? 碳費徵收是台灣邁向低碳社會的重要一步,也是回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必要措施。企業應積極面對碳費徵收的挑戰,並採取有效的減碳策略,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創造商機。

活絡綠電市場 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二、三型)可售電給再生能源售電業

考量國內產業購買綠電需求,經濟部表示,為了符合國際邁向2050的綠電需求,協助國內業者取得綠電,保持產業競爭力,能源署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所發綠電,可以銷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再生能源售電業轉售予企業用戶。 經濟部指出,過去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也就是俗成的太陽光電第二、第三型若要轉售,必須先轉為第一型電廠,也就是傳統電業。但「三轉一」對中小型電廠而言,會面臨許多對於大型電業的要求,因此考量法規便民,以及擴大綠電進入交易市場的規模,能源署針對電業法做出解釋,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二、三型)可售電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再生能源售電業轉售給一般需要綠電的企業。 經濟部表示,考量目前綠電交易價格,依台電公司統計資料,至2023年10月,太陽光電躉購費率5.5元以下的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為86億度,5元以下的第三型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71億度,這兩類的綠電都有可能因本次開放進入綠電市場。 經濟部說明,除了活絡綠電市場外,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的綠電可以銷售予再生能源售電業,增加綠電直接進入一般企業購電市場,也可望減少台電公司躉購綠電,降低購電成本,未來經濟部也會進一步強化再生能源售電業之營業體質健全與管理,以確保綠電市場交易秩序。 發言人:經濟部能源署李君禮副署長 聯絡電話:02-2775-7700、0936-250-838 電子郵件信箱:chunlee@moeaea.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能源署陳景生組長 聯絡電話:02-2775-7753、0983-499-890 電子郵件信箱:cschen@moeaea.gov.tw   本文來自本部新聞 – 新聞與公告 – 中華民國經濟部(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R.O.C.)全球資訊網 (moea.gov.tw)

透過智慧電表節省電費支出?

日前有網友發文表示: 「最近收到台電通知, 被告知自家電表將更換為【智慧電表】,這個電表有什麼厲害之處嗎?並困惑傳統及智慧電表兩者的差異究竟為何?」文章曝光後,引起熱烈討論。 什麼是【智慧電表】,與傳統電表有何差異呢?  以下作一說明: 1.何謂【智慧電表】? 【智慧電錶(Smart meter)】是一種新型的數位電度錶,它會精確的標示出用電量,並透過網路回報資訊,可以免去人工抄表節省人力,並可供電力公司遠端讀取用電資料,了解各時段用電資料,用於推廣時間電價,以抑低尖峰用電、達到電網平衡;若發生停電,電表能在停電瞬間發送回報訊息,提升查修效率。   過去傳統電表使用機械轉盤來紀錄您居家用電度數,智慧電表則改採電子計算機技術,將類比電力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後即可透過通訊系統將用電數據回傳至台電公司後台資訊系統。過去使用傳統電表,需人工抄表,用電資訊僅能透過電費帳單得知,而導入智慧電表後,不論是偏遠山區或海邊,未來完成智慧電表裝設及完成通訊系統建置及調校之用戶,每天即可透過「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查詢昨日居家用電資訊,不用等待收到電費帳單後才知道用電情形。簡單說,智慧電表內中通訊連線功能,不用再派抄表員家家戶戶抄表紀錄、也可讓用戶可以了解自己用用電時間習慣進而節約用電。 因應全球大量再生能源導入與節能減碳趨勢,台灣行政院早在2010年6月23日核定經濟部研擬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推動方案,預計2024年之前投入150億元經費。 智慧電表主要建立在AMI電網架構(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認識綠能產業犯罪及案例分享

政府為落實能源轉型目標,致力升級「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2.0」,以積極節能、多元創能、智慧儲能、靈活調度及健全市場為推動策略,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綠能中心,然而,政府以鉅額預算獎勵補助各地方政府推廣再生能源利用,因開發利益及工程投資金額龐大,易誘發不肖人士覬覦龐大利益,借環保名義藉機行騙或勾結公職人員從中牟利,嚴重衝擊綠能產業的發展。基此,為防杒綠蟑螂妨害本縣綠能產業的發展,本府爰蒐集綠能產業相關犯罪案例,彙編解析綠能產業之犯罪態樣,著重分析圖利罪的關連性,藉由風險評估及溫馨叮嚀,作為機關推動綠能產業的借鏡,避免不當外力介入,以達環境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 認識綠能產業犯罪 一、綠能產業 綠色能源(Green Energy)又稱潔淨能源、再生能源,對環境相對友善且低溫室氣體排放,能夠藉由大自然的循環來產生源源不絕的能源,簡單來說只要是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就是綠能,如太陽能、風能、水資源,以及地熱能。 因環境、地理位置不同,每個地區都能夠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樣貌,為順應其他國家皆以節能減碳列為重點施政,驅動綠色能源經濟已成為國際趨勢,擁有豐富資源的台灣,具有絕對資本開發綠色能源。 二、綠能產業犯罪態樣 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及綠色能源」政策下,發現部分不肖公務員、民代和黑道藉機勒索施工廠商,嚴重妨害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能產業發展,尤其綠能產業投資金額、產值均高,但開發再生能源,需經過土地評估、併網審查、電業籌設、行政程序、案場施工、併網試運轉、電業執照登記與正式售電等階段,在這些程序進行中,都可能遭遇公務員違法、政治人物施壓、黑幫勒索取財,或不肖人士伸出黑手的機會。爰此,綠能產業犯罪態樣可能涉及貪污治罪條例行收賄罪、圖利罪、洩漏秘密罪、偽造文書罪、恐嚇取財等等。

一地多用公墓變身光電球場

屏東縣政府設置北興光電球場 「運動休閒 一地多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031 11:34:15) 屏東縣政府為活化公墓土地再利用,在原屏東市第15公墓設置「北興光電球場」,於今(31)日正式啟用。縣長潘孟安與至正國中的同學們搶先體驗風雨籃球場,隨著潘縣長將籃球成功投進籃框,現場歡聲雷動,北興光電球場未來也將提供民眾優質休閒運動環境,賦予光電城市公園新樣貌。 潘縣長表示,本次「北興光電球場」設置是由縣府提供土地,總經費約需8,000萬元,則由投資屏東縣光電綠能最大協力廠商之一,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集團提供,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由公墓遷移,變成光電球場的成功案例。 潘縣長說,第15公墓原位於崇蘭舊圳渠道旁邊,以往傳統公墓大多缺乏規劃與管理不善,不僅雜草叢生或遭人傾倒廢棄物,造成環境髒亂,更嚴重影響生態景觀,因此縣府致力於促使公墓土地資源活化利用,帶動地區環境發展。 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集團執行長左昭德提到,該球場除了設計風雨籃球場外,另規劃親子共融空間以及光電汽機車停車場等,採「一地多用」的概念,期許能與屏東攜手,朝更宏遠的綠能目標邁進,在國內邁向能源轉型的道路上,為屏東再樹立新典範。 縣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活品質,重塑都市景觀,第15公墓遷葬廢墓後,去(110)年8月中旬完成招商,規畫約1.6公頃墓地設置北興光電球場,在打破舊有光電設施刻板概念,充分利用太陽能板下閒置空間,結合創能設施及提供民眾運動休閒空間,轉型為貼近市民朋友生活需求的公園綠地。 縣府民政處強調,設置北興光電球場除了公墓轉型綠美化宜居環境、推廣綠能發展外,更優化民眾運動及休閒空間。期望能藉由民間企業出資興建太陽光電設施的「一地多用」合作示範模式,希望未來更多單位參與投入,創造民眾、企業與政府間的三贏,讓屏東朝生態永續的宜居城市再邁進一步。 屏東縣政府設置北興光電球場 「運動休閒 一地多用」 屏東縣政府設置北興光電球場 「運動休閒 一地多用」 屏東縣政府設置北興光電球場 「運動休閒

沼氣發電萌發中的綠色畜牧業

沼氣發電並不是新鮮事。1950年代,人類就開始有系統地研究沼氣發電技術。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世界各國對再生能源投入高度關注,沼氣發電也是其中之一。近年由於氣候暖化加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表的報告《畜牧業的巨大陰影》,全球畜牧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的18%,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沼氣發電,再次因綠能的角色被推上浪頭。 沼氣發電的原理,來自於將有機廢棄物(如動物糞尿、廚餘、有機汙泥等)在厭氧(缺乏氧氣)條件下進行有機物的分解,生成沼氣以後,經純化處理,去除硫化氫等腐蝕氣體,再將沼氣導入燃料引擎發電機產生電力。 1991年,國內農政單位也曾獎勵農家裝設發電機,但當時技術不夠成熟,未經脫硫程序,就直接將沼氣氣體送到發電機,造成硫化氫腐蝕設備,又因設備多以進口為主,維修成本高昂,終以失敗告終。有此前車之鑑,這一回,台灣如何將沼氣發電真正扎根在產業? 工研院中分院農能技術發展部經理李志杰(右)與隆盛畜牧場總經理林睿毅(左)合作,解決傳統畜牧場在廢水處理上的痛點。 沼氣發電的產業化 造成卡關的地方,並不在於技術,「沼氣發電的技術早已純熟,但台灣的商業模式還是不純熟。」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農能技術發展部經理李志杰說。呼應了台灣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2016年工研院開始輔導民間產業推廣沼氣發電,「一個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倘若拿去發電,立即減為原本的1/25,甚至還能產生可觀的碳權。」李志杰振奮地說。 然而,他觀察到,由於台灣投入沼氣發電的案場太少,設備商也少,設備的建置成本拉高,維護也相較不易,要想打破這樣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解方是要讓沼氣發電「產業化」。 幸運的是,彼時的台灣雖沒有專門的沼氣發電供應商,但卻有不少產業有潛力可以跨入,「好比從事柴油發電機的廠商,運用同樣的電頭,但不同的料源(沼氣),就可以多一門生意。鍋爐廠商原本專門燃燒蒸氣給食品工業使用,也可以把燃燒的技術運用在沼氣發電上。」李志杰說明。 他主動擔綱起促成與媒合的角色,踏入民間產業進行遊說,終於讓發電機、鍋爐、氣體處理、廢水處理等業者紛紛延伸事業觸角,一環扣合起一環,生態系逐步成形。如今國內沼氣發電的供應商約有40家,李志杰笑稱,這是一種國家隊。 也由於多數供應商僅專精設備中的其中一項,故初期沼氣發電的推動,由工研院肩負起系統設計與整合的工作,如今也將經驗交棒到業者手中。好比以航太起家的漢翔航空工業,由於引擎技術的相近性,也將事業延伸到沼氣發電的引擎設備上,如今的漢翔也從單純的代理銷售晉升為系統整合者,台北市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中央畜牧場、漢寶牧場等案場的沼氣發電系統,都是由漢翔經手。 廢水處理牽涉許多眉角,是許多養豬業者心上的一塊大石。 要做沼氣發電,先處理好水 另一頭,李志杰也深入台灣各地的畜牧場。李志杰表示,飼養數量超過5,000頭以上的畜牧場,因為產生的有機料源足夠,尤其合適投入做沼氣發電。 但他也察覺到,由於沼氣發電的前端步驟正是廢水處理。畜牧場的廢水處理共分三步驟:先將豬糞尿固液分離;再將分離後的液體經厭氣槽消化;接著經過好氧處理。但因厭氧過程牽涉到厭氣池桶槽的大小、廢水停留的時間,以及過程產生的大量汙泥該如何去化等關鍵性技術問題,因此廢水處理往往被畜牧業者視為心頭大患。廢水處理不好,不僅環境臭氣沖天,引人嫌惡,還造成汙染,可能被環保署勒令停業,更遑論做沼氣發電。看準了這點,李志杰除了給予改善建議,也親自捲起袖口陪伴畜牧場一起解決問題。 尤其困難的是,台灣地狹人稠,土地取得成本高昂,廢水處理設施所需空間不小。李志杰考量經營者的立場,在不降低豬隻飼養數量的前提下,建議畜牧場可以將傳統豬舍改為現代化的高床式豬舍,讓豬隻可以與排泄物分離,就可以減少為了清理畜舍及豬身上的糞便所產生的大量廢水。 農工跨域合作,去化有機汙泥 另外,在廢水處理的厭氧過程生產的大量汙泥,必須動用汙泥抽水機抽取,不僅耗能,每噸的處理費約7,000到2萬元不等,是養豬場的莫大負擔。李志杰從創新的角度尋找汙泥再利用的可能方式,他發現,這些汙泥富含有機質及高濃度的微生物,可以運用在工業廢水處理上。 「工業廢水的毒性高,多屬強酸、強鹼,有機質少,但畜牧場產生的汙泥有著豐富的微生物菌相,投到工業廢水中,就像人可以藉著喝優酪乳來補充好菌,讓工業不需要使用藥物處理,可以採生物處理的方法來幫廢水降解。」經過李志杰的媒合,這些原本讓養豬場頭痛不已的廢棄物,翻身成為寶物,不少石化業、紡織業、光電業業者甚至樂於前往養豬場收取。 至於規模較小的養豬場雖然不適合做沼氣發電,亦可以利用沼氣轉化的熱能,作為仔豬保溫使用,同樣取代原本耗能的保溫燈。這些誠意之舉,終於說動了許多畜牧場投入綠能的行伍,「台灣目前頭數在5,000以上的案場有134家,做沼氣發電或沼氣熱能利用的比例達到七、八成。」 養豬場在廢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汙泥,微生物菌相豐富,可拿來幫助化工業的廢水降解。 處理好的廢水不僅不臭,還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 建立養豬場的內循環 在盛夏八月,李志杰領著我們一行人踏入彰化芳苑的隆盛畜牧場。隆盛畜牧場總經理林睿毅領著我們走在偌大的牧場中,來到廢水處理系統終端的終沉池,他拉出管線讓我們一瞧,準備排放出去的廢水經過處理,呈現出淺淺的灰綠,不僅毫無惡臭,還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看廢水能夠處理到這種水準,真的很療癒。」林睿毅與李志杰不約而同地說,臉上滿是笑。 當我好奇問起林睿毅願意投入沼氣發電的動機,他乾脆地說:「是出於一種不服氣。」業務出身的他,並不像許多同輩的業者,因為身為農二、三代才回家接班,正因看準了產業的發展潛力,才讓他毅然轉行,不甘養豬產業髒與臭的刻板印象,他以企業經營者的靈活與務實,不斷在各個環節中尋求精進與創新的機會。 隆盛畜牧場是林睿毅在八年前才收購下來的養豬場。不像許多養豬場為追求生產效益,豬舍蓋好蓋滿,隆盛的環保設施基礎相當的好,這讓林睿毅在收購時看準了它的發展潛力,甚至願意溢價收購。營運了快半世紀的畜牧場,在他的領導下仍在進化當中。如今場內飼養了1萬2,000頭豬,除了改用節水的高床式豬舍,加裝沼氣發電的設備,電能供給養豬場的風扇使用;豬舍四周也種上不少綠樹降溫;屋頂架設起一排排太陽能板,並改用雙層牆壁隔熱與加厚的鐵皮屋頂來降溫。 減廢節能的方法是全面性且多管齊下的,林睿毅侃侃談起未來的遠景。他想利用附近已經廢耕的農田種植玉米,農田可援引處理好的廢水進行澆灌,收成後的全株玉米乾燥加工,製成發酵豬飼料,除了取代碳足跡較高的進口飼料。他期待飼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90%,減少糞便量之餘,還要讓飼料效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動物攝取飼料的重量與體重增加的重量兩者間的比例)提高,「同事都說我是瘋子。但歷史上,都是瘋子才會做最狂熱的事吧。」林睿毅笑說。 但另一面林睿毅也認真地表示,他的想法其實並不天馬行空,在傳統農業社會,人們以廚餘養豬,老一輩的人總說,吃廚餘的豬不易生病且美味,秘密就在於廚餘發酵以後產生的好菌。然現代的畜產業,除了借重經驗,更應該追求科學,「讓傳統的智慧,可以尋求現代化的方法。」林睿毅說。 豬肉在台灣飲食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養豬曾是許多家庭貼補家計的重要副業,當傳統產業因應時代進行轉型,畜產業將不僅是食物的提供者,還能是綠能的創造者,可與百工百業並肩對抗氣候變遷。隆盛的蛻變歷程,正為現代畜產業的必經之路。 形狀猶如大熱狗的紅泥膠皮袋,裡頭貯存了滿滿沼氣。 本文來自:綠色畜牧業 萌發中的台灣沼氣發電產業 –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panorama.com)

一文認識綠電完整資訊

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再生能源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國際龍頭企業與投資市場都越趨重視碳排議題,相繼宣誓加入RE100倡議,並要求供應鏈響應綠色製造。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跟上國際腳步,推動綠電轉型?商業周刊為您統整關於綠電的完整資訊,解析使用綠電的重要性、台灣綠電現況及綠電交易方式,一篇掌握綠電入門觀念! 何謂綠電?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元素 綠電即再生能源,是指某種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近乎零,對生態、氣候造成的影響較小。主要的綠電包含: 太陽能 風力 水力 生質能 地熱 因綠電多來自自然環境,不會因原物料用盡而無法發電,因此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綠電技術,以取代終有一天會枯竭的化石燃料,同時也能達成減碳、永續發展的目標。 企業推動綠電轉型的原因有哪些? 企業使用綠電並非單純響應美好的理念,而是來自政府、國際市場及社會責任3個面向的要求,以延續企業競爭力,達到永續發展及企業長遠經營戰略的目標 1.符合《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 於2019年5月通過的《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明訂契約容量超過800瓩的用電大戶,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或設置綠電儲能設備,若是無法配合者,則需購買綠電憑證或繳納代金的方式。預計全台將有5000~6000家企業會受到影響。 2.符合RE100企業成員對旗下供應鏈100%綠電的要求。 不只全球各國重視減碳,大型國際企業也響應RE100組織提出的2050使用100%再生能源目標,如蘋果就要求旗下供應鏈必須在2030年前達到碳中和。對台灣代工出口產業造成的衝擊非常巨大。及早轉型採用綠電,才有機會成為大型企業供應鏈的一員。 成功推動綠電轉型,將能展現企業的治理能力。代表企業能在目標年限前達成再生能源100%目標。這其中展現出: 企業管理能力。 全球數個公司據點的在地法規掌握能力。 面對當地綠電市場價格波動的應變能力。 獲得多種綠電來源的能力。 這些能力都能為企業提供ESG評量指標的有力佐證,便能向投資人傳達永續治理的訊息,獲得投資人青睞。 綠電在台灣發展如何?盤點各類再生能源現況 截至2021年底,台灣一年總共產生1742萬8320瓩的綠電,主要使用的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及生質能,以下為您一一介紹各類再生能源的使用現況: 太陽能發電 6月22日夏至當天中午正處於用電尖峰,太陽能發電占比13.829%,首度超過核能的7.671%。 (來源:Dreamstime) 太陽能發電自2010年後蓬勃發展,主要是太陽能光電板技術發展突破,加上台電推行

屏東鄉鎮新亮點 崁頂環保共融特色公園正式啟用

  屏縣崁頂鄉環保共融公園,由縣長潘孟安(中)等人剪綵後正式啟用。(記者鄭伯勝攝) 屏縣崁頂鄉環保共融公園,十四日傍晚由縣長潘孟安等人剪綵啟用,為屏東再增添一處驚喜休閒去處。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一鄉鎮一特色公園皆為量身訂做且合乎國家標準的遊具,並落實兒童表意權讓孩子設計心中所想的公園,此座共融公園運用象徵屏東長期致力於百分百民生綠電的努力成果「太陽能發電毛豆座椅」,勾勒出屏東特有品牌的DNA;而崁頂是環保之鄉,更應該用獨一無二的共融公園回饋鄉親。 潘縣長指出,園區的中央「愛的魔力自行車噴泉」是藉由七彩自行車的動力驅動圓形廣場中央的噴泉,踩踏越快噴泉越高,日間消暑也可增加親子互動,夜間燈光效果呈現浪漫風情,邀請鄉親們到場體驗全國獨一無二的自行車噴泉,讓孩子好好放電,玩到不想回家。 縣府環保局表示,園區以童話繪本的風格呈現,將太陽、地球、月亮擬人化,塑造可愛且容易親近的環保星球銀河系氛圍,有著太陽與月亮共同守護純淨地球的寓意,「太陽」內部有色彩豐富的攀爬天網供親子探險,「地球」入口設置了高低踩樁,星球之間以繩編網橋串聯象徵銀河,「月亮」則是專為學齡前孩童設計,提升幼兒在公共空間的遊戲安全性。 此外,二十八米長的雙軌滑索有座椅型、握柄型,提供不同能力的人挑戰,象徵精神地標的「環保標章轉轉樂」具有寓教於樂的遊憩體驗,並結合在地毛豆特產和節能LED燈具的毛豆造型太陽能座椅,象徵屏東長期致力於民生綠電的努力成果。 本文來自:屏東鄉鎮新亮點 崁頂環保共融特色公園正式啟用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cdns.com.tw)

酪農業污染怎麼解?厭氧消化後糞尿變黃金

說到對於畜牧業的印象,不外乎是又臭又不環保,酪農業更是如此,光想到髒亂牛舍和乳牛的糞尿廢棄物就令人避而遠之,更不用說牛這樣耗費大量水資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全球暖化隱形殺手,然而,在討論多年的環保議題再加上近期淨零排放的提倡,現在的畜牧業依然一如既往嗎? 一、再也不能亂排廢水!所有畜牧業者都要依循糞尿資源化處理 動物糞尿直接排到水溝、畜牧場附近臭氣熏天,這是多數人對於畜牧場周遭的第一印象,但事實上,在最為人詬病的畜牧廢棄物部分,根據《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於2017年的修正中規定,無論是飼養豬或牛的畜牧業者都必須採取糞尿資源化處理措施,可以選擇將廢水經過妥善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外,還可以合法充當液肥施灌牧草或農地。專攻畜牧業污染防治的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蘇忠楨認為,如果畜牧場能妥善處理廢水且符合放流水標準,理論上無污染問題。而牛糞渣可以直接場內製作成有機肥,再依有機肥規範施用於農地,達到農業循環經濟。 除了環保法規的制定,環保署也架設「全國畜牧糞尿資源化網站」媒合畜牧戶和農民,將處理好的有機肥供農田使用,截至2021年11月30日,已核准資源化的畜牧戶有2238家,施灌農地面積達3794.69公頃,相當於減少使用487.4萬包台肥黑旺特5號肥料,另外由於作為肥料使用不需達到嚴格的放流水標準,相當於減少5566萬元水污染防治費。 透過將乳牛產生產生的糞尿廢棄物集中並處理,可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達到循環農業的作用。(照片來源:吉蒸牧場提供) 二、排碳大戶的改變,從提高飼料效率、碳中和開始 而在碳排放部分,近年全球提倡淨零排放,畜牧業中尤其養牛戶被視為排碳大戶。為了減少酪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減少養殖數量,然而,如果減產就無法充足供應市場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畜牧業如何在溫室氣體排放上做出改善呢?蘇忠楨認為可以先從「牛隻腸道之排放減量」開始做起,建議從「提升飼料效率」來因應,他表示,藉著使用飼料替代物如海藻或添加劑,能減少瘤胃之甲烷排放量,不過他也提醒不可以是對於瘤胃微生物具毒性之成份如抗生素等,以免影響瘤胃中的優勢菌群生長。 除此之外,蘇忠楨指出,其實畜牧場產出的沼氣可以作為發電和燃料使用。只要將畜牧場產生的沼氣進行「脫硫程序 (desulfurization)」,就可以提供燃氣發電機使用,這些「綠電」將取代一般石化燃料發電。而這些沼氣經脫硫程序後也能提供鍋爐或是其他燃燒器具使用,取代一般石化燃料油,抵銷酪農業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在鮮乳部分,台灣僅有高大牧場鮮乳獲得環保署核發的碳足跡標章。」蘇忠楨表示,目前國內取得碳足跡標章的的畜產品多為雞蛋、豬肉產品,欲獲得碳足跡標章需有碳標籤證書或經查驗機構產品查驗,做為減碳基線,並提出具體減碳承諾與實施方法才能獲得標章,可見高大牧場對於碳排放問題的重視。事實上,高大牧場也指出正在規劃設置沼氣發電設備,預計將於獲得標章後3年減少6%。 三、臭到凍未條怎麼辦?靠保持整潔、通風良好來解決 除了廢棄物和溫室氣體的問題,畜牧業也面臨空氣污染,也就是「異味」的挑戰。每次經過畜牧場,一陣令人刺鼻的惡臭飄來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其實是因為畜牧場清潔衛生不佳以及通風不足所致。不過,《食力》親自走訪位在台南的梅桂牧場時發現,該牧場的味道不像印象中那般難耐,伴隨著涼風而來的反而是清新的牧草味。對此,梅桂牧場老闆娘沈月春表示,通常畜牧場周遭因為動物糞尿以及廢水,「老實講味道真的不好聞」,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她認為就是要保持牛舍清潔、通風良好,並妥善處理糞尿廢棄物。 她指出,梅桂牧場使用吸糞機器人定時清潔牛舍,且牛隻臥躺的牛床為環保材質,易於清洗,讓場域隨時維持整潔,清潔後集中的廢棄物,則盡快循糞尿資源化處理,減少「異味根源」停留在牧場的時間。不僅如此,梅桂牧場為了讓牛隻在夏天也能保持涼爽,牛舍設計時採用對流設計並設置大型風扇,在降溫同時也能加強通風減少異味,「所以我們才能在牧場旁邊住了超過30年。」 推動畜牧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誘因和成本 然而,蘇忠楨認為,當今台灣畜牧業推動永續再利用最大的問題就是誘因不足、成本高昂。「任何畜牧業永續再利用方式,必須先估算其經濟效益或成本效益。」蘇忠楨點出欲推動畜牧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他以沼氣發電為例,由於台灣目前進行沼氣發電的效益差,會有大量能量再轉化的過程中流失,導致使用意願不高。 而在畜牧廢水的部分,可以選擇將廢水處理達放流水標準後直接排放,或是作為沼液澆灌農地,蘇忠楨分析,雖然處理至放流水標準理當是最無污染的方式,但由於需要承擔相當耗電的廢水好氧處理成本,因此選擇執行沼液澆灌農地的意願較高。而蘇忠楨也提到,由於目前國內畜牧場廢水資源化方式僅在於沼液、沼渣澆灌農地,但畜牧場每日產出大量廢水必須及時處理,而牧草或農作物需肥時間不同,並不需要每日施肥,加上國內尚未全面禁用化學肥料,未來可澆灌的農地將越來越少,導致牧場實際上之廢水再利用資源化比例只會越來越低。他建議,政府應該詳細統計國內各地畜牧密集區的在養頭數與鄰近可以澆灌之農地面積,再依據可施灌農地之作物種類與需肥時、頻率等因素,以總量管制方式控制現有個畜牧場密集區之在養頭數,讓效益最大化。 國外這麼做:精準施肥、提高生產效率 儘管台灣目前針對畜牧業永續經營已有初步作為,但相較國外仍稍嫌不足。蘇忠楨舉例目前在其他畜牧業較發達的國家,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以及達到循環經濟,實施「精準施肥」,也就是精算畜牧場密集區周圍可施灌農地之肥頻率與時機等,再施用不過量之肥料,以免增加溫室氣體(氧化亞氮)排放量。 再者,實施精準畜牧規範,以人工育種方式選育高生產性能之品系,例如生乳產量更高的天噸牛,在減少飼養頭數的同時卻增加產量,同時導入智慧化飼養管理系統,包括水簾環控畜舍與智慧化廢水處理設施等,達到節能減碳與節省人力之目的。 外部成本內部化!在生產之餘必須兼顧永續經營 「污染問題一定要改善,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是酪農業,同時也是整個畜牧業產業升級的關鍵。」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說道,目前畜牧業帶來的污染是因為,畜牧戶沒有將永續視為在生產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的議題,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下,透過飼養技術的進步、污染防治設備的提升,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是畜牧業當前最優先解決的問題。 本文來自:酪農業污染怎麼解?厭氧消化後糞尿變黃金-ESG永續台灣 (businesstoday.com.tw)

屏東展現全方位能源治理,非六都唯一縣市氣候能源評比A級

10月5日由13個民間團體所組成的能源轉型聯盟,公布2022年各縣市氣候能源治理評比成績,屏東是非六都當中,唯一獲得A級的城市,全臺成績總排名第二,僅次於台北市。 全國第一座盜採砂石回填地活化轉型的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 本次評比範疇包含各縣市政府自2018年底迄今,於綠能、低碳、節電政策施政表現檢視各縣市氣候與能源政策目標,及在機關、住宅、商業等部門相應的行動方案可行性、完整性與積極度,評分項目涵蓋多元且具全面性。在綠能推動上,屏東縣依循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於2018年建立「再生能源數位資料庫」,綜整跨單位的土地與饋線資訊,盤點綠能發展潛力區域,在有限的縣政經費下,建立平台整合縣府、光電廠商及民眾三方的「零預算」模式,優先以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劃設太陽光電專區,亦提供高齡化農村土地利用的新選項。2019年執行「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專區」為全國最大分散式私有地光電,2021年完成國內第一座盜採砂石回填地活化轉型的「高樹太陽光電專區」,共併網發電41MW。 全國最大分散式私有地光電「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專區」 而在氣候變遷衝擊下,為維護偏鄉民眾生存權益達到SDG 10(減少不平等),2018年盤點易受災害形成孤島的原住民部落,與台電公司協力建置11處部落的緊急避難中心「部落防災型微電網」,結合太陽光電、儲能電池與能源管理系統,於災變電力中斷時,有效且及時地提供緊急備援電力,平時綠電亦可供應部落耆老日常活動使用,減少電力支出及碳排放。 獅子鄉南勢部落防災型微電網 在節電方面,2016年成立「屏東縣節電工作小組」,2018年至2020年配合國家重大政策,投入「節電基礎工作」、「設備汰換與智慧用電」與「因地制宜」節電措施,由縣府團隊帶頭示範節約公有廳舍用電,3年內降低約1,900萬度電,約為屏東縣8%的機關用電,並於2021年起實施「節電夥伴治理與推廣計畫」,持續加強地方服務業及住宅部門節電工作。 辦理部落防災型微電網操作訓練 環保局表示,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國際上已有超過一千座城市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顯示地方政府正扮演能源治理上的重要角色。而能源治理又以創能、節能與能源管理等為主要推動面向,屏東縣克服先天不足的限制條件,於今年8月完成再生能源1GW併網量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RE100民生綠電的縣市。未來除了持續推展綠能、發展儲能設施以穩定再生能源電力供應之外,因應國際企業淨零排的需求,將擴大輔導屏東企業加速節能與耗能設施汰換的進程,並規劃本縣淨零碳排路徑以符合SDG 13(氣候行動),提升屏東縣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屏東瑞光國小校園屋頂型與風雨球場太陽光電

2022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 屏東獲最佳綠能發展獎

二○二二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屏東縣榮獲「最佳綠能發展獎(非六都)」。 屏東》建置太陽能設備  助災區重建 屏東縣長潘孟安2014年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縣內綠電政策,更在交棒給下一任縣長前,達成民生綠電RE100目標。(攝影/唐紹航) 屏東縣也擁有日照長的先天優勢。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日照時間為3.3小時,屏東的平均日照時間則是4~4.5小時,發展太陽光電再適合不過。屏東縣政府充分使用,這項來自上天的恩澤。 其實,早在09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在重建林邊鄉、佳冬鄉等幾個受創嚴重的沿海地區,就是從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做起。當時,由業者以高於農作物或水產養殖利潤的租金,來承租受風災影響而無法種植的農田與不能從事養殖的魚塭,達到重建家園及維持生計的雙贏。 而現任縣長潘孟安在2014年上任後的第2年,更成立了全台第一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下稱綠辦),專責處理推動綠能的相關業務,例如政策說明、跨局處協調、電廠現勘招商,以及國內外團體接待、民眾諮詢等事宜。 「建立(綠辦)專責窗口,就是把各局處資源做垂直整合,打破本位主義思惟,提升跨單位的協調效率,縮短行政程序時間;同時,綠辦也是個能直接與中央各部會、業者、廠商、民眾溝通對話的平台。」潘孟安熟稔地細數綠辦功能。 綠辦被賦予的任務,概念上與台南市政府創立的聯審機制類似。只不過,綠辦還有一項主要任務,就是研究綠能相關法令,並進一步提出修正建議,讓屏縣推展綠能政策更加順暢。 根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陳婉娥的研究觀察及訪談後得出的結論,綠辦的設立,有效帶動屏縣府在推動光電的主動性,且能更加明確其政策目標。 例如,綠辦會和屏東科技大學災害防救中心合作,模擬災害的潛勢區位,盤點出縣內偏遠的部落地區,進一步做輔導,建置防災型微電網。此外,全國首座水面型太陽光電設備,就是屏縣的大武丁滯洪池,突破重重法規限制,歷時四十二天就完工;已完成四·四公里的大響營堤防,也是全國首創的綠能堤防,還被經濟部列為「教案」與其他縣市分享。 陳婉娥認為,從相關案例可看出屏縣的積極與用心,更別說協調工業廠房、學校機關、私有住宅等屋頂,掛上太陽能板加以複合式利用,這些「綠能基本功」,縣府持續推動。 從○九年風災後推動「養水種電計畫」,並接軌國際,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Local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 正式成立

球暖化的問題嚴重,各國輪番對氣候宣戰,高倡新的減碳目標。有鑒於台灣海洋能發展不易,由關心海洋能發展的產業界、學術界、環保團體等33位發起人共同發起籌組的「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8月26日宣布正式成立。 首屆理事長莊閔傑致詞表示,海洋能發電的特性:「源源不絕」、「發電時間比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更長」、具備「可做為基載電力」、「產品生命週期中碳排量最低的綠能」、「每年平均運轉發電時數最長」、「24小時可發電」等特色,正好與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小水力發電等綠色能源形成互補、互助功能。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致辭表示,經濟部點名了海洋能與地熱並列為能源產業新藍海當中最有潛力的再生能源。 四面環海的台灣,蘊含豐沛的海洋能,不論是波浪能、溫差能、洋流能等都有很多發展機會。他呼籲台灣發展海洋能必須要急起直追,更期許下一代可以將本國的海洋能技術輸出,讓台灣未來在海洋能發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協會創始會員,包括: 一、產業界有富連海能源科技、天晴能源集團、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太平洋電線電纜、台灣明耐洋流發電等。 二、研究單位有工研院綠能所的徐仕昇、許文陽、張育齊經理;國立台灣大學海洋中心梁乃匡名譽教授、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杜旭峯總監等。 三、學術界有國立海洋大學的陳建宏、臧效義、林鎮洲、關百宸、余興政;國立中山大學的薛憲文、林俊宏、葉博弘;國立成功大學楊瑞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于弋翔;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劉華美;國立清華大學曹哲之;國立台灣大學楊舜涵;淡江大學蔡秉鈞等。

春日不插電部落「銀」得屏東首認證

東縣春日鄉通過環保署評鑑,成為屏東第一個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的鄉鎮。為了追求永續發展,春日鄉政建設以低密度開發為原則,老七佳石板屋部落更成為全台少見的不插電部落,遊客探訪好評不斷,大推好山好水好環保。 環保署近年力推低碳永續家園,其評鑑分為村里、鄉鎮市及縣市等三級,評等分銅、銀兩級,銀級是最高榮譽。申請評鑑單位需在「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與「永續經營」等六個面向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目前全台有22個鄉鎮市區獲得銀級認證,春日5年前取得銅級認證,再接再厲通過銀級評鑑,是屏東33鄉鎮市第一更是唯一。 年底將兩任屆滿的鄉長柯自強,很開心卸任前收到大禮。他表示,銀級殊榮讓更多人看見原鄉的努力與特色,近幾年春日全鄉採用LED路燈,推動禁伐補償,致力保存歷史遺址及原生生態,鄉政建設以生態保育為原則,低密度開發,遊客造訪可體驗完全不插電的部落生活,雖然交通往返略有不便,但透過偏鄉公共運輸幸福巴士,不僅就醫、就學、採購都便利,也減少私人運具碳排。 柯自強強調,雖然追求低碳永續家園,但族人生存也很重要,感謝縣府在士文部落集會所設置緊急防災型微電網,增加用電自由度,也成部落防災後盾。

六大氫能應用技術齊發

碳排的氫能應用不僅是世界趨勢,高效率的氫應用技術,更是臺灣在全球氫經濟競爭下勝出的關鍵。工研院已超前部署,投入研發多項跨領域的氫應用技術,包含儲氫瓶、電解水產氫、氫氣燃料電池系統、餘氫再利用等,協助國內產業掌握氫能應用趨勢,加速布局 2050 淨零排放關鍵技術。 1. 載具專用儲氫瓶 採用碳纖複合材 氫為氣態燃料,為應用於運輸載具,須以高壓儲氫瓶盛載,才能安全的儲存與輸送。由於氫氣分子極小,若以一般的鋼瓶儲存,氫氣會鑽入金屬的結構中,長久使用後,金屬瓶會產生裂斷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氫裂」。 工研院以碳纖維複合材料打造儲氫瓶,由於碳纖維分子比氫氣還要小,因而更加安全,重量也減少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