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鹽綠能與資策會、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合作,在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一處390坪的魚塭設置室內型漁電共生養殖示範點,透過各項自動化及AI及科技監控技術導入,希望協助傳統漁業轉型,漁民隨時能掌握池中狀況,電腦不只選土豆,還會養魚。 近期漁電共生爭議不斷,台鹽綠能希望未來透過該示範點的成功運作,導入其他漁電共生的案場,創造漁電雙贏,啟用典禮包括台南市長黃偉哲、南市議長郭信良、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都出席。 台鹽綠能董事長陳啟昱指出,該示範點不僅僅是光電漁棚,也設置如自動循環水養殖、自動水質監控、水下攝影機監控等自動化設備,並導入資策會發展的「智慧漁業數位分身」技術,整合各項統計資料,建置如同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協助漁民做好生產管理,是智慧漁棚的概念。 陳啟昱說,以往漁民須憑經驗調整,但現在包括養殖物的生長狀況、飼料殘留數量都由機器監控、還能透過影像辨識是否出現病徵以提早因應,所有資訊都即時上傳雲端、匯聚分析,漁民也能視情況調整,提升產量及存活率;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透過企業與漁民合作,希望創造環境友善、提高收益等多贏局面。
「用電大戶條款」草案近日將進行第二次預告,經濟部能源局今(5)日指出,若預告期間30日內沒有重大變化或意見分歧,將會接續公告、核定,最快11月走完法制流程,預計2021年1月1日正式上路。 能源局表示,第一次「用電大戶條款」草案預告在4月截止後,因各界意見分歧,開了七場座談會,並修正草案方向;目前與各界溝通順利,若預告期間沒有重大變化,基本上會接續公告核定,並從明年起實施。 能源局說明,新版草案主要有四方向調整,一、維持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但加入「二年後」檢討適用對象門檻,將參酌實施成效,評估擴大適用對象的級距和影響程度。二、維持五年緩衝期,但將訂定分年目標,例如三年內完成50%,五年完成100%,以確保穩定政策落實。 三、針對法規上路前已經設置綠能的用電大戶,其義務量可享折扣。能源局說明,針對用電場所屋頂已設置或出租的案例,得以其裝置容量扣抵義務量,最高可抵20%;折抵後,還可適用三年內義務量再打八折、四年內義務量再打九折等早鳥優惠。
入夏以來氣溫連連飆高,連帶推升台灣用電量,根據台電資料,在歷年用電量排行榜中,2020 年 7 月已占 7 個席次,同時也包下前五名,不過今年夏天供電燈號無虞,除了中場加入台中火電廠助力,太陽能也在中午尖峰用電時段扮演要角。 高溫持續打破歷年紀錄,根據
近期漁電共生議題爭議不斷,雲豹能源攜手台鹽綠能、資策會、新漢、富碩國際、國立海洋大學、Microsoft等產官學單位於台南北門區建置「漁電共生溫室大棚示範場域」,今(4)日正式舉行揭牌儀式。 雲豹能源與台鹽綠能共同執行光電漁棚的設計與施工。雲豹能源創辦人暨策略長張建偉指出,不改變魚塭裡養殖的魚、養殖作業方式,以智慧魚棚的概念,利用科技養殖提高品質及產量,並在魚棚上架太陽能板,發展綠能,同時未來20年負責太陽能維運的部分,將土地利用達到最高效益。 雲豹能源近兩年大力拓展「漁電共生」,執行長譚宇軒指出,遵循中央政策鼓勵的方向,尤其農委會推動漁電共生計畫,期盼透過結合綠能提供附加價值使農漁民受惠,這次透過漁電共生示範場域落成,展示國家政策農業4.0科技養殖的最佳典範。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49527
環保署今天表示,預計9月於屏東養豬場試驗,將廚餘投入厭氧發酵系統中,可增加沼氣發電,也能夠還肥於田;試驗完成將推廣至有厭氧發酵系統的畜牧場,增加廚餘去化管道。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108年每天廚餘回收量約1365公噸,相當於全年約50萬公噸,是近5年新低。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技監林佐祥告訴中央社記者,這與持績推動綠色飲食、去年受非洲豬瘟影響等,都有相關。 林佐祥解釋,推動綠色飲食也就是「惜食」,希望民眾吃多少買多少,有助減少廚餘;去年因非洲豬瘟,環保署要求用廚餘養豬的養豬場必須通過檢核,因此養豬場數量大減,從約2000家驟降至700家,需求減少,「的確有部分廚餘直接進入焚化爐」,讓回收量減少。 有鑑於此,林佐祥指出,預計9月將與屏東養豬場合作試驗,將廚餘投入處理豬糞尿的厭氧發酵系統中,一來可增加發電用沼氣,二來廚餘也得到處理,三來沼渣沼液可還肥於田,達到三贏。試驗預計為期1年。
根據氣候研究機構Ember的最新分析報告,今年上半年,歐盟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首次超過化石燃料。27個成員國的總發電量中,風能、太陽能、水力和生質能源佔40%,化石燃料為34%。 這讓歐盟發電業的碳排放在2020年前六個月減少了近四分之一。 Ember資深電力分析師瓊斯(Dave Jones)表示,這是歐洲電業轉型歷史性的一刻,九年前化石燃料的發電量是再生能源的兩倍之多。
台糖位於屏東長治的東海豐畜牧場改建為水簾式豬舍並搭配完善沼氣發電設備,日前獲總統蔡英文參訪並肯定台糖領航畜產業作為的興革與進步,台糖公司拓展「東海豐經驗」是大受鼓舞,將投入107億元改建現有16座畜殖場,下一步將比照東海豐,預計原地重建長期遭地方詬病的枋寮大響營場場舍。 比照東海豐 水簾式豬舍搭配沼氣發電 台糖位於枋寮大響營共有2場養豬場,最高在養頭數為各2萬頭,至今舊式設備已逾40年,但在未全面更新下,防臭效能已不符現今需求,雖然在近期新增沼氣發電設施,但先天設施不足下,空、水污問題讓枋寮、春日的居民是生活品質的大威脅。 台糖在東海豐改善後,獲得相當成功經驗,成全球首間取得國際認證的循環經濟模式畜牧園區,台糖要擴展該園區經驗,將投入107億元改建現有16座畜殖場,經大響營兩場積極爭取,成為繼「東海豐」後同一批送出原址重建的畜牧設施容許使用的畜牧場,除擴大國內營建需求,更帶動國內畜產業轉型升級,並經鄉公所初審完成,現在再送縣政府複審。
屏東縣政府近年推動綠能發展嘗試多元設置型態,在交通不便的原鄉部落建置兼具防災效用的微電網是一大亮點;綠能辦公室規畫11處原鄉部落設「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災變時可提供基本照明、通訊和民生電力需求,在霧台、瑪家、來義、春日等原鄉5個深山部落免費建置,預定9月全部完工,如遇上天災封村,可避免成停電、停話的「孤島」。 屏縣府環保局長顏幸苑說,縣府2014年在林邊鄉光采濕地建構智慧微電網,成功案例讓團隊開始規畫在「每遇風雨封村就成孤島」的山區部落設微電網,委託高雄科技大學開發的「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前年底在霧台鄉大武村、泰武鄉佳興村啟用,今年9月全縣11處原鄉部落可全部完成。 她說,防災型微電網是簡易完整的能源調配系統,部落若因故停電,避難中心就能透過太陽能板和蓄電池自主供電,可獨立供電72小時,並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供電給電信基地台,保持災區對外通訊,還能透過手機App監測電池存量及可用時間,也能遠端開啟發電機供電。 「延長黃金救援時間,是防災型微電網的重要應用面向」,顏幸苑說,除可獨立提供通訊設施用電,在搜救人員抵達災區前,還能用於夜間照明及三餐熱食,對災區傷病患,也能提供緊急醫療設備用電,如氧氣機及洗腎機等;因電力供給全年不中斷,不只用於災時用電,平日也能供村民活動使用,綠色能源可減少部落電費支出及碳排放量。
白蝦是目前國際上最重要且發展最迅速的海水養殖蝦類,台灣引進後近年卻飽受病害之苦,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畜衛所合作,建立一貫化的白蝦生物安全防疫養殖管理模式,除將成果落實產業應用外,首度嘗試結合太陽能光電設施,輔導向陽農業生技公司屏東枋寮場利用太陽能溫室飼養白蝦,今年2月放養的蝦苗,現已達種蝦規格的大蝦,成功開創「漁電共生」創新養殖模式,為業者創造額外收入。 向陽公司為促進國內白蝦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今天在農委會見證下,將1萬2000尾SPF(無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大白蝦贈予2家SPF白蝦繁殖場作為繁殖用種蝦,以具體行動支持生物安全防疫概念。 農委會說,3家業者都是畜衛所與水試所共同輔導的SPF繁、養殖場,向陽公司是去年甫進駐水試所育成中心的水產養殖產業新秀,在水試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輔導下,利用自行建構的太陽能溫室,建立SPF白蝦養殖環境與培育技術,東港中心提供的SPF蝦苗在今年2月首次放養,如今已達每公斤15尾種蝦規格的大蝦,並經畜衛所檢驗合格。
農地變更地目改種光電案件頻傳,為了杜絕縣市浮濫開放農地種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宣布,未來須經農委會同意,相關規範正在著手修訂,預估7月底前實施。 政府推行「2025非核家園」,綠能在2025年要達到總發電量20%,各部會展開配合,農委會也不例外。但是今年以來,多家媒體報導數個地方縣市陸續出現農地變更地目改種光電,引發各界憂心會毀農。 農委會今天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對策。陳吉仲說,農業部門的發電主力為屋頂型,合計在1.5萬多個畜牧場及集貨包裝場的屋頂架設光電設施,共可發電4GW;而非來自農地種電,並要防範在農地濫種電。 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說明,農地發展光電,現行有兩種方式,包含變更地目及申請容許,媒體報導披露的是苗栗、台南、屏東、台東、花蓮有類似作為,農地流失,引發各界憂心。
農委會推動漁電共生引來環保團體擔憂滅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強調,光電設施僅能覆蓋漁塭4成,不會滅漁。農委會盤點全台共 7985 公頃魚塭可架設光電板,可發電3. 2GW 。 農委會統計,目前全台魚塭面積約4萬公頃。漁電共生案件已申請6件(台南5件、嘉義1件),面積 663
針對近來各界對農業綠能發展的疑慮,農委會特別開記者會闢謠,澄清絕無砍樹種電、魚塭種電滅漁,而是在不影響農漁民權益下,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的方式,優先推動屋頂型畜電共生,並逐步發展地面型漁電共生,讓農業與綠能共存共榮。 農委會特別澄清,外界關心台糖公司在嘉義、台南和屏東提出的綠能專案計畫,皆已在3月底退還申請案,針對平地造林政策後續處理原則,未來也將由林務局,在2個月內組成工作團隊進行調查,另外也會以養殖為根本,發電作為加值,絕對不會滅漁,未來太陽光電設置後,對於養殖生產及生態環境影響,會落實追蹤及查核,在農地變更光電上,更會嚴格把關。 本新聞轉自:https://reurl.cc/GVMRyZ
去年3月成立的新北第一家公民電廠合作社「庶民發電社區學習合作社」,3日於國定古蹟蘆洲李宅舉辦社慶活動,一年多來已完成兩個公民電廠,第三個案場也已進入規劃。為了分享寶貴的實務經驗,並推廣公民電廠概念,合作社自行培訓社員成為講師,成立「庶民發電社區巡迴講師團」。講師團於活動中正式成軍,並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現場授與「成軍團旗」,期望讓更多民眾認識再生能源、瞭解如何參與。 發展地面光電路難行 屋頂型光電可能成綠電出口 庶民發電合作社雖然僅成立一年多,但成績斐然,至今已在林口、宜蘭完成兩個公民電廠,正式掛表售電,第三個案場也在規劃中,將落腳蘆洲區鷺江國小,預計規劃成為綠能教育園區。今天社慶活動也捐贈兩塊太陽能板給李宅即發即用,一起推動「自發自用、能源新生活運動」。
台電今 (29) 日召開記者會,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目前仍以燃煤、燃氣為主要發電來源,隨著能源轉型、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計畫,近期太陽光電發電量皆維持在 200 萬瓩之上,約占整體發電量 5.4%,大型案廠陸續開出,太陽能發電比重將可穩定成長。 據了解,台電去年太陽能發電量平均落在
屏東縣東港、林邊、佳冬、枋寮4鄉鎮,沿海土地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造成農業欠收或土地荒廢。屏東縣政府為活化利用成立全國第一個綠能平台,在地層下陷地推動太陽能光電;配合廠商力晹能源公司歷時2年和上千地主溝通,租下250公頃農地,今天上午在佳冬鄉新埔段舉行99MW(百萬瓦)太陽能光電場動工儀式,宣示將深耕屏東,創造地主、業者、政府、全民與綠能的「五贏」目標,打造屏東為台灣太陽能光電的綠能王國。 力暘能源公司董事長黃志文說,力暘將以佳冬鄉本案作為領先模範案例,預計3年內累計建置完成300MW的太陽能光電場,將打造屏東縣為全台第一的綠能王國;發展太陽能的最大挑戰,就是取得地主信任,力暘能源動作積極與地主溝通,以每甲土地年租金40萬承租,簽約20年,為農民地主增加經濟收益,二年來的努力,有超過1000位的地主,總計250多甲的土地出租給力暘。 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上午出席力暘太陽能光電場動土典禮,對於業者要承租到土地,過程十分繁雜,他盛讚力暘能夠以民間企業力量,鍥而不捨與地主溝通,取得超過1000名地主認同,其用心令人敬佩。 感謝地主的信任,昨晚力暘在佳冬舉辦感恩千人晚宴,現場邀請劉福助與張秀卿歌唱助陣,還有煙火秀,讓參加的地主倍感溫馨與榮耀,參與力暘的太陽能計畫,不但增加經濟收益,並能成為國家綠能發展政策的一份子。黃志文說,力暘在太陽能光電技術專上極為突出,同時掌握前端開發與後端技術能力,目前籌設光電許可之容量大於130MW,更超過其他業者。
大同表示,此太陽能電廠第1期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建置,總容量約為85MW,這是大同迄今所投資單一最大容量的太陽能電廠,也是全國已取得同意備案的專案中,規模最大的漁電共生案。 股權交易完成後,大同將整合集團力量承接本案的升壓站工程及維運服務,預計2021年可完成所有工程建置,併網發電。此案每年發電量超過1.8億度,將能減少排碳量超過10萬公噸,相當於26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量。 大同指出,台南擁有極佳的日照條件,是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場域。志光能源為兼顧環境永續與發展綠電,所規劃建置的太陽能電廠除了依環境需求設計,並與漁民充分溝通,加高棚架、預留走道,並可在漁場架設智慧監控系統,協助漁民了解並改善養殖狀況,增加漁獲,希望讓漁民、地主、營運商、當地政府等都能在此案獲益,創造多贏。 大同所引進的策略性投資人双日株式會社為日本6大商社之1,四國電力則為日本10大電力公司之1,主要從事發電、輸電、配電和銷售電力,擁有水力、火力、核能、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實績。
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答詢議員有關綠能產業發展現況時,認為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具有開發陸域風力發電潛力,佳冬及林邊沿海地區也適合作為離岸風力發電場域,縣府已委託台電進行評估,並將向經濟部爭取善用屏東自然條件發展綠能。 屏東縣發展綠能出現「砍樹種電」爭議及校園架設太陽能板影響學童活動空間等亂象,引發議員關切,潘孟安在答覆議員時,認為屏東推動種電應以林邊、佳冬及枋寮鄉等地層下陷區不利耕作地為優先,活化利用還能讓土地休養生息,縣府將加強輔導,減少亂象。 潘孟安還說,除了地面型的太陽能光電設施外,恆春半島的落山風也非常適合發展陸域風力發電,林邊及佳冬沿海地區的風場也具有開發離岸風力的潛力,台電已著手評估,也希望能有業者投資,帶動屏東綠電產業發展。 本新聞轉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96240
屏東縣政府針對轄內地層下陷區及不利耕作區推動太陽光電計劃,以 800MW 發電容量為目標,由寶佳集團與前國際票券總經理蔡佳晋合作成立寶晶能源,獲遴選合格專案輔導廠商,預計3年內在屏東縣林邊鄉、枋寮鄉等鄉鎮建置 300MW 以上太陽光電電廠;寶晶能源為養成屏東在地太陽光電維運專才,11日將與屏東高工簽訂合作備忘錄,啟動太陽光電人才培育計畫,由寶晶能源機電及土木工程專業人員協助培訓,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台灣有98%能源仰賴進口,發展太陽光電既是能源轉型的趨勢也是產業發展契機,讓台灣提升能源自主;屏東林邊案場第1期即將完工商轉,目前就需要開始培育運維人才,代表寶晶能源用心長精深耕屏東;屏東高工辦學精神與績效受肯定,榮幸雙方進行產學合作,配合寶晶能源屏東300MW 電廠完工時程,成為全台第一個落實太陽光電建造、營運與維修人才在地培育的產學合作計畫。
國營事業台糖每年畜產38萬頭「安心豚」深受消費者信賴,近年卻多次發生違法排放污水與惡臭遭開罰,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統計數據,2019年台糖遭環保署裁罰13次,是當年度因違反《水污法》被開罰最多次的企業。從2016年至今計算,開罰次數更高達40多次。 為了洗刷「臭」名,台糖2016年投入6.8億元,在屏東東海豐農場打造全球第一座獲得「BSI循環經濟」認證的養豬場,採全密閉負壓水簾豬舍,避免臭味,也結合沼渣、沼液資源化,成為一座可年產3萬5000頭豬、380萬度電、2000公噸有機質肥料的循環經濟園區。目前進入試營運階段,預計7月開放團體參訪。 台糖畜產事業部執行長吳昭宏說,「希望結合環境教育,讓民眾對養豬場改觀,也帶動周遭其他豬場的轉型。」台糖也表示將投入107億元,改建屏東四林、大響營及新厝在內等其餘16座畜殖場。
台灣積極推動綠能,其中斥資940億興建的雲林離岸風電預計明年(2021年)將能全線運轉,不過有生態環保專家擔心,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負責此開發的德商能源公司,特別委託國内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跨國合作,進行鳥類調查,未來將導入AI技術提高監測。 黑壓壓的鳥群,有如一條黑龍在海面上方,蔚為奇觀,候鳥過境該怎麼飛以及遷徙路線,會不會影響到風力發電機組?負責雲林離岸風電的德國開發商,委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啟動大調查。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過去我們努力在做天氣觀測跟預測以外,也針對鳥類的飛行路徑,用科學方法來做出觀測,比方說用AI來做影象辨識,用夜間用紅外線熱影像來做判斷」。 整排離岸風機在雲林外海,斥資940億興建的風場預計明年將能全線運轉,但有生態環保專家擔憂,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台灣過去沒有詳盡的鳥類遷徙資料,只不過是一個大方向,這次是可以即時的,甚至鳥有沒有碰到風機,都可以很清楚知道,所以這個算是亞太地區最大風場第一個生態案例,我們希望它可以成功,未來會用到很多台灣本地AI人才,或是鳥類人才、氣象人才一起合作」。 為了調查鳥類,這回德商和國內民間天氣公司合作,以3年近7000萬的預算進行調查,希望在發展再生能源下,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總統蔡英文 20 日就任第二任期,將以「面對全球政經結構變遷」為主題發表就職演說,在產業經濟方面,將強調建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含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發展結合 5G 時代 / 數位轉型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及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與戰備產業,目標是要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關鍵力量。
各地廣設太陽能板,回收問題備受關注,經濟部能源局去年底修訂「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申設太陽能板業者要繳交模組回收費用每瓩1千元,這筆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將能補助未來太陽光電廢棄物的處理費,目前全台已有多家合法清運廢太陽能板的業者,也有3家取得許可的廢太陽能板處理廠,回收體系逐漸建置。 台灣現在退役廢棄太陽能板還不多,但環保署推估,以每片光電板使用20年後除役計算,2035年太陽光電廢棄物恐將達10萬公噸,環保署委託民間組織建立廢太陽能板回收清除體系,也設置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案場設置者去年底開始可自行上網登載資料及設置光電板的序號,作為未來廢棄物處理認證的依據。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是姜暭先說,回收管理系統登載是要掌握未來發電過的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期程,並追蹤流向,這些登記的廢太陽能板以後都要走向回收再利用,而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就可支付相關清除處理補助,避免退役太陽能板被隨意棄置。 姜暭先也說,目前產出少數的廢棄太陽能板暫置業者廠區,須到一定規模再派車載去處理,目前台灣已有180家合法清運商拿到載運廢太陽能板模組(D2528)的權利,有3家回收處理業者已取得廢太陽能板處理許可,近期會再增加2到3家,未來廢棄太陽能板更具規模,會有更多處理廠。
隨著政府相繼修正《電業法》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台灣已全面開放再生能源透過直供、轉供及再生能源售電業自由買賣,如今台灣首波綠能轉供案已啟動,促成包括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等 13 家業者,預估年交易可超過 1.1 億度綠電,同時台電今日也宣布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未來更可挹注 8.4 億度綠電。
太陽光電如何兼顧永續維運與防範火災、地震是重要的安全議題。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兩家廠商配合花蓮縣內各單位的消防人員,4日於花蓮縣鳳林鎮環保科學園區旁舉辦太陽光電設施消防講習。課程中除了對太陽光電併聯系統之設計、架構、線路配置進行解說,也對於天災或事故現場如何關閉太陽光電系統、太陽光電板直流電纜斷路程序及滅火器種類選用等進行實務演練。 辰亞能源公司指出太陽光電系統若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就會有電壓與電流產生,救災的第一時間切勿貿然使用水線射水搶救,滅火行動盡可能使用乾粉或氣體藥劑,另外也要注意建築物、斜屋頂或外牆太陽能板碎片掉落危險。 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白益豪主任表示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在受到火災或遭遇鄰接物熱輻射的影響下,容易產生短路電流,這對於執行救災的消防人員可能產生感電危害,期盼能藉由平時落實訓練,使第一線救災人員掌握搶救重點。
廢棄太陽能板棄置路邊、田間的照片重創綠能形象。喊了很久的太陽光電回收處理體系終於上路,2.75噸、50片因使用年限過長而淘汰的光電板,在3月27日依據環保署訂定的回收標準程序,運送到合格處理商金益鼎進行回收處理。 回收處理體系由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手推動。能源局於2019年起就向光電設備設置者預收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環保署建立相關處理體系與稽核,回收工作則由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負責。每一片的模組序號經查符合案場設備登記後,安排符合清運與處理資格的業者回收處理。 由於處理費已經預繳,回收階段不用再繳錢,大幅降低被惡意棄置的機會。環保署提醒,任意棄置或經由不合法管道清除處理,最高可罰鍰300萬元。 首批3月底上路 三家業者加入回收體系
知本濕地光電、鹽田光電、魚塭光電等地面型光電頻頻惹議,被指破壞生態、影響居民生計,光電業者承擔罵名、政府地面光電進展受阻。為找到有效的溝通模式,經濟部擬推出「環境與社會檢核」。經數個月討論,本月15日達成檢核內容共識,下一步將進入示範計畫階段。已有地方政府與廠商表達參與意願。 與環評不同的「環境與社會檢核」 李君禮:有如快篩機制 「環境與社會檢核」1.0版的實施對象以地面型光電為主,檢核項目包括資訊公開、鄰近地區的生態環境影響、案場對土地所有人、居住人、或經營者、勞工的權益影響、原住民事前的知情同意權等。 至於面積或裝置容量多大的案場應實施「環境與社會檢核」,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回應,現階段會先由縣市政府示範,看怎麼調整,之後可能會有2.0版、3.0版,等過程順利才會擴大實施。「沒有時間表」,現階段也沒有特定對象,沒有規範誰一定要做。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的調查,截至2019年底,全球併網太陽能(PV)發電容量達到580.1GW,其中離網 PV 發電容量達到3.4GW。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已達到2,563.8GW,其中水 力發電貢獻了1,310.9GW的主要來源,其次是風力發電的622.7GW。
武漢肺炎正在顛覆我們所知的世界,甚至改變我們消耗能源和因應氣候變遷的方式,而大多數的變化都不是好事。 現在有五個變化正在發生: 碳排降低 由於全球經濟疲軟,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下降。這並不是說武漢肺炎也有優點,而是像一個人因生病而瘦下來,一個危機的副產物,而且會復胖。 實際上,自工業革命以來,除了在經濟危機期間碳排放短暫地下降外,全世界的排放量從未真正減少。這些事件僅說明了,以經濟上永續的方式減少排放有多麼困難。
因應國際綠電趨勢,國內綠電市場呈現供不應求,加上政府過去扶植綠能,採用綠電保證收購(躉購)制度,使得多數綠電都已跟台電簽約,無法到自由市場銷售。如今,外界等待多時的台電綠電解約規則(俗稱分手費)終於公布。 今(31日)台電正式說明,綠電解約將以合意終止契約前兩年的售電單價作為固定費率。以今(2020)年為例,綠電躉購費率高於每度2.7754元(2018年售電價)者,台電直接同意解約,不設分手費;低於每度2.7754元者,則須個別協商終止契約條件。 高於2.7754元的綠電不須協商 可直接解約 去年5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綠電雙軌制,允許綠電從躉購合約中跳出,轉入自由市場,也可以再轉回躉購。不過,如果便宜的綠電都跳離了,台電成本也會跟著增加,如何訂出分手規則成為關鍵,今日台電終於對外說明。
3月7日清晨4點多,彰化芳苑工業區一家屋頂有裝設太陽光電的塑膠工廠發生大火,濃煙燒毀廠房與光電板的景象怵目驚心。起火點雖在廠房,但是,光電仍持續發電時噴水救火恐引發觸電,等多數太陽能板燒熔後,消防隊才能全力搶救,火勢燒到下午才撲滅。 在政府大力推動屋頂太陽能、儲能之際,大火燒出屋頂光電消防配套不足的問題。消防署、能源局、光電專家均加入討論,初步將從加強標示上著手,以減少消防員救災的風險。 光電專家建議:加強光電標示 不要用水柱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