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28日電)面對淨零碳排趨勢,台灣努力發展再生能源。經濟部今天透露,隨國土計畫法施行,能源局正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 有媒體報導,非核家園政策引發各界憂心供電穩定性,更因祭出高利揠苗助長、發展再生能源,讓門檻較低的太陽光電弊病叢生。經濟部能源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澄清,報導中有諸多謬誤及誤解。 經濟部表示,台灣推動光電,除了採取屋頂型設置目標外,地面型光電也以閒置土地活化或複合式利用方式推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隨國土計畫法施行,經濟部透露,能源局正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 經濟部並列舉7大說明,第一,媒體提到因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導致部分土地掮客剝削地主權益等爭議,中央政府為此已主動劃設公告專區,減少地主與土地掮客的資訊落差、減少土地掮客參與空間。 第二,針對光電利益吸引各方勢力介入,廠商遭強索回饋金一事,經濟部與法務部已成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台」,並與7個地檢署建立聯繫平台,目前已有業者提供資訊、能源局提送聯繫平台的案例。 第三,針對業者透過人脈要求台電拉線省去成本一事,經濟部說明,台電目前已明確規範相關輸配電線路設置及工程費用,並無透過人脈要求省拉線成本問題。 第四,媒體提到漁電共生造成養殖面積減少,經濟部表示,因漁村人口高齡化,推動漁電共生可引導廢棄魚塭重返養殖,以七股日運案場為例,其原為廢棄魚塭,業者土地整合後可增加養殖面積。 第五,若有魚塭被非法傾倒事業廢棄物,經濟部強調,一旦被發現將嚴加查辦,違反者除依法辦理外,最嚴重可撤銷光電設置許可。 第六,針對光電是否造成區域氣溫飆升,經濟部指出,太陽光電設置是將光能轉為電能,可帶走當地太陽光能、幫助夏天區域降溫,因此政府鼓勵校園風雨球場及屋頂光電建置,改善校園環境。 第七,針對太陽光電影響候鳥棲息,經濟部表示,目前漁電共生案場經環社檢核,自規劃設計階段即考慮候鳥棲息、覓食特性,以生態環境與養殖效益影響最小的施工方式與工期進行規劃設計,以達光電與環境共存共榮。(編輯:林興盟)1120228 本文來自:經部研擬白皮書 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 | 產經 | 中央社 CNA
為鼓勵太陽能案場設置儲能系統,經濟部6月24日公告「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 111 年度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讓太陽能白天生產的電能可以在晚上利用,在增加夜間供電能力的同時;同時因應原物料波動,經部也修正 2022 年太陽能費率,今年全年費率改為一致。 經濟部表示,因為儲能系統結合太陽能發電設備在國內尚為起始階段,因此競標機制先規範申請人需為較專業的太陽能發電業,其儲能系統則應規劃設置於已取得電業籌設或完工併網 1,000 瓩以上的第一型太陽能案場。 經濟部進一步表示,為鼓勵太陽能發電業參與儲能系統建置,經濟部透過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機制保障業者合理利潤,並以競標方式決定儲能系統輸出電能的躉購費率。儲能系統需於得標後一年內完成建置,將白天太陽能電力存入儲能系統後,於台電公告的夜間指定時段內,將電力輸出到電網。 能源局認為推動太陽能結合儲能設置,不僅能將部分電力提供夜間用電需求,還能適度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以建置更多太陽能發電設備,具有雙重意義。 今年太陽光電費率規定變動 另外,因應 COVID-19 疫情持續引發原物料價格波動、衍伸的缺工及缺料挑戰,經濟部也召開「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檢討調整太陽能費率規定,經濟部將修正 108、110 及 111 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針對太陽能部分進行調整。 經濟部指出,考量整體建置成本上漲幅度超出預期及下半年物價波動趨勢與幅度尚不明確,為持續鼓勵業者設置,並由政府與業者共同分攤原物料上漲等不確定風險,故修正 2022 年度費率公告,今年全年費率一致,給予業者彈性空間。 也為促使大型案場於取得籌設許可後能儘早進場施工,並務實反映自建及共用升壓站所耗時程,特增訂大型案場加速設置獎勵機制,針對 2021 及 2022 年度裝置容量 10MW 以上、及 5-10MW 併聯 69kV 以上供電線路且有設置或共用升壓站者,取得籌設許可後,21 個月內完工者加計額外費率每度 0.0538 元或 18 個月內完工者加計額外費率每度 0.1075元。 ▲ 修正前的 2022 太陽能躉購費率。 本文來自:加速太陽能、儲能部署,經部調整費率全年一致並推動光儲發展
由於經濟景氣好、用電需求超乎預期,政府2025年綠能發電占比2成目標確定無法如期達標。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14日)指出,為填補綠能未達標的缺口,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將從5成略微提升至5成2,而綠能2成目標則預計要到2026年10月才會達成,為此,經濟部會努力追上進度,除了既有的光電、風電開發外,現在還有另一個方案正在醞釀。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擘劃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屆時能源配比設定為綠能2成、燃氣5成、燃煤3成,不過,近年因經濟成長率表現較過去好,加上台商回流、半導體擴產都拉大用電需求,用電成長超乎預期,使得蔡政府2025年綠能發電占比2成目標確定無法如期完成。 經濟部長王美花14日上廣播節目時,除了再次說明為何無法如期達標,也提到歐洲在俄烏戰爭後,為降低對俄國能源依賴,要擴大發展綠能時也提到要加速相關行政流程,顯見各國發展綠能都會碰到中央與地方權責的行政問題,需要協調,台灣也是如此。 王美花表示,2025年綠能2成的目標,目前設定是延到2026年的10月達成,在此之前,將以燃氣發電來填補缺口,燃氣發電占比將達52%,後續經濟部會努力衝刺進度,且還有另一項方案正在規劃。她說:『(原音)再生能源後續的風力開發也好、太陽光電開發也好,其他氫能或者其他的再生能源開發,時間會比較長,所以我們都在2026年可以達到的部分,還是會加速來辦理這樣子。我們當然是希望在2026年的10月左右,有沒有相關的這個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還有我們現在也在準備另外一個方案,因為還不成熟, 所以我們都有在朝這個目標來準備。』 至於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持續代理台電董事長一職,也引起各界討論,王美花說明,台電現在是最忙碌的時刻,很多政策要執行,需要能無縫接軌的董座,而曾文生負責管理國營事業,沒有銜接問題。對於主持人追問是否有行政院長蘇貞昌卡人、有太多人推薦人選,王美花強調沒有卡人的問題,重點是要怎麼銜接,而台電董座人選,她會盡快尋覓。 本文來自:2025年綠能佔比達不到2成 王美花:預計2026年10月達標
綠色供應鏈潮流衍生碳盤查需求,經濟部今天表示,「2050淨零排放網」網站提供的碳估算數位工具正式上線,將協助中小企業透過簡易操作,掌握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與來源,踏出減碳第一步。 因應淨零排放,許多國際品牌紛紛加入再生能源倡議RE 100並加碼宣示淨零排放目標,要求供應鏈廠商提供排碳量資料,從而計算產品碳足跡或供應鏈總排放量,並推動供應鏈進行減碳,讓中小企業備感壓力。 經濟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為協助中小企業瞭解碳排放量,在今天推出碳估算數位工具,中小企業可視需求,在試算練習區進行碳排計算;練習區無須註冊會員,只要直接輸入電力、汽柴油、天然氣及瓦斯等主要能源使用數據,即可認識自身碳排放的概算。 另外,企業可依不同產業屬性及能源使用,於試算區填入燃料、冷媒等其他可能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製程數據,或填寫燈具、空調、冰箱等常用設備使用情形,全面瞭解運用能源的種類與分布,計算出更精確的碳排放量。 經濟部表示,若企業想更進一步瞭解自身碳排放源與占比,並制定相應減量的計畫,進階版碳估算工具透過更深入的數據蒐集,包含鍋爐、發電機、冷凍空調設備與車輛等資源用量,提供碳排放熱點分析,以鼓勵企業做為擬定減碳計畫及成效追蹤的依據。 同時,可串聯經濟部各局處所提供的淨零諮詢診斷與減碳技術輔導等協助。 經濟部補充,碳估算工具可於「2050淨零排放網」查詢。(編輯:趙蔚蘭)1110531 碳排放試算練習區:https://carbonez.sme.gov.tw/WebPage/CalcSimp.aspx 本文來自:經部推碳估算數位工具 助中小企業掌握碳排
本(111)年4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受理申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補助。每案補助裝置容量為1~500 kW,每kW最高補助新臺幣7萬元,包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新品、周邊設備及3,000小時運轉燃料費等安裝設置費用,最高補助金額以總設置費用之50%為限。 能源局表示,目前國內燃料電池供應鏈已具相當量能,本補助措施設置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於進行連續72小時試運轉、通過第三方機構現場查驗後,續進行發電系統連續3,000小時或累積達3,500小時以上之長時間運轉,以驗證發電系統之耐久性、可靠度及發電性能,協助朝商業化應用發展,並提供分散式電力來源。 本補助對象為依我國法令設立登記或立案之法人、公私立醫療機構及學校,採書面申請,歡迎符合申請資格者,於4月30日前,檢具計畫申請書及相關證明等文件,親送或以掛號郵件向能源局提出申請。詳細申請資訊請見能源局網站,歡迎民眾點閱下載(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8777)。 本文來自:經濟部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補助要點
2022-01-26 02:37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25)日表示,維持穩定供電仍是重要目標,新增燃氣機組已盤點至2027年。除了年初有大型光電場併網發電,今年還將有四座、總裝置容量2GW(10億瓦)的離岸風場上線,「今年將會是(再生能源)大豐收的一年。」 隨著台商回台投資增加、國內半導體擴產,供電穩定目標刻不容緩,王美花指出,日前歲修的大潭1號機,以及故障的大潭2號機、星元電廠,皆將維修完畢歸隊,可增添720MW(百萬瓦);今年水情穩定,抽蓄及慣常水力可支援3.8GW;下半年也新增大潭8號機,裝置容量達1.1GW。 再生能源方面,能源局表示,今年1月於雲林、嘉義及台南有三個大型光電場併網發電,總裝置容量共計約83.6MW。離岸風電則大放異彩,今年將新增大彰化、彰芳、允能及海能四座離岸風場併網。 面對未來用電成長,經濟部將採四大策略,分別為加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確保未來供氣、氣源及機組靈活調度;加強需量反應;以及擴充儲能設備,2025年前達到1GW。 本文轉自:王美花:綠能發電量 將大成長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