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

COP27決議啟動氣候賠償基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OP27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為遭受氣候災害重創的國家提供「氣候賠償基金」,然而「哪些國家該向氣候賠償基金付款」的爭議仍被推遲至明年的會談決議;另外,除了氣候賠償基金之外,其餘減少碳排、減緩暖化的措施無革新,包含馬爾地夫在內的多個國家代表隊此感到遺憾與失落。 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昨(20)日閉幕,原先富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談判陷入僵局的「氣候賠償基金」協議通過,富裕國家負起歷史上造成嚴重氣候變化的責任,並補償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開發中國家,協助處理氣候災難。 COP27最終決議:啟動氣候賠償基金 據聯合國新聞稿,COP27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為遭受氣候災害重創的國家提供氣候賠償基金;各國政府做出了開創性的決定,建立新的資金安排和專項基金,以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損失和損害;各國政府同意成立「過渡委員會」,將在明年COP28會議中針對實施新的資金規劃和基金提出建議。 《半島電視台》報導,雖然會議批准建立氣候賠償基金,以幫助開發中國家承擔風暴、洪水、熱浪、飢荒等氣候災難造成的損失、損害,然而該基金的部分「爭議性問題」仍被推遲至明年的會談,屆時將由過渡委員會為各國提出建議,並在COP28氣候峰會中採納。 這些爭議及過渡委員會應提出的建議包含「確定和擴大資金來源」,這將會影響哪些國家該向氣候賠償基金付款等棘手問題。 《半島電視台》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對此表示:「氣候賠償基金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若氣候危機已將一個小島國從地圖上淹沒,或是將非洲國家全變成沙漠,氣候賠償基金便不是辦法,世界各國仍需要進行更大的變革以減緩氣候造成的傷害。」 COP27最終宣言:緩解碳排、控制暖化、能源轉型 據聯合國新聞稿,聯合國氣候變化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Simon Stiell)於閉幕會議提醒各國代表,若各國政府持續實施當前的氣候與能源政策,至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將上升2.5度C;若要控制在1.5度C之內,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2010年的水準必須至少減少45%。 另外,COP27啟動緩解工作計畫,目的是為了緊急擴大緩解目標及其執行程度;至2030年前每年至少舉行2次全球對話,同時也要求各國需要2030年底重新審視並加強執行氣候目標,逐步減少燃煤發電、淘汰高碳排的能源。面臨全球氣候、能源危機的關鍵10年,各國應加速發展並過渡至可再生能源,改造能源系統,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對於氣候賠償基金以外的COP27最終宣言,許多官員並不算滿意。《半島電視台》報導,馬爾地夫環境部長阿米納肯.肖納(Aminath Shauna)申明,馬爾地夫只比平面高出一公尺,溫度每上升1度、海平面上升1毫米都將威脅生存,「我們在過去兩週明確表示『減少碳排』是我們COP27的核心目標,很遺憾我們並沒有如願。」 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提到:「看到姍姍來遲的緩解措施和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的政策遭到許多排放大國和石油生產國阻撓,真是令人沮喪。」法國能源轉型部長尼格尼斯.潘尼斯-魯納赫(Agnes Pannier-Runacher)也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放棄化石燃料方面未取得進展感到失望與遺憾,但仍強調1.5度C在能源危機背景之下重申很重要,「1.5度C的承諾對我們來說是一條紅線,我們沒有放棄這個目標,我們繼續努力。」 新聞來源 COP27 Reaches Breakthrough Agreement on New “Loss and Damage” Fund for Vulnerable Countries(UNFCCC) Historic ‘loss and damage’ fund adopted at COP27 climate summit(AL JAZEERA)

懶人包》COP27是什麼?聯合國氣候峰會5大看點

淨零碳排是全球共識,需要跨國、跨域的合作。願景工程基金會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發揮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理念,與聯合報合組五人採訪團隊前往COP27,更得到跨媒體的支持,TVBS及今周刊都成為我們的氣候倡議夥伴,一起為更美好的地球努力。 一、COP27是什麼?攸關人類存亡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全名為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指締約方大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則是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方大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氣候峰會之一。 COP每年召開一次,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最高決策會議,由197個締約國討論如何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每年由不同政府主辦COP,第一屆COP於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而去年COP26由英國主辦、義大利協辦,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 今年COP27主辦國為埃及,日期為2022年11月6日至18日,於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 Sheikh)舉行。主辦單位表示,目前已有超過35,000人報名參加COP27,參加會議者包含各國元首、談判代表、公民團體、企業領袖等。 本次氣候峰會主辦地點「夏姆錫克」位於紅海沿岸、埃及西奈半島南端,擁有獨特的珊瑚礁群、海洋生態系,正因氣候變遷而面臨威脅;在此舉辦氣候峰會,可迫使與會者目睹埃及最迫切的環境危機之一。 COP決議對全球氣候政策發揮重大影響力,例如1997年於日本京都舉辦的COP3,最後通過《京都議定書》,針對溫室氣體定出具體減量目標;2015年於法國巴黎舉辦的COP21,各國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最重要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前,致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至少在攝氏2度內。 「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共同實施)是COP27的標語。而COP27的主題標籤(hashtag)是「#Just_And_Ambitious」,表明了「氣候正義」將成為本屆會議焦點。 COP27被許多國際環境團體稱為「African COP」(非洲COP),因為本屆由非洲國家埃及主辦,期望讓非洲國家正面臨的氣候危機成為討論重點。非洲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歷史碳排量低,如今卻是面臨氣候危機的前線,因此提出「氣候正義」的訴求。 COP會場分為「藍區」、「綠區」。藍區由聯合國管理,主持正式的締約國談判,進入會場的與會者必須取得聯合國同意,包含締約國代表、觀察員國、觀察員組織、媒體與其他氣候代表等。綠區則由主辦國埃及政府管理,將成為來自埃及、非洲和世界各地青年團體、公民社會、學術界、藝術家和企業舉辦各式活動的空間。 本次COP27的四大目標設定如下: 減緩(Mitigation):促使各國履行承諾,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並努力維持在1.5度內。 調適(Adaptation):熱浪、野火等極端氣候事件加劇,為了減少衝擊,各國必須擬定事前預防、及時因應的調適策略。 融資(Finance):讓非洲、小島國家等發展中國家擁有充足資金,以進行氣候變遷減緩、調適工作。 合作(Collaboration):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充分參與,特別是脆弱族群、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非洲國家,並將COP26成果化為行動、開始實施。   二、COP27五大看點:俄烏戰爭、中美關係成氣候談判變數 1. 「能源危機」打亂歐洲減碳計畫 去年COP26各國首次達成「削減燃煤」共識,今年俄烏戰爭爆發造成歐洲能源危機,讓減煤計畫生變數。 由於歐盟對俄羅斯發動經濟制裁,俄羅斯便以「斷供天然氣」反擊,造成德國等歐洲國家出現能源短缺。能源危機迫使歐盟多國推動節電措施、提高能源效率;但德國有55%天然氣自俄羅斯進口,短期內難以擺脫化石燃料,只好宣布重啟燃煤電廠,成為德國2030年淘汰燃煤的阻礙。 2. 裴洛西訪台後,中美關係惡化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八月訪台後,中國外交部宣布對美採取反制措施,包含暫停中美間的氣候變遷商談。中國、美國是碳排最高的兩國,占世界約四成,是全球能否順利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要角。 去年兩國在COP26上,出乎意料共同發表聯合宣言(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承諾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多項行動與合作;如今中美關係惡化,讓今年COP27增添變數。 3. 各國減碳目標野心不足,今年須再次繳交 去年COP26上,各國繳交「國家自定貢獻」(NDC),訂出2030年減碳目標,統計後卻發現各國野心不足。國際智庫推估,就算各國順利達標,也將導致全球升溫2.4°C,不符合巴黎協定設下的1.5°C目標。因此,今年各國須調整NDC,在COP27召開前重新繳交更有野心的2030年減碳目標。 4. 開發中國家呼籲兌現「氣候融資」 2009年在COP15上,已開發國家曾承諾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至今仍未兌現。由於開發中國家的歷史碳排責任小,卻必須花費大筆支出面對極端氣候,因此要求富國提供氣候融資。 COP27主辦國埃及表示,提供開發中國家足夠的氣候融資,將成為今年峰會的重要議題,有望兌現每年一千億美元的歷史性承諾。 5. 極端氣候加劇,「損失與損害」成熱門話題 今年熱浪、洪水及旱災等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非洲、小島國因地理條件受極端氣候影響嚴重,再加上缺乏基礎建設,損失慘重。公民團體對於COP27應優先討論「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的聲浪日漸增加,籲排碳大國籌措損失與損害基金。已開發國家因面臨賠償責任,對此抱持謹慎態度,美國、歐盟去年COP26上便表態拒絕。 今年主辦國埃及政府正努力將「損失與損害」排入本屆優先議題,期望因氣候災難而經歷嚴重經濟損失的國家,能夠獲得合理賠償與融資協助。 此外,丹麥政府日前已承諾投入一億克朗(約新台幣4.2億元)至損失與損害基金,資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災難。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也於九月聯合國大會上,呼籲各國重視損失與損害議題。 三、人均碳排全球第19名!COP27對台灣的5大影響 1. 人均碳排第19高,台灣有減碳責任 台灣非聯合國會員,也不是COP的締約國,但是在氣候外交、供應鏈要求等壓力下,仍應積極減碳,跟上國際間淨零排放的趨勢。據國際能源總署2021年數據,每位台灣人平均年排碳10.77噸,排名世界第19名,比新加坡、中國還高。 台灣必須加速淨零轉型的步調,擺脫火力為主的發電結構,尤其是高碳排、高汙染的燃煤電廠。此外,產業也必須轉型,降低產品及服務的碳排量,提供民眾更低碳的消費選擇。 2. 極端氣候有感,台灣今夏高溫近40℃ 今年夏天熱浪侵襲多國,台灣也出現將近40℃的高溫。極端氣候事件在世界各地上演,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也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危機,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 面對氣候變遷,台灣除了加入各國減少溫室氣體的行列,將地球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設下的1.5℃範圍內,也必須有更嚴謹的防災、氣候調適策略,才能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害。 3. 政府今年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 去年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首度宣示台灣加入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的行列。今年三月,行政院國發會公布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政府如何推動淨零轉型,帶領台灣成功達標,有待未來28年努力,也還需要提出短、中期的具體轉型計畫。 台灣必須持續關注COP27的國際協定,並且參考各國提出的減碳目標、轉型路徑,才能以符合國際趨勢的步調,逐步達成淨零。 4. 歐盟碳關稅將上路,衝擊高碳排產業 「排碳者付費」已成各國共識,許多國家設有碳稅、碳交易機制,台灣卻遲遲未上路。歐盟已宣布2027年將徵收碳關稅(全名:碳邊境調整機制),美國、日本、韓國也正研擬中,未來將針對沒繳交「碳價」的進口商品收費。 目前環保署規畫2024年推動碳費機制,但是價格未定。去年COP26各國拍板《巴黎協定》第六條,確立國際間的碳市場機制;COP27針對國際碳市場的討論,仍攸關台灣未來的碳定價機制能否接軌國際。 5. 供應鏈要求用綠電,台灣能源轉型要加快 今年三月,行政院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路徑圖」,提到在2050年我國再生能源的占比增加為60到70%。記者蔡宗儒/攝影 跨國品牌開始要求供應商100%使用綠電,因此台灣大企業、中小企業都開始採購綠電。政府已規畫2050年綠電占60%以上,但截至今年6月,綠電占比僅8%。如何加速綠電發展,並同時解決光電、風電的間歇性問題,避免停電成日常,是台灣政府未來必須面對的難題。 許多國家也正進行能源轉型,台灣須關注COP27有關能源的國際協定,並且掌握國際能源技術的最新發展。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繼去年前往英國格拉斯哥COP26現場,今年也將組成五人採訪團,前往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 Sheikh)參加COP27,帶回峰會現場的即時報導。 系列報導將於11月6日開始,於「前進COP27」專題網頁、聯合報推出,氣候倡議夥伴TVBS及今周刊合作刊載。除了採訪團直擊,我們也將邀請學者專家撰稿,提供更全面的峰會解析。 本文來自:懶人包》COP27是什麼?聯合國氣候峰會5大看點、對台影響一-ESG永續台灣 (businesstoda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