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棄

光電模組回收 建構循環經濟

球氣候行動倡議「2050淨零排放」,儼然成為國際間最大公約數,也是各國政府在法規管制上追求的政策目標,同時也凝聚產業共識,從單一企業至全球供應鏈,無不戮力於減碳行列,象徵零碳經濟新時代的來臨。 全球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提供綠色電力,其中又以太陽光電被視為減碳重要利器,因此裝置需求明顯提升。2020年全球裝置量較2011年成長近十倍,達713GW(10億瓦),但若要實現淨零目標,2030年前平均年增裝置量須為2020年新增量的三倍;為與國際同步,國內太陽光電裝置量要從2021年累計7.7GW,至2025年目標達20GW,在政府決心與社會期待下,未來每年新增需求可期。 隨著裝置需求不斷攀升,太陽能模組廢棄問題與壓力將持續累積,為創造永續的太陽光電產業,兼顧「低碳排」、「零廢棄」,經濟部技術處積極布局未來太陽能模組汰役後的回收再利用新貌,除可減少環境衝擊外,更為國內太陽能產業創造新的商機與差異化產品,現正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全球首見之易拆解易循環太陽光電模組與高值循環技術,以新開發之模組封裝用易拆解複合膜材料為基礎,結合高效拆解與純化回用等技術,完整拆解電池晶片與玻璃,使退役模組發揮更大循環價值;同時引領國內業者參與,掌握淨零浪潮下太陽能循環新商機,持續強化我國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                                                                                                           拆解模組材料再生矽晶片流程。 工研院/提供 為解決太陽光電模組廢棄處理與減碳課題,工研院研發團隊重新解構太陽光電模組,從封裝膜材新設計做起,一併思考背板、電池、支架等至產品生命周期終止後的循環方式,以永續為新設計理念,開發新型易拆解循環太陽光電模組。 由於傳統太陽光電模組採用熱固封裝材料不易拆解,且另有含氟背板廢棄處理的潛在問題,因此重新以相對易拆解、能制振與阻水性優良之熱塑彈性體作為替代基材。此外,考量與玻璃接著及成本問題,複合商業化生產之低成本EVA膜 ,成為具多元功能之新易拆解複合封裝膜材配方,除可維持原有模組發電效能,與融合模組廠現有製程文化外,更同步提升耐候性,以及最重要之減廢與高再生循環能力。 目前所開發易拆解複合膜材已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規範之測試,具高透光、高接著力特性,且能避免電勢差誘發衰減(俗稱抗PID)、耐水性佳,適用於高溫、高溼等嚴苛場域。國內材料大廠已開始承接此新材料技術開發,並持續與國內外太陽能模組業者合作,加速易拆解複合封裝膜導入商規認證,以補足國內太陽光電模組產業鏈重要缺口。 為創造PV to PV的太陽能封閉循環機會,除關鍵易拆解封裝膜新材料技術外,同步啟動易拆解模組之綠色回收與循環製程研發。易拆解模組可由經低能耗與低碳排程序優化之拆解、熱輔助分離分選、純化與再製等一條龍式技術規劃,重新賦予汰役回收材料新生命。模組拆解與純化技術已可取得完整玻璃板與電池片,並進階將回收電池片回復成再生矽裸晶片、再生太陽電池、7N以上等級之高純度矽原料與符合太陽能產業規格之單晶矽晶棒。 未來易拆解模組與其可循環重製之新太陽能模組品,在能源供應端可達減碳效果,在模組製造端亦能透過再生矽晶片/再生矽材料使用,高度貢獻減碳能量,初估每GW碳排放量將可減半(約66萬公噸,相當於5,493萬多棵樹一年碳吸收量)。 近年來全球太陽光電需求驟增,加上疫情導致供應鏈與物流緊張,模組產業需用之各式原物料皆全面性上漲,又因相關國內原物料自主供應接近零,如矽晶片、封裝膜、背板、玻璃幾乎全數進口,更使新產品設計差異化受限,國內模組廠獲利空間受到壓迫,甚至影響供貨穩定性。 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投入資源,藉由國內創新研發能量注入,打造具顯著差異化之易拆解循環太陽光電模組,並重新引導國內產業投入膜材等原物料端,強化關鍵材料自主權,期許重新掌握全球零碳新一波商機。(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高效能易拆解太陽光電模組新設計與資源高值循環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 本文來自:產業追蹤/光電模組回收 建構循環經濟

企業淨零 再不做訂單就淨零

市櫃一千多家公司及十九萬家中小企業都將面臨碳揭露課題,從碳盤查到淨零這條路要怎麼走?有的企業超前部署,節電、綠(儲)能、資源循環利用,是這些企業拚淨零的集體共識。 「企業不做淨零,訂單就會被『淨零』。」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表示,邁向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絕不是只達成政府設定的目標,而是企業馬上面臨生存問題,去年就有很多宣示達成RE100(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國際客戶,要求台達電要全用綠電生產,否則就拿不到新訂單,「現在推動淨零,是投資自己和未來」。 舊樓變綠 三年回本 台達電改善生產設備的用電效率、以天然氣取代柴油,在二○二○年之前的十年累積節電二點七億度。去年起逐年提高使用綠電,要加速全球據點達成RE100。台達電已擬出三大策略,包含節能、用光電創造綠能以及買綠電或取得綠電憑證。 「我們為舊廠辦做節能改造,搖身一變成為綠建築。」台達電每年都導入一、二百個節能專案,好比在製程上,以往測試電源供應器的穩定性,要長時間通電,後來就設法把這些測試電力全回收再使用。在辦公大樓節能也下功夫,台達電一九九九年落成的台北總部大樓已改造成綠建築,利用變頻設備、感測器等自動化技術改善。 台達電花了三年共一千萬元,讓這棟老大樓從年耗電三百萬度減為一百八十萬度,年省三百多萬元電費,三年就回本,也成了接近零碳排的綠建築,現在海內外據點都比照辦理。 節電做起 AI管理 面板龍頭友達是用電大戶,已承諾RE100,淨零路徑也從節電做起。友達碳盤查後,二○○七年起數位轉型,用數據分析、AI技術管理用電,抓出耗電量高的機台改善,也研發獨到的循環用水技術,加上現在的能源管理事業,整合起來為友達創造新的事業版圖與商機,從自己淨零到能為國際企業淨零。友達表示,廿年前還沒有客戶要求減碳,現在淨零時代,反而增加友達的國際競爭力。 「淨零這條路一定要走,資源全循環利用是成功的鑰匙。」永豐餘投控永續長暨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表示,上市公司對碳盤查相當清楚,關鍵在於盤查完後要如何減碳?永豐餘認為在淨零這條路上,全循環、零廢棄應該是解答。 「醣經濟」 淨零解方 黃鯤雄說,永豐餘在工業用紙就用九成七的回收紙再製瓦楞紙箱等包裝材,「一張紙回收六次,碳足跡就歸零」;另在生產過程回收熱能再利用,也把無法再利用的有機物轉換成再生能源。 他表示,永豐餘的新屋廠有全台最大的沼氣發電系統,紙廠也幫桃園市政府燒廢棄物,讓廢棄物取代煤與天然氣發電。永豐餘七成用電是自行發電,未來目標是百分百。 永豐餘創辦人何壽川提出「醣經濟」作為淨零解方,他說,植物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轉成醣,衍生各種有機化合物,是地球最豐沛又可循環的資源;像造紙原料是木頭纖維,改變樹木醣纖維特質,讓纖維變成不親水、防油、阻燃等特性的低碳友善材料,就能取代石化塑料,減碳效益很大。 製程要變 人也要變 石化龍頭台塑集團在淨零時代首當其衝,總管理處總經理林善志說,台塑宣示二○五○年達到碳中和,二○三○年將減碳百分之卅五,關鍵路徑之一是製程節能,已提出六千個改善製程的節能方案。台塑也申請蓋六輕天然氣接收站、發電廠,取代現有的燃煤電廠,二○三○年減碳目標就能達標三分之一,再透過發展水力等再生能源全達標。 台塑日前補助集團四點五萬名員工買電動機車,年減碳九三六二噸。林善志說,這只是拋磚引玉,政府應該鼓勵並強制民眾改騎電動機車,也能改善空汙。   本文來自:企業淨零 再不做訂單就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