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

我國近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平均年增21.9% 成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

經濟部統計處今(17)日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指出,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推動下,近年各國均加速再生能源建置,全球再生能源占總發電裝置容量比重逐年攀升,從2017年之32.1%上升至2022年之40.2%,增加8.1個百分點;同期間我國增加12.1個百分點。 再觀察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5年平均年成長率,我國為21.9%,高於全球平均之9.1%;如與亞洲主要鄰近國家相較,我國亦高於南韓的18.9%、中國大陸13.3%及日本6.9%;我國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裝置容量近5年平均年增40.6%及147.6%,亦高於全球平均之21.6%及27.4%。 統計處並指出,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我國發展綠能主力,2022年我國總發電量為2,882億度,其中為配合「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能源轉型政策,再生能源發電量突破200億度,2022年達238億度,年增36.2%,占總發電量比重為8.3%,較2017年之4.6%增加3.7個百分點,今年1-5月續升至9.2%。近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平均年成長14.0%,其中受惠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綠能發展,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分別平均年增45.0%及135.0%,成長最為快速,今年1-5月續增51.8%及193.2%,為我國再生能源成長之主要貢獻來源。 此外,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提升能源自主,以及落實能源轉型政策,我國自2017年加速推動國內再生能源設置,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年均呈雙位數成長,至2022年平均以21.9%的增幅快速成長;今年5月底已達15.6GW(百萬瓩),年增26.0%,占總發電裝置容量比重為25.1%,較2017年底10.7%上升14.4個百分點,其中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分別為10.7GW (年增27.9%)及1.2 GW (年增264.7%),成長幅度最大,於再生能源裝置結構占比分別為68.9%及7.4%。 就再生能源之發電主體別觀察,以自用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占整體再生能源比率最高,今年5月底為59.7%,較2017年底增加13.9個百分點,其次分別為民營電廠22.5% (增13.3個百分點)及台電17.8% (減27.1個百分點);若再與能源別交叉分析,由於政府積極鼓勵國內外投資者投入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設備建置,民間業者漸成為發展再生能源之主力,今年5月底太陽光電以自用發電設備占79.8%居首,風力發電則以民營電廠為主,占78.3%。 本文來自經新聞|經News (economic-news.tw)

邁向淨零永續城市 臺北市推廣分散式發電

為推動臺北市朝淨零城市邁進,臺北市環保局積極推廣分散式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集中式發電廠的負荷、緊急時刻可達供電自給自足。推廣創能、儲能、節能的概念與作法,環保局今(2023)年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提供社區、學校及機關參考應用,引導民眾親身體驗並落實綠色能源。另外,環保局掃街車也將試辦使用生質柴油,達減碳降污雙重目標,邁向宜居永續的臺北。 文 臺北市政府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發布時間:2023-03-29 淨零排放是國際間重要議題,更是全球的「現在進行式」。臺北市身為臺灣首善之都,推動淨零轉型是實現城市永續發展、因應氣候變遷、提高城市競爭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2019年起,臺北市是全臺唯一連續三年提出SDGs自願檢視報告的城市,並在政策、法規、產業發展上不斷實踐。 臺北市推動分散式發電、主動式防疫,致力實現SDGs 2021年臺北市率全國之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以「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原則推動住商、運輸、廢棄物三大部門深度減碳。2022年臺北市議會通過「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加速各項氣候行動的力度與廣度,並配合國家能源轉型,共同邁向2050淨零未來。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1年全國六大部門(能源、工業、運輸、農業、服務業、住宅)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源即占70.96%。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約75%來自住商部門,當中又以電力使用造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為大宗,使用1度電約間接排放0.5公斤二氧化碳,以北市平均年用電量約159.86億度,想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亟需推動能源轉型。 臺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指出,節能只能減碳卻無法淨零,欲達成2050淨零目標,必須透過能源轉型,發展綠色創能、儲能模式。他表示,過往創能、儲能模式多集中在發電廠,該局將學習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推動分散式發電,將創能、儲能模式積極推廣到北市的商辦、社區住家和機關學校,落實供電自給自足及淨零願景。 此外,隨著後疫情時代,口罩令解封,為降低室內疾病傳播機率,環保局率全國之先,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計畫」,鼓勵公、私立場所採取「主動式」防疫策略,加強通風換氣並引入空氣殺菌設備,經該局查驗通過後核予認證。此計畫除降低民眾感染疾病風險,也可供消費者選擇場所時參考,讓民眾安心,保護呼吸健康,達到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的SDGs3目標。 北市環保局推廣能源管理系統社區、住家、商辦,目標達到供電自給自足 永續之都,從能源轉型開始 早在2004年,臺北市就在福德坑垃圾掩埋場以沼氣發電試驗綠色能源;2016年積極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系統,打造「臺北能源之丘1.0」,每年創電約200萬度,約國內57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減碳1,066公噸,約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2018年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臺北能源之丘2.0」,擴增太陽光電系統,每年創電約100萬度。 2023年,山水綠生態公園再次華麗變身,以「氫能燃料電池」、「太陽與風力發電」、「儲能系統」搭配「能源管理系統」,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環保局表示,此處即使在無風、無日照時,亦能透過氫能燃料電池發電,形成電力不中斷的自給自足環境,同時也作為周遭地區緊急應變場所供電之用,除了是氣候行動,也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7可負擔清潔能源。 示範場域透過分散於各點的發電系統,達到能源自給自足,還可作為山水綠生態公園周遭地區災害緊急應變場所 臺北市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20%,鑒於電動車市場尚未普及,為銜接油轉電過渡時期,環保局今年將推動「生質柴油示範計畫」,利用天然或回收油品製成之生質柴油,做為環保局洗街車的燃料,以降低碳排與空氣污染,今年試行期間將觀察馬力與污染狀況,一旦成功將可大規模推廣。 北市環保局以清潔隊洗街車進行生質柴油示範,試辦期間約可減少7,800公斤碳排,同時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 邁向2050淨零,臺北市環保局正研擬補助草案,積極推廣分散式發電進入社區、住家、商辦,建造區域型的綠色創能、儲能設備,增強用電韌性,採由下而上的作法,公私協力,一起打造淨零、宜居永續的臺北。 (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廣告) 本文來自:邁向淨零永續城市 臺北市推廣分散式發電|天下雜誌 (cw.com.tw)

能源轉型,打造綠能科技島 —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

一、前言 臺灣能源 98%仰賴進口,又因是島國,電力無法跨國支援,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至為重要。同時,全球為因應環境惡化與能源短缺,刻正邁入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因此,推動能源轉型達成減碳目標,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並帶動我國綠能科技及產業躍升,對臺灣而言已勢在必行。為落實能源轉型,行政院於105年10月27日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亦是「5+2」產業創新之一環,期以推動綠能科技產業,成為我國能源轉型及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整體方案以「創能、儲能、節能、系統整合」為推動主軸,以國內需求為基礎,發展特色產業,並引進國內外大型投資、增加優質就業,期能帶動3.2萬人就業、105-114年累積投資額可達2兆元。 二、方案推動成果(至111年11月底) (一) 太陽光電 ■ 目標:強化太陽光電在地產業、建構國內自主供應鏈;至114年共設置20 GW(10億瓦),帶動總投資1.2兆元,114年產值達3,400億元。 ■ 進展: 1. 109年起推動漁電共生,以不影響原養殖使用為原則,將養殖魚業與太陽光電設施結合。地方政府已劃設漁電專區649.2公頃,另經濟部與農委會共同公告漁電先行區4,702公頃及漁電非先行區14,552.2公頃,共計19,903.4公頃。 2. 110年5月公告《太陽光電發電業設置共同升壓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針對併接點不足線路,要求大型業者設置升壓站共用,協助專區內業者於光電設置熱區內集結併網,並已完成遴選共同升壓站21家(共用容量約1.908 GW),媒合業者集結併網。 3. 為改善太陽光電間歇性供電問題,使太陽光電之電能經儲存後得於夜間饋入電網,並促進饋線有效利用,以提升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建置量,111年9月修正發布《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101度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已有7家廠商得標,儲能系統容量合計為70.6 MW。將持續辦理競標,規劃113年累計設置達500 MW。 4. 截至111年12月16日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已達9.37 GW。 5. 修正《海關進口稅則》,免徵太陽光電模組使用材料進口關稅,已有4,567案次申請,促成國內廠商向下游投資模組廠。 (二) 離岸風力發電 ■ 目標:讓臺灣風場成為具國際競爭力風場,建置風電發展所需水下基礎及重件碼頭。至114年離岸風力發電累計裝設約5.6 GW,預估114年離岸風力年發電量可達210億度,累計帶動投資超過8,655億元,提供2萬個工作機會。 ■ 進展: 1. 已分別於苗栗、彰化外海完成共2座離岸風電示範風場。 2. 107年公告《潛力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並於同年遴選核配3,836 MW,競價核配1,664 MW,合計共5.5 GW,將陸續於114年前完成建置。 3. 截至111年10月底離岸風電裝置量已達568 MW;預計至114年臺灣離岸風電容量將達5.6 GW,完成14座離岸風場。 4. 目前為區塊開發階段,規劃115年起每年設置1.5 GW,115-124年累計10年共設置15 GW,提供長久穩定市場需求,支持供應鏈永續發展。 (三) 智慧電表布建 ■ 目標:至113年累計布建智慧電表300萬具,帶動智慧電表相關產業;106-113年創造國內產值413億元。 ■ 進展: 1. 截至111年12月16日,累計完成約206萬具智慧電表布建。 2. 持續以每年至少50萬具數量大量布建,並將滾動式調整進度,期提前完成113年累計300萬具之目標。 (四)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 目標:建置連結產、學、研的產業創新聚落,成為國家綠能科技產業重點研發與示範場域及我國科技對國際展示之櫥窗,並打造成國際級的智慧生態城市。111年法人及學術機構與產業參與人數可超過1,364人,民間投資逾27億元。 ■ 進展: 1. 核心區開發方面,111年3月啟動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第二期工程上梁;111年4月大臺南會展中心開幕營運;111年5月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專區第二期工程動土及沙崙K12雙語學校開工動土。 2. 建設完善能源管理系統、智慧電網、低碳運輸系統、智慧共桿及公車路線管理系統、串聯5G、光纖及無線網路,提供叫車系統、治安、城區資訊及智慧節能等服務,並使用再生能源以滿足生活需求。 三、增加配套,為能源轉型打底 (一) 成立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一管理國內再生能源憑證及其所需之電源查證與稽核,建立憑證可信度。 (二) 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將資金導引至綠能產業、綠色產業及具永續概念之企業與專案,並提升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資訊之揭露質量及透明度、建立永續分類標準的雛型,以及培養金融機構因應氣候變遷風險的韌性。 (三) 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108年5月1日修正公布,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入法,並規範用電大戶之綠電義務。為進一步優化再生能源推動環境,再於111年12月8日通過修正案,加速我國各類再生能源發展,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四) 積極推動電動機車:107-111年投入72億元,使電動機車從106年的11萬輛,提升到61萬輛;充(換)電站數由8,400座提高到近5萬座。112-115年將再投入58億元,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每輛最高補助8千元外,業者設置充換電站及車行購買電動機車試乘車、維修工具或參訓課程,亦均有補助。 (五) 提供住宅與商業節能設備補助措施:為加速汰換耗電設備,自112年起,住家汰換冷氣、冰箱,除補助每臺3千元,同年6月14日前還可再申請貨物稅退稅最高2千元;一般店家汰換空調,每家最高補助20萬元、汰換節能標章LED燈具,最高補助5萬元,另提供系統節能的專案補助,最高補助500萬元。四、結語能源轉型是臺灣為永續發展必須要走的路,綠能科技則是我們能源轉型、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政府將持續推動綠能科技產業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於能源轉型過程中,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與民間共同攜手,達成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

2025年光電佔比2成預計2026年10月達標?

於經濟景氣好、用電需求超乎預期,政府2025年綠能發電占比2成目標確定無法如期達標。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14日)指出,為填補綠能未達標的缺口,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將從5成略微提升至5成2,而綠能2成目標則預計要到2026年10月才會達成,為此,經濟部會努力追上進度,除了既有的光電、風電開發外,現在還有另一個方案正在醞釀。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擘劃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屆時能源配比設定為綠能2成、燃氣5成、燃煤3成,不過,近年因經濟成長率表現較過去好,加上台商回流、半導體擴產都拉大用電需求,用電成長超乎預期,使得蔡政府2025年綠能發電占比2成目標確定無法如期完成。 經濟部長王美花14日上廣播節目時,除了再次說明為何無法如期達標,也提到歐洲在俄烏戰爭後,為降低對俄國能源依賴,要擴大發展綠能時也提到要加速相關行政流程,顯見各國發展綠能都會碰到中央與地方權責的行政問題,需要協調,台灣也是如此。 王美花表示,2025年綠能2成的目標,目前設定是延到2026年的10月達成,在此之前,將以燃氣發電來填補缺口,燃氣發電占比將達52%,後續經濟部會努力衝刺進度,且還有另一項方案正在規劃。她說:『(原音)再生能源後續的風力開發也好、太陽光電開發也好,其他氫能或者其他的再生能源開發,時間會比較長,所以我們都在2026年可以達到的部分,還是會加速來辦理這樣子。我們當然是希望在2026年的10月左右,有沒有相關的這個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還有我們現在也在準備另外一個方案,因為還不成熟, 所以我們都有在朝這個目標來準備。』 至於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持續代理台電董事長一職,也引起各界討論,王美花說明,台電現在是最忙碌的時刻,很多政策要執行,需要能無縫接軌的董座,而曾文生負責管理國營事業,沒有銜接問題。對於主持人追問是否有行政院長蘇貞昌卡人、有太多人推薦人選,王美花強調沒有卡人的問題,重點是要怎麼銜接,而台電董座人選,她會盡快尋覓。   本文來自:2025年綠能佔比達不到2成 王美花:預計2026年10月達標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2050淨零排放

統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表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及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我們聚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要思考促進永續發展的方式。我們必須承認此時此刻,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以臺灣為例,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兩、三年前大家還在擔心暴雨後的淹水;但從去年到現在,卻遇到了百年大旱。 總統說,雖然有前瞻基礎建設的超前部署,增加了調度跟開發新水源的能量,但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依然是很大。大家都不希望這樣的極端氣候在未來變成一種「新常態」,因此我們有責任要為氣候議題做出更多的努力。 總統指出,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為因應氣候變遷,國際上一股新的趨勢正在形成。首先是歐盟,前年底歐盟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布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此外,歐盟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接著是印太地區,去年日本、韓國及中國,都提出了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然後是臺灣的重要夥伴—美國,在今天,拜登總統即將召開氣候高峰會,美國將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接著指出,世界正在快速地改變,截至今天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也有不少跨國品牌商,比如蘋果、Google及微軟,做出了淨零排放的承諾。 總統強調,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跟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減碳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總統表示,臺灣不會落後於國際趨勢,在她的第一個任期中,政府透過「5加2產業創新計畫」,已經全面發展綠能跟循環經濟;今年元旦她進一步提出,要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把減碳挑戰轉換成產業和就業的新機會。 總統接著說,當世界上多數的國家在談論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臺灣也正積極部署當中。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臺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提到,有些人覺得這是挑戰,但她認為很多產業界的朋友,已經把淨零轉型的趨勢當作是機會。市場的供需兩端,都要改變思考邏輯,把握住新的商機,強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像是台積電加入「RE100」倡議,推動全面使用綠能;也有許多企業加入「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嘗試從線性經濟走向循環經濟,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統說,她也很高興看到國內的媒體、企業及民間社團,發起了這次「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更和美國在台協會合作,擴大關於創新經驗的國際交流。就像今天的策展人—楊振甫執行長所說「永續無法單打獨鬥」,最新一期的《時代雜誌》封面也寫著「Climate Is Everything」,扭轉全球暖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課題,臺灣不能夠置身事外,更要找到機會,在這波趨勢中,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 最後,總統感謝發起單位的用心,以及有這麼多關心氣候變遷的朋友來到現場,並預祝三天的活動圓滿順利,期待大家透過集體的智慧,一起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振甫、聯合缐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孫志華、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家福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溝通總監蘇小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本文來自:世界地球日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