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發電

沼氣發電萌發中的綠色畜牧業

沼氣發電並不是新鮮事。1950年代,人類就開始有系統地研究沼氣發電技術。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世界各國對再生能源投入高度關注,沼氣發電也是其中之一。近年由於氣候暖化加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表的報告《畜牧業的巨大陰影》,全球畜牧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的18%,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沼氣發電,再次因綠能的角色被推上浪頭。 沼氣發電的原理,來自於將有機廢棄物(如動物糞尿、廚餘、有機汙泥等)在厭氧(缺乏氧氣)條件下進行有機物的分解,生成沼氣以後,經純化處理,去除硫化氫等腐蝕氣體,再將沼氣導入燃料引擎發電機產生電力。 1991年,國內農政單位也曾獎勵農家裝設發電機,但當時技術不夠成熟,未經脫硫程序,就直接將沼氣氣體送到發電機,造成硫化氫腐蝕設備,又因設備多以進口為主,維修成本高昂,終以失敗告終。有此前車之鑑,這一回,台灣如何將沼氣發電真正扎根在產業? 工研院中分院農能技術發展部經理李志杰(右)與隆盛畜牧場總經理林睿毅(左)合作,解決傳統畜牧場在廢水處理上的痛點。 沼氣發電的產業化 造成卡關的地方,並不在於技術,「沼氣發電的技術早已純熟,但台灣的商業模式還是不純熟。」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農能技術發展部經理李志杰說。呼應了台灣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2016年工研院開始輔導民間產業推廣沼氣發電,「一個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倘若拿去發電,立即減為原本的1/25,甚至還能產生可觀的碳權。」李志杰振奮地說。 然而,他觀察到,由於台灣投入沼氣發電的案場太少,設備商也少,設備的建置成本拉高,維護也相較不易,要想打破這樣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解方是要讓沼氣發電「產業化」。 幸運的是,彼時的台灣雖沒有專門的沼氣發電供應商,但卻有不少產業有潛力可以跨入,「好比從事柴油發電機的廠商,運用同樣的電頭,但不同的料源(沼氣),就可以多一門生意。鍋爐廠商原本專門燃燒蒸氣給食品工業使用,也可以把燃燒的技術運用在沼氣發電上。」李志杰說明。 他主動擔綱起促成與媒合的角色,踏入民間產業進行遊說,終於讓發電機、鍋爐、氣體處理、廢水處理等業者紛紛延伸事業觸角,一環扣合起一環,生態系逐步成形。如今國內沼氣發電的供應商約有40家,李志杰笑稱,這是一種國家隊。 也由於多數供應商僅專精設備中的其中一項,故初期沼氣發電的推動,由工研院肩負起系統設計與整合的工作,如今也將經驗交棒到業者手中。好比以航太起家的漢翔航空工業,由於引擎技術的相近性,也將事業延伸到沼氣發電的引擎設備上,如今的漢翔也從單純的代理銷售晉升為系統整合者,台北市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中央畜牧場、漢寶牧場等案場的沼氣發電系統,都是由漢翔經手。 廢水處理牽涉許多眉角,是許多養豬業者心上的一塊大石。 要做沼氣發電,先處理好水 另一頭,李志杰也深入台灣各地的畜牧場。李志杰表示,飼養數量超過5,000頭以上的畜牧場,因為產生的有機料源足夠,尤其合適投入做沼氣發電。 但他也察覺到,由於沼氣發電的前端步驟正是廢水處理。畜牧場的廢水處理共分三步驟:先將豬糞尿固液分離;再將分離後的液體經厭氣槽消化;接著經過好氧處理。但因厭氧過程牽涉到厭氣池桶槽的大小、廢水停留的時間,以及過程產生的大量汙泥該如何去化等關鍵性技術問題,因此廢水處理往往被畜牧業者視為心頭大患。廢水處理不好,不僅環境臭氣沖天,引人嫌惡,還造成汙染,可能被環保署勒令停業,更遑論做沼氣發電。看準了這點,李志杰除了給予改善建議,也親自捲起袖口陪伴畜牧場一起解決問題。 尤其困難的是,台灣地狹人稠,土地取得成本高昂,廢水處理設施所需空間不小。李志杰考量經營者的立場,在不降低豬隻飼養數量的前提下,建議畜牧場可以將傳統豬舍改為現代化的高床式豬舍,讓豬隻可以與排泄物分離,就可以減少為了清理畜舍及豬身上的糞便所產生的大量廢水。 農工跨域合作,去化有機汙泥 另外,在廢水處理的厭氧過程生產的大量汙泥,必須動用汙泥抽水機抽取,不僅耗能,每噸的處理費約7,000到2萬元不等,是養豬場的莫大負擔。李志杰從創新的角度尋找汙泥再利用的可能方式,他發現,這些汙泥富含有機質及高濃度的微生物,可以運用在工業廢水處理上。 「工業廢水的毒性高,多屬強酸、強鹼,有機質少,但畜牧場產生的汙泥有著豐富的微生物菌相,投到工業廢水中,就像人可以藉著喝優酪乳來補充好菌,讓工業不需要使用藥物處理,可以採生物處理的方法來幫廢水降解。」經過李志杰的媒合,這些原本讓養豬場頭痛不已的廢棄物,翻身成為寶物,不少石化業、紡織業、光電業業者甚至樂於前往養豬場收取。 至於規模較小的養豬場雖然不適合做沼氣發電,亦可以利用沼氣轉化的熱能,作為仔豬保溫使用,同樣取代原本耗能的保溫燈。這些誠意之舉,終於說動了許多畜牧場投入綠能的行伍,「台灣目前頭數在5,000以上的案場有134家,做沼氣發電或沼氣熱能利用的比例達到七、八成。」 養豬場在廢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汙泥,微生物菌相豐富,可拿來幫助化工業的廢水降解。 處理好的廢水不僅不臭,還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 建立養豬場的內循環 在盛夏八月,李志杰領著我們一行人踏入彰化芳苑的隆盛畜牧場。隆盛畜牧場總經理林睿毅領著我們走在偌大的牧場中,來到廢水處理系統終端的終沉池,他拉出管線讓我們一瞧,準備排放出去的廢水經過處理,呈現出淺淺的灰綠,不僅毫無惡臭,還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看廢水能夠處理到這種水準,真的很療癒。」林睿毅與李志杰不約而同地說,臉上滿是笑。 當我好奇問起林睿毅願意投入沼氣發電的動機,他乾脆地說:「是出於一種不服氣。」業務出身的他,並不像許多同輩的業者,因為身為農二、三代才回家接班,正因看準了產業的發展潛力,才讓他毅然轉行,不甘養豬產業髒與臭的刻板印象,他以企業經營者的靈活與務實,不斷在各個環節中尋求精進與創新的機會。 隆盛畜牧場是林睿毅在八年前才收購下來的養豬場。不像許多養豬場為追求生產效益,豬舍蓋好蓋滿,隆盛的環保設施基礎相當的好,這讓林睿毅在收購時看準了它的發展潛力,甚至願意溢價收購。營運了快半世紀的畜牧場,在他的領導下仍在進化當中。如今場內飼養了1萬2,000頭豬,除了改用節水的高床式豬舍,加裝沼氣發電的設備,電能供給養豬場的風扇使用;豬舍四周也種上不少綠樹降溫;屋頂架設起一排排太陽能板,並改用雙層牆壁隔熱與加厚的鐵皮屋頂來降溫。 減廢節能的方法是全面性且多管齊下的,林睿毅侃侃談起未來的遠景。他想利用附近已經廢耕的農田種植玉米,農田可援引處理好的廢水進行澆灌,收成後的全株玉米乾燥加工,製成發酵豬飼料,除了取代碳足跡較高的進口飼料。他期待飼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90%,減少糞便量之餘,還要讓飼料效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動物攝取飼料的重量與體重增加的重量兩者間的比例)提高,「同事都說我是瘋子。但歷史上,都是瘋子才會做最狂熱的事吧。」林睿毅笑說。 但另一面林睿毅也認真地表示,他的想法其實並不天馬行空,在傳統農業社會,人們以廚餘養豬,老一輩的人總說,吃廚餘的豬不易生病且美味,秘密就在於廚餘發酵以後產生的好菌。然現代的畜產業,除了借重經驗,更應該追求科學,「讓傳統的智慧,可以尋求現代化的方法。」林睿毅說。 豬肉在台灣飲食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養豬曾是許多家庭貼補家計的重要副業,當傳統產業因應時代進行轉型,畜產業將不僅是食物的提供者,還能是綠能的創造者,可與百工百業並肩對抗氣候變遷。隆盛的蛻變歷程,正為現代畜產業的必經之路。 形狀猶如大熱狗的紅泥膠皮袋,裡頭貯存了滿滿沼氣。 本文來自:綠色畜牧業 萌發中的台灣沼氣發電產業 –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panorama.com)

酪農業污染怎麼解?厭氧消化後糞尿變黃金

說到對於畜牧業的印象,不外乎是又臭又不環保,酪農業更是如此,光想到髒亂牛舍和乳牛的糞尿廢棄物就令人避而遠之,更不用說牛這樣耗費大量水資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全球暖化隱形殺手,然而,在討論多年的環保議題再加上近期淨零排放的提倡,現在的畜牧業依然一如既往嗎? 一、再也不能亂排廢水!所有畜牧業者都要依循糞尿資源化處理 動物糞尿直接排到水溝、畜牧場附近臭氣熏天,這是多數人對於畜牧場周遭的第一印象,但事實上,在最為人詬病的畜牧廢棄物部分,根據《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於2017年的修正中規定,無論是飼養豬或牛的畜牧業者都必須採取糞尿資源化處理措施,可以選擇將廢水經過妥善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外,還可以合法充當液肥施灌牧草或農地。專攻畜牧業污染防治的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蘇忠楨認為,如果畜牧場能妥善處理廢水且符合放流水標準,理論上無污染問題。而牛糞渣可以直接場內製作成有機肥,再依有機肥規範施用於農地,達到農業循環經濟。 除了環保法規的制定,環保署也架設「全國畜牧糞尿資源化網站」媒合畜牧戶和農民,將處理好的有機肥供農田使用,截至2021年11月30日,已核准資源化的畜牧戶有2238家,施灌農地面積達3794.69公頃,相當於減少使用487.4萬包台肥黑旺特5號肥料,另外由於作為肥料使用不需達到嚴格的放流水標準,相當於減少5566萬元水污染防治費。 透過將乳牛產生產生的糞尿廢棄物集中並處理,可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達到循環農業的作用。(照片來源:吉蒸牧場提供) 二、排碳大戶的改變,從提高飼料效率、碳中和開始 而在碳排放部分,近年全球提倡淨零排放,畜牧業中尤其養牛戶被視為排碳大戶。為了減少酪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減少養殖數量,然而,如果減產就無法充足供應市場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畜牧業如何在溫室氣體排放上做出改善呢?蘇忠楨認為可以先從「牛隻腸道之排放減量」開始做起,建議從「提升飼料效率」來因應,他表示,藉著使用飼料替代物如海藻或添加劑,能減少瘤胃之甲烷排放量,不過他也提醒不可以是對於瘤胃微生物具毒性之成份如抗生素等,以免影響瘤胃中的優勢菌群生長。 除此之外,蘇忠楨指出,其實畜牧場產出的沼氣可以作為發電和燃料使用。只要將畜牧場產生的沼氣進行「脫硫程序 (desulfurization)」,就可以提供燃氣發電機使用,這些「綠電」將取代一般石化燃料發電。而這些沼氣經脫硫程序後也能提供鍋爐或是其他燃燒器具使用,取代一般石化燃料油,抵銷酪農業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在鮮乳部分,台灣僅有高大牧場鮮乳獲得環保署核發的碳足跡標章。」蘇忠楨表示,目前國內取得碳足跡標章的的畜產品多為雞蛋、豬肉產品,欲獲得碳足跡標章需有碳標籤證書或經查驗機構產品查驗,做為減碳基線,並提出具體減碳承諾與實施方法才能獲得標章,可見高大牧場對於碳排放問題的重視。事實上,高大牧場也指出正在規劃設置沼氣發電設備,預計將於獲得標章後3年減少6%。 三、臭到凍未條怎麼辦?靠保持整潔、通風良好來解決 除了廢棄物和溫室氣體的問題,畜牧業也面臨空氣污染,也就是「異味」的挑戰。每次經過畜牧場,一陣令人刺鼻的惡臭飄來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其實是因為畜牧場清潔衛生不佳以及通風不足所致。不過,《食力》親自走訪位在台南的梅桂牧場時發現,該牧場的味道不像印象中那般難耐,伴隨著涼風而來的反而是清新的牧草味。對此,梅桂牧場老闆娘沈月春表示,通常畜牧場周遭因為動物糞尿以及廢水,「老實講味道真的不好聞」,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她認為就是要保持牛舍清潔、通風良好,並妥善處理糞尿廢棄物。 她指出,梅桂牧場使用吸糞機器人定時清潔牛舍,且牛隻臥躺的牛床為環保材質,易於清洗,讓場域隨時維持整潔,清潔後集中的廢棄物,則盡快循糞尿資源化處理,減少「異味根源」停留在牧場的時間。不僅如此,梅桂牧場為了讓牛隻在夏天也能保持涼爽,牛舍設計時採用對流設計並設置大型風扇,在降溫同時也能加強通風減少異味,「所以我們才能在牧場旁邊住了超過30年。」 推動畜牧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誘因和成本 然而,蘇忠楨認為,當今台灣畜牧業推動永續再利用最大的問題就是誘因不足、成本高昂。「任何畜牧業永續再利用方式,必須先估算其經濟效益或成本效益。」蘇忠楨點出欲推動畜牧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他以沼氣發電為例,由於台灣目前進行沼氣發電的效益差,會有大量能量再轉化的過程中流失,導致使用意願不高。 而在畜牧廢水的部分,可以選擇將廢水處理達放流水標準後直接排放,或是作為沼液澆灌農地,蘇忠楨分析,雖然處理至放流水標準理當是最無污染的方式,但由於需要承擔相當耗電的廢水好氧處理成本,因此選擇執行沼液澆灌農地的意願較高。而蘇忠楨也提到,由於目前國內畜牧場廢水資源化方式僅在於沼液、沼渣澆灌農地,但畜牧場每日產出大量廢水必須及時處理,而牧草或農作物需肥時間不同,並不需要每日施肥,加上國內尚未全面禁用化學肥料,未來可澆灌的農地將越來越少,導致牧場實際上之廢水再利用資源化比例只會越來越低。他建議,政府應該詳細統計國內各地畜牧密集區的在養頭數與鄰近可以澆灌之農地面積,再依據可施灌農地之作物種類與需肥時、頻率等因素,以總量管制方式控制現有個畜牧場密集區之在養頭數,讓效益最大化。 國外這麼做:精準施肥、提高生產效率 儘管台灣目前針對畜牧業永續經營已有初步作為,但相較國外仍稍嫌不足。蘇忠楨舉例目前在其他畜牧業較發達的國家,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以及達到循環經濟,實施「精準施肥」,也就是精算畜牧場密集區周圍可施灌農地之肥頻率與時機等,再施用不過量之肥料,以免增加溫室氣體(氧化亞氮)排放量。 再者,實施精準畜牧規範,以人工育種方式選育高生產性能之品系,例如生乳產量更高的天噸牛,在減少飼養頭數的同時卻增加產量,同時導入智慧化飼養管理系統,包括水簾環控畜舍與智慧化廢水處理設施等,達到節能減碳與節省人力之目的。 外部成本內部化!在生產之餘必須兼顧永續經營 「污染問題一定要改善,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是酪農業,同時也是整個畜牧業產業升級的關鍵。」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說道,目前畜牧業帶來的污染是因為,畜牧戶沒有將永續視為在生產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的議題,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下,透過飼養技術的進步、污染防治設備的提升,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是畜牧業當前最優先解決的問題。 本文來自:酪農業污染怎麼解?厭氧消化後糞尿變黃金-ESG永續台灣 (businesstoda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