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

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座能量島!?

稱為離岸風機三巨頭之一的丹麥維斯塔斯風力系統公司,近幾年不斷拓展規模,讓自家離岸風機遍布世界各地,完成能源願景。而這都來自於一名僅出於想挑戰自己而設計風力渦輪想法的 19 歲年輕人 Henrik Stiesdal。  他當時並非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只是想著: 「說不定我能做個風力渦輪來發電?」 這不僅讓他成功發明機體,甚至還做了一個更大的機型,得以在面臨石油危機時期的困境,提供了家中所需的電力。後來 Henrik 將風力發電機的設計賣給一家公司,也就是維斯塔斯。 丹麥離岸風電場埋下再生能源故事的伏筆 維斯塔斯是當今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 當年 Henrik 的發明成為現今遍布世界各地許許多多風機的原型。這也丹麥離岸風電場寫下第一筆再生能源的願景故事。 1991 年, 丹麥建了世界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場—溫德比,11 座 54 公尺高的發電機成為當時著名的地標。 而把目光拉到今日,溫德比卻顯得小的許多,因為目前丹麥最大的離岸風電場 Kriegers Flak,總共有 72 座高達 188 公尺的風力發電機,每座風機的葉片每轉一圈,就可以產出 1,400 支手機所需的充電量,此風力場能滿足 60 萬戶家庭所需的電量。 丹麥要建造足以改變地圖的「能量島」 丹麥位居歐盟產油國之首,去年政府卻做了一項重要的決定,要在 2050 年 終止石油及天然氣的開採, 同時立即停止審核開採執照。即使代價高昂但丹麥卻還是讓世界知道石油及天然氣完全能被取代的,而這個策略其中一個關鍵是: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個能量島。 這個島離岸 80 公里遠, 面積相當於 64 個足球場, 是丹麥史上最大的基礎建設投資,規模大到足以重劃丹麥地圖。 而環繞能量島的則是數百座的離岸風機,當它們全面運轉時,能產生 100 億瓦特的電力,這足夠供應一千萬個家庭用電量,遠超丹麥全國所需。不僅如此,還可將電能轉成氫能以製造綠色燃料,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幫助他國做到能源系統的脫碳。 電力轉換為氫能再變成再生能源 這真的可行?沒有風的日子要怎麼辦?無法開採石油,飛機少了燃油怎麼飛?貨輪少了船用燃油怎麼開?外界的疑惑層出不窮且不曾停過。 但丹麥的能源工廠卻做到了解決目前風能所面對的兩大問題, 第一,先儲存風能以備無風之日 ; 第二, 電力轉為氫能再轉換成綠色燃料。 也就是,北海的風被離岸風機轉變成電力,再用電解器將電轉換成氫能,氫又進一步被製成永續的綠色燃料,得以用在船隻及飛機的航行上。 而為了大量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大幅擴張離岸風電產能則成為關鍵,而這正是丹麥所規劃進行的能量島。  若能透過創新、 科技與對策,最後善用遠比人類強大許多的大自然力量,或許在氣候變遷下我們則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一體兩面,一解人類對於未來環境的集體焦慮。 本文來自: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座能量島!足以重劃歐洲地圖,數百座離岸風機如何發威? 資料參考:TEDPOLITICOCPH,圖片來源:VindØ/YouTube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2050淨零排放

統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表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及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我們聚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要思考促進永續發展的方式。我們必須承認此時此刻,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以臺灣為例,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兩、三年前大家還在擔心暴雨後的淹水;但從去年到現在,卻遇到了百年大旱。 總統說,雖然有前瞻基礎建設的超前部署,增加了調度跟開發新水源的能量,但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依然是很大。大家都不希望這樣的極端氣候在未來變成一種「新常態」,因此我們有責任要為氣候議題做出更多的努力。 總統指出,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為因應氣候變遷,國際上一股新的趨勢正在形成。首先是歐盟,前年底歐盟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布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此外,歐盟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接著是印太地區,去年日本、韓國及中國,都提出了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然後是臺灣的重要夥伴—美國,在今天,拜登總統即將召開氣候高峰會,美國將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接著指出,世界正在快速地改變,截至今天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也有不少跨國品牌商,比如蘋果、Google及微軟,做出了淨零排放的承諾。 總統強調,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跟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減碳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總統表示,臺灣不會落後於國際趨勢,在她的第一個任期中,政府透過「5加2產業創新計畫」,已經全面發展綠能跟循環經濟;今年元旦她進一步提出,要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把減碳挑戰轉換成產業和就業的新機會。 總統接著說,當世界上多數的國家在談論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臺灣也正積極部署當中。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臺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提到,有些人覺得這是挑戰,但她認為很多產業界的朋友,已經把淨零轉型的趨勢當作是機會。市場的供需兩端,都要改變思考邏輯,把握住新的商機,強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像是台積電加入「RE100」倡議,推動全面使用綠能;也有許多企業加入「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嘗試從線性經濟走向循環經濟,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統說,她也很高興看到國內的媒體、企業及民間社團,發起了這次「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更和美國在台協會合作,擴大關於創新經驗的國際交流。就像今天的策展人—楊振甫執行長所說「永續無法單打獨鬥」,最新一期的《時代雜誌》封面也寫著「Climate Is Everything」,扭轉全球暖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課題,臺灣不能夠置身事外,更要找到機會,在這波趨勢中,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 最後,總統感謝發起單位的用心,以及有這麼多關心氣候變遷的朋友來到現場,並預祝三天的活動圓滿順利,期待大家透過集體的智慧,一起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振甫、聯合缐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孫志華、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家福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溝通總監蘇小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本文來自:世界地球日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