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

把碳排注入地下 丹麥發出首張北海碳封存執照

路透社報導,丹麥氣候及能源部今天(6日)表示,該國已向石油公司溫特謝爾(Wintershall Dea)、能源公司英力士(INEOS Energy)及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Energies)給出第一張執照,讓這些公司能在北海(North Sea)進行碳捕捉與碳封存。 丹麥已設立一項目標,要在2045年達到零碳排,並把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視為達到該目標的關鍵。該技術是移除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CO2)排放,並把它們儲存在地底下。 隨著產業及政府尋求降低排放,以達成他們的氣候目標,提升相關技術的努力過去幾年在歐洲各地,加快進展。 氣候及能源部表示,由英力士與溫特謝爾主導的綠沙計畫(Greensand project),預計在2025年前,把達15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在北海區域已耗盡的石油和天然氣田。 這項計畫規劃在2030年前,將每年的能量增加至800萬公噸。 道達爾的彩虹橋(Bifrost)計畫,目標是從2027年開始,把達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一個衰竭的油氣田,並在2030年前,達到500萬公噸。 本文來自:把碳排注入地下 丹麥發出首張北海碳封存執照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座能量島!?

稱為離岸風機三巨頭之一的丹麥維斯塔斯風力系統公司,近幾年不斷拓展規模,讓自家離岸風機遍布世界各地,完成能源願景。而這都來自於一名僅出於想挑戰自己而設計風力渦輪想法的 19 歲年輕人 Henrik Stiesdal。  他當時並非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只是想著: 「說不定我能做個風力渦輪來發電?」 這不僅讓他成功發明機體,甚至還做了一個更大的機型,得以在面臨石油危機時期的困境,提供了家中所需的電力。後來 Henrik 將風力發電機的設計賣給一家公司,也就是維斯塔斯。 丹麥離岸風電場埋下再生能源故事的伏筆 維斯塔斯是當今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 當年 Henrik 的發明成為現今遍布世界各地許許多多風機的原型。這也丹麥離岸風電場寫下第一筆再生能源的願景故事。 1991 年, 丹麥建了世界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場—溫德比,11 座 54 公尺高的發電機成為當時著名的地標。 而把目光拉到今日,溫德比卻顯得小的許多,因為目前丹麥最大的離岸風電場 Kriegers Flak,總共有 72 座高達 188 公尺的風力發電機,每座風機的葉片每轉一圈,就可以產出 1,400 支手機所需的充電量,此風力場能滿足 60 萬戶家庭所需的電量。 丹麥要建造足以改變地圖的「能量島」 丹麥位居歐盟產油國之首,去年政府卻做了一項重要的決定,要在 2050 年 終止石油及天然氣的開採, 同時立即停止審核開採執照。即使代價高昂但丹麥卻還是讓世界知道石油及天然氣完全能被取代的,而這個策略其中一個關鍵是: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個能量島。 這個島離岸 80 公里遠, 面積相當於 64 個足球場, 是丹麥史上最大的基礎建設投資,規模大到足以重劃丹麥地圖。 而環繞能量島的則是數百座的離岸風機,當它們全面運轉時,能產生 100 億瓦特的電力,這足夠供應一千萬個家庭用電量,遠超丹麥全國所需。不僅如此,還可將電能轉成氫能以製造綠色燃料,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幫助他國做到能源系統的脫碳。 電力轉換為氫能再變成再生能源 這真的可行?沒有風的日子要怎麼辦?無法開採石油,飛機少了燃油怎麼飛?貨輪少了船用燃油怎麼開?外界的疑惑層出不窮且不曾停過。 但丹麥的能源工廠卻做到了解決目前風能所面對的兩大問題, 第一,先儲存風能以備無風之日 ; 第二, 電力轉為氫能再轉換成綠色燃料。 也就是,北海的風被離岸風機轉變成電力,再用電解器將電轉換成氫能,氫又進一步被製成永續的綠色燃料,得以用在船隻及飛機的航行上。 而為了大量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大幅擴張離岸風電產能則成為關鍵,而這正是丹麥所規劃進行的能量島。  若能透過創新、 科技與對策,最後善用遠比人類強大許多的大自然力量,或許在氣候變遷下我們則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一體兩面,一解人類對於未來環境的集體焦慮。 本文來自:丹麥要建造全球第一座能量島!足以重劃歐洲地圖,數百座離岸風機如何發威? 資料參考:TEDPOLITICOCPH,圖片來源:VindØ/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