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資訊局

美國能源資訊局2021各類能源發電均化成本

同於一般人觀念,2021年美國能源資訊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在資本、維運、燃料成本要素之外,另外加上外部(社會)和系統成本要素,個別分析多類電廠的「發電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LCOE)」,出人意表地,再生能源電力成本幾乎囊括所有最便宜電力的前幾名,甚至遠低於傳統大型發電廠,如,燃氣、核電、燃煤。 各類能源發電均化成本(含括五大分析要素:資本、維運、燃料、外部、系統) 資料來源: 1.EIA (2017).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7. US Washington, Jan. 2017 2.EIA (2021). Levelized Costs of New Generation Resources in the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21. Available on-line, Dec. 18, 2021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根據學理,再生能源譬如太陽光、風力,產之於大自然,用之於發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基本上是沒有所謂的燃料成本。不排放溫室氣體,在重視氣候變遷的21世紀,更具極低的外部(社會)和營運成本。反觀大型傳統電廠,譬如燃氣、燃煤核電,高資本(建造)成本(>60%)、(核)廢料處理與除役成本(~34%)與昂貴的社會成本(如碳價),都是發電均化成本遠高於綠能的主因。 然而在解除電力管制市場中,由於不穩定且不可調度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能)的加入,為了維持電網穩定,勢必增加系統成本,甚至增設相當於供電需求的備用容量及儲能裝置,例如表中所列的電池儲能,超高的LCOE(12.1 c/kWh),再加上電力調度及複雜度增加的營運成本,以實務觀點,在電網中大量倚用綠電,絕對會增加供電成本。 EIA的科學數據分析,彰顯出可調度基載電力,不管是再生能源中的地熱或傳統火力電廠的燃氣發電,很有希望成為未來全球電力市場主流,它們不但具有超低LCOE的基載電力,不需要高成本的儲能成本(設備),更重要的它們能以高效且簡單的發電原理,大規模產出穩定且可調度的電網電力。 本文來自:美國能源資訊局公布2021「各類能源發電均化成本」 專家:這種綠能有望成未來電力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