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

煎熬與甜蜜都是印記 大聲說 我來自屏東

在潘孟安心中,屏東有著甩不掉的宿命,那就是肩負著全國糧倉的使命,致使屏東多數土地都被劃成農業用地,但是當年輕人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被迫北漂,農村只剩老弱婦孺時,面對著被大水淹沒的魚塭,還有破敗的農地,屏東的重建工作走到了十字路口,潘孟安想著,需要怎樣的大轉變,才能擺脫屏東宿命,注入活力與生氣呢? 堅定心方向 敢作為勇擔當 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有著上天的恩澤。依據國際上的統計,屏東一天日照時間平均4到4.5小時,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3小時,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所以八八風災後,屏東推行「養水種電」政策,輔導農漁民在荒廢的魚塭與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從種田改成種電。「養水種電」是屏東發展綠能的雛形,也是重大契機,但當時屬實驗性質,所以裝置容量不高。真正讓屏東太陽光電政策邁開大步向前走,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是2014年12月25日潘孟安上任縣長以後,他終於可以去實現16年前的夢想,只是這一次他借助的不是風力,而是陽光。 在屏東土生土長,潘孟安非常了解屏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嚴重性。他接任縣長時,屏東早已負債累累,財政上的拮据,被形容為不只住進加護病房,還裝上了葉克膜,所以他上任後就和團隊訂下目標,「不舉新債還舊債,建設更不能等待」,他要求縣府嚴守財政紀律,不能藏債於民,而要藏富於民。潘孟安言出必行,2022年底卸任前,他已經還了183億8,300萬元的債務,建設的步伐卻未曾停歇。 屏東的財政困窘,沒有限制潘孟安的想像,反到是激發出他的許多靈感。潘孟安說,「沒有錢有沒有錢的做法」,所以在執行四鄉鎮地層下陷區光電專案時,潘孟安獨創「零預算模式」,建立政策誘因、明確廠商義務、保障地主權益及強化民眾信賴四管齊下,由縣府作為綠能產業平台,透過行政契約保障地主權益,讓地主自願出租土地,參與建置太陽光電,以能源轉型活化既有土地,解決農村高齡化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問題。這個零預算模式後來也被複製到縣府各局處推動之太陽光電專案,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擴充縣府自有財源。 藉綠能產業 找到生存之道 2021年11月1日,國際論壇組織IAFOR(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於日本東京舉辦「第11屆亞洲永續發展、能源與環境研討會」,屏東縣以「邁向100%再生能源城市策略」為主題,是全台唯一入選受邀出席的城市,研討會中報告「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土地活化利用暨太陽光電發電業整體規劃發展計畫」時,特別強調縣府沒有編列任何預算的「零預算模式」,引發了日本東京大學、越南胡志明國家大學等與會者的熱烈討論,他們很難想像屏東非直轄市,竟不花一毛錢,就完成如此大的專案,不僅充滿創意且兼具可執行性,值得作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借鏡。屏東經驗,終在國際上發光。 為了翻轉屏東農業縣的形象,潘孟安創設單一窗口招商引資,鼓勵民間業者投資綠能產業,以形成產業聚落。但跟其他政治人物不一樣,潘孟安不跟業者有任何酬酢往來,他畫下紅線,縣府同仁必須嚴格遵守,但也要求不能故意刁難廠商,找業者麻煩,「如果廠商在施工上碰到困難,我們都要協助解決問題」,所以在很多太陽能業者心中,屏東是最友善的城市。 和時間賽跑 贏回光榮感 不過在整個太陽光電發展環節中,潘孟安念茲在茲的還是人的問題,這也是他施政的核心理念。來自農村,潘孟安深知農民之所以惜土惜財,是因為這塊地不論大小,都已經凝聚了好幾代人的情感,所以要農民拿地出來種電,一簽約就是20年,難免害怕最後土地不見了,會對不起子孫。也因為了解這種心理,潘孟安才會要求業者在與縣府簽行政契約時,必須提撥信託基金,「業者都怪我苛刻」,潘孟安說,保障農民權益是不能退讓的底線,在投資者眼中,一分地可能值不了多少錢,但站在農民角度,土地卻是代代相傳,價值自然不同。 如今綠能成績斐然,再生能源併網容量已達1GW,這個數字是潘孟安上任前的10倍之多,真正做到「自己的電自己發」。你若問潘孟安,屏東成功的祕密是什麼?他會告訴你,屏東是「惦惦地做、實實地做、憨憨地做」。 恆春半島的落山風不斷吹著,熾熱的陽光依舊普照屏東大地,潘孟安一步一腳印,達成了他年輕時的夢想,打造屏東成為綠能城市,讓屏東在人們心中留下永不抹滅的印記。 屏東綠電成功心法大公開,購書去>> 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37485

荷蘭、葡萄牙聯手打造能「追日」的飄浮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量大幅提高 40%

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陷入能源危機,促使歐洲各國加快能源轉型腳步,往再生能源大步邁進。好消息是,近期荷蘭創新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Proteus」證明了將漂浮太陽能電池板與追日系統結合有助於大幅提升發電效益。 荷蘭因國土面積狹小,早在漂浮式太陽能發電方面耕耘多年,據《BBC Future》,現在荷蘭有一座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廠,結合了追日系統,可以捕獲更多日光,產生更多能源。 該發電廠漂浮在荷蘭西南部湖泊 Oostvoornse Meer 上,擁有 180 個移動式太陽能電池板,總裝機容量為 73 千瓦峰值 (kWp)。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建造 Proteus 的葡萄牙公司 SolarisFloat 認為,這個小型裝置可以擴大規模以產生大量乾淨電力,而且最重要的是,無需佔用寶貴的土地。 「跟蹤太陽」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有哪些優點? Proteus 就像向日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位置一樣,它的面板每隔幾個小時就會緩慢旋轉,精確地跟踪太陽的路徑,盡可能捕獲更多日光。 漂浮的太陽能發電廠還解決了另一個困擾傳統太陽能的問題:當太陽能電池板變得太熱時,發電效益就會下降。因此懸浮在水上可以達到冷卻效果,讓太陽能電池板比陸上同類產品保持更低的溫度,維持一定的發電效率。 SolarisFloat 表示,透過合併漂浮太陽能技術與追日系統這兩種技術,與靜態陸地裝置相比,Proteus 可以將發電量提高多達 40%。 據《科技新報》,根據過去研究,比起一般的太陽能電池為單面受光,雙面受光的太陽能板,上下兩面太陽能板皆能照射到光,因此雙面太陽能可以增加 20% 發電效益,加速太陽能案場或屋頂太陽能回本。若將雙面太陽能再加上追日系統的話,能增加 35% 發電效益,平均電價可降 16%。 由於效率的提升,預計在 2022 年至 2030 年間,對太陽能追日系統的需求將以每年 16% 的速度增長。 哪些國家正在投資漂浮太陽能發電廠? 為對抗氣候變遷,世界各國紛紛以 2050 年淨零排放作為目標,並努力發展再生能源。對於土地面積狹小、人口密集的國家來說,漂浮太陽能有一大優點,那就是不佔用陸地空間。 SolarisFloat 的首席技術工程師 Antonio Duarte 表示,全世界的再生能源產量都將增加,不過,水上太陽能裝置將比陸地上的增加更多。「因為土地正在成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資產。」 傳統的太陽能農場經常因其佔用大量土地空間而受到批評,這些土地本來可以用來耕作,或者種植吸收碳的樹木。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表明,太陽能需要大量空間,至少是燃煤電廠的 40-50 倍,是天然氣的 90-100 倍。 環保人士還擔心陸上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有害影響,尤其是那些建在物種豐富地區的發電廠。 因此,在水面上建造漂浮太陽能發電廠是避免佔用土地的明智作法,同時還可以利用閒置的湖泊和水庫。例如日本和新加坡等人口稠密國家,由於可用土地有限或土地價格非常昂貴,正在大力投資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廠。 台灣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嗎? 如何在多變的天氣條件下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向來是再生能源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過,將浮動太陽能與現有水電基礎設施相結合或許有機會發揮再生能源發電的巨大潛力。 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 (Seris) 副首席執行長 Thomas Reindl 表示:「你可以在白天使用太陽能,在晚上使用水力發電,如果你以巧妙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原則上你可以將水庫用作巨型電池。」 那麼同屬地狹人稠國家的台灣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嗎? 其實台灣產業在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上具有技術上優勢,據《環境資訊中心》,我國首座浮動型太陽能光電廠位於屏東大武丁滯洪池上面,於 2016 年 2 月啟用,負責該水上太陽能浮動基台的旭東環保科技公司就是國內廠商,它將早期製造養殖漁業浮台的經驗運用於太陽能的浮動基台。 雖然台灣多颱風,東北季風強勁,看似不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不過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蘇金勝表示,水面式太陽能板的下方有浮桶,可隨水位上下,位置會有錨定,不必擔心被風吹跑。但地點的選擇則需多方考量,水利署副署長賴建信表示,水庫規模 、日照條件、水庫在地環境、水文特性(水位變化、降雨、蓄水、豪雨)都必須納入考量,以不影響水庫正常運作為原則。 若將漂浮太陽能發電廠結合追日系統,大幅提升發電效益,或許台灣也可以將水庫作為巨型電池。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BC Futurepopsci環境資訊中心。首圖來源:solarisfloat

轉知「屏東縣政府111年度補助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實施計畫」公告

轉知「屏東縣政府111年度補助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實施計畫」公告 一、目的: 屏東縣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鼓勵民眾及企業於本縣合法私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打造低碳城鄉之優質居住型態,並帶動太陽光電發展與系統設置技術,特訂定本計畫。 二、補助對象: (1) 設籍於本縣(申請人之身分證住址須為屏東縣)之縣民,或設立登記或立案於本縣之法人或非法人團體,於本縣轄內自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 (2) 在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權責機關同意備案,且於112年6月30日前完成設備登記之太陽光電系統所有權人。 三、補助標準: 本計畫申請期間,每一申請人以補助一案為限,依太陽光電系統設備登記之裝置容量給予補助,每峰瓩補助新臺幣五千元,不足一峰瓩部分按比率補助,補助金額核計至整數,小數點以下捨棄,最高補助金額新臺幣三十萬元。 四、申請單位:本府城鄉發展處工商科 申請人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依本府收文日期為準)填妥補助申請書並檢具相關文件1份向本府申請,逾期不予受理。詳情請逕行參閱本府城鄉發展處工商科網頁:城鄉發展處 -工商 (pthg.gov.tw)

轉知「111年屏東縣立鹽埔國民中學不動產設置風雨球場暨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招租案

轉知屏東縣鹽埔國中「111年屏東縣立鹽埔國民中學不動產設置風雨球場暨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招租案 一、為配合行政院再生能源推動相關政策,本校提供既有活動中心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以公開、公平精神辦理本招租事宜。 二、出租地點:屏東縣立鹽埔國民中學(詳招租標的清冊)。 三、出租期限:自契約生效日起算119個月(詳租賃契約)。 四、全份招標文件內容:如附件。 五、收件截止時間:111年8月19日(星期五)12時前,以郵遞、專人送達方式送達至本校總務處,逾時不予收件。 六、資格審查時間:111年8月23日(星期二)上午10點(廠商可毋須出席)。 七、評選時間:機關另行通知資格審查合格廠商簡報。 八、本案評選須知會不定期更新,請廠商務必隨時更新資料。 九、如評審須知及相關文件有疑義,本校有最終解釋權。 十、本招租案押標金為新台幣12萬元整。 十一、本案於簽約前,須將議約紀錄影本、公開評選紀錄影本、評選簽到簿影本及尚未核章之契約送府備查。 十二、連絡電話:08-7932001 分機24 總務處  曾組長 其他詳情請參閱屏東縣鹽埔國中網站:屏東縣鹽埔國民中學 – 首頁 (ptc.edu.tw)

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 延長5年

政部表示,為持續強化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供應鏈及發展太陽光電能源,以達節能減碳目標,行政院今日核定,延長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5年,至2027年11月23日。 財政部說明,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措施,將於2022年11月23日屆期,考量發展綠電與再生能源為我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配合國際間因應氣候變遷,我國積極規劃節能減碳的國家發展整體策略及打造零碳能源系統,增設太陽光電模組為其中重要策略之一,延續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具有政策必要性。 因此,財政部參酌經濟部建議,依「貨物稅條例」規定,陳報行政院建議續延長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措施實施年限5年(2022年11月24日至2027年11月23日),行政院於今日核定。財政部指出,延長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免徵貨物稅年限,有助推動「2050淨零排放」及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目標,達成節能減碳及實現綠能科技創新產業願景。〔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

全國NO1屏東民生全綠電達標

生能源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屏東縣政府積極發展綠電,8月9日宣佈屏東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達成1GW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綠電RE100( Renewable Energy 100%)的縣市,同時在全球參加RE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眾多城市裡,屏東亦為完成RE100民生綠電城市中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最大的城市。 圖、與會貴賓騎上Pbike腳踏車進行點亮儀式 屏東縣政府9日舉行「民生綠電RE100暨邁向永續城市發表會」,潘孟安縣長帶領著現場來賓,騎上最具代表性的低碳交通運具P-bike公共自行車,踩踏發出綠電點亮「Renewable Energy 100% (RE100) Pingtung」,宣布屏東完成創舉。 圖、屏東縣長潘孟安 屏東縣政府致力發展綠電及推動民生綠電,可追溯自2016年屏東縣加入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全球100% 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當年屏東縣舉辦「屏東縣韌性城鄉國際論壇」,邀請美國亞斯本市、夏威夷茂宜島與ICLEI專家,共同討論地方政府如何實現「100%綠電城市」,當時潘孟安縣長向ICLEI秘書長遞交申請書,設下「100%民生綠電」的階段性目標,引領國家能源轉型政策,以該年度民生用電為基準,考量屏東縣日照條件,訂定全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1GW目標,並由環保局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全力推動。   圖、屏東縣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簡報說明綠能推動與永續發展成果 環保局指出,綠能專案辦公室跳脫傳統單一局處業務思維,採「太陽光電專案專區」與「土地複合式利用」兩項策略,建立平台整合光電廠商及民眾三方的「零預算」模式,優先以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劃設太陽光電專區,其中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以盜採砂石坑轉型設置光電廠,在今(2022)年獲得全球智慧解決方案(Global Smart Solution Report)「最佳綠色投資獎」。 同時,縣府團隊及鄉鎮公所在不影響原有設施功能下,結合再生能源活化閒置空間或場域,齊心協力合作推動「全國首座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光電及大響營堤防光電」、「掩埋場光電」、「公墓轉作光電運動公園」、「停車場光電屋頂」、「校園光電風雨球場」、「原鄉部落防災型微電網」、「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計畫」與「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等案例,成為其他城市學習取經的對象。 截至今年6月底,屏東縣達成1GW再生能源併網量,作為屏東邁向100%再生能源城市永續的第一步。 圖、屏東縣點亮RE100綠能新時代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縣府參考台電公司用電部分統計,屏東縣用電最高的是住宅部門,即家庭、民生用電,佔了33%,第二高為工業用電28%,其次依序為服務業、農林漁牧等,而100%民生綠電的意思是,透過屏東縣1GW已併網再生能源設施產生發電量,可供應白天尖峰用電時刻的家庭用電需求,有效舒緩全球熱浪對屏東電力供應穩定性的衝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ICLEI「100%再生能源城市網路」已達成RE100的城市中,屏東縣擁有80萬人口、土地面積2,776平方公里,是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最大的城市,難度高於澳洲坎培拉、韓國麟蹄郡、美國科羅拉多州亞斯本等城市。 潘孟安縣長表示,屏東縣1GW再生能源設施包括太陽能、風力、沼氣等,今日完成RE100民生綠電成果,感謝眾多中央部會單位支持,特別是經濟部能源局成立跨部會協調平台,加上台電公司協助「循線找地」的饋線盤點與綠能策略研擬,才能在不到6年時間裡達標。未來將與更多公營事業夥伴合作,結合屏東新農業發展、生態及景觀等永續發展概念,整體規劃閒置國有地活化再利用,讓屏東繼續向前。 圖、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專區案場 而多年來縣府施政是「以人為本」為核心主軸,亦有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涵蓋面向甚廣,例如社會服務、基礎建設、永續農業、城鄉及能源等,其中SDG7為永續能源由綠電供給民生用電,代表縣府在能源轉型道路上,達成重要里程碑,接軌國際對綠電發展需求,也展現屏東擠身世界先進城市企圖心。

太陽能板的迷思全破解!!

灣正努力提升再生能源於總發電量的佔比,在天氣好的日子,太陽能發電在日間尖峰已能扛起將近 20% 的用電量,未來發展備受關注。隨著太陽能光電板一片片鋪得越來越多,從生產製作、維運發電,到退役回收,即便貼著綠能標籤,也免不了承受社會大衆升高的好奇與質疑:太陽能發電會不會「污染環境」、會不會「破壞生態」?為了解開這些疑問,我們採訪多位在光電能源產業第一線工作、經驗豐富的業界專家,讓你看懂太陽能光電板的身世與來世! 太陽能板不是有毒的電池,更像封裝好的熱壓三明治 「我覺得我們太陽能電池的名字取錯了。」提及民衆對太陽能板的各種疑問,聯合再生的協理劉修宏感慨苦笑道。 因為一般人對「電池」的既定印象就是含有毒性電解液,因此大家會擔憂放置在戶外的太陽能光電板,經歷日曬雨淋後,可能泄露出化學物質。但實際上,這片不厚的板子與其説是電池,不如說它與臺灣之光——半導體更相近。 太陽光電板由矽半導體構成,再接通導線將太陽能光電效應(Photovoltaic effect)[ 注1 ] 產生的電流,連接到電網加以運用。 元晶太陽能的經理黎致成則生動地用「熱壓三明治」比喻太陽能光電板模組的構造。 最上層是玻璃,再來會有兩層封裝材料,夾著最核心的發電元件矽晶片電池串列,避免受潮,最下層則是背板。如同三明治的内餡及起司片在高溫下被土司包裹好,太陽能板製作過程中封裝材料會被融化具有流動性,與玻璃和背板一同將電池包覆封裝,最後再將鋁框塗上矽膠後進行裝框。 如同熱壓三明治的太陽能光電板構造圖。圖/經濟部能源局,2016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躺在屋頂上、地面上、水面上,悄悄用光發電的「安靜能源」 雖然風光同為再生綠能,與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低頻噪音相比,太陽能光電板可謂悄然無聲的「安靜能源」。 太陽能光電板的架設,可分為屋頂型、地面型及水面型,使用壽命大約是 20 到 25 年。能用免費的陽光發電聽起來很棒,但陽光同時也是生態系的重要能量來源。當太陽能板密密麻麻地鋪在農地,似乎會影響底下植被的生長;鋪在魚塭水面上,則搞不好會妨礙水中的生物,影響水產的生產率。 針對這些疑慮,友達光電的經理張哲誌建議大家到太陽能光電板案場走一遭,便會發現架設的太陽能板之間是保有間隙、可讓陽光透過的,底下的植物仍能正常生長,在光電板拆除後也不會變成一塊荒地,也因此,除草成了許多案場維運的必要工作。 太陽能光電板的使用壽命大約是 20 到 25 年。圖/Pixabay 目前經濟部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作為農(漁)業用地增設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重要方針,若該用地經評估在建設光電案場後,農漁本業產量無法維持一定的量,便無法興建光電案場。在這樣的前提下,以養殖為本,綠電加值的漁電共生,更有可能通過評估。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針對不同水面與養殖設施遮蔽率所做的試驗,發現在 40% 的遮敝率下,起碼可以維持產量的 70%。 有人可能擔心,維護清洗太陽能板時,會不會用到有毒化學藥劑?這一點也可放心,因為太陽能光電板就如車子擋風玻璃般會鍍膜,其目的是抗反射、增加光電轉換效率,反而不能用化學藥劑去清洗。以清水(特別是軟水)定時沖洗即可。 但要是遭遇非典型情況,例如被颱風襲擊,太陽能板碎裂掉到水中,又會如何?黎經理補充說,業界製造的太陽能光電板,都經過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61215 及 IEC 61730 規範標準。他們將板子曝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長達三千小時,模擬在大自然環境中的加速老化,再把它擊破投入水中,模仿外力的破壞。七天後進行檢測,發現水質依然符合飲用水標準。 誕生與退役之刻,太陽能光電板又是否傷害了環境? 在大部分情況下,太陽能板在裝置和使用階段,對環境沒有衝擊,但在製作生產、除役退場之際,會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呢?過去有不少報導資訊,控訴太陽能板的製作過程產生切削液、矽污泥,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對此,聯合再生的協理劉修宏坦言,這是過去生產技術不成熟時的一些案例,不少人因此對太陽能光電板有了不良印象;但隨著製程革新,這些問題不再出現,例如原本切割晶體的金屬線改為鑽石切線,不會產生有毒的切削液。 而製作太陽能矽晶電池的工廠,其實就像較低等級的半導體廠,所有製程都在科學園區進行,接受管制。工廠產生的污水污物,皆會在排放前經過處理,成為低環境影響的物質。而光電板生產端下游的組件厰,則只進行各部分的組裝工作,更沒有污染的疑慮。 光電板生產端下游的組件厰,則只進行各部分的組裝工作,更沒有污染的疑慮。圖/Pixabay 若把老化退休的太陽能光電板拆解開來,每個組件均是相當單純的物質。從鋁框、玻璃及塑料封裝材,都可回收再利用。只是以臺灣來說,目前退役的太陽能光電板數量仍太少,市場需求還不足以支撐完整的回收產業鏈。為此,政府超前部署,自 108 年起新設置的太陽能光電系統,每片模組都經編號列管,並預收每千瓦一千元費用,作為未來的模組回收基金。而隨著退役量增加,市場擴大,再利用的產業鍊也會隨之成熟。 現下業界與政府、各法人也正攜手合作,目標在二十年後光電板第一波大退役潮來臨前,找到更有效合適的太陽能光電板回收方法。現時研發方向是往物理性拆解的回收方法前進,以避開使用高溫燃燒產生有毒氣體、危害環境的銷毀方式。 從太陽能光電板,看見各方溝通的重要性 天泰能源的法務專員彭郁文以她們負責設置的嘉義布袋鹽田地面型光電案場為例,她表示為了進行中立客觀的研究、環境背景資料的建立,特別請東海大學、成功大學建立研究團隊,主導大於案場範圍二十倍的第九區鹽田生態調查。該案場不只將當地生物利用情況納入考慮,也盡可能在不改變原本地貌植被的情況下動工,並確保太陽能光電板的架設,不會產生額外的重金屬污染。 她也談及業界推動光電能源所作的努力與面臨的難題。國外在推動太陽能光電板時,主管機關會事先處理好與社區的溝通、建立完整的環境資料庫,業者只需負責架設與維運即可。但臺灣的業者,需要自行承擔社會溝通的成本,甚至得面對反對聲浪與阻礙,不管是無法預期的時間金錢成本、負面社會觀感等,都不利於太陽光電產業在台灣永續轉型途徑上的正向發展。即便主管機關在遴選場址階段,已和專家學者、當地政府進行長時間溝通,才劃定場址,但決策流程的公開透明及社會參與的程度不一,不知情的社會大衆,常會因為輿論的刻意導引,將質疑的矛頭,指向負責執行建設的太陽能光電業者。 社會輿論是臺灣的太陽光電產業業者推動光電能源面臨的難題之一。圖/Pexels 在其他議題方面,經濟部可能會受限於行政資源有限、各種經濟相關的議題重要程度排序及其他部會的配合程度不同,難以提供有效的支援。因此經濟部轄下的能源局,在行政職權上的局限能否有所提升,也是臺灣加速能源轉型過程的關鍵。而為了拓展更有效的利害關係人溝通能源局已經與環團合作,建立及施行「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盡可能弭平太陽光電板裝設、既有經濟活動及環境保護的落差。 「在施工前的溝通協調,是非常重要的。」來自雲豹能源的協理程榮勝,表示在臺南北門建置太陽能光電板時,因事先做好與當地居民的溝通,而能順利開展。進場前與施工時,他們重視漁民跟地主的顧慮與需求,定期進行環境水質與鳥類生態監測,更會在接下來 20 年營運期間做長期追蹤。工程也著重維持原本魚塭養殖的設施,包括整堤護坡、抽排水設施,以協助漁民與漁電共存共榮。除了到範圍内的每個里巡迴舉辦施工説明會,他們也主動提供各種報告給當地民衆,減少施工時與營運時遇到的陳抗。 總結來說,現今太陽能板製程產生的廢液或廢棄物,其處理方式得符合科學園區的規定,製程改良已減少了切削液污染。作為成品的太陽能板也非一大塊電池,不會被水沖刷就溶出有毒物質。 架設時保留的空隙作為維護用的通道,也讓陽光照射到地面跟水面,使生物得以利用。隨著回收量增加,業界也研發出物理性的拆解回收方式,讓更高比例的太陽能板能進入循環經濟。受訪的一位業界專家表示,會從事這一行的人,都比較在乎環境,希望能幫臺灣加速脫碳,有時被誤會為污染環境,也不免覺得難過。 你是否也對太陽能發電感興趣呢?對於其相關技術、未來發展還有其他的疑問?歡迎留言提出你的見解與問題,泛科將繼續邀請專家與大家對話。 【注釋】 太陽能光電板由 N 型與 P 型矽半導體組合而成,在接受陽光之後,帶負電的電子會往 N 型半導體移動,而帶正電的電洞在 P 型半導體中變多,電子與電洞的分離使這兩種半導體中存在電位差。只要在光電板電極兩端接通導綫,就能產生電流,進一步連接到電網被加以運用。 【參考資料】 【再生能源知多少】 太陽能發電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 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板已有回收機制 將持續與環保署研議精進 「農業為本、綠能加值」 推動太陽光電設置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漁電共生成果發表會手冊 水面太陽光電相關科學資訊 太陽能板廢棄物處置專家意見 太陽能板廢棄回收與再利用技術觀點 太陽能板的成分與結構專家意見-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經部調整費率全年一致並推動光儲發展

鼓勵太陽能案場設置儲能系統,經濟部6月24日公告「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 111 年度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讓太陽能白天生產的電能可以在晚上利用,在增加夜間供電能力的同時;同時因應原物料波動,經部也修正 2022 年太陽能費率,今年全年費率改為一致。 經濟部表示,因為儲能系統結合太陽能發電設備在國內尚為起始階段,因此競標機制先規範申請人需為較專業的太陽能發電業,其儲能系統則應規劃設置於已取得電業籌設或完工併網 1,000 瓩以上的第一型太陽能案場。 經濟部進一步表示,為鼓勵太陽能發電業參與儲能系統建置,經濟部透過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機制保障業者合理利潤,並以競標方式決定儲能系統輸出電能的躉購費率。儲能系統需於得標後一年內完成建置,將白天太陽能電力存入儲能系統後,於台電公告的夜間指定時段內,將電力輸出到電網。 能源局認為推動太陽能結合儲能設置,不僅能將部分電力提供夜間用電需求,還能適度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以建置更多太陽能發電設備,具有雙重意義。 今年太陽光電費率規定變動 另外,因應 COVID-19 疫情持續引發原物料價格波動、衍伸的缺工及缺料挑戰,經濟部也召開「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檢討調整太陽能費率規定,經濟部將修正 108、110 及 111 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針對太陽能部分進行調整。 經濟部指出,考量整體建置成本上漲幅度超出預期及下半年物價波動趨勢與幅度尚不明確,為持續鼓勵業者設置,並由政府與業者共同分攤原物料上漲等不確定風險,故修正 2022 年度費率公告,今年全年費率一致,給予業者彈性空間。 也為促使大型案場於取得籌設許可後能儘早進場施工,並務實反映自建及共用升壓站所耗時程,特增訂大型案場加速設置獎勵機制,針對 2021 及 2022 年度裝置容量 10MW 以上、及 5-10MW 併聯 69kV 以上供電線路且有設置或共用升壓站者,取得籌設許可後,21 個月內完工者加計額外費率每度 0.0538 元或 18 個月內完工者加計額外費率每度 0.1075元。 ▲ 修正前的 2022 太陽能躉購費率。 本文來自:加速太陽能、儲能部署,經部調整費率全年一致並推動光儲發展

公私協力共創雙贏 屏縣府與企業交流座談

東縣政府為了使廠商瞭解太陽光電系統設置之具體內容及便民措施之具體成效,並分享法遵之重要性,於今(28)日特別舉辦111年「綠能產業之便民措施及法遵風險-屏東縣政府與企業交流座談會」,會中各界嘉賓不斷拋出問題與提出構想互相激盪,著實精彩,堪為產官學三方合作之典範,更為縣府綠能發展紀錄寫下璀璨的一頁。 與會貴賓包括法務部廉政署、經濟部能源局、縣長潘孟安、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台灣透明組織理事蕭宏金、台灣電力公司屏東區營業處處長顧育成等機關代表,與綠電廠商一同進行公、私部門之間的交流對談,期共同協力合作,提升國家競爭力。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產業發展,輔導太陽能業者陸續於轄內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屏東不僅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的縣市,還在2022永續城市論壇中,榮獲綠色投資最佳典範。截至今年5月底止,屏東縣再生能源累計併網容量約951.5MW,每年可發電約15.6億度,發電量足以供應全縣3/4以上之家庭用電,持續朝100%綠電供應民生用電的里程碑邁進。 本次座談會建構多向溝通平臺,開啟企業服務廉政平臺序章,透過公、私部門交流對談,凝聚各方共識,期藉此廣納廠商之興革建議,精進行政措施並促成公私協力、跨域合作,以行政透明、全民監督等方式降低廉政風險,同時協助企業端強化誠信治理,共創綠能產業繁景與簡政便民之雙贏局面。 法務部廉政署署長莊榮松指出,法令遵循對公私部門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期許公務員對法令都有正確充分的認識,在不違背法令的前提下,勇於任事為民服務,透過公私協力一起努力建設廉能家園。                                     公私協力共創雙贏 永續綠能伴我行 屏縣府與企業交流座談 公私協力共創雙贏 永續綠能伴我行 屏縣府與企業交流座談 公私協力共創雙贏 永續綠能伴我行 屏縣府與企業交流座談 本文來自:公私協力共創雙贏 永續綠能伴我行 屏縣府與企業交流座談

光電模組回收 建構循環經濟

球氣候行動倡議「2050淨零排放」,儼然成為國際間最大公約數,也是各國政府在法規管制上追求的政策目標,同時也凝聚產業共識,從單一企業至全球供應鏈,無不戮力於減碳行列,象徵零碳經濟新時代的來臨。 全球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提供綠色電力,其中又以太陽光電被視為減碳重要利器,因此裝置需求明顯提升。2020年全球裝置量較2011年成長近十倍,達713GW(10億瓦),但若要實現淨零目標,2030年前平均年增裝置量須為2020年新增量的三倍;為與國際同步,國內太陽光電裝置量要從2021年累計7.7GW,至2025年目標達20GW,在政府決心與社會期待下,未來每年新增需求可期。 隨著裝置需求不斷攀升,太陽能模組廢棄問題與壓力將持續累積,為創造永續的太陽光電產業,兼顧「低碳排」、「零廢棄」,經濟部技術處積極布局未來太陽能模組汰役後的回收再利用新貌,除可減少環境衝擊外,更為國內太陽能產業創造新的商機與差異化產品,現正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全球首見之易拆解易循環太陽光電模組與高值循環技術,以新開發之模組封裝用易拆解複合膜材料為基礎,結合高效拆解與純化回用等技術,完整拆解電池晶片與玻璃,使退役模組發揮更大循環價值;同時引領國內業者參與,掌握淨零浪潮下太陽能循環新商機,持續強化我國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                                                                                                           拆解模組材料再生矽晶片流程。 工研院/提供 為解決太陽光電模組廢棄處理與減碳課題,工研院研發團隊重新解構太陽光電模組,從封裝膜材新設計做起,一併思考背板、電池、支架等至產品生命周期終止後的循環方式,以永續為新設計理念,開發新型易拆解循環太陽光電模組。 由於傳統太陽光電模組採用熱固封裝材料不易拆解,且另有含氟背板廢棄處理的潛在問題,因此重新以相對易拆解、能制振與阻水性優良之熱塑彈性體作為替代基材。此外,考量與玻璃接著及成本問題,複合商業化生產之低成本EVA膜 ,成為具多元功能之新易拆解複合封裝膜材配方,除可維持原有模組發電效能,與融合模組廠現有製程文化外,更同步提升耐候性,以及最重要之減廢與高再生循環能力。 目前所開發易拆解複合膜材已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規範之測試,具高透光、高接著力特性,且能避免電勢差誘發衰減(俗稱抗PID)、耐水性佳,適用於高溫、高溼等嚴苛場域。國內材料大廠已開始承接此新材料技術開發,並持續與國內外太陽能模組業者合作,加速易拆解複合封裝膜導入商規認證,以補足國內太陽光電模組產業鏈重要缺口。 為創造PV to PV的太陽能封閉循環機會,除關鍵易拆解封裝膜新材料技術外,同步啟動易拆解模組之綠色回收與循環製程研發。易拆解模組可由經低能耗與低碳排程序優化之拆解、熱輔助分離分選、純化與再製等一條龍式技術規劃,重新賦予汰役回收材料新生命。模組拆解與純化技術已可取得完整玻璃板與電池片,並進階將回收電池片回復成再生矽裸晶片、再生太陽電池、7N以上等級之高純度矽原料與符合太陽能產業規格之單晶矽晶棒。 未來易拆解模組與其可循環重製之新太陽能模組品,在能源供應端可達減碳效果,在模組製造端亦能透過再生矽晶片/再生矽材料使用,高度貢獻減碳能量,初估每GW碳排放量將可減半(約66萬公噸,相當於5,493萬多棵樹一年碳吸收量)。 近年來全球太陽光電需求驟增,加上疫情導致供應鏈與物流緊張,模組產業需用之各式原物料皆全面性上漲,又因相關國內原物料自主供應接近零,如矽晶片、封裝膜、背板、玻璃幾乎全數進口,更使新產品設計差異化受限,國內模組廠獲利空間受到壓迫,甚至影響供貨穩定性。 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投入資源,藉由國內創新研發能量注入,打造具顯著差異化之易拆解循環太陽光電模組,並重新引導國內產業投入膜材等原物料端,強化關鍵材料自主權,期許重新掌握全球零碳新一波商機。(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高效能易拆解太陽光電模組新設計與資源高值循環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 本文來自:產業追蹤/光電模組回收 建構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