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聞消息

辦公室環境即可發電,室內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達 32%

說到太陽能板,首先想到的是放置在陽光下的藍色模組,但其實也有「室內用」的太陽能模組,最近泰國科學家透過低成本碳電極結構,在辦公室環境轉換效率達 32% 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泰國瑪希敦大學(Mahidol University)團隊新電池的配方採用反溶劑沉積和真空熱退火(VTA)製造技術,團隊表示,VTA 技術帶來更緻密和堅硬的電池,避免形成會抓住電子或電洞的陷阱(trap),也是打造高品質鈣鈦礦太陽能的重點。 以照度來說,起居室的照度約 100 LUX,明亮的辦公室則為 1,000 LUX,相較之下夏日正午高達 100,000 LUX,團隊表示,VTA 技術有助於形成緻密且均勻的高品質鈣鈦礦電池,團隊也用溴化物和氯化物處理鈣鈦礦材料,最終打造能隙為 1.80 eV 的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為電極基板、電子傳輸層、鈣鈦礦材料、電洞傳輸層與第二的電極,當光照到半導體材料時會產生光子,而光子又使材料內部產生電子電洞對,接著再藉由內部電場而電子跟電洞分別被輸送至兩個相對的電極,產生電壓、連接外部電路後就產生電流。 團隊他們用摻氟氧化錫(FTO)當作電極基板、氧化錫(SnO2)電子傳輸層、鈣鈦礦材料、有機小分子 Spiro-OMeTAD 電洞傳輸層構再加上碳電極,有效面積為 0.04 平方公分。 在1000 LUX 室內光照下測試,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為 27.7%,開路電壓為 0.93 V,短路電流為每平方公分 0.16 mA ,峰值效率最高達 32.0 %;但如果沒有經過 VTA 處理,效率降到 25.5%,開路電壓為0.91 V,短路電流為每平方公分 0.16 mA,峰值效率達到30.7%。 團隊表示,VTA 製程能打造更穩定的鈣鈦礦電池,而且實際上可以應用在各種鈣鈦礦成分,打造事內可用的高效太陽能板。

可再生能源供給提升,歐洲部分地區出現負電價

「負電價」現象在歐洲變得越來越常見,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但負電價是什麼?為什麼歐洲常會出現負電價的狀況? 近來,歐洲部分地區的電力價格跌破零。4日,德國出現了負電價。接下來,歐洲其他國家像是丹麥、荷蘭等,預計也會有電價跌破零的情況。 為什麼歐洲會頻繁出現負電價情況? 由於歐洲家庭鮮少裝設冷氣設備,再加上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大量電力、超過市場需求且無法儲存供日後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廠商可能會提供負價格,來鼓勵消費者接收過剩的電力,以避免儲能系統超載。 近來,在克羅地亞,由於太陽能和風能的高發電,電價甚至出現了負價格。同樣的情況也在奧地利、荷蘭、匈牙利、德國和斯洛文尼亞等國的市場上出現,這些國家的電價也跌破零。 當市場上電力供應過剩、需求沒有明顯轉變,通常會發生負價格。《衛報》報導指出,負電價情況多發生在中歐、西北歐等地,主要這些地區有大量的太陽能發電,由於春季融水過多,芬蘭經歷了水力發電供應過剩,也導致了當地出現負電價的情況。 然而,在去年冬天歐洲正經歷嚴重的能源短缺。對此,芬蘭電力商提到,「去年冬天,大家都在談論該從哪裡獲得更多的電力。但現在我們正在努力思考如何限制生產電力,我們已經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未來負電價會愈來愈頻繁? 《Power Technology》報導指出,歐盟預計在2030年,要達到有42.5%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歐洲競相安裝更多可再生能源的相關設施,像是太陽能面板等,來減少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 這也使得歐洲電價跌破零的情況變得愈來愈普遍。未來,如何建立更靈活的市場機制,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可再生能源提升後的挑戰與機會。     本文來自https://esg.gvm.com.tw/article/30024

解決中小企業綠電荒 國產署修法 – 中時新聞網

為滿足中小企業綠電需求,財政部國產署修法,預計年底前推出首批保留3成綠電給中小企業的太陽光電標租案。財政部官員表示,具體時程上,還須視盤點結果及行政流程而定。 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財政部自2019年推動國有非公用土地光電設備標租案,所篩選的光電標的,是洽商相關主管機關意見後才評估辦理。 因應中小企業的「綠電荒」,先是經濟部與台糖公司規劃釋地發展太陽光電,保留3成綠電在經濟部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交易平台,提供給中小企業購買。國產署進一步公布修正《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出租管理辦法》,配合行政院保留綠電給中小企業使用的政策,調整光電標租競標基準、年租金計算等規定內容。 在競標基準上,過去原以「投標設備容量」與「回饋金比率」的乘積值競標,以有效投標單乘積最高值者為得標人;現改為只有「回饋金比率」競標,以有效投標單最高者為得標人。國產署官員表示,會修正投標基準主要是地方主管機關要求留部分面積公用,或因為在地意見,導致投標容量與實際核准容量有落差,容易引起爭議,所以修正法規,未來只看回饋金比率。 年租金上,如果在期限尚未完成設置光電設備者,原先規定以地價稅及土地管理等其他費用作為年租金,但是修正之後,僅以地價稅計收。 本文來自解決中小企業綠電荒 國產署修法 – 財經焦點 – 中國時報 (chinatimes.com)

到了夜尖峰會缺電?再生能源能撐起幾成?台電總工程師一次解答6大關鍵QA

經濟部能源局在上週公布《2022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去年全年用電量約2794.5億度,用電量較前一年下降1.32%,並預估接下來2023到2029年未來7年國內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03%,較2022年預估下修0.27%,顯示受到全球景氣不佳,電力需求下滑。 但用來衡量電力系統供電可靠度指標「備用容量率」在2023至2024年分別從14%、17%,下修至9.5%、10.2%。照理來說,尖峰負載的減少,備用容量率應是增加,怎麼會是減少?是否意味供電吃緊?《數位時代》專訪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暨發言人吳進忠,說明台電如何改變電力調度手法,來因應新的電力型態。 Q:新版電力供需報告指出,2023至2024年夜間備用容量率下修到9.5%、10.2%,代表晚上特別容易缺電嗎? 吳進忠(以下簡稱吳) :備用容量率對應的是供電能力,但供電能力跟即時電力調度不同。今年水力發電,在夜尖峰(指傍晚6點到9點)最大出力可以到170萬瓩,但在計算備用容量不能這樣算,需要估的低一點。 而汽電共生最大供電能力到160萬瓩,它可以配合尖峰負載(指用電的最高值)的需要來做調度,但在計算備用容量時,只能算到120萬瓩。 所以台電在電力調度上會更彈性,包含需求面管理(指用電大戶參與需量反應措施),可是備用容量的計算不能算需求面管理,只能算各發電機組正常發電情況下,可提供的最大發電容量。 台電現在的供電挑戰在於傍晚6點到9點的「夜尖峰」,除了透過調度水力發電、汽電共生外,同時也透過需求面管理,提升電力調度彈性。 我們當然需要有比較高的備用容量率,但這涉及到電源開發,現在台電、能源局都很努力在做,我們也希望地方政府,在確保居民的用電、衡量地方產業的發展,來支持各項電源開發。才能讓規劃的備用容量,如規劃目標來達成,增加電力調度彈性。 備註:備用容量率 = 備用容量 ÷ 系統尖峰負載x100% Q:今年台電實施新的時間電價,這對於「需求面管理」有什麼幫助? 吳 :過去台灣的用電尖峰在下午2~3點用電量最高,但現在白天供電已不是問題,主要來自太陽光電的貢獻,現在只要是天氣狀況良好、不下雨,太陽光電發電量都能達到600萬瓩。 現在的問題是夜尖峰,「所以我們想辦法把夜尖峰負載轉移到白天,因為我供電裕度大,希望大家在白天用電。」 台電透過時間電價來因應,過去尖峰電價為上午10~12點、下午1~5點;為了減少夜尖峰負載,今年1月起,下午4點到晚上10點是尖峰電價,白天變半尖峰(電價較便宜),透過價格的因素,引導採用時間電價的用電大戶,調整製程到白天。 去年試行後發現效果良好,約50~60%時間電價用戶導入,夜尖峰用電減少53萬瓩,轉移到白天增加40萬瓩。由於白天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高,代表企業是多使用綠電,提高再生能源的供電價值。今年全面推動新的時間電價後,台電內部預估,夜尖峰用電減少100萬瓩,轉移到日尖峰增加60~70萬瓩。 過去是發電要滿足用電,你怎麼用、我怎麼滿足,但現在因為電源結構的改變、再生能源越來越多,所以用電要反過頭來配合發電 。 Q:根據台電說法,在天氣狀況良好時,風光發電滲透率達3成以上,但再生能源間歇性變化很大,台電怎麼調整電力調度? 吳 :今年5月份我們觀察到再生能源滲透率達到32.6%,代表台電每發三度電,就有一度是綠電,我個人預估,今年底滲透率超過36~40%。 至於再生能源發電時間有多長? 風力變化很大,有時候風一來是24小時都在發電,但若沒風,就是24小時都沒有;太陽光電則是隨著日出日落變化 。 來源:台電 台電桃園大潭8號機預計今年7月投入部分發電,這類新建的天然氣機組具有快速起停的特性,30~60分鐘可滿載發電。 近來台電開發燃氣機組、引進儲能系統,解決太陽光電在下午3點到晚上6點發電量迅速下降的挑戰。「下午3點太陽能發電量剩40%,3個小時後就變成零,但用電負載不會少這麼多,這個差額就需要用傳統機組來補。」 燃氣機組必須快速升載發電,有時來不及就需要靠抽蓄水力、儲能系統來幫忙,所以我們解決一個問題,不會只有一個機制,必須整合各種資源來因應。 Q:想了解在「預測」再生能源發電,台電有導入哪些科技應用? 吳 :再生能源預測必須跟氣象資訊高度結合。我們從2012年起投入再生能源發電預測,由「台電綜合研究所」提供資源,台電來排程機組及調度準備。舉例來說,預測未來一小時有鋒面進來,造成太陽光電減少,火力發電就需要提早併聯預備。 來源:台電 今年5月份,台電觀察到再生能源滲透率達到32.6%,代表台電每發三度電,就有一度是綠電。 除了運用氣象資訊,也需要AI技術。2020年台電引進太陽能發電預測,使用氣象局、民間的氣象資訊;接著2022年引進AI技術,掌握太陽能電廠的即時發電量,利用氣象資訊與AI預測來比較,降低預測不準的問題。 至於風力發電預測,台電綜合研究所、工研院都有在做預測,同時也會尋求民間的氣象預測。 再生能源預測有分日前(指未來一週發電量)及當日(指1小時後的發電量)。太陽光電是每15分鐘一個預測,掌握可能的變化,「我們最怕的是突然午後一場西北雨,像是下在用電中心的北部,有助用電減少;若下在陽光充沛的南部,光電的發電量就會減少。」 Q:台電在2021年啟用電力交易平台,引進民間電力資源到市場,但外界也批評目前的量不多,您怎麼看? 吳 :電力交易平台推動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若業者得標就有容量費率收入,執行服務後還有能量費率可拿。所以業者有兩種收入,目前執行率是達到100%。 不過,輔助服務是因應機組短暫跳機,它像就是「快打部隊」,不是要撐全場的。舉例來說,警察有分霹靂小組、警備隊,當發生槍戰時,霹靂小組第一步把歹徒制伏,接著警備隊過來把歹徒押走,不是所有警察都要用霹靂小組的方式抓歹徒。 來源:侯俊偉攝影 台電在2021年啟用電力交易平台,推動日前輔助服務市場,它是因應機組短暫跳機,就像就是「快打部隊」。 對於量不足的問題,台灣規劃2025年儲能需求1.5GW(百萬瓩),滿足太陽能20GW、離岸風電5.6GW的需求。但現況沒有太多再生能源量併網,目前太陽光電10.25GW、離岸風力2GW,加起來才12GW。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再生能源併網量會越來越多,儲能建置會慢慢增加。台電會滾動檢討,適時增加儲能採購量,當前是協助已經核定的案場趕快完工。 Q:過去您在電力調度有豐富的經驗,面對能源轉型的趨勢,台電對於電力人才的需求有什麼改變? 吳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過去電力人才的就業出路,幾乎在台電或顧問公司。電力屬於電機的一部分,半導體業也在爭取電機、電子人才,過去兩到三年我們在跟半導體競爭電機人才。 現在隨著再生能源發展,未來是跟再生能源、離岸風電公司共同競爭人才;人才不只是電機、電子,機械、土木、企管的人才都需要。像是電力交易平台,對於經濟模型、法律、電力電子等知識都要了解。 吳進忠自1990年獲得台電獎學金進入台電公司服務,工作長達33年。看待台電對於電力人才的需求,他不諱言,台電面臨人才挖角的問題嚴重,不只內部要訓練培養人才,同時也要跟民間智庫合作。 台電非常重視人才培育,新進人才會有導師制度,有理論也有實務經驗。「 因為我們的人才比較年輕,變成我們的專業人才,會成為其他公司覬覦的對象,來挖角。 」而且台電是國營事業單位,晉升有一定的條件,像是看年資等;如果民間開出更好的條件,人才就被挖走了。 所以不只台電內部要訓練培養人才,也要跟民間智庫合作。像是電力交易平台的資訊系統跟資策會合作,技術方面和工研院合作設計模型,台綜院、台經院聚焦商業模式。人才培育需要多方面來處理。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文來自到了夜尖峰會缺電?再生能源能撐起幾成?台電總工程師一次解答6大關鍵QA (bnext.com.tw)

核三廠2025變身超級太陽光電廠 可供1.5萬戶用電

面臨2025除役的台電核三廠,近期內部低調進行高達55公頃的太陽光電計畫,核三廠「核電廠變太陽能光電」計畫,年發電量達58百萬度綠電,約可提供1.5萬戶家庭一年使用。 根據台電說明,核三廠的太陽光電設置涉及山坡地水土保持工作,原規劃建置3座陸域風機,搭配大量的太陽能光電設施,但風機部分因為新型態風機不適合恆春半島,已經停止相關規劃,目前以廠區內55公頃的太陽能光電為主,但仍進行水土保持相關審核。 台電再生能源處規劃,這個恆春半島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區,在核三廠內除原有核電設施範圍,分為A、B、C、D共4區55公頃,地面型光電模組達11萬1000多片,變流器369台,年發電量達58百萬度,可供1.5萬戶用電,二氧化碳減排量有2.9萬公噸。 這項「核電廠變太陽能光電」作法,在去年8月取得籌設許可,預計最快2025年2月A區併聯發電,該年8月B區併聯,2026年3月完成廠內4區太陽能光電設置,為了符合當地國家公園生態友善,也採用高透光率、無炫光無害環境的光電模組,使用廠內土地也大都是銀合歡肆虐區域。 核三廠2025將變超級太陽光電廠。(記者蔡宗憲攝) 本文來自核三廠2025變身超級太陽光電廠 可供1.5萬戶用電 – 屏東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屏縣養殖漁業登記證年限 由5年放寬至10年

屏東縣為台灣養殖漁業重鎮之一,養殖魚塭面積達4824公頃,年產量約8萬1647公噸,年產值約120億元,因應時代變遷及保障養殖漁民權益,屏東縣政府將縣內養殖漁業登記證有效年限,由原本的5年延長至10年,以減少漁民期滿換證申請奔波及經費負擔。 屏縣府農業處表示,屏東為農業養殖大縣,其中以石斑、午仔魚、泰國蝦、甲魚、觀賞魚等魚種為養殖大宗,又有鹽埔、塭豐、下埔頭、番仔崙、東海、北勢寮及大庄等7處養殖漁業生產區,面積1736公頃,以及塭豐及北勢寮2處海水供水站。有鑑於養殖漁業設置成本較高、養殖魚塭不易變動、養殖漁民也會持續養殖事業等特性,加上「屏東縣陸上魚塭養殖漁業登記及管理規則」自2002年發布施行至今,養殖漁業登記證有效年限均未曾修正過。 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因應時代變遷及保障養殖漁民權益,屏縣府與各縣市銜接,將屏縣養殖漁業登記證有效年限由原本5年延長至10年,已於今年(2023年)6月6日修正公布,以服務縣內轄下漁民免於每5年就要奔波換證,而影響受政府紓困、災害救助、保險等自身權益,同時能減少支出。 農業處說明,屏東縣養殖漁業登記證有效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無需特別提出申請換證,只要在舊登記證到期前後3個月內,攜帶該登記證及相關資料向魚塭所在公所提出申請,經縣府派員會勘,確認魚塭無變更且持續有養殖,便會核發10年有效期限的養殖漁業登記證給養殖漁民,以更加便民之作為服務漁民朋友。目前全縣領有養殖漁業登記證者約2千2百多戶,面積共約1200多公頃,約佔全部養殖的3成,在延長有效年限後,漁民申請踴躍,近來1天可達20至30件申請。 屏東縣養殖魚塭面積約4824公頃。(圖由屏東縣政府提供) 本文來自屏縣養殖漁業登記證年限 由5年放寬至10年 – 屏東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精進碳費制度 環保署預告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

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環保署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第25條規定,預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並進行預告,廣徵各界意見。環保署表示,本次草案是為鼓勵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執行自願減量專案者取得減量額度後可移轉或交易,行程減量誘因機制。 何謂「自願減量機制」?環保署說明,自願減量機制也就是「碳信用抵換機制」,該機制產生的額度,氣候法稱為「減量額度」(又稱碳權),國際也稱「碳信用(Carbon Credit)。一般來說,自願減量機制多作為碳定價機制的補充措施。 氣候法修法前,環保署已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訂有「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辦法」,主要參考聯合國京都議定書中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的作法所設計,該辦法執行迄今,已有92案通過註冊,其中24案依實際減量成效核發約2378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並有682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已於環評抵換使用。 氣候法修法通過後,環保署重新檢視原有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辦法,依法提出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本次草案參酌國際自願減量機制原則訂定,同時檢討審定溫室氣體減量方法,並簡化精進審核流程。 環保署指出,本辦法草案共計22條,其中有3大重點,第一,符合國際規範確保淨零轉型,本草案強調自願減量專案應符合可量測、可驗證、可報告的原則,同時具備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避免產生危害及避免重複計算等五大原則。依氣候法規定,執行自願減量專案所產生的碳權,將可用於抵換碳費或新設變更排放源增量抵換使用。 第二,提供公版方法及提升新方法審查效率,本辦法草案特別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就溫室起體減量措施類型,審定減量方法及其內容,以及指定確認查證方式,後續執行自願減量專案者,可直接引用審定減量方法申請專案,不用重新提出減量方法,降低申請者負擔;另考量未來新的減量技術可能持續發展,還提出簡化新減量方法申請審核程序,盼加速審定過程。 第三,調整確證機制降低申請者負擔,既有抵換專案在申請時,不論專案類型或大小均須由查驗機構確證,本半草案明定自願減量專案註冊及核發額度的申請、審查成趣及應遵循事項,其中,針對註冊申請增加簡化機制,減量措施技術成熟、減量計算簡易明確者,如燈具、空調汰換等節能類型專案,依減量方式獲得免除確證,透過額度審核階段之外性檢視及查驗機構確保減量成效即可,此外,規模較小者還可免除環境衝擊分析等程序,盼降低申請門檻,來擴大參與。 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環保署預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圖/環保署提供 本文來自精進碳費制度 環保署預告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屏東永續減碳績優 穩步邁向淨零

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績效評比獲特優殊榮 兩大策略、審慎把關 穩健發展太陽光電 屏東縣推動永續發展及因應氣候變遷,在環保署「111年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縣市執行績效評比」奪得特優殊榮,亦取得國內外環境永續評鑑肯定,如:「縣市政府環保永續施政表現評量」連續3年維持優A等、「2022年縣市氣候能源治理評比」非六都唯一A級及全臺第二,與連續3年國際碳揭露平台(CDP)評比「具領導力」城市。 因應氣候變遷法已於今(112)年2月15日公告上路,並納入2025年淨零目標,透過發展綠電、節能、運具電動化、淨零綠生活等共「12項關鍵策略」,成為地方政府據以逐步達成淨零轉型的藍本。其中,推動綠電發展尤其重要,是因為我國企業多以出口為導向,因應國際大廠紛紛加入RE100行列,逐漸提高對於供應鏈廠商使用綠電的需求,縣市政府應責無旁貸協助推展綠電,以維持我國產業競爭力。 屏東縣政府以「整體規畫光電專案專區」及「土地複合式利用」兩大策略持續穩定發展綠電,於108年率全國之先以整體規畫方式,於沿海4個鄉鎮(東港、林邊、佳冬、枋寮)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計畫」,另於高樹鄉砂石盜採區導入太陽光電計畫,且尊重私有地主的意願,讓民眾自主參與能源轉型,兼顧國土復育與展現劣地重生的精神;另針對小型農地光電的土地管制,屏東縣政府率先於109年8月1日停止受理農牧用地容許660平方公尺設置太陽光電,避免造成小型光電案場林立導致農地支離破碎,至於其他非專區部分,則是鼓勵優先利用既有空間結合太陽光電設施,讓土地利用發揮最大價值。 近年來民眾逐漸重視光電發展與環境保護議題,屏東縣政府尊重私有地主有處置自家土地財產及業者依法申請案件的權利,惟審查過程將審慎關注山坡地、耕作農地、歷史遺跡、生態保育或重要觀光景點聯絡道路沿線等議題,要求廠商提出因應作為,避免衍生爭議性問題,兼顧開發合理性及維護屏東縣農民耕作權益。 本文來自屏東永續減碳績優 穩步邁向淨零 | 綠色產業 | 商情 | 經濟日報 (udn.com)

屏東消防局「太陽能光電應變防護安全講習」 提升搶救效能 原文網址: 屏東消防局「太陽能光電應變防護安全講習」 提升搶救效能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於6月14及15日,辦理2梯次「太陽能光電應變防護及搶救安全」講習,期盼藉由觀念強化,使第一線救災人員掌握搶救重點,加強太陽能光電設施救災安全及提升搶救效能。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表示,臺灣日照豐富且時間長,政府鼓勵在居住、工作、機關等建築物外牆、屋頂、陽台裝設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致使太陽能發電設施愈來愈普遍,一旦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發生火災,對執行救災消防人員可能產生感電危害。 消防局第二大隊因此「太陽能光電應變防護及搶救安全」講習,由太陽能光電設備廠商-昕毅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文祥到場講授,介紹太陽能發電原理及光電系統應用、相關規範、火災發生原因及搶救要領,讓在場消防人員對於太陽能光電搶救應變及安全注意事項,有更深入的了解。 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林國偉表示,太陽能光電設備特性為陽光照射就有電流產生,而通電設備搶救第一時間不能月水線射水搶救,所以,在太陽能光電設備管理維護更應落實,未來將持續針對是類高危險因子場所及廠區專業技術人員配合辦理搶救演練,使第一線救災人員掌握搶救重點,強化救災安全及提升搶救效能。 原文網址: 屏東消防局「太陽能光電應變防護安全講習」 提升搶救效能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

日期:112-06-20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一、 前言 隨著世界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臺灣也在去(111)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重要戰略之一便是「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並優先聚焦技術成熟的客運車輛。惟電動大客車過去受限於產品性能、價格偏高、充電設施環境、後勤維修體系,以及關鍵技術與零組件未能落實國產化等條件限制,無法滿足營運需求,以致客運業者汰換意願不高,數量成長緩慢。 為解決此一問題,政府已於109年至111間年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經過3年的示範先導期後,尚約有9,400輛市區燃油公車需汰換,為加速營造綠色公共運輸環境,交通部與環保署爰共同提出「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預估經費643億,除補助客運業者購車,亦納入建置維修保養體系、載客營運補助及路網優化等配套經費,除降低客運業者購車負擔外,在維修及營運上亦提供業者更多協助。 二、 4大推動策略 ■ 提升公車客運服務績效:如車輛與電池審驗制度、自動化與智慧化技術驗證規範、建立營運監控平臺、建立導入指南並評估空汙排放減量成效等。 ■ 健全制度增加使用誘因:包括推動示範計畫,以及檢討電動公車與柴油公車之購車與營運補貼制度等。 ■ 完善電能補充基礎設施:包含充電需求與設施檢討、電動公車智慧電網藍圖、供電作業基準、充電介面課題、儲能設施供電可行性等。 ■ 建構國際化產業價值鏈:如智慧化及自動化輔助系統、輔導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推動保養機制與維修體系、評估創新租賃保修可行性等。 三、 預期效益 該計畫至2030年導入電動大客車後之可量化效益,總計可達2,271億元: ■ 空氣汙染節省效益:藉由公車客運電動化,降低車輛行駛道路上有害氣體(PM2.5)排放量減少而產生之效益,達530.6億元。 ■ CO2排放節省效益:以電動大客車取代柴油大客車,因CO2排放量減少而產生之效益,達20.6億元。 ■ 肇事成本節省效益:結合智慧化與自動化技術,預期在公車客運安全方面降低之內部與外部肇事成本效益,達24.3億元。 ■ 燃油成本節省效益:公車客運電動化後,將燃料改由電力支援產生之效益,達137.9億元。 ■ 關鍵技術打進國際供應鏈:結合公車電動化需求,在持續投入資源及活絡市場經濟之基礎下,預計將可帶動國內包括電動公車整車產業、電能動力產業(電機馬達、動力電池、機電控制、充電系統)、ADAS(感測器、車載資通訊)與電動公車交通智慧管理服務產業等。預期帶動國內關聯產業發展,可達到國內產製之附加價值約1,558億元。 四、 結語 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時代即將到來,不僅可讓我們享受更高品質及低汙染之公共運輸服務,預計亦可帶動國內包括電動公車整車產業、電能動力產業(電機馬達、動力電池、機電控制、充電系統)、車載資通訊與感測器、電動公車交通智慧管理服務產業等關鍵技術打進國際供應鏈,並強化車輛維修技術人力及能量,為產業創造新一波的榮景。 本文來自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重要政策) (ey.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