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由13個民間團體所組成的能源轉型聯盟,公布2022年各縣市氣候能源治理評比成績,屏東是非六都當中,唯一獲得A級的城市,全臺成績總排名第二,僅次於台北市。 全國第一座盜採砂石回填地活化轉型的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 本次評比範疇包含各縣市政府自2018年底迄今,於綠能、低碳、節電政策施政表現檢視各縣市氣候與能源政策目標,及在機關、住宅、商業等部門相應的行動方案可行性、完整性與積極度,評分項目涵蓋多元且具全面性。在綠能推動上,屏東縣依循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於2018年建立「再生能源數位資料庫」,綜整跨單位的土地與饋線資訊,盤點綠能發展潛力區域,在有限的縣政經費下,建立平台整合縣府、光電廠商及民眾三方的「零預算」模式,優先以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劃設太陽光電專區,亦提供高齡化農村土地利用的新選項。2019年執行「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專區」為全國最大分散式私有地光電,2021年完成國內第一座盜採砂石回填地活化轉型的「高樹太陽光電專區」,共併網發電41MW。 全國最大分散式私有地光電「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專區」 而在氣候變遷衝擊下,為維護偏鄉民眾生存權益達到SDG 10(減少不平等),2018年盤點易受災害形成孤島的原住民部落,與台電公司協力建置11處部落的緊急避難中心「部落防災型微電網」,結合太陽光電、儲能電池與能源管理系統,於災變電力中斷時,有效且及時地提供緊急備援電力,平時綠電亦可供應部落耆老日常活動使用,減少電力支出及碳排放。 獅子鄉南勢部落防災型微電網 在節電方面,2016年成立「屏東縣節電工作小組」,2018年至2020年配合國家重大政策,投入「節電基礎工作」、「設備汰換與智慧用電」與「因地制宜」節電措施,由縣府團隊帶頭示範節約公有廳舍用電,3年內降低約1,900萬度電,約為屏東縣8%的機關用電,並於2021年起實施「節電夥伴治理與推廣計畫」,持續加強地方服務業及住宅部門節電工作。 辦理部落防災型微電網操作訓練 環保局表示,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國際上已有超過一千座城市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顯示地方政府正扮演能源治理上的重要角色。而能源治理又以創能、節能與能源管理等為主要推動面向,屏東縣克服先天不足的限制條件,於今年8月完成再生能源1GW併網量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RE100民生綠電的縣市。未來除了持續推展綠能、發展儲能設施以穩定再生能源電力供應之外,因應國際企業淨零排的需求,將擴大輔導屏東企業加速節能與耗能設施汰換的進程,並規劃本縣淨零碳排路徑以符合SDG 13(氣候行動),提升屏東縣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屏東瑞光國小校園屋頂型與風雨球場太陽光電
2022年8月,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 宣布與殼牌公司(Shell) 簽署備忘錄,將於2024年起採購至少180萬噸的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以加速達成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此種「永續燃料」究竟從何而來?而這種燃料是否真的為航空業邁向永續的關鍵力量? 永續航空燃料理論上可由各種有機物製成,包含廢棄食用油、廚餘、林業及農業廢棄物等。以目前研發之煉油技術,各大生質能源公司主要利用廢棄油類及動物脂肪製造SAF。 依據美國國會通過之法案《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Act》,生質航空燃料需經過生命週期評估(Life-cycle Assessment) 且溫室氣體排放量較普通航空燃料降低50%,始可稱之為永續航空燃料。在相關技術的持續進步之下,科學家預測SAF未來有潛力降低80%的碳排放量。 SAF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幾乎與普通燃料相同,因此使用SAF不須對飛機及機場供油硬體設備做出任何變動,市面上所有機型理論上皆可直接使用SAF飛行。也因為如此,SAF可輕易與目前廣泛使用的航空燃料(Jet A/Jet A-1) 相互混合使用,混合比例最高可達50%。 不過,既然SAF有如此多優點,為何目前產量僅佔全球航空燃料的0.1%?關鍵仍然在於價錢。在產量不大的現況下,生產SAF的成本十分高昂($1.1/L),約為一般航空燃油($0.5/L) 的兩倍。 波音公司永續策略部門主任Sean Newsum表示,目前發展SAF的狀況宛如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若要將生產成本降低,需要將供給大幅提升;但若要將供給提升,則需要成本大幅降低。 Newsum說明,生質能源相關企業需要各國政府及非政府組織投入許多資金,才能將現有的供應鏈升級以符合未來持續提高的SAF需求,同時將價格降至生產者及航空業者皆可接受的範圍內。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以SAF作為燃料的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貨機 在資金尚未投入SAF業界之前,開始使用SAF的航空公司只能將提升的成本逐漸轉嫁於消費者。文初提及的漢莎航空,近年開始提供乘客「零碳排飛行」的加價購選項。未來,漢莎航空考慮於飛機上加上綠色座椅,並提供乘客電子環保憑證等,皆是為了鼓勵乘客選擇更永續的飛行方式。 統整現有的技術,SAF並不是降低航空業碳排放量的唯一解方,但確實是公認不可或缺的一環。搭配高效能飛機的設計、電動飛機的研發及「跟隨飛行(fello’fly)」等新型技術,航空業正積極尋找更永續的營運模式,期盼帶領世人共同飛向一片更純淨的天空。 結合垃圾處理、休閒空間、熱能的丹麥發電廠CopenHill 耗費近十年的工程與六億美金的經費,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垃圾焚化發電廠CopenHill(丹麥語: Amager Bakke) 於2017年盛大開幕。發電廠在解決垃圾問題之餘更提供居民電力、熱能及難得的休閒空間,是哥本哈根邁向淨零碳排的最大助力。 如今,每年有上萬名遊客到訪焚化爐,於長達450公尺的斜式屋頂上從事多項運動,實踐丹麥的「hygge」幸福生活模式。遊客可免費進入登山步道及攀岩場,更可花費每小時33美元的價格使用人工鋪面滑雪場。 這座不凡的焚化爐成為「享樂的永續性」(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 的國際建築典範,向世界證明在追求環保與永續的同時,也可以增進人類的生活福祉,促進社會的進步。 2021年,CopenHill焚燒超過60萬噸的固體垃圾,連帶提供哥本哈根8萬戶居民電力及熱能。在整體建築中,有兩座大型焚化爐以1000°C焚燒垃圾,並利用其熱能加熱用水,產生大量水蒸氣進行發電。 這項技術看似簡單,但CopenHill的真正玄機暗藏於後續的廢氣處理。透過特殊催化劑作用後,有毒的氮氧化物(NOx) 被分解為氮與水氣,透過煙囪排出的僅剩無毒的氮、氧、水氣及二氧化碳。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但誰也沒預料到,CopenHill排出的二氧化碳,如今卻成為哥本哈根邁向淨零碳排的絆腳石。該市目前已減少逾80%的碳排放量,若完成建置附屬的碳捕捉廠(Carbon-capture Plant) 消除CopenHill產生的碳排放,可使哥本哈根非常接近零碳排的目標。 不過,哥本哈根市長Sophie Hæstorp Andersen於2022年8月底發表聲明,表示Amager電力公司未能符合國家經費申請的條件,碳捕捉場無法如期完工,因此哥本哈根確定不能在2025年達到淨零碳排。 丹麥的碳捕捉技術並非空話,Amager公司已建立一座小型的廠房,展示自煙囪的氣體中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因為如此,Sophie Andersen市長雖然非常失望,但她仍保有積極的態度,說明就算無法於2025年達成目標,仍有很大的可能在隨後的兩三年內達標。 哥本哈根將持續邁向零碳排,甚至有更大的野心在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正效益(climate positive) 的城市。在未來數年內,CopenHill的運作與碳捕捉廠的建設將是哥本哈根減碳的關鍵。無論結果如何,哥本哈根已是一座全球公認的永續城市,引領著各國為減碳而努力。 本文來自:國際減碳實例:德國用生質能源作為永續航空燃料、丹麥發電廠同時結合垃圾處理與休閒空間 文:李適軒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二○二二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屏東縣榮獲「最佳綠能發展獎(非六都)」。 屏東》建置太陽能設備 助災區重建 屏東縣長潘孟安2014年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縣內綠電政策,更在交棒給下一任縣長前,達成民生綠電RE100目標。(攝影/唐紹航) 屏東縣也擁有日照長的先天優勢。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日照時間為3.3小時,屏東的平均日照時間則是4~4.5小時,發展太陽光電再適合不過。屏東縣政府充分使用,這項來自上天的恩澤。 其實,早在09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在重建林邊鄉、佳冬鄉等幾個受創嚴重的沿海地區,就是從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做起。當時,由業者以高於農作物或水產養殖利潤的租金,來承租受風災影響而無法種植的農田與不能從事養殖的魚塭,達到重建家園及維持生計的雙贏。 而現任縣長潘孟安在2014年上任後的第2年,更成立了全台第一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下稱綠辦),專責處理推動綠能的相關業務,例如政策說明、跨局處協調、電廠現勘招商,以及國內外團體接待、民眾諮詢等事宜。 「建立(綠辦)專責窗口,就是把各局處資源做垂直整合,打破本位主義思惟,提升跨單位的協調效率,縮短行政程序時間;同時,綠辦也是個能直接與中央各部會、業者、廠商、民眾溝通對話的平台。」潘孟安熟稔地細數綠辦功能。 綠辦被賦予的任務,概念上與台南市政府創立的聯審機制類似。只不過,綠辦還有一項主要任務,就是研究綠能相關法令,並進一步提出修正建議,讓屏縣推展綠能政策更加順暢。 根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陳婉娥的研究觀察及訪談後得出的結論,綠辦的設立,有效帶動屏縣府在推動光電的主動性,且能更加明確其政策目標。 例如,綠辦會和屏東科技大學災害防救中心合作,模擬災害的潛勢區位,盤點出縣內偏遠的部落地區,進一步做輔導,建置防災型微電網。此外,全國首座水面型太陽光電設備,就是屏縣的大武丁滯洪池,突破重重法規限制,歷時四十二天就完工;已完成四·四公里的大響營堤防,也是全國首創的綠能堤防,還被經濟部列為「教案」與其他縣市分享。 陳婉娥認為,從相關案例可看出屏縣的積極與用心,更別說協調工業廠房、學校機關、私有住宅等屋頂,掛上太陽能板加以複合式利用,這些「綠能基本功」,縣府持續推動。 從○九年風災後推動「養水種電計畫」,並接軌國際,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Local Government for Sustainability,簡稱ICLEI)開始,屏東縣政府幾乎每年都有「產出」,推展綠能的實體政策作為。 以二一年為例,高樹鄉砂石坑回填地轉型光電示範區完工、南台最大分散式太陽能電廠「屏東佳冬鄉專案」完工,以及牡丹水庫導入小型水力綠電。二二年八月,屏縣府更宣布該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達成一GW(百萬瓩)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綠電RE一○○(再生能源一○○%)的縣市,更是全球參加RE一○○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的眾多城市中,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最大的城市,無疑是台灣之光。 本文來自:最佳綠能發展獎》鹽灘、堤防、滯洪池都成了光電場 揭祕台南、屏東綠能特攻隊 – 今周刊 (businesstoday.com.tw)
摘要 1. 台電公布 5645 億元的「10 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想吃到這塊大餅?儲能設備恰好可作為切入點。2. 投資儲能成本高不高?作者分析,到2025年,成本下修至少 25%,外加政府政策支持,用電大戶可省電費,還可加入輔助電網服務賺服務費。 不讓太陽能及風電專美於前,「儲能」在近兩、三年急起直追,攻佔各大搜尋引擎關鍵字排行榜,甚至入法作為用電大戶條款履行的四擇一選項,究竟其重要性何在? 近日,台電公布總預算達 5645 億元的「10 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規劃由分散、強固及強化防衛等三大工程進行,其中,以分散電網耗資最高,其關鍵要素正是以地區儲能設備做搭配,打造多條路網,使中南部之再生能源在地化利用。 如同先前我們談過「新能源管理」及「虛擬電廠」,這些都是能源轉型路上不可或缺的要件,然而,若要進一步實現淨零碳排,甚至達成 RE100 全綠電使用之終極目標,儲能系統 ESS (Energy Storage System) 在其中絕對扮演關鍵角色。 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相當廣泛,大致可分為發電端、電網端(輸/配電)、用戶端等三大應用類別。其中在現今儲能議題中最常被討論的,莫過於發電端之應用如:電能移轉、能源管理、簡化發電計畫及減少備轉容量需求等;而最為企業所關注的電費成本節省,或最大化能源使用效率等議題,則是儲能在用戶端的應用,如:不間斷電源(UPS)、需量管理或結合自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搭配時間電價之策略,降低電費支出等。 由此可見,儲能技術所衍生的應用組合相當多元,又企業為何要搭上這個當今最具發展力的能源成長股?以下兩個關鍵原因剖析。 關鍵一:儲能投資門檻下修 預估 2025 年成本下修至少 25% 作為一個電力暫存裝置,你可以想像儲能是一個放大版的電池,又隨當今綠能占比逐漸提高的情況下,直觀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儲能設備能彌補再生能源的波動及間歇性,而其靈活性,也在碳中和下的新型電力系統中扮演要角。 儲能依其介質可分為許多類型,目前以機械儲能及化學儲能的應用最為廣泛,其中化學儲能自 2018 年以來全球安裝呈倍數增長,2020 年全球新增的儲能安裝機組中,化學儲能甚至超過 80%。隨鋰電技術發展純熟,除電池循環壽命逐漸延長外,原物料價格下降等因素皆快速推進儲能商業化發展。 關鍵二:政府支持與補助,助儲能佈建一臂之力 台灣因整體電價較便宜,以儲能所做時間電價差上的調度有限,然今年但對於部分用電大戶產業而言,導入儲能系統所省下的電費仍是可觀。如今台電也效仿全球各國能源轉型模範生,建立電力交易平台,打造電力共享經濟,鼓勵民間儲能資源投入輔助電網,同時獲得額外收益。地方政府也響應國家能源轉型目標,紛紛提撥預算補助,以鼓勵並促進轄區內業者投入設置儲能系統,此舉無疑大幅緩解了儲能設備初期高成本的致命傷。 然政府大力支持儲能設置,台灣也並非先例,在全球極端氣候及戰爭政治力影響下,能源價格持續飆升,全球多國政府,也早已將儲能納入永續能源物聯網一環,紛紛展開雙臂迎接能源廠商佈建儲能設備,如 Tesla SolarCity 自 2021 年至今,已於日本沖繩宮古島家庭中裝設 300 多個 Powerwall 蓄電池, Powerwall 作為家用儲能設備,在颱風天斷電時,啟動暫存的電力以執行調度,開創日本首個具商業用途的虛擬電廠,是目前國際間具指標性的永續能源生態系示範案之一,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也劃撥將近 9830 萬美元給安裝鋰電池儲能系統的家庭和商戶,補貼高達 66%,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提高民間對儲能的接受度,並以全國普及設置為發展目標。 借鑑國外儲能案例,多元應用潛能無限 而隨著儲能技術發展日趨成熟,近來各國也出現各式充滿新意的破格應用案例: 案例一:新加坡蓄冷儲能系統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 EMA,和新加波集團規劃於新加坡 George Street 變電站試行蓄冷儲能系統 (ESS),這是史以上第一個在區域供冷網系統外設置獨立蓄冷儲能系統的案例。未來於電力需求尖峰時,該系統將為新加波集團運營的濱海灣區域供冷網絡增加多達 1,500 冷噸 (RTH) 的冰蓄冷能,等於減少高達 2MW 電力的負荷,相當於新加坡170 間四房式組屋,一天的用電量。透過此蓄冷儲能系統,將解決太陽能間歇性問題,平衡電力供需。 冷儲能系統示意圖 (來源:Pexels) 案例二:微軟氫燃料電池備用電源 微軟近期對外公開了一套 3MW 的氫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由 Plug Power 打造,放置於紐約的 Plug 總部停車場,該系統的體積大約是兩個 40 英尺的集裝箱大,未來將用於微軟數據中心所需之備用電源,替代以往的大型柴油發電機組。Plug 計劃創建一個商業化版本的大功率固定式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將比停車場試驗台更小巧精美。「從一個機架到一個房間,最後到一個數據中心。」如今微軟也加入投資儲能行列,朝 RE100 里程碑邁進。 微軟於 Plug 總部設置的 3MW 氫燃料儲能系統空拍照。 (來源:微軟官方網站) 綠能發展進行式,儲能成最佳拍檔 目前台灣的儲能設備仍以化學性儲能為主,追隨國際能源轉型趨勢的同時,儲能設備儼已成為最佳助攻手,期待未來台灣有更多元的儲能系統加入調度行列,依照其電池特性,分別提供不同時間段的電力支援,如此不但有望解決目前最棘手的第二尖峰用電(18:00-20:00)問題,同時亦助力企業 ESG 發展於能源策略佈局之多樣性。 未來儲能若要實現大規模應用並落實民間普及,仍需在安全、成本及性能等各方面追求均衡,因此建立更全盤的儲能設備標準,將有助推動能源及永續相關行業,健全有序地發展。綜合上述觀點及實證應用案例,現在正是企業投資儲能進場的好時機,最後,引用能源政策思想家 Amory
經濟部16日宣布,整合現有併網型儲能設置相關規範,包含安全規範及土地使用規範,使有意願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儲能設置者有所依循,包括須 符合經濟部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 取得標準局戶外儲能系統專案自願性驗證證書(VPC) 內政部儲能系統消防安全管理指引 現行土地相關規定 經濟部表示,由於再生能源易受天氣影響造成間歇性發電,並造成穩定供電及維持電力品質的挑戰,因此,台電設置電力交易平台推動輔助服務交易,並開放民間企業投資建置儲能系統提供輔助服務。同時,為提升儲能系統安全,經濟部已參考國際電工法規標桿(NESC)於「用戶用電裝置規則」訂定儲能系統專節(第七節) 第 396-63 條規定,以利設置儲能系統、設計施工及供電檢驗有所遵循。 經濟部同時考量到,國際近年來發生多起鋰電池儲能系統火災事件,為協助業者預防事故,參考國際組織(IEC、UL、NFPA及IFC),與內政部合作針對鋰電池儲能系統所需具備的安全標準及消防安全方面,提出兩大規範:安全標準方面,儲能業者應依據國家/國際標準(CNS)及專案驗證技術規範,提交測試驗證報告或驗證證書作為審查依據。包含建置前,進行重要組件的設計審查,以及建置完成後,需透過第三方機構進行現場安全測試,以取得VPC;消防安全方面,須依照內政部提升儲能系統消防安全管理指引,符合指引內的各項消防規定、維持安全距離等,並提供消防設備師的簽證文件。 經濟部指出,由於現行土管規定還沒有有儲能設施的容許規定,可供業者申請,因此經過與內政部和地方協調,透過相關法規的函釋,引導併網型儲能於符合用地主管機關規範下設置,包含:工業區內工廠內;編定工業區(產業用地(一))、科技產業園區及都市計畫工業區(特種、甲種、乙種);工業區外的非都市丁種建築合法登記工廠內等區域設置,至於其他特定專用區或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則需洽劃設或編定機關,於確認不違背計畫目的與用途下設置。
轉知屏東縣政府地政處「東港聯合辦公大樓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委託經營管理案」招商公告 一、標案名稱:「東港聯合辦公大樓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委託經營管理案」 二、招商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地政處 三、公告期限:111年9月15日至111年9月26日止(截止投標日:111年9月26日下午5時30分) 四、資格審查日期:111年9月27日上午10時於屏東縣政府北棟327 會議室 五、評選日期:由機關另外通知 六、評選方式:詳如評選須知 七、招商資料:詳如附件檔案 八、機關聯絡人及電話:林朝賜 08-7320415 分機5220 九、相關檔案: 東港聯合辦公大樓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委託經營管理案-招商資料.zip 第一次上網公告東港聯辦大樓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委託經營管理案 其他資訊詳請洽詢屏東縣政府地政處
全球暖化的問題嚴重,各國輪番對氣候宣戰,高倡新的減碳目標。有鑒於台灣海洋能發展不易,由關心海洋能發展的產業界、學術界、環保團體等33位發起人共同發起籌組的「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8月26日宣布正式成立。 首屆理事長莊閔傑致詞表示,海洋能發電的特性:「源源不絕」、「發電時間比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更長」、具備「可做為基載電力」、「產品生命週期中碳排量最低的綠能」、「每年平均運轉發電時數最長」、「24小時可發電」等特色,正好與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小水力發電等綠色能源形成互補、互助功能。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致辭表示,經濟部點名了海洋能與地熱並列為能源產業新藍海當中最有潛力的再生能源。 四面環海的台灣,蘊含豐沛的海洋能,不論是波浪能、溫差能、洋流能等都有很多發展機會。他呼籲台灣發展海洋能必須要急起直追,更期許下一代可以將本國的海洋能技術輸出,讓台灣未來在海洋能發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協會創始會員,包括: 一、產業界有富連海能源科技、天晴能源集團、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太平洋電線電纜、台灣明耐洋流發電等。 二、研究單位有工研院綠能所的徐仕昇、許文陽、張育齊經理;國立台灣大學海洋中心梁乃匡名譽教授、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杜旭峯總監等。 三、學術界有國立海洋大學的陳建宏、臧效義、林鎮洲、關百宸、余興政;國立中山大學的薛憲文、林俊宏、葉博弘;國立成功大學楊瑞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于弋翔;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劉華美;國立清華大學曹哲之;國立台灣大學楊舜涵;淡江大學蔡秉鈞等。
房屋若增建梁柱,多半為增加房屋價值,需增課房屋稅。惟財政部近日公告函釋(台財稅字第11104611210號),自今年7月1日起,若為太陽光電設施使用的支柱,且未涉及其他加蓋情況等,則屬於光電用途而非房屋,可免課房屋稅。 依房屋稅條例第3條規定,如果在房屋上另外增建建築物以增加使用價值,則屬於房屋稅課徵對象。如民眾在屋頂搭建頂蓋、梁柱或牆壁的建築物,需依建築面積、構造、高度等評定其房屋現值,併入主建物課徵房屋稅,個人要在建造完成日起30日內向稅局申報房屋增建。 官員指出,在本次函釋以前,若民眾屋頂單純架設支柱與太陽能板,其支柱屬於附加建物,地方稅局可能認定有課徵房屋稅疑慮;惟新函釋實施後,自今年7月起,該支柱確定非屬房屋稅範圍,可豁免課徵房屋稅。 而光電板部分,官員表示,太陽光電板屬於機器設備,為吸收太陽光線而轉為電能。依財政部認定,其增加房屋使用價值非常有限且有別於一般棚架,在未做其他用途使用情況下,不屬於房屋稅課徵範圍,同樣不用課房屋稅。 另近年財政部國產署積極推動綠電政策,包括共同改良利用5案約252.75公頃(裝置容量約194MW)、委託經營115案約413.34公頃(裝置容量約585MW)、光電土地標租23宗約25.98公頃。 以國產署光電土地標租來說,多為地面型光電設施如農地種電。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若為農地搭建太陽光電設施,只要符合「農業設施容許使用」、「綠能設施」、「農地農用」等要件,即可免課地價稅。 官員指出,個人可依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取得「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並經主管機關同意備查、持續作農業使用,即可符合免課地價稅要件,而光電設備也同樣免課房屋稅。 本文來自:太陽能設施支柱 免課房屋稅
屏東縣春日鄉通過環保署評鑑,成為屏東第一個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的鄉鎮。為了追求永續發展,春日鄉政建設以低密度開發為原則,老七佳石板屋部落更成為全台少見的不插電部落,遊客探訪好評不斷,大推好山好水好環保。 環保署近年力推低碳永續家園,其評鑑分為村里、鄉鎮市及縣市等三級,評等分銅、銀兩級,銀級是最高榮譽。申請評鑑單位需在「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與「永續經營」等六個面向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目前全台有22個鄉鎮市區獲得銀級認證,春日5年前取得銅級認證,再接再厲通過銀級評鑑,是屏東33鄉鎮市第一更是唯一。 年底將兩任屆滿的鄉長柯自強,很開心卸任前收到大禮。他表示,銀級殊榮讓更多人看見原鄉的努力與特色,近幾年春日全鄉採用LED路燈,推動禁伐補償,致力保存歷史遺址及原生生態,鄉政建設以生態保育為原則,低密度開發,遊客造訪可體驗完全不插電的部落生活,雖然交通往返略有不便,但透過偏鄉公共運輸幸福巴士,不僅就醫、就學、採購都便利,也減少私人運具碳排。 柯自強強調,雖然追求低碳永續家園,但族人生存也很重要,感謝縣府在士文部落集會所設置緊急防災型微電網,增加用電自由度,也成部落防災後盾。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春日實踐低碳永續發展,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如有機低碳飲食符合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森林保育、造林與綠化則為陸域生態努力,打造低碳永續城市需公私產學及民眾共同努力,若能深耕至民眾生活態度,一定有機會達成全民減碳目標。 春日鄉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春日實踐有機低碳飲食符合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圖/環保局提供 屏東縣政府環保署 本文來自:全台少見不插電部落 春日「銀」得屏東首認證 | 高屏離島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全面打擊綠能蟑螂, 達成政府「綠色能源轉型」,建立「非核家園」目標,高檢署今天邀集全國各地方檢察署及相關警調機關、經濟部、台電等公部門,召開「111年度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協調聯繫會議」,共同合作研商打擊不法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 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親自主持該場會議,並邀請法務部長蔡清祥蒞臨指導,全力排除不肖公務員、民意代表及黑道人物藉機勒索施工廠商,妨害綠能產業發展,展現司法掃蕩不法的決心。 高檢署除邀集法務部調查局、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以及台中、台南、高雄、花蓮等高分檢、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橋頭、屏東、花蓮、台東等地檢署外,並邀請經濟部能源局、台灣電力公司共同與會。 法務部長蔡清祥出席「111年度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協調聯繫會議」,期許全國司法人員繼續打擊綠能蟑螂。(高檢署提供) 會中除提出專案報告外,另針對目前查緝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遭遇的問題,共同研商找出解決的方法,強化各相關機關偵辦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相關犯罪之專業能力及偵查智能,展現政府支持綠能產業發展的決心。 此外,法務部長蔡清祥對於雲林地檢署蔡少勳檢察官偵辦雲林台西鄉鄉長夫婦2人對綠能廠商收賄案;苗栗地檢署黃棋安檢察官偵辦苗栗三灣鄉鄉長對綠能廠商收賄案,勇於任事,積極偵辦,表示慰勉感謝,並頒發獎座,肯定2位檢察官對於維護綠能產業發展環境的貢獻。 高檢署已提出打擊綠能蟑螂連繫平台,並針對目前查緝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遭遇的問題,共同研商找出解決的方法,展現政府支持綠能產業發展的決心。(高檢署提供) 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已擬定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台實施計畫,請各地檢署儘速召開會議,主動拜會縣市政府、台電等相關機關,及時介入積極查辦,並要求各地檢署定期與廠商座談,傾聽綠能業者遭遇的困境,展現檢察機關積極查辦的決心。對於勇於檢舉廠商,必須保密措施,讓業者安心,充分展現政府強力從嚴從速打擊綠能犯罪決心。 高檢署指出,截至111年8月16日止,檢察機關因查緝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總計偵辦56案,羈押18人,起訴56人,緩起訴12人;查扣現金新台幣7887萬400元,人民幣1萬7600元,日幣56萬6000元,被告偵查中自動繳回新台幣2110萬8100元;扣押不動產18筆、黃金金條2條、手錶7只、金飾1盒,目前仍持續偵辦相關案件中,不容綠能蟑螂挑戰司法。 本文來自:跨部會掃蕩綠能蟑螂 高檢署祭霹靂手段大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