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聞消息

2022十大綠能新聞出爐

2022年邁入尾聲,疫情後的邊境管制以及隔離政策逐步鬆綁,但因俄烏戰爭仍未停息,歐洲面臨嚴峻的能源短缺,各國再生能源發展顯得更為積極。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再生能源將於2025年取代燃煤,躍居全球最大電力來源,成為今年最大進展。 歐盟上修2030年45%再生能源目標,過去不是太支持再生能源而仰賴核能的法國,也因為電價一年漲5倍,轉而積極加速再生能源的推動;美國通過《降低通膨法案》,投入3690億美元於氣候投資,也躍居國際再生能源重大進展。 台灣2050淨零路徑,提出再生能源佔比60-70%的目標,關鍵氣候法案《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完成初審,但從2025綠能20%目標確定無法達成、離岸風電國產化卡關受到監察部糾正能源局、工業局看來,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道路仍面臨諸多挑戰。 2022年11月26日,台灣剛經歷了縣市首長選舉,執政的民進黨面臨重大挫敗,台灣能源轉型之路是否會因此產生變數?是否更困難重重?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仍依循往例,每年選出國內外10大綠能新聞,回顧全球與台灣提出的能源政策與目標,並藉此展望2023綠能的趨勢與願景。以下為10大綠能新聞: 2022十大綠能新聞。圖片來源/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1.  IEA:再生能源2025年將取代煤炭,躍居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IEA指出,2025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將取代燃煤發電,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電力來源。依據IEA報告《再生能源2022(Renewables 2022)》,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俄烏戰爭引爆能源危機,預期全球電力結構加速轉變,多國更加重視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預計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並預計於2027年增加至40%左右,而燃煤、燃氣、燃油、核能發電之佔比將下滑。 在預期全球電力結構重大轉變的此刻,台灣也應高度關注再生能源將帶來的轉變。 【新聞連結】:IEA:再生能源2025年將躍居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2. 台灣2050淨零路徑公佈,再生能源目標佔比60-70% 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國發會提出淨零12項關鍵戰略,配合「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落實淨零目標。 國發會提出淨零12項關鍵戰略。圖片來源/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_簡報 能源電力是影響淨零目標最大的因素。以2019年為例,溫室氣體排放量共265.6百萬公噸(Mt),其中電力排放就高達139 Mt。因此除了發展太陽能和風電之外,也將增設地熱、海洋能等基載型綠電並搭配儲能開發,目標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60%-70%。我們也期待在2023年,政府應有深度的社會溝通、強化再生能源的系統整合、並調整國產化政策,讓我們的淨零路徑更為順暢。 【新聞連結】: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路徑 再生能源占七成打造「零碳電力」 3. 歐盟上修2030年45%再生能源目標 歐洲議會2022年9月通過2018年再生能源指令的新修訂版,支持歐盟2030年的再生能源占比,從早先6月份提出的40%上修到45%。考量烏俄戰爭的相關能源議題,以及經費規模2,100億歐元的「REPowerEU」能源計畫,並為其他再生能源提案鋪路,例如: 2025 年太陽能光電(PV)產能提高一倍、2030 年裝置容量提升600GW等。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說明REPowerEU計畫。圖片來源/European Commission Facebook 此外,每個歐盟國家將必須進行至少2個跨境電力計畫,針對年用電量超過10億度(100TWh)的會員國,則需要承擔3個跨境電力計畫,實現歐盟「減碳 55%(Fit for 55)」整體策略目標,以及盡快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和綠色轉型。 在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因應歐盟上修2030年的目標,提升我國2030年各種再生能源目標,並將其入法。 【新聞連結】: 歐盟2100億歐元能源計畫出爐 目標2025年太陽能發電量提升一倍 歐洲議會支持45%再生能源轉型目標 4. COP27「損失與損害」全球基金終將成立 涉及氣候公平正義的「損失與損害(Loss & Damage)」,在歷經多年談判與無數次討論未果後,終於在本次COP27氣候峰會取得共識,並將成立全球基金,讓富國出資協助窮國應對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損失與損害,尤其針對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最易受到氣候衝擊的小島國家將是基金的主要受惠對象。 2022在埃及舉辦的COP27針對損失與損害(Loss & Damage)達成共識。圖片來源/UNFCCC flickr 不同於其他聯合國氣候基金,該基金的資金籌集來源廣泛,涵蓋開發銀行和創新融資,例如化石燃料稅或航空公司稅等。損失與損害基金將扮演減緩(mitigation)、調適(adaptation)與金融(finance)之外,全球氣候行動的第四座關鍵基石。基金的相關資金額度、來源、管理方式、資金接收條件等具體規範,將列入明年COP28進行討論。 我國政府也應更正視台灣偏鄉地區所面臨的氣候風險,並強化透過綠能協助部落,落實能源正義。 【新聞連結】: COP 27: “Loss & Damage” can become the fourth pillar of climate action, along with mitigation, adaptation and finance COP27損失與損害基金協議 氣候正義新曙光 5.法國電價一年漲5倍!給予核電大國當頭棒喝 一向以高度仰賴核能並自豪電價便宜穩定的法國,如今電價卻漲了5倍。導致民生經濟受到巨大影響。不僅如此,因為電力不足的原因,非常可能分區輪流停電。 仰賴核電的法國,因近期電價上漲,民生經濟大受影響。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法國過去將投資全押在核電,再生能源發展牛步,現在付出的代價是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只能仰賴鄰國,或是輪流限電。這結果,除了再度證明法國過度仰賴核能決策的錯誤外,也凸顯了我們台灣對於因為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所可能導致的能源危機意識的不足。要避免重蹈覆轍烏克蘭或是法國的慘痛經歷,我們現在就應該提早超前部屬台灣的能源自主安全網絡。 【新聞連結】:法國電價一年漲5倍!核電大國的當頭棒喝:「過去我們喝醉了」 6. 烏俄戰爭引能源危機,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國際能源總署10月底公布最新「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報告時表示,烏俄戰爭造成的全球能源危機正造成深刻的長久轉變,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歐盟意識到自身過度仰賴自俄羅斯進口化石能源,故決議提高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加快對再生能源開發案的審查,暫時縮減需經各國內部冗長核可的流程,以解燃眉之急。 因為烏俄戰爭爆發,讓歐盟意識到過度仰賴自俄羅斯進口化石能源,應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圖片來源/Photo by Marcin Jozwiak on Unsplash 沒有人期待戰爭,但也因為戰爭讓世人意識到能源自主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再生能源可分散快速佈建的優勢。 【新聞連結】: IEA:烏戰使再生能源投資增 全球排放2025碰頂 All the European countries returning to ‘dirty’ coal as Russia threatens to

屏東從逆境中轉大人,化腐朽為奇蹟

「屏東人實實在在,嗣大人惦惦打拚無人知,少年人骨力走闖四處拚,我猶原記得一句話,『無雨傘的囡仔,要比別人跑卡緊』…」 在影片中,屏東縣縣長潘孟安以溫厚略帶沙啞的嗓音娓娓道出國境屏東人的心聲。 屏東縣位於台灣最南端,南北長達112公里,東西寬47公里,依山傍水,農漁產豐富。 然而,「位於國境之南,卻是本島中的離島,沒有離島基金,也沒有花東特別條例,過去很多重大交通建設跨不過高屏溪,很多人到屏東就是直奔墾丁,將屏東跟墾丁劃上等號,」屏東囡仔─潘孟安點出以往家鄉的困境。 「屏東人實實在在,嗣大人惦惦打拚無人知,少年人骨力走闖四處拚,我猶原記得一句話,『無雨傘的囡仔,要比別人跑卡緊』…」 在影片中,屏東縣縣長潘孟安以溫厚略帶沙啞的嗓音娓娓道出國境屏東人的心聲。 屏東縣位於台灣最南端,南北長達112公里,東西寬47公里,依山傍水,農漁產豐富。 然而,「位於國境之南,卻是本島中的離島,沒有離島基金,也沒有花東特別條例,過去很多重大交通建設跨不過高屏溪,很多人到屏東就是直奔墾丁,將屏東跟墾丁劃上等號,」屏東囡仔─潘孟安點出以往家鄉的困境。 不過,他話鋒一轉,「但我們不自怨自艾,從逆境中奮力向前,」他帶領屏東縣政府團隊用8年的時間讓屏東轉大人,創造許多奇蹟。 圖/看海美術館。 奇蹟一:清償近兩百億的歷史債務 「屏東是台灣中的離島」,潘孟安常對外戲稱,先天上的不良,像是國家重大的建設從來沒有到過屏東;因為交通不足,缺乏重大的產業政策,後天的失調,因此一直被視為農業縣。 潘孟安回想,2014年12月25日上任時,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地方縣市政府的財政狀況,屏東縣是處於「重度葉克膜級」,比在加護病房的患者還嚴重。 因此,屏東這8年來沒有發放生育津貼、敬老年金,但開源節流,撙節開支,還掉歷史共業,總計新台幣183億8300萬元債務,「債務結清後,讓身體健康,健步如飛。」 奇蹟二:最美的台灣燈會 潘孟安指出,在2018年之前,公務機關總是1加1小於1;屏東團隊希望是1加1大於2,2019年他們創造的奇蹟是成功舉辦最美的台灣燈會,而地點是在大鵬灣,一個沒有陸海空的公共運輸,鳥不生蛋的荒郊野外。 台灣燈會在屏東,從一開始不被看好的「疑問號」,到最後是令大家驚豔的「驚嘆號」,縣府上下將士用命,也激起公務員的凝聚力,建立城市的凝聚力與光榮感,讓在地人高喊:「我屏東我驕傲」。 尤其,改變過去30年來公部門舉辦燈會,結束後就拆除或遺棄,但屏東縣以永續的精神,將所有燈飾作為地標或送給國外延續燈會精神。 化危機為轉機:守住國境山海關 這3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遠在國境之南的屏東未能倖免,2021年6月23日起,在沒有醫療院所的偏鄉─枋山鄉,陸續出現10多起Delta病毒。 潘孟安指出,枋山鄉長達46公里,如何防堵強大的病毒是重中之重,他們採取精準疫調,擴大匡列,進行萬人篩檢及施打疫苗,微封村,並加強環境監測,在當時全世界因Delta病毒而採取封城或鎖國的政策下,屏東用19天成功守住國境的山海關,也是屏東的一項奇蹟。 圖/大武丁滯洪池。 綠色奇蹟:第一個百分百民生綠電的縣市 位在南台灣的屏東,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以太陽能光電莫屬,國際潮流為節能綠電,朝向低碳生活,這是台灣未來立於國際不敗之地。 屏東再次創造奇蹟,化腐朽為神奇。自2016年屏東加入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全球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設下「100%民生綠電」的階段性目標,同年成立台灣第一個綠能辦公室。 值得一提的是,設置光電場域並非來自良田,而是在四個地層下陷的鄉鎮區,以及被盜採砂石坑,利用閒地與荒地,變成重要的綠電設施,作為光電的運動公園跟球場。 此外,全國第一座浮動型光電廠也是在屏東,廠商用42天打造太陽能面板。 經過一番努力,屏東創造綠色奇蹟,2022年成為國內第一個民生用電百分之百使用綠能的縣市。 圖/屏菸1936文化基地。 美學奇蹟:新舊融合的建築美學 另一項奇蹟是在新舊建物的融合下,打造出許多年輕人拍照打卡的建築美學景點。 像是將日治時期的宿舍群改建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是目前全國最夯的打卡景點,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是台灣最美麗的圖書館,將舊菸葉廠逐步轉變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及將日治時期蔗渣的地坑,整治為屏東縣民公園,共獲得12座國際獎項,享譽國際。 來自屏東漁村,潘孟安年輕時拎著一卡皮箱勇闖世界,開拓國際視野,練就一身好功夫後,返回家鄉,他用8年的時間證明,即便無路也要找路,從逆境中出發,讓外界想到屏東,不只侷限於墾丁。 圖/屏東縣長潘孟安。 「期待下一個世紀的屏東,產業投資屏東,科學園區、產業園區進駐,讓屏東不再是遙遠的代名詞,屏東就是一個品牌,」雖然將於年底卸任,潘孟安猶原掛念家鄉未來的發展,因為「無論建設按左進步,有些代誌永遠袂變;心在哪,家就在哪,咱永遠站一起。」 (屏東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30年前就懂農業創生!酒糟牛教父薛承琛再出發,助地方小農打造永續牧場進行式 退休後愈老愈窮?專家建議5點理財斷捨離 謙虛過頭很矯情,得意忘形太臭屁?「被稱讚」時3種回應不尷尬 潘孟安屏東縣 訂閱遠見電子報每週一、四發報 首頁 時事熱點 社會 退撫新制三讀過關!明年7月後新進公務員改「確定提撥制」 文 / 中央社    攝影 / 張智傑 2022-12-16 瀏覽數 5,250+ 圖/公務員示意圖。張智傑攝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通過公務人員個人專戶制退休資遣撫卹法,規定民國112年7月1日以後初任公務人員的退撫新制,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並設立個人專戶,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於5月9日初審通過公務人員個人專戶制退休資遣撫卹法草案,但包括現職公務人員(舊制)能否轉換到新制等關鍵條文,在場立委未達成共識,因此保留交黨團協商。朝野黨團於13日、15日兩度協商,無法取得共識。 立法院會今天處理前,朝野黨團再度協商並達成共識,共同提出修正動議且三讀通過,當中並無現職人員可轉換到新制的規定。 此外,三讀條文規定,公務人員在任職期間,與政府共同按月撥繳退撫儲金費用,強制提撥費率為15%;其中由公務人員負擔35%,政府負擔65%,公務人員也可自願增加提繳金額到個人專戶,每月上限為5.25%。提繳退撫儲金費用,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收入課稅。 三讀條文規範,退撫基金管理機關應自行或委託金融機構或專業機構,設計不同收益、風險的投資標的組合,供公務人員自行選擇。 同時,為確保較不諳投資理財的公務員權益,三讀條文規定,如果公務員擇定風險最低的投資工具,政府保證其最低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由國庫補足。 本文轉載自2022.12.16「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政院拍板退撫新制!2023年7月初任公教人員改採「確定提撥制」 第二波公教年改來了!明年7月新進公務員強制提撥率為15% 退撫新制公務員立法院 不過,他話鋒一轉,「但我們不自怨自艾,從逆境中奮力向前,」他帶領屏東縣政府團隊用8年的時間讓屏東轉大人,創造許多奇蹟。 圖/看海美術館。 奇蹟一:清償近兩百億的歷史債務 「屏東是台灣中的離島」,潘孟安常對外戲稱,先天上的不良,像是國家重大的建設從來沒有到過屏東;因為交通不足,缺乏重大的產業政策,後天的失調,因此一直被視為農業縣。 潘孟安回想,2014年12月25日上任時,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地方縣市政府的財政狀況,屏東縣是處於「重度葉克膜級」,比在加護病房的患者還嚴重。 因此,屏東這8年來沒有發放生育津貼、敬老年金,但開源節流,撙節開支,還掉歷史共業,總計新台幣183億8300萬元債務,「債務結清後,讓身體健康,健步如飛。」 奇蹟二:最美的台灣燈會 潘孟安指出,在2018年之前,公務機關總是1加1小於1;屏東團隊希望是1加1大於2,2019年他們創造的奇蹟是成功舉辦最美的台灣燈會,而地點是在大鵬灣,一個沒有陸海空的公共運輸,鳥不生蛋的荒郊野外。 台灣燈會在屏東,從一開始不被看好的「疑問號」,到最後是令大家驚豔的「驚嘆號」,縣府上下將士用命,也激起公務員的凝聚力,建立城市的凝聚力與光榮感,讓在地人高喊:「我屏東我驕傲」。 尤其,改變過去30年來公部門舉辦燈會,結束後就拆除或遺棄,但屏東縣以永續的精神,將所有燈飾作為地標或送給國外延續燈會精神。 化危機為轉機:守住國境山海關 這3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遠在國境之南的屏東未能倖免,2021年6月23日起,在沒有醫療院所的偏鄉─枋山鄉,陸續出現10多起Delta病毒。 潘孟安指出,枋山鄉長達46公里,如何防堵強大的病毒是重中之重,他們採取精準疫調,擴大匡列,進行萬人篩檢及施打疫苗,微封村,並加強環境監測,在當時全世界因Delta病毒而採取封城或鎖國的政策下,屏東用19天成功守住國境的山海關,也是屏東的一項奇蹟。 圖/大武丁滯洪池。 綠色奇蹟:第一個百分百民生綠電的縣市 位在南台灣的屏東,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以太陽能光電莫屬,國際潮流為節能綠電,朝向低碳生活,這是台灣未來立於國際不敗之地。 屏東再次創造奇蹟,化腐朽為神奇。自2016年屏東加入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全球100%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聯盟」,設下「100%民生綠電」的階段性目標,同年成立台灣第一個綠能辦公室。 值得一提的是,設置光電場域並非來自良田,而是在四個地層下陷的鄉鎮區,以及被盜採砂石坑,利用閒地與荒地,變成重要的綠電設施,作為光電的運動公園跟球場。 此外,全國第一座浮動型光電廠也是在屏東,廠商用42天打造太陽能面板。 經過一番努力,屏東創造綠色奇蹟,2022年成為國內第一個民生用電百分之百使用綠能的縣市。 圖/屏菸1936文化基地。 美學奇蹟:新舊融合的建築美學 另一項奇蹟是在新舊建物的融合下,打造出許多年輕人拍照打卡的建築美學景點。 像是將日治時期的宿舍群改建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是目前全國最夯的打卡景點,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是台灣最美麗的圖書館,將舊菸葉廠逐步轉變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及將日治時期蔗渣的地坑,整治為屏東縣民公園,共獲得12座國際獎項,享譽國際。 來自屏東漁村,潘孟安年輕時拎著一卡皮箱勇闖世界,開拓國際視野,練就一身好功夫後,返回家鄉,他用8年的時間證明,即便無路也要找路,從逆境中出發,讓外界想到屏東,不只侷限於墾丁。 圖/屏東縣長潘孟安。 「期待下一個世紀的屏東,產業投資屏東,科學園區、產業園區進駐,讓屏東不再是遙遠的代名詞,屏東就是一個品牌,」雖然將於年底卸任,潘孟安猶原掛念家鄉未來的發展,因為「無論建設按左進步,有些代誌永遠袂變;心在哪,家就在哪,咱永遠站一起。」 (屏東縣政府廣告)

政院拍板!新建物屋頂設太陽光電、大推再生能源

為加速落實淨零轉型政策,行政院會今(8)日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擴大再生能源潛在場域,未來新建、增建及改建符合一定條件的建築物,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草案將送立院審議,修正條例通過後,依指定日期上路。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在會後記者會說明,再生能源發展是淨零政策重中之重,此次修正核心是要釋出更多再生能源潛能場域,並整合相關行政程序,朝一致、簡易及排除限制方向推動,完善相關氣候法規、加速開發綠能。 經濟部這次修法,針對4項再生能源釋出開發空間,包含修正小水力、離岸風電設置範圍定義、放寬生質能區位限制、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以及地熱發電程序再精進。 考量小水力發電設置在既有設施上,容易遇到二次施工問題,草案建議將小水力發電從過去附屬結合既有的水力設施,納入非專攻發展水力發電的建物。隨著離岸風力發電技術逐漸朝浮動式風機發展,草案也刪去離岸風力設置「不超過領海範圍」的文字。 圖/離岸風電、水力發電草案修正重點。行政院提供 另外,為強化屋頂型太陽光電推動措施,參考德國《柏林太陽能法》規範,自2023年1月1日起,使用面積超過50平方公尺的新建、增建、改建建築物,應設置覆蓋屋頂及屋頂淨面積30%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據此,經濟部提出,未來新建、增建及改建符合一定條件的建築物,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被問題政府是否已盤點全帶有多少新屋適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有關設置條件(建物規模、容量及受光條件等)以及可免除情形的認定標準(例如:廟宇、下水道、隧道等),後續會由內政部及經濟部另外訂定子法規範。 曾文生強調,未來屋頂設置的太陽光電設備屬於建物財產,產生的綠電可透過躉購制度賣給台電或私人,也可以自用,依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的收購辦法處理。 圖/行政院會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新建築物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行政院提供 為增進循環經濟,生質能發電相關規範將回歸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修正草案以「就近處理、減少集運」為主軸,放寬區位限制,業者可就近處理農業設施、工廠等剩餘農林材料,作為生質能料源。此外,也增加尋址彈性,減少料源集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與成本。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具有豐富地熱資源,為使地熱能探勘、開發申請程序及權責機關,有一致明確規範,並加速地熱能探勘、開發許可的審查,推動地熱能發電設備設置,草案新曾相關許可申請、程序審查等規定。為設置地發電設備而有申請探勘需求者,只要符合一定資格,可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地熱探勘許可,再由中央會同地方審查。獲得許可後,地熱能探勘期許可有效期間為2年,最多可有條件展延2年。若地熱能開發區和溫泉區重疊,事前須提出評估報告說明對溫泉業者的影響,並獲得許可始得開發。 圖/台灣具有豐富地熱資源,行政院會針對探勘、開發許可申請提出修正草案。行政院提供

煎熬與甜蜜都是印記 大聲說 我來自屏東

在潘孟安心中,屏東有著甩不掉的宿命,那就是肩負著全國糧倉的使命,致使屏東多數土地都被劃成農業用地,但是當年輕人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被迫北漂,農村只剩老弱婦孺時,面對著被大水淹沒的魚塭,還有破敗的農地,屏東的重建工作走到了十字路口,潘孟安想著,需要怎樣的大轉變,才能擺脫屏東宿命,注入活力與生氣呢? 堅定心方向 敢作為勇擔當 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有著上天的恩澤。依據國際上的統計,屏東一天日照時間平均4到4.5小時,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3小時,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所以八八風災後,屏東推行「養水種電」政策,輔導農漁民在荒廢的魚塭與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從種田改成種電。「養水種電」是屏東發展綠能的雛形,也是重大契機,但當時屬實驗性質,所以裝置容量不高。真正讓屏東太陽光電政策邁開大步向前走,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是2014年12月25日潘孟安上任縣長以後,他終於可以去實現16年前的夢想,只是這一次他借助的不是風力,而是陽光。 在屏東土生土長,潘孟安非常了解屏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嚴重性。他接任縣長時,屏東早已負債累累,財政上的拮据,被形容為不只住進加護病房,還裝上了葉克膜,所以他上任後就和團隊訂下目標,「不舉新債還舊債,建設更不能等待」,他要求縣府嚴守財政紀律,不能藏債於民,而要藏富於民。潘孟安言出必行,2022年底卸任前,他已經還了183億8,300萬元的債務,建設的步伐卻未曾停歇。 屏東的財政困窘,沒有限制潘孟安的想像,反到是激發出他的許多靈感。潘孟安說,「沒有錢有沒有錢的做法」,所以在執行四鄉鎮地層下陷區光電專案時,潘孟安獨創「零預算模式」,建立政策誘因、明確廠商義務、保障地主權益及強化民眾信賴四管齊下,由縣府作為綠能產業平台,透過行政契約保障地主權益,讓地主自願出租土地,參與建置太陽光電,以能源轉型活化既有土地,解決農村高齡化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問題。這個零預算模式後來也被複製到縣府各局處推動之太陽光電專案,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擴充縣府自有財源。 藉綠能產業 找到生存之道 2021年11月1日,國際論壇組織IAFOR(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於日本東京舉辦「第11屆亞洲永續發展、能源與環境研討會」,屏東縣以「邁向100%再生能源城市策略」為主題,是全台唯一入選受邀出席的城市,研討會中報告「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土地活化利用暨太陽光電發電業整體規劃發展計畫」時,特別強調縣府沒有編列任何預算的「零預算模式」,引發了日本東京大學、越南胡志明國家大學等與會者的熱烈討論,他們很難想像屏東非直轄市,竟不花一毛錢,就完成如此大的專案,不僅充滿創意且兼具可執行性,值得作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借鏡。屏東經驗,終在國際上發光。 為了翻轉屏東農業縣的形象,潘孟安創設單一窗口招商引資,鼓勵民間業者投資綠能產業,以形成產業聚落。但跟其他政治人物不一樣,潘孟安不跟業者有任何酬酢往來,他畫下紅線,縣府同仁必須嚴格遵守,但也要求不能故意刁難廠商,找業者麻煩,「如果廠商在施工上碰到困難,我們都要協助解決問題」,所以在很多太陽能業者心中,屏東是最友善的城市。 和時間賽跑 贏回光榮感 不過在整個太陽光電發展環節中,潘孟安念茲在茲的還是人的問題,這也是他施政的核心理念。來自農村,潘孟安深知農民之所以惜土惜財,是因為這塊地不論大小,都已經凝聚了好幾代人的情感,所以要農民拿地出來種電,一簽約就是20年,難免害怕最後土地不見了,會對不起子孫。也因為了解這種心理,潘孟安才會要求業者在與縣府簽行政契約時,必須提撥信託基金,「業者都怪我苛刻」,潘孟安說,保障農民權益是不能退讓的底線,在投資者眼中,一分地可能值不了多少錢,但站在農民角度,土地卻是代代相傳,價值自然不同。 如今綠能成績斐然,再生能源併網容量已達1GW,這個數字是潘孟安上任前的10倍之多,真正做到「自己的電自己發」。你若問潘孟安,屏東成功的祕密是什麼?他會告訴你,屏東是「惦惦地做、實實地做、憨憨地做」。 恆春半島的落山風不斷吹著,熾熱的陽光依舊普照屏東大地,潘孟安一步一腳印,達成了他年輕時的夢想,打造屏東成為綠能城市,讓屏東在人們心中留下永不抹滅的印記。 屏東綠電成功心法大公開,購書去>> 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37485

荷蘭、葡萄牙聯手打造能「追日」的飄浮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量大幅提高 40%

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陷入能源危機,促使歐洲各國加快能源轉型腳步,往再生能源大步邁進。好消息是,近期荷蘭創新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Proteus」證明了將漂浮太陽能電池板與追日系統結合有助於大幅提升發電效益。 荷蘭因國土面積狹小,早在漂浮式太陽能發電方面耕耘多年,據《BBC Future》,現在荷蘭有一座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廠,結合了追日系統,可以捕獲更多日光,產生更多能源。 該發電廠漂浮在荷蘭西南部湖泊 Oostvoornse Meer 上,擁有 180 個移動式太陽能電池板,總裝機容量為 73 千瓦峰值 (kWp)。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建造 Proteus 的葡萄牙公司 SolarisFloat 認為,這個小型裝置可以擴大規模以產生大量乾淨電力,而且最重要的是,無需佔用寶貴的土地。 「跟蹤太陽」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有哪些優點? Proteus 就像向日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位置一樣,它的面板每隔幾個小時就會緩慢旋轉,精確地跟踪太陽的路徑,盡可能捕獲更多日光。 漂浮的太陽能發電廠還解決了另一個困擾傳統太陽能的問題:當太陽能電池板變得太熱時,發電效益就會下降。因此懸浮在水上可以達到冷卻效果,讓太陽能電池板比陸上同類產品保持更低的溫度,維持一定的發電效率。 SolarisFloat 表示,透過合併漂浮太陽能技術與追日系統這兩種技術,與靜態陸地裝置相比,Proteus 可以將發電量提高多達 40%。 據《科技新報》,根據過去研究,比起一般的太陽能電池為單面受光,雙面受光的太陽能板,上下兩面太陽能板皆能照射到光,因此雙面太陽能可以增加 20% 發電效益,加速太陽能案場或屋頂太陽能回本。若將雙面太陽能再加上追日系統的話,能增加 35% 發電效益,平均電價可降 16%。 由於效率的提升,預計在 2022 年至 2030 年間,對太陽能追日系統的需求將以每年 16% 的速度增長。 哪些國家正在投資漂浮太陽能發電廠? 為對抗氣候變遷,世界各國紛紛以 2050 年淨零排放作為目標,並努力發展再生能源。對於土地面積狹小、人口密集的國家來說,漂浮太陽能有一大優點,那就是不佔用陸地空間。 SolarisFloat 的首席技術工程師 Antonio Duarte 表示,全世界的再生能源產量都將增加,不過,水上太陽能裝置將比陸地上的增加更多。「因為土地正在成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資產。」 傳統的太陽能農場經常因其佔用大量土地空間而受到批評,這些土地本來可以用來耕作,或者種植吸收碳的樹木。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表明,太陽能需要大量空間,至少是燃煤電廠的 40-50 倍,是天然氣的 90-100 倍。 環保人士還擔心陸上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有害影響,尤其是那些建在物種豐富地區的發電廠。 因此,在水面上建造漂浮太陽能發電廠是避免佔用土地的明智作法,同時還可以利用閒置的湖泊和水庫。例如日本和新加坡等人口稠密國家,由於可用土地有限或土地價格非常昂貴,正在大力投資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廠。 台灣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嗎? 如何在多變的天氣條件下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向來是再生能源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過,將浮動太陽能與現有水電基礎設施相結合或許有機會發揮再生能源發電的巨大潛力。 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 (Seris) 副首席執行長 Thomas Reindl 表示:「你可以在白天使用太陽能,在晚上使用水力發電,如果你以巧妙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原則上你可以將水庫用作巨型電池。」 那麼同屬地狹人稠國家的台灣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嗎? 其實台灣產業在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上具有技術上優勢,據《環境資訊中心》,我國首座浮動型太陽能光電廠位於屏東大武丁滯洪池上面,於 2016 年 2 月啟用,負責該水上太陽能浮動基台的旭東環保科技公司就是國內廠商,它將早期製造養殖漁業浮台的經驗運用於太陽能的浮動基台。 雖然台灣多颱風,東北季風強勁,看似不適合發展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不過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蘇金勝表示,水面式太陽能板的下方有浮桶,可隨水位上下,位置會有錨定,不必擔心被風吹跑。但地點的選擇則需多方考量,水利署副署長賴建信表示,水庫規模 、日照條件、水庫在地環境、水文特性(水位變化、降雨、蓄水、豪雨)都必須納入考量,以不影響水庫正常運作為原則。 若將漂浮太陽能發電廠結合追日系統,大幅提升發電效益,或許台灣也可以將水庫作為巨型電池。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BC Futurepopsci環境資訊中心。首圖來源:solarisfloat

支援英國冬季供電歐洲最大儲能廠上線

由 Harmony Energy 和 FRV 共同開發的 Pillswood 儲能廠位於英格蘭東約克郡,採用特斯拉的 Megapack 電池儲能系統,最多可儲存 196MWh 容量,足以為大約 30 萬戶家庭供電兩個小時。 不過計畫主要是提供電網平衡服務,目標是讓再生能源逐漸取代化石燃料。且該儲能廠也鄰近世界上最大離岸風電場 Dogger Bank A 和 B 共同連接點 Creyke Beck 變電所,能用來調度並儲存離岸風電,預計 Dogger Bank 第一階段將在 2023 年夏季投入。 原先 Pillswood 投入營運的時間會再晚一些,按照特斯拉建置規劃,原定 2022 年 12 月和 2023 年 3 月分兩階段營運,但時程加快,都在本月開始通電,希望可以支援今年的冬季供電。 Harmony Energy 總監 Peter Kavanagh 表示,Pillswood 是歐洲容量最大的電池廠,對 Harmony Energy 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未來還會再繼續部署 5 座類似的儲能廠。 未來這座電廠也將透過特斯拉的能源交易平台 Autobidder 營運,過去 Harmony Energy 跟 FRV 合作開發的兩座儲能廠 Holes Bay 和 Contego,也是由 Autobidder 管理。 Kavanagh 補充,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意識到,讓儲能廠在冬季來臨之前通電的重要性,感謝特斯拉、G2 Energy 和 Northern Powergrid 在地緣政治、全球供應鏈頗受衝擊的背景下,還可以滿足提前交付的需求。 Harmony Energy Income Trust Brings Europe’s Largest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Online (首圖來源:Harmony Energy) 本文來自:支援英國冬季供電,196MWh 歐洲最大儲能廠上線 | TechNews

電池儲能系統專案驗證三部階段

儲能系統之鋰電池「熱失控」時難以撲滅之特性,及國際間多起鋰電池儲能系統發生火災事故,亟需訂定相關規範或標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推動戶外電池儲能系統自願性產品驗證(VPC),以三階段驗證保障儲能系統安全。標準局 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等再生能源,皆須搭配儲能系統才可穩定發電。然而,儲能系統之鋰電池「熱失控」時難以撲滅之特性,及國際間多起鋰電池儲能系統發生火災事故,亟需訂定相關規範或標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推動戶外電池儲能系統自願性產品驗證(VPC),以三階段驗證保障儲能系統安全。 標準局積極瞭解民間企業對於儲能系統安全驗證之需求,參考國際標準及國際間驗證做法提出驗證方案,並透過五場次說明會協助企業瞭解驗證制度之執行及釐清相關驗證規範要求。 藉由第三方之法人驗證團隊提供驗證服務,以強化儲能系統安全,三階段驗證內容分為建置前之「設計審查」、竣工後之「案場審查」及每二年之「定期試驗」,除儲能設備安全標準檢測外,亦要求儲能系統先取得電機技師及消防設備師之簽證,才能通過標準局審查。 「設計審查」階段:在儲能案場建置前,由第三方驗證機構確認案場設計及規劃使用之零組件是否符合驗證規範要求,經標準局審查符合後,業者即得依其設計進行案場建置,以保障儲能案場設備之安全性。 「案場審查」階段:在儲能案場建置完成後,由第三方驗證機構進行案場安全性評估及現場安全試驗確認是否符合驗證規範要求,複經標準局審查符合後核發驗證證書,以確保儲能案場運轉安全。 「定期試驗」階段:因應儲能系統使用之生命週期長,為持續保障儲能案場運轉安全,每二年透過第三方驗證機構進行安全性評估及現場安全試驗,確認儲能案場是否仍符合驗證規範要求,以降低經年使用之儲能案場發生事故機率。 標準檢驗局除了藉由推動「電池儲能系統專案驗證」供業者作為儲能系統設置之依循規範外,亦持續關注國際儲能發展趨勢並滾動式檢討修訂定相關規範,在提升儲能系統安全同時協助在地企業接軌國際。 本文來自:標準局實施「電池儲能系統專案驗證」 三階段保障安全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COP27決議啟動氣候賠償基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OP27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為遭受氣候災害重創的國家提供「氣候賠償基金」,然而「哪些國家該向氣候賠償基金付款」的爭議仍被推遲至明年的會談決議;另外,除了氣候賠償基金之外,其餘減少碳排、減緩暖化的措施無革新,包含馬爾地夫在內的多個國家代表隊此感到遺憾與失落。 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昨(20)日閉幕,原先富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談判陷入僵局的「氣候賠償基金」協議通過,富裕國家負起歷史上造成嚴重氣候變化的責任,並補償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開發中國家,協助處理氣候災難。 COP27最終決議:啟動氣候賠償基金 據聯合國新聞稿,COP27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為遭受氣候災害重創的國家提供氣候賠償基金;各國政府做出了開創性的決定,建立新的資金安排和專項基金,以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損失和損害;各國政府同意成立「過渡委員會」,將在明年COP28會議中針對實施新的資金規劃和基金提出建議。 《半島電視台》報導,雖然會議批准建立氣候賠償基金,以幫助開發中國家承擔風暴、洪水、熱浪、飢荒等氣候災難造成的損失、損害,然而該基金的部分「爭議性問題」仍被推遲至明年的會談,屆時將由過渡委員會為各國提出建議,並在COP28氣候峰會中採納。 這些爭議及過渡委員會應提出的建議包含「確定和擴大資金來源」,這將會影響哪些國家該向氣候賠償基金付款等棘手問題。 《半島電視台》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對此表示:「氣候賠償基金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若氣候危機已將一個小島國從地圖上淹沒,或是將非洲國家全變成沙漠,氣候賠償基金便不是辦法,世界各國仍需要進行更大的變革以減緩氣候造成的傷害。」 COP27最終宣言:緩解碳排、控制暖化、能源轉型 據聯合國新聞稿,聯合國氣候變化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Simon Stiell)於閉幕會議提醒各國代表,若各國政府持續實施當前的氣候與能源政策,至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將上升2.5度C;若要控制在1.5度C之內,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2010年的水準必須至少減少45%。 另外,COP27啟動緩解工作計畫,目的是為了緊急擴大緩解目標及其執行程度;至2030年前每年至少舉行2次全球對話,同時也要求各國需要2030年底重新審視並加強執行氣候目標,逐步減少燃煤發電、淘汰高碳排的能源。面臨全球氣候、能源危機的關鍵10年,各國應加速發展並過渡至可再生能源,改造能源系統,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對於氣候賠償基金以外的COP27最終宣言,許多官員並不算滿意。《半島電視台》報導,馬爾地夫環境部長阿米納肯.肖納(Aminath Shauna)申明,馬爾地夫只比平面高出一公尺,溫度每上升1度、海平面上升1毫米都將威脅生存,「我們在過去兩週明確表示『減少碳排』是我們COP27的核心目標,很遺憾我們並沒有如願。」 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提到:「看到姍姍來遲的緩解措施和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的政策遭到許多排放大國和石油生產國阻撓,真是令人沮喪。」法國能源轉型部長尼格尼斯.潘尼斯-魯納赫(Agnes Pannier-Runacher)也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放棄化石燃料方面未取得進展感到失望與遺憾,但仍強調1.5度C在能源危機背景之下重申很重要,「1.5度C的承諾對我們來說是一條紅線,我們沒有放棄這個目標,我們繼續努力。」 新聞來源 COP27 Reaches Breakthrough Agreement on New “Loss and Damage” Fund for Vulnerable Countries(UNFCCC) Historic ‘loss and damage’ fund adopted at COP27 climate summit(AL JAZEERA)

漁電共生台西基地示範漁業養殖綠能加值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5日電)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今天併聯啟用,光電魚塭正式運作,10餘家業者申請進駐,預期每年發電1236萬度,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積極朝向「養殖為本、綠能加值」雙贏目標邁進。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配合能源轉型政策,今天舉辦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併聯啟用暨技術服務團授旗典禮,是當地第一個由官方帶頭示範的漁電共生基地,陳吉仲、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漁民團體和多家綠能廠商參與。 陳吉仲指出,台南七股與雲林台西規劃建置總面積廣達20公頃的漁電共生育成基地,提供綠能業者與農企業進駐,目有10餘家業者申請長期進駐,促成總投資額達新台幣5.5億元,養殖物種包括白蝦、虱目魚、金鯧等10多種高經濟魚貝類。 陳吉仲指出,進駐業者的光電板裝置總容量約10.08MW(百萬瓦),預期每年產生1236萬度電,減少約6290噸碳排量,相當於16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存量。 劉建國強調,漁電共生可以讓養殖漁業收入增加,國家能源政策到位,台灣是亞洲地區水產養殖研究重鎮,育成基地實驗成果累積,對全亞洲有意建置漁電共生生產場域的企業、能源業者或政府相關單位,極具參考價值及成為淨零減碳的示範場域。 陳吉仲表示,水試所針對漁電共生,包括地面型和設施型做相關育成基地,具體達成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的目標,還有淨零排放、打造漁電共生的示範場域的成效。 水試所指出,未來將以育成基地作為漁電共構創新養殖產業的先驅據點,將設施型漁電共生試驗案場陸續擴展至台東知本、彰化鹿港及澎湖馬公等地。 水試所同時將進一步結合綠能(太陽能)、智能(資通訊技術)、節能(水循環利用)三元素,建構永續、友善、韌性與智慧化生產模式,促進養殖產業轉型升級,並帶動綠能產業的成長共榮。(編輯:陳清芳)1111115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15日在雲林縣台西試驗場,舉辦「漁電共生台西育成基地併聯啟用暨技術服務團授旗典禮」,並由綠能業者現場導覽解說設施運作及養殖情況。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1年11月15日 本文來自:漁電共生台西基地啟用 示範漁業養殖綠能加值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經部「光儲合一」競標結果出爐

經濟部推動太陽光電案場設置儲能系統,意即所謂「光儲合一」,提升供電彈性。能源局今天公布111年度開標結果,共7家業者獲配儲能系統容量,合計達70.6MW。 經濟部4日上午辦理「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111年度競標及容量分配開標作業,本次共有8家業者投標,根據開標結果,7家業者獲分配儲能系統容量、合計達70.6MW,且當中有6家規劃增設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合計達110.95MW,另有1家規劃釋出饋線容量1.5MW。 經濟部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本次參與競標的申請人資格需為太陽光電發電業,且其儲能系統需規劃設置於已取得電業籌設或完工併網的1MW以上的第一型太陽光電案場。本次投標業者共8家,其中1家因價格高於底價未得標,因此共有7家得標。 經濟部強調,推動太陽光電結合儲能設置,不僅能將部分電力提供夜間用電需求,儲存的電能也可供台電公司調度,提升電網穩定度,並且還能適度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以利建置更多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具有多重效益。 經濟部說,未來將持續滾動式調整推動作法,並帶動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產業加速發展。(編輯:黃國倫)1111107 本文來自:經部「光儲合一」競標結果出爐 7家業者獲配70.6MW | 產經 | 中央社 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