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wecc@gmail.com

About coc.wecc@gmail.com

This author coc.wecc@gmail.com has created 359 entries.

再生能源與生態共存!離岸風機開發商啟動鳥類調查

台灣積極推動綠能,其中斥資940億興建的雲林離岸風電預計明年(2021年)將能全線運轉,不過有生態環保專家擔心,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負責此開發的德商能源公司,特別委託國内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跨國合作,進行鳥類調查,未來將導入AI技術提高監測。 黑壓壓的鳥群,有如一條黑龍在海面上方,蔚為奇觀,候鳥過境該怎麼飛以及遷徙路線,會不會影響到風力發電機組?負責雲林離岸風電的德國開發商,委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啟動大調查。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過去我們努力在做天氣觀測跟預測以外,也針對鳥類的飛行路徑,用科學方法來做出觀測,比方說用AI來做影象辨識,用夜間用紅外線熱影像來做判斷」。 整排離岸風機在雲林外海,斥資940億興建的風場預計明年將能全線運轉,但有生態環保專家擔憂,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台灣過去沒有詳盡的鳥類遷徙資料,只不過是一個大方向,這次是可以即時的,甚至鳥有沒有碰到風機,都可以很清楚知道,所以這個算是亞太地區最大風場第一個生態案例,我們希望它可以成功,未來會用到很多台灣本地AI人才,或是鳥類人才、氣象人才一起合作」。 為了調查鳥類,這回德商和國內民間天氣公司合作,以3年近7000萬的預算進行調查,希望在發展再生能源下,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蔡英文新任期,擬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總統蔡英文 20 日就任第二任期,將以「面對全球政經結構變遷」為主題發表就職演說,在產業經濟方面,將強調建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含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發展結合 5G 時代 / 數位轉型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及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與戰備產業,目標是要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關鍵力量。 蔡英文 20 日上午 10 時將發表就職談話,產業經濟方面,她指出,未來 4 年將在 5+2 產業創新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一是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將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優勢,成為下世代資通訊基地;二是發展結合 5G、數位轉型和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三是接軌全球的生物和醫療科技產業;四是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和戰略產業,進軍航太產業,五則是將加速綠電和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蔡英文表示,過去 4 年台灣已成為國際再生能源的投資熱點,未來 4 年希望成為亞太綠能中心;六是建構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和戰略物資產業,確保國內關鍵民生戰略物資生產,把國內對關鍵物資的需求,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建立國家隊打造國家品牌,讓口罩、醫療物資等產業鏈,在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中占有地位。 而兩岸關係部分,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將重申先前勝選時演說中的八字箴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並將再度強調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現狀的做法,兩岸事務將會循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

廢棄太陽能板回收有解 預繳處理費掌握流向

各地廣設太陽能板,回收問題備受關注,經濟部能源局去年底修訂「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申設太陽能板業者要繳交模組回收費用每瓩1千元,這筆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將能補助未來太陽光電廢棄物的處理費,目前全台已有多家合法清運廢太陽能板的業者,也有3家取得許可的廢太陽能板處理廠,回收體系逐漸建置。 台灣現在退役廢棄太陽能板還不多,但環保署推估,以每片光電板使用20年後除役計算,2035年太陽光電廢棄物恐將達10萬公噸,環保署委託民間組織建立廢太陽能板回收清除體系,也設置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案場設置者去年底開始可自行上網登載資料及設置光電板的序號,作為未來廢棄物處理認證的依據。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是姜暭先說,回收管理系統登載是要掌握未來發電過的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期程,並追蹤流向,這些登記的廢太陽能板以後都要走向回收再利用,而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就可支付相關清除處理補助,避免退役太陽能板被隨意棄置。 姜暭先也說,目前產出少數的廢棄太陽能板暫置業者廠區,須到一定規模再派車載去處理,目前台灣已有180家合法清運商拿到載運廢太陽能板模組(D2528)的權利,有3家回收處理業者已取得廢太陽能板處理許可,近期會再增加2到3家,未來廢棄太陽能板更具規模,會有更多處理廠。 彰化縣政府環保局長江培根說,依能源生命週期來看,太陽能光電屬於相對乾淨的綠色能源,目前台灣已有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技術,可以乾式、濕式或熱處理等技術取得模組中的有價物。 姜暭先表示,太陽能板有8成以上材料可回收再利用,主要要有細部分解能力,一般太陽能模組由玻璃、金屬、鋁框、塑料以及太陽能電池等組成,玻璃上貼有塑膠薄膜要透過技術將熱值分離下來回收,玻璃絞碎後可作為為粒料用在柏油路面等再利用途徑,太陽能電池送到金屬回收場,銀膠、鋁膠取下都有價,其他矽混合料可提供給需要純矽的產業再利用。

首波 1 億度綠能轉供啟動,未來台電更可為綠電交易平台供 8.4 億度綠電

隨著政府相繼修正《電業法》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台灣已全面開放再生能源透過直供、轉供及再生能源售電業自由買賣,如今台灣首波綠能轉供案已啟動,促成包括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等 13 家業者,預估年交易可超過 1.1 億度綠電,同時台電今日也宣布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未來更可挹注 8.4 億度綠電。 《電業法》修正案在 2017 年初三讀通過,開放再生能源業者以直售電力給消費者,有助推動能源轉型並促進電業多元供。而 2019 年中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也修正完成,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從現在的 6% 增加到 20%,綠電裝置目標則是 27GW,除此之外,另一重點則是用電大戶得購買一定容量的再生能源、儲能設備,也可以用購買憑證或是代金的方式,有望帶動 600 億元的綠電投資。 而現在台灣首波綠電交易已經啟動,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出,已經促成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大江生醫、正信不動產、台灣艾貴能源、曄恆能源、富崴能源、得禾能源、鴻元工程、南方電力、瓦特先生及富威電力等 13 家再生能源需求、供給及售電業者,共有 5 座、90.4MW 太陽能容量,估年交易量可超過 1.1 億度,約等於 11 萬張憑證。 同時台電也表示,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已獲核發,將透過銷售自建綠電,活絡台灣綠電市場交易,估計全年可為綠電交易平台挹注 8.4 億度綠電,成為目前全台最大綠電供給者。台電近年也積極開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除了彰濱光電、彰工風力等大型案場,也有在火力發電廠、變電所等地建設綠能,未來也會持續推動台南鹽田光電場、離岸風電等開發計畫。 台電進一步指出,2019 年 11 月已獲經濟部同意,新增「再生能源售電業」營業項目,2020 年 4 月獲能源局核發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並預定於今年 5 月股東常會提案審議,待章程變更及營利事業變更登記後,就可在標準檢驗局規劃的「綠電交易平台」上開始銷售綠電。 至於先前已經與台電簽訂躉購費率的業者,台電指出,將以「不影響全民電價」及「風險攤平」之原則與業者進行協商,目前已經與 5 家業者終止契約,為來也會持續辦理轉供相關事宜。 新聞轉自:https://technews.tw/2020/05/06/mns-taipower-green-enery/

綠電系統消防演練「電」定救災新觀念

太陽光電如何兼顧永續維運與防範火災、地震是重要的安全議題。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兩家廠商配合花蓮縣內各單位的消防人員,4日於花蓮縣鳳林鎮環保科學園區旁舉辦太陽光電設施消防講習。課程中除了對太陽光電併聯系統之設計、架構、線路配置進行解說,也對於天災或事故現場如何關閉太陽光電系統、太陽光電板直流電纜斷路程序及滅火器種類選用等進行實務演練。 辰亞能源公司指出太陽光電系統若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就會有電壓與電流產生,救災的第一時間切勿貿然使用水線射水搶救,滅火行動盡可能使用乾粉或氣體藥劑,另外也要注意建築物、斜屋頂或外牆太陽能板碎片掉落危險。 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白益豪主任表示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在受到火災或遭遇鄰接物熱輻射的影響下,容易產生短路電流,這對於執行救災的消防人員可能產生感電危害,期盼能藉由平時落實訓練,使第一線救災人員掌握搶救重點。

廢棄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終於上路 3月底首批處理 片片都要登記

廢棄太陽能板棄置路邊、田間的照片重創綠能形象。喊了很久的太陽光電回收處理體系終於上路,2.75噸、50片因使用年限過長而淘汰的光電板,在3月27日依據環保署訂定的回收標準程序,運送到合格處理商金益鼎進行回收處理。 回收處理體系由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手推動。能源局於2019年起就向光電設備設置者預收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環保署建立相關處理體系與稽核,回收工作則由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負責。每一片的模組序號經查符合案場設備登記後,安排符合清運與處理資格的業者回收處理。 由於處理費已經預繳,回收階段不用再繳錢,大幅降低被惡意棄置的機會。環保署提醒,任意棄置或經由不合法管道清除處理,最高可罰鍰300萬元。 首批3月底上路   三家業者加入回收體系  太陽能板的生命週期約在20-25年左右。環保署預估,目前一般汰換或因天災產生的廢棄物約占設置量0.5%左右。全面更新的汰換潮則在2023年後達1萬噸,2035年達10萬噸。雖然目前回收處理量並不高,但廢太陽能版被惡意棄置重創產業形象,讓能源局、環保署、業者加速建置回收處體系。 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暤先表示,目前符合可清除、處理「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共三家,分別是金益鼎、東鋐國際、世裕金屬,預計近日會再增加2-3家。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將優先選擇回收再利用率高廠商,例如,能進行分解回收的廠商就會比用掩埋處理的廠商更好。 姜暤先解釋,第一批的光電廢棄物是老舊汰換的光電板,屬早期產品,重量較重。處理方式是先拆解鋁框跟接線盒,由台灣再處理,其餘粉碎後運送到日本處理。粉碎物在鑄銅過程中可進一步分離出貴重金屬與其他物質,作為煉銅的造渣劑。由於國內沒有煉銅業,才選擇運送日本。未來在台灣處理,會有不同的做法。 姜暤先說,要有每月100噸至200噸的廢棄光電板才足以支撐起一家專門處理太陽能回收的工廠。目前這三家太陽能板回收廠商也處理其他廢棄物,沒有經濟規模的疑慮。 雖然廢棄物回收有價,但處理過程也要付出成本,成為影響廢棄物是否進入回收體系的關鍵。姜暤先表示,如果回收所得很高,大家就會搶著要光電板,但目前還達不到這種狀況,因此由能源局預收每瓩1000元的處理費補助業者。以目前300瓦光電板約重18公斤計,等同每公斤補助16元。隨著發電效益不斷提升,一樣重量的光電板可以發出更多電力,所需處理的廢棄物也會變少。 比對模組序號  確保每片進入回收體系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解釋,每一片光電板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都有專屬的模組序號,光電案場設置時就要登記每一片模組序號。當光電板需要廢棄回收時,民眾或業者要先到「廢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登記模組序號、形式及數量,確保每一片排出都對應到個案場的設備登記,符合回收處理資格。累計達50片後,會安排車輛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環保署解釋,要累計達50片的原因是每片模組重量都很重,而且運送過程要符合規定。如果是小型住家屋頂廢太陽能板,則沒有數量限制,一樣會免費協助處理。 能源局從2019年預收處理費,放入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再撥給環保署。預估首年可徵收2億元。對於2019年以前沒有預繳處理費的光電板,廢管處科長邱俊雄說明,回收體系會一併處理,不會只處理有繳錢的光電模組,確保所有「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盡早進入回收體系。 新聞轉自:https://e-info.org.tw/node/224314

解決地面光電爭議 「環境與社會檢核」1.0版出爐 南部縣市與自願業者先試辦

知本濕地光電、鹽田光電、魚塭光電等地面型光電頻頻惹議,被指破壞生態、影響居民生計,光電業者承擔罵名、政府地面光電進展受阻。為找到有效的溝通模式,經濟部擬推出「環境與社會檢核」。經數個月討論,本月15日達成檢核內容共識,下一步將進入示範計畫階段。已有地方政府與廠商表達參與意願。 與環評不同的「環境與社會檢核」 李君禮:有如快篩機制 「環境與社會檢核」1.0版的實施對象以地面型光電為主,檢核項目包括資訊公開、鄰近地區的生態環境影響、案場對土地所有人、居住人、或經營者、勞工的權益影響、原住民事前的知情同意權等。 至於面積或裝置容量多大的案場應實施「環境與社會檢核」,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回應,現階段會先由縣市政府示範,看怎麼調整,之後可能會有2.0版、3.0版,等過程順利才會擴大實施。「沒有時間表」,現階段也沒有特定對象,沒有規範誰一定要做。 為避免外界將「環境與社會檢核」擴大解讀為「環境影響評估(環評)」,李君禮強調這是一個「快篩機制」。地面型光電原本就避開環境敏感區,但實務上,還是產生環境或社會爭議。其中有真問題,也有假議題。藉著檢核機制,找出真問題。對光電業者而言,也可藉此評估要付出時間成本處理,或是放棄,等於是投資風險評估。 政府:檢核表內容達成共識  示範案例先行  蔡政府力推再生能源,原定2025年光電目標20GW,其中屋頂型3GW、地面型17GW。但屋頂型進展順利,2019年就提前達標,目標調升到6GW。反觀地面型頻頻遇到抗爭,至今僅0.79GW,目標則調降至14GW。 去年8月,在漁電共生爭議中,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親自到台南七股與漁民溝通,已經在思考納入生態檢核機制。經多場會議溝通,15日達成初步共識。 從過往經驗取經,例如七股魚塭光電的的黑面琵鷺與鳥類棲地,與承租魚塭養殖漁民的工作權問題;知本光電地屬台東知本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有濕地生態跟原住民同意權問題,「環境與社會檢核」包括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環境衝擊檢核、社會影響檢核三大項。 李君禮表示,15日達成的共識是一階段的開始,接下來要找合適的示範案場。原則是政府先做一遍,看可不可行,但廠商自願的話也不排除。至於示範案,目前台南、屏東、嘉義都有可能,除了地方政府找地外、也要看廠商進駐的意願,才能反映真實情況。 光電業者:樂觀其成 爭議兩敗俱傷 對光電業者而言,進行「環境與社會檢核」可能會增加時間或成本,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江一志卻表示,「樂觀其成」。 他解釋,曾有光電投資案因在地民眾或環境團體抗爭,而被迫暫停、甚至取消,蒙受很大的損失,可說是兩敗俱傷。如能在前期投入相對小的金額,先評估可行性,對業者也是有好處。 江一志也坦承,開始討論的時候,部分光電業者擔心「環境與社會檢核」會被無限上綱到類似環評等級,但在討論過程中,次長曾文生適度反映各方的聲音,找出民間團體與業者間的平衡點。 他感慨,雖然投資的目的是營利,但會投入太陽光電,就是因為這是相對環保的能源,希望對環境、對社會有承諾。 環團:非阻擋發展 溝通平台有助釐清爭議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表示,在最後階段,討論的重點放在「環境與社會檢核」應實施的「鄰近區域」怎麼定義。考量有些案場地處的村里未必是最靠近的村落,最後認定資訊公開的範圍應該村里與最靠近村落。在生態調查上,則以案場邊界往外延伸一公里範圍為主。 此外,「環境與社會檢核」的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也與過去不同。李翰林說,考量過去的說明會、公聽會型態討論無法聚焦,這次提出兩階段模式。先收集課題,了解地方民眾與環境團體關心的議題,之後再辦理說明會,如此可針對問題討論,前題則是資訊先公開。 他表示,環團並非全然反對地面型光電,從過去的經驗發現,爭議來自缺乏釐清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機制。「環境與社會檢核」是一個溝通、對話的平台。希望藉此釐清問題,並讓民眾表達意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聞轉自:https://e-info.org.tw/node/224079

全球PV發電容量達583.5GW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的調查,截至2019年底,全球併網太陽能(PV)發電容量達到580.1GW,其中離網 PV 發電容量達到3.4GW。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已達到2,563.8GW,其中水 力發電貢獻了1,310.9GW的主要來源,其次是風力發電的622.7GW。 以2019年來說,國際再生能源署表示,全球安裝了176GW的新再生能源發電容量。除了水力發電與風力發電外,包括太陽能與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在內的太陽能裝置量略落後於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586.4 GW,CSP 占總量的6.27 GW,而併網太陽能發電占580.1GW。以地區來看,亞洲是世界上太陽能發電容量最大的地區,累計裝機容量為330.1GW。中國大陸是亞洲最大的市場,累計裝機容量為205.7GW,其次是日本61.8GW、印度34.8GW,以及韓國的10.5GW。 截至2019年底,歐洲已安裝138.2GW的太陽能發電容量,其中歐盟已安裝 129.8GW。德國仍是歐陸最大的市場,累積發電容量為49.9GW,其次是義大利的20.9 GW、英國13.3GW、法國10.5GW,還有西班牙為8.6GW。在北美地區,同樣統計到12月底,北美的併網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68.2GW。其中美國安裝了約60.5GW,墨西哥安裝了4.8GW,加拿大安裝了3.3GW。 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太陽能併網發電量達到2.1GW。該地區最大 的市場是宏都拉斯511 MW,多明尼加293MW,巴拿馬242MW,以及薩爾瓦多237 MW。在南美,最大的市場是智利和巴西,累計發電容量分別為2.6GW 與2.4GW,整個南美大陸的累計太陽能發電容量為6.46GW。在中東,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5.14GW。該地區的太陽能發電冠軍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以色列,分別擁有1.7GW和1.1GW的累計安裝量。 光電協進會指出,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資料,到2019年底,非洲的累計總量達到6.36GW。大洋洲的累計總容量達到了16.23GW,其中以澳大利亞的 15.9GW最高。若以新增發電容量來看,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新增PV容量為 97.1 GW,而中國大陸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擁有約30GW的新安裝太陽能發電量。截至12月底,亞洲整個年度新增容量約 56GW,歐洲和北美則分別安裝了19GW與11.2GW。非洲與中東也分別部署了約1.2GW與2GW的發電容量。 另外國際再生能源署統計離網太陽能發電方面,截至2019年底,離網太陽能累計發電量達到3.43 GW。亞洲仍然是離網太陽能發電的領先地區,已部署 1.91GW。印度、中國,以及孟加拉為前三名,發電容量分別為1.1GW、394 MW,以及209 MW。離網太陽能發電的其他全球熱門地點包括非洲,其安裝的發電容量為997MW,其次是中東的299MW。 新聞轉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09001631-260410?ctrack=mo_main_rtime_p05&chdtv

10種改變 看懂武漢肺炎正對能源、氣候變遷造成什麼影響

武漢肺炎正在顛覆我們所知的世界,甚至改變我們消耗能源和因應氣候變遷的方式,而大多數的變化都不是好事。 現在有五個變化正在發生: 碳排降低 由於全球經濟疲軟,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下降。這並不是說武漢肺炎也有優點,而是像一個人因生病而瘦下來,一個危機的副產物,而且會復胖。 實際上,自工業革命以來,除了在經濟危機期間碳排放短暫地下降外,全世界的排放量從未真正減少。這些事件僅說明了,以經濟上永續的方式減少排放有多麼困難。 石油業崩潰 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業本就面臨股價探底和氣候變遷的壓力,如今狀況更失控。三個因素正在結合起來: 供給充足。武漢肺炎破壞需求,使主要經濟體停擺。為了因應前兩點,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打起供給和價格戰,使價格進一步下跌。 許多較小的公司可能會破產或大幅萎縮,而較大的製造商可能因投資再生能源而獲得更多價值。 運作方式:過去石油的投資報酬率比再生能源好。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企業研究總監瓦倫提納.克茲馬(Valentina Kretzschmar)說:「但現在,投資石油跟天然氣計畫根本毫無利潤可言。」 再生能源供給和稅務問題 風能和太陽能公司警告,由於全球邊境關閉以及相關的經濟放緩,供應鏈將受到阻礙,導致稅收不確定。 能源消耗模式改變 根據休斯頓能源分析公司Innowatts的資料,所有人在家工作最終將節省建築物的能源消耗。 從數字來看,該公司預測,美國的日常住宅使用量將增加6%~8%。教育和商業建築的需求將分別下降30%和25%,足以抵消家庭能源使用的增長。 環境倡議中斷 環境行動人士比爾.麥基本(Bill McKibben)上週坦言,線上基層環保運動的效果不如實體群眾集會和抗議活動。 話雖如此,部分團體正逆勢成長。數位宣傳平台Phone2Action的使用量大增,其客戶來自各種組織和企業、包括環保和能源產業。 過去一週,該平台上有超過100萬人發送超過230萬則訊息給國會。但上個月同一段時間,僅有大約15萬人發送29萬條訊息。 五個變化將隨著時間發酵: 綠色課程 現在我們都在學習開遠端會議、小組討論和其他工作方式。一旦企業培養出這些習慣,就算我們恢復正常工作和旅行,這些變化可能會對我們的能源使用方式產生長久的影響,尤其是在運輸方面。 經濟衰退的憂慮 隨著世界陷入衰退(可能比大蕭條還慘),氣候變遷等長期問題可能反而開倒車。已經有兩個跡象出現了:中國正在考慮放寬對汽車污染的規定,彭博社稱這是走氣候回頭路。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上週表示:「武漢肺炎轉移了全球對氣候變遷的注意力和資源。」 振興方案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是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將乾淨能源納入經濟振興方案最不遺餘力的機構之一。 到目前為止,這件事都還沒有發生,但是再生能源也是眾多受創產業之一,要求政府透過任何刺激方案紓困。美國民主黨也呼籲用氣候變遷條件來協助航空公司紓困。 更加弱化多邊主義 在武漢肺炎爆發之前,全世界就已經開始變得民族主義了。現在,各國在處理武漢肺炎帶來的國內問題時,都是關閉邊境、專注在國內事務。這對產油國影響特別強烈。 「(氣候外交)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世界各國將變得更難達成共識。」克茲馬說,「對於將受到油價暴跌影響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尤其如此,他們的收入將大減。」 美國選舉 如果川普連任,任何重大的能源和氣候政策仍然不太可能推得動。 但如果民主黨呼聲最高的喬.拜登(Joe Biden)勝選,他很可能照歐巴馬政府處理2008年經濟危機的方式應付經濟衰退。 彭博新能源財經美洲區負責人埃森.辛德勒(Ethan Zindler)表示:「2009年復甦法案是有史以來對乾淨能源產業幫助最大的聯邦法。」乾淨能源技術獲得了政府約900億美元的支持。 但是,最厲害的就是這個但是:到那時經濟也許會好轉,只是現在感覺像要等一輩子。 編按:作者Amy

【2020綠電之戰】解約規則敲定 三家綠電已與台電分手! 躉購費率高於2.7754元可直接解約

因應國際綠電趨勢,國內綠電市場呈現供不應求,加上政府過去扶植綠能,採用綠電保證收購(躉購)制度,使得多數綠電都已跟台電簽約,無法到自由市場銷售。如今,外界等待多時的台電綠電解約規則(俗稱分手費)終於公布。 今(31日)台電正式說明,綠電解約將以合意終止契約前兩年的售電單價作為固定費率。以今(2020)年為例,綠電躉購費率高於每度2.7754元(2018年售電價)者,台電直接同意解約,不設分手費;低於每度2.7754元者,則須個別協商終止契約條件。 高於2.7754元的綠電不須協商 可直接解約 去年5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綠電雙軌制,允許綠電從躉購合約中跳出,轉入自由市場,也可以再轉回躉購。不過,如果便宜的綠電都跳離了,台電成本也會跟著增加,如何訂出分手規則成為關鍵,今日台電終於對外說明。 台電表示,有關綠電購電契約終止,除了考量綠電交易的需求,也要避免綠電流失影響電價。因此,規劃以「固定費率」作為門檻,購電費率高於門檻者,台電會直接與業者合意終止契約;低於門檻者,則需另外協商終止契約的條件。 台電進一步說明,門檻以合意終止契約前兩年,台電公司經審計部審定決算售電單價作為固定費率。舉例來說,今(2020)年要終止綠電購電契約者,就要對照2018年審定決算售電單價每度電2.7754元作為門檻。如果是明年要終止契約,就參照2019年的售電單價,以此類推。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今年想解約的業者,綠電躉購費率高於每度2.7754元者,台電將直接同意終止契約,目前已有三家業者完成解約。低於每度2.7754元者,就要個別協商終止契約條件,內容包括實際轉供度數計算、終止契約費用及繳付方式。 徐造華說,三家已分手的業者都是躉購費率高於2.7754元,數量很少,影響不大。至於未來可能有多少綠電分手,則受綠電市場行情影響。如果市場行情是一度電5元,原本躉購費率4元的綠電就可能要求終止合約。當外面綠電行情更高,就會有更多綠電與台電解約。 市場行情與融資成為解約關鍵 以2019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為例,陸域風力約每度2.5元、無厭氧消化設備的生質能每度2.6元,都低於2.7754元,如能跳出台電合約,身價將跟著高漲。據了解,綠電在市場上具有電力與再生能源憑證的附加價格,目前行情介在每度5~6元間。 就連費率高的光電也躍躍欲試,打算進入自由市場。光電業者解釋,現有每度4.5元的光電正打算跟台電解約,但是,當初設置光電都有向銀行融資,藉由台電的20年穩定躉購合約,融資條件比較好。一旦跳到市場,銀行融資條件必須重談,連帶影響業者解約意願。   新聞轉自:https://e-info.org.tw/node/2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