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wecc@gmail.com

About coc.wecc@gmail.com

This author coc.wecc@gmail.com has created 353 entries.

全台最大漁電共生案!大同引進2大日商 開發台南七股太陽能電廠

大同表示,此太陽能電廠第1期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建置,總容量約為85MW,這是大同迄今所投資單一最大容量的太陽能電廠,也是全國已取得同意備案的專案中,規模最大的漁電共生案。 股權交易完成後,大同將整合集團力量承接本案的升壓站工程及維運服務,預計2021年可完成所有工程建置,併網發電。此案每年發電量超過1.8億度,將能減少排碳量超過10萬公噸,相當於26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量。 大同指出,台南擁有極佳的日照條件,是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場域。志光能源為兼顧環境永續與發展綠電,所規劃建置的太陽能電廠除了依環境需求設計,並與漁民充分溝通,加高棚架、預留走道,並可在漁場架設智慧監控系統,協助漁民了解並改善養殖狀況,增加漁獲,希望讓漁民、地主、營運商、當地政府等都能在此案獲益,創造多贏。 大同所引進的策略性投資人双日株式會社為日本6大商社之1,四國電力則為日本10大電力公司之1,主要從事發電、輸電、配電和銷售電力,擁有水力、火力、核能、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實績。 2家日商已在智利 Huatacondo 合作投資98MW太陽能案場,也共同參與雲林離岸風電640MW投資案,具備國際大型案場建置、管理經驗以及專案融資能力。大同在太陽能電廠亦有堅強實績,累計超過800個案場,併網發電容量已超過140MW。 大同從傳統的電力設備、大型變電站、水力發電廠到太陽能建置都有豐富經驗。本案場大同重電部門會自建變電站,是台灣太陽能業者唯一同時具有自建太陽能電廠與變電站的公司。電力自由化後,會在智慧電網、能源管理、儲能系統及電力調度管理等持續投入,扎根台灣市場,未來亦將結合策略合作夥伴到國際市場,開發更多新的商機。 本新聞轉自: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0622/DAXXQSFJLCGMR36TTSPSBUPFG4/

發展離岸及恆春半島落山風力發電 潘孟安:台電評估中

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答詢議員有關綠能產業發展現況時,認為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具有開發陸域風力發電潛力,佳冬及林邊沿海地區也適合作為離岸風力發電場域,縣府已委託台電進行評估,並將向經濟部爭取善用屏東自然條件發展綠能。 屏東縣發展綠能出現「砍樹種電」爭議及校園架設太陽能板影響學童活動空間等亂象,引發議員關切,潘孟安在答覆議員時,認為屏東推動種電應以林邊、佳冬及枋寮鄉等地層下陷區不利耕作地為優先,活化利用還能讓土地休養生息,縣府將加強輔導,減少亂象。 潘孟安還說,除了地面型的太陽能光電設施外,恆春半島的落山風也非常適合發展陸域風力發電,林邊及佳冬沿海地區的風場也具有開發離岸風力的潛力,台電已著手評估,也希望能有業者投資,帶動屏東綠電產業發展。 本新聞轉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96240

屏東惡地種電變金雞母 寶晶能源人才培訓在地化

屏東縣政府針對轄內地層下陷區及不利耕作區推動太陽光電計劃,以 800MW 發電容量為目標,由寶佳集團與前國際票券總經理蔡佳晋合作成立寶晶能源,獲遴選合格專案輔導廠商,預計3年內在屏東縣林邊鄉、枋寮鄉等鄉鎮建置 300MW 以上太陽光電電廠;寶晶能源為養成屏東在地太陽光電維運專才,11日將與屏東高工簽訂合作備忘錄,啟動太陽光電人才培育計畫,由寶晶能源機電及土木工程專業人員協助培訓,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台灣有98%能源仰賴進口,發展太陽光電既是能源轉型的趨勢也是產業發展契機,讓台灣提升能源自主;屏東林邊案場第1期即將完工商轉,目前就需要開始培育運維人才,代表寶晶能源用心長精深耕屏東;屏東高工辦學精神與績效受肯定,榮幸雙方進行產學合作,配合寶晶能源屏東300MW 電廠完工時程,成為全台第一個落實太陽光電建造、營運與維修人才在地培育的產學合作計畫。 他說,藉由屏東縣政府推動100%綠電城市的目標, 寶晶能源以永續經營、在地回饋理念,預計在2022 年達到 300MW完工商轉;透過整合集團資源投入屏東在地太陽光電人才培育計畫,以專業訓 練屏東學生有關太陽光電跨領域整合技術,學生畢業後即進入寶晶能源就業,表現優異者有機會直接留任;寶晶能源也持續精進企業內部人才訓練和發展制度,希望配合這次徵才計畫讓屏東在地學子充分發揮潛 能提早進入綠能產業卡位,開拓自己的職涯藍海。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623461

洗刷「臭」名 全球首座循環養豬場在屏東 台糖東海豐園區7月開放預約參觀

國營事業台糖每年畜產38萬頭「安心豚」深受消費者信賴,近年卻多次發生違法排放污水與惡臭遭開罰,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統計數據,2019年台糖遭環保署裁罰13次,是當年度因違反《水污法》被開罰最多次的企業。從2016年至今計算,開罰次數更高達40多次。 為了洗刷「臭」名,台糖2016年投入6.8億元,在屏東東海豐農場打造全球第一座獲得「BSI循環經濟」認證的養豬場,採全密閉負壓水簾豬舍,避免臭味,也結合沼渣、沼液資源化,成為一座可年產3萬5000頭豬、380萬度電、2000公噸有機質肥料的循環經濟園區。目前進入試營運階段,預計7月開放團體參訪。 台糖畜產事業部執行長吳昭宏說,「希望結合環境教育,讓民眾對養豬場改觀,也帶動周遭其他豬場的轉型。」台糖也表示將投入107億元,改建屏東四林、大響營及新厝在內等其餘16座畜殖場。 參觀豬舍也能勇敢呼吸 台糖現代化養豬 負壓隔離、能源轉型都要顧 豬肉是台灣人最熟悉不過的食材,舉凡滷肉飯、貢丸、刈包、肉圓等美食都缺不了豬肉,台灣統計手冊指出,台灣人每年平均消費36.5公斤的豬肉,等於每人每年大約吃掉半隻豬,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近年來養豬場的污水及異味經常引發民眾抗議。 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6700多座養豬場合計約550萬頭毛豬,其中屏東縣就有1609座養豬場,為全台最多。120萬頭豬的糞尿味也產生鄰避效應,屏東地區居民甚至遭到臭醒,幾乎連年抗議,其中國營企業台糖也在屏東地區飼養逾13萬頭豬,成為眾矢之的、臭名遠播。 為了洗刷養豬臭名,台糖在屏東縣長治鄉改建的東海豐循環園區首要任務就是解決臭味。園區副廠長陳盈志表示,東海豐規劃了十座豬舍,採全密閉水簾式,並應用負壓及蒸發吸熱的原理促使空氣流通,「受到疫情的影響,現在民眾也都了解了負壓隔離的意義,除了防止臭味逸散,也能減少人畜疫病傳播。」 身為獸醫師的陳盈志說,台糖希望透過東海豐現代化豬舍,改善傳統豬舍的諸多問題,「過去為了方便清洗,豬舍地板縫隙都會設置過大到5、6公分,導致豬蹄卡在裡面而受傷,東海豐豬舍採取歐盟規範的1.5公分與2公分縫隙高床式水泥條狀地板」他也說,未來歐盟若有加嚴,台糖也會依循,落實動物福利,兼顧環境衛生。 高床式設計讓豬糞尿滴漏到下層,下層則設有自動刮糞設施,因此大量減少清洗豬舍用水。 「其實豬隻並不喜歡洗澡,經常洗澡反而容易會讓他們生病、不健康。」陳盈志表示,東海豐豬舍的豬隻只有要出場時才會洗澡,「每頭豬每日用水量,從過去的30公升減少為5公升,節約用水達80%。」不過,這並未計入水濂用水,「水濂用水基本上會循環利用,會視濁度更換,確保防臭功效。」 豬舍刮糞設備會將豬糞尿送至園區內的沼氣中心,混合農業廢棄物進行厭氧發酵與沼氣發電,陳盈志說,「屏東地區盛產檸檬,檸檬加工後的果皮去化也成為難題,因此台糖與農會合作,把農業廢棄物放入系統中與豬糞尿共發酵。」他說,沼氣中心每日可處理200公噸的豬糞尿和農業廢棄物,「未來也規劃收受區外其他民間養豬場的豬糞尿共同處理。」 陳盈志說,沼氣脫硫後可做生質能發電,電力供園區使用之外,多餘則賣給台電。沼氣每年約可發230萬度的生質能電力,再加上豬舍屋頂型太陽能每年發電150萬度,合計生產380萬度綠電,約可提供1000戶家庭的年用電量,「沼液的部分則會經生物技術污水處理後,作為澆灌再利用,若無法再利用也能符合放流水標準。」 而處理後的沼渣會送到堆肥舍進行乾燥處理,可成為農田有機肥料,「但受到農委會的法規限制,我們不能直接就作田間堆肥,目前是先申請試驗計畫。」陳盈志說,場區目前種植玉米、蔬菜等多種作物,未來希望和鄰近的社區老人機構合作,提供場地與肥料給長輩們做開心農場,農作物就能成為社區共餐的食材。 台灣豬再出發  台糖從東海豐園區轉型找到解答 此外,東海豐循環園區也以環境教育場所做規劃,內部有結合AR、VR的展示中心,讓民眾透過數位科技的互動學習養豬知識,吳昭宏表示,目前規劃於七月可以逐步開放團體預約參訪,「希望藉此消彌民眾對於養豬產業污染、惡臭的印象。」 吳昭宏強調,台糖的東海豐循環園區是一個示範型的園區,「不只是台糖內部其他養豬場轉型的示範,也希望發揮大帶小的責任,讓周邊的養豬場能夠與台糖共好。」他說,台糖也邀請青農進場,實地操作、學習現代化豬舍的管理方式,未來可以推廣這套現代化養豬模式,期望改變屏東,甚至帶動全台灣畜殖產業轉型。」 不過,現代化、科技化設備應該很貴吧?吳昭宏說,其實未必。「東海豐豬舍的豬肉增肉率有傳統豬舍的3.5倍,豬隻健康不容易生病,且節水、節電,又可賣電給台電,同時解決廢棄物去化處理的問題。」他說,豬隻死亡率降低至2%、降低生產成本、產能提升20%,算下來平均每隻豬的飼養成本甚至比傳統豬舍更便宜。 台灣去年口蹄疫拔針順利,有望於今年7月1日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從口蹄疫施打疫苗區除名,國內養豬產業看好前景,紛紛有增養的意願,提供內需也走向國際。再加上中國豬瘟影響,消費者開始建立對於台灣豬的信心與認同,養豬產業的成長如何與民眾的生活環境共存,台糖努力了兩年,逐漸從東海豐循環園區看到了答案。   本新聞轉自:https://e-info.org.tw/node/224789

再生能源與生態共存!離岸風機開發商啟動鳥類調查

台灣積極推動綠能,其中斥資940億興建的雲林離岸風電預計明年(2021年)將能全線運轉,不過有生態環保專家擔心,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負責此開發的德商能源公司,特別委託國内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跨國合作,進行鳥類調查,未來將導入AI技術提高監測。 黑壓壓的鳥群,有如一條黑龍在海面上方,蔚為奇觀,候鳥過境該怎麼飛以及遷徙路線,會不會影響到風力發電機組?負責雲林離岸風電的德國開發商,委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啟動大調查。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過去我們努力在做天氣觀測跟預測以外,也針對鳥類的飛行路徑,用科學方法來做出觀測,比方說用AI來做影象辨識,用夜間用紅外線熱影像來做判斷」。 整排離岸風機在雲林外海,斥資940億興建的風場預計明年將能全線運轉,但有生態環保專家擔憂,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台灣過去沒有詳盡的鳥類遷徙資料,只不過是一個大方向,這次是可以即時的,甚至鳥有沒有碰到風機,都可以很清楚知道,所以這個算是亞太地區最大風場第一個生態案例,我們希望它可以成功,未來會用到很多台灣本地AI人才,或是鳥類人才、氣象人才一起合作」。 為了調查鳥類,這回德商和國內民間天氣公司合作,以3年近7000萬的預算進行調查,希望在發展再生能源下,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蔡英文新任期,擬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總統蔡英文 20 日就任第二任期,將以「面對全球政經結構變遷」為主題發表就職演說,在產業經濟方面,將強調建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含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發展結合 5G 時代 / 數位轉型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及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與戰備產業,目標是要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關鍵力量。 蔡英文 20 日上午 10 時將發表就職談話,產業經濟方面,她指出,未來 4 年將在 5+2 產業創新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一是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將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優勢,成為下世代資通訊基地;二是發展結合 5G、數位轉型和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三是接軌全球的生物和醫療科技產業;四是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和戰略產業,進軍航太產業,五則是將加速綠電和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蔡英文表示,過去 4 年台灣已成為國際再生能源的投資熱點,未來 4 年希望成為亞太綠能中心;六是建構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和戰略物資產業,確保國內關鍵民生戰略物資生產,把國內對關鍵物資的需求,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建立國家隊打造國家品牌,讓口罩、醫療物資等產業鏈,在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中占有地位。 而兩岸關係部分,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將重申先前勝選時演說中的八字箴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並將再度強調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現狀的做法,兩岸事務將會循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

廢棄太陽能板回收有解 預繳處理費掌握流向

各地廣設太陽能板,回收問題備受關注,經濟部能源局去年底修訂「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申設太陽能板業者要繳交模組回收費用每瓩1千元,這筆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將能補助未來太陽光電廢棄物的處理費,目前全台已有多家合法清運廢太陽能板的業者,也有3家取得許可的廢太陽能板處理廠,回收體系逐漸建置。 台灣現在退役廢棄太陽能板還不多,但環保署推估,以每片光電板使用20年後除役計算,2035年太陽光電廢棄物恐將達10萬公噸,環保署委託民間組織建立廢太陽能板回收清除體系,也設置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案場設置者去年底開始可自行上網登載資料及設置光電板的序號,作為未來廢棄物處理認證的依據。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是姜暭先說,回收管理系統登載是要掌握未來發電過的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期程,並追蹤流向,這些登記的廢太陽能板以後都要走向回收再利用,而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就可支付相關清除處理補助,避免退役太陽能板被隨意棄置。 姜暭先也說,目前產出少數的廢棄太陽能板暫置業者廠區,須到一定規模再派車載去處理,目前台灣已有180家合法清運商拿到載運廢太陽能板模組(D2528)的權利,有3家回收處理業者已取得廢太陽能板處理許可,近期會再增加2到3家,未來廢棄太陽能板更具規模,會有更多處理廠。 彰化縣政府環保局長江培根說,依能源生命週期來看,太陽能光電屬於相對乾淨的綠色能源,目前台灣已有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技術,可以乾式、濕式或熱處理等技術取得模組中的有價物。 姜暭先表示,太陽能板有8成以上材料可回收再利用,主要要有細部分解能力,一般太陽能模組由玻璃、金屬、鋁框、塑料以及太陽能電池等組成,玻璃上貼有塑膠薄膜要透過技術將熱值分離下來回收,玻璃絞碎後可作為為粒料用在柏油路面等再利用途徑,太陽能電池送到金屬回收場,銀膠、鋁膠取下都有價,其他矽混合料可提供給需要純矽的產業再利用。

首波 1 億度綠能轉供啟動,未來台電更可為綠電交易平台供 8.4 億度綠電

隨著政府相繼修正《電業法》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台灣已全面開放再生能源透過直供、轉供及再生能源售電業自由買賣,如今台灣首波綠能轉供案已啟動,促成包括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等 13 家業者,預估年交易可超過 1.1 億度綠電,同時台電今日也宣布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未來更可挹注 8.4 億度綠電。 《電業法》修正案在 2017 年初三讀通過,開放再生能源業者以直售電力給消費者,有助推動能源轉型並促進電業多元供。而 2019 年中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也修正完成,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從現在的 6% 增加到 20%,綠電裝置目標則是 27GW,除此之外,另一重點則是用電大戶得購買一定容量的再生能源、儲能設備,也可以用購買憑證或是代金的方式,有望帶動 600 億元的綠電投資。 而現在台灣首波綠電交易已經啟動,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出,已經促成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大江生醫、正信不動產、台灣艾貴能源、曄恆能源、富崴能源、得禾能源、鴻元工程、南方電力、瓦特先生及富威電力等 13 家再生能源需求、供給及售電業者,共有 5 座、90.4MW 太陽能容量,估年交易量可超過 1.1 億度,約等於 11 萬張憑證。 同時台電也表示,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已獲核發,將透過銷售自建綠電,活絡台灣綠電市場交易,估計全年可為綠電交易平台挹注 8.4 億度綠電,成為目前全台最大綠電供給者。台電近年也積極開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除了彰濱光電、彰工風力等大型案場,也有在火力發電廠、變電所等地建設綠能,未來也會持續推動台南鹽田光電場、離岸風電等開發計畫。 台電進一步指出,2019 年 11 月已獲經濟部同意,新增「再生能源售電業」營業項目,2020 年 4 月獲能源局核發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並預定於今年 5 月股東常會提案審議,待章程變更及營利事業變更登記後,就可在標準檢驗局規劃的「綠電交易平台」上開始銷售綠電。 至於先前已經與台電簽訂躉購費率的業者,台電指出,將以「不影響全民電價」及「風險攤平」之原則與業者進行協商,目前已經與 5 家業者終止契約,為來也會持續辦理轉供相關事宜。 新聞轉自:https://technews.tw/2020/05/06/mns-taipower-green-enery/

綠電系統消防演練「電」定救災新觀念

太陽光電如何兼顧永續維運與防範火災、地震是重要的安全議題。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兩家廠商配合花蓮縣內各單位的消防人員,4日於花蓮縣鳳林鎮環保科學園區旁舉辦太陽光電設施消防講習。課程中除了對太陽光電併聯系統之設計、架構、線路配置進行解說,也對於天災或事故現場如何關閉太陽光電系統、太陽光電板直流電纜斷路程序及滅火器種類選用等進行實務演練。 辰亞能源公司指出太陽光電系統若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就會有電壓與電流產生,救災的第一時間切勿貿然使用水線射水搶救,滅火行動盡可能使用乾粉或氣體藥劑,另外也要注意建築物、斜屋頂或外牆太陽能板碎片掉落危險。 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白益豪主任表示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在受到火災或遭遇鄰接物熱輻射的影響下,容易產生短路電流,這對於執行救災的消防人員可能產生感電危害,期盼能藉由平時落實訓練,使第一線救災人員掌握搶救重點。

廢棄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終於上路 3月底首批處理 片片都要登記

廢棄太陽能板棄置路邊、田間的照片重創綠能形象。喊了很久的太陽光電回收處理體系終於上路,2.75噸、50片因使用年限過長而淘汰的光電板,在3月27日依據環保署訂定的回收標準程序,運送到合格處理商金益鼎進行回收處理。 回收處理體系由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手推動。能源局於2019年起就向光電設備設置者預收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環保署建立相關處理體系與稽核,回收工作則由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負責。每一片的模組序號經查符合案場設備登記後,安排符合清運與處理資格的業者回收處理。 由於處理費已經預繳,回收階段不用再繳錢,大幅降低被惡意棄置的機會。環保署提醒,任意棄置或經由不合法管道清除處理,最高可罰鍰300萬元。 首批3月底上路   三家業者加入回收體系  太陽能板的生命週期約在20-25年左右。環保署預估,目前一般汰換或因天災產生的廢棄物約占設置量0.5%左右。全面更新的汰換潮則在2023年後達1萬噸,2035年達10萬噸。雖然目前回收處理量並不高,但廢太陽能版被惡意棄置重創產業形象,讓能源局、環保署、業者加速建置回收處體系。 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暤先表示,目前符合可清除、處理「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共三家,分別是金益鼎、東鋐國際、世裕金屬,預計近日會再增加2-3家。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將優先選擇回收再利用率高廠商,例如,能進行分解回收的廠商就會比用掩埋處理的廠商更好。 姜暤先解釋,第一批的光電廢棄物是老舊汰換的光電板,屬早期產品,重量較重。處理方式是先拆解鋁框跟接線盒,由台灣再處理,其餘粉碎後運送到日本處理。粉碎物在鑄銅過程中可進一步分離出貴重金屬與其他物質,作為煉銅的造渣劑。由於國內沒有煉銅業,才選擇運送日本。未來在台灣處理,會有不同的做法。 姜暤先說,要有每月100噸至200噸的廢棄光電板才足以支撐起一家專門處理太陽能回收的工廠。目前這三家太陽能板回收廠商也處理其他廢棄物,沒有經濟規模的疑慮。 雖然廢棄物回收有價,但處理過程也要付出成本,成為影響廢棄物是否進入回收體系的關鍵。姜暤先表示,如果回收所得很高,大家就會搶著要光電板,但目前還達不到這種狀況,因此由能源局預收每瓩1000元的處理費補助業者。以目前300瓦光電板約重18公斤計,等同每公斤補助16元。隨著發電效益不斷提升,一樣重量的光電板可以發出更多電力,所需處理的廢棄物也會變少。 比對模組序號  確保每片進入回收體系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解釋,每一片光電板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都有專屬的模組序號,光電案場設置時就要登記每一片模組序號。當光電板需要廢棄回收時,民眾或業者要先到「廢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登記模組序號、形式及數量,確保每一片排出都對應到個案場的設備登記,符合回收處理資格。累計達50片後,會安排車輛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環保署解釋,要累計達50片的原因是每片模組重量都很重,而且運送過程要符合規定。如果是小型住家屋頂廢太陽能板,則沒有數量限制,一樣會免費協助處理。 能源局從2019年預收處理費,放入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再撥給環保署。預估首年可徵收2億元。對於2019年以前沒有預繳處理費的光電板,廢管處科長邱俊雄說明,回收體系會一併處理,不會只處理有繳錢的光電模組,確保所有「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盡早進入回收體系。 新聞轉自:https://e-info.org.tw/node/22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