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典範!德國再生能源法立功

如果說荷蘭是綠電的後起之秀,那德國就是這賽道上的領頭羊了。在2022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46%,作為傳統工業大國,德國的能源轉型為何如此成功?

《再生能源法》一錘定音

德國的能源轉型之路,2000年公布的《再生能源法》可謂關鍵的里程碑。早在1990年代德國便有旨在扶持綠電的《電力法》,而《再生能源法》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核心地位,將能源轉型提高到總體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位階,掃平了綠能發展的障礙。

▲德國的能源轉型之路,2000年公布的《再生能源法》可謂關鍵的里程碑。圖為德國聯邦議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德國的能源轉型之路,2000年公布的《再生能源法》可謂關鍵的里程碑。圖為德國聯邦議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透過《再生能源法》,德國政府對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能,提出高額的保證收購價,並同時向用電的消費者收取附加税,藉此來籌措財源。等於是由政府直接介入,跳過市場調節機制,讓當時還不具價格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獲得了發展的空間。

《再生能源法》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其實不屬於政府補貼,因為財源是來自向使用者徵收的附加税,另外《再生能源法》也明訂出政府的保證收購價格逐年遞減,藉此敦促綠能產業必須提高本身的發電效率。

《再生能源法》公布後歷經多次修訂,但精神始終不變,而在今年附加稅將正式取消,意味著綠能產業的發電成本效率已經足以在市場上,與傳統化石發電競爭,不再需要政府用高額保證收購價扶持,因此不再需要向使用者徵稅。

回歸市場機制迎挑戰

俄烏戰爭中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被炸,讓一直以來從俄羅斯進口大量天然氣的德國,格外顯得尷尬與承受壓力。雖然綠電發展有成,但北溪二號事件也讓德國意識到為了能源自主,能源轉型的速度不能慢下來,反而還得再提速。

▲丹麥軍方拍攝的照片顯示,北溪管線在波羅的海3個漏氣點的海面出現大面積氣泡。(圖/美聯社)
▲丹麥軍方拍攝的照片顯示,北溪管線在波羅的海3個漏氣點的海面出現大面積氣泡。(圖/美聯社)

而今年《再生能源法》的附加稅即將正式歸零,發電回歸市場機制。德國環境署提醒,若想要達成在2030年實現80%發電量由可再生綠電提供的目標,去年46%的數字看似亮眼,但進度其實已經落後,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的擴張速度必須加倍。

為了克服挑戰,德國表示將會加速核發對相關產業的許可,另外也會立法明訂出各個州投入風力發電的最小土力利用比例。目前德國平均只有0.8%的土地投入陸上風力發電,法案通過後,將變相迫使各州增加風力發電的開發。

雖然電費要回歸市場機制,但面對能源轉型需要加速的時候,德國還是從立法面著手,從法律訂定上推動社會進行能源轉型。德國作為傳統工業大國,給外界的印象素來是嚴謹地遵守規範,集體意志的精準執行,發揮在能源轉型,一樣有板有眼。

德國在能源轉型的成功,不像荷蘭是倚賴靈活的技術創新,而是透過《再生能源法》,在20餘年間有計畫、有步驟地,由政府主導完成了綠能轉骨大計。與荷蘭類似的是,過程一樣需要民眾配合,《再生能源法》徵收的附加稅非常高昂,到2020年都還約占了電費的20%,而在2000年時這數字只會更高,雖然有引起抗議,但最終民眾還是願意替綠電買單。

本文來自:能源轉型典範!德國再生能源法立功 (yahoo.com)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