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淨零永續城市 臺北市推廣分散式發電

為推動臺北市朝淨零城市邁進,臺北市環保局積極推廣分散式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集中式發電廠的負荷、緊急時刻可達供電自給自足。推廣創能、儲能、節能的概念與作法,環保局今(2023)年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提供社區、學校及機關參考應用,引導民眾親身體驗並落實綠色能源。另外,環保局掃街車也將試辦使用生質柴油,達減碳降污雙重目標,邁向宜居永續的臺北。

淨零排放是國際間重要議題,更是全球的「現在進行式」。臺北市身為臺灣首善之都,推動淨零轉型是實現城市永續發展、因應氣候變遷、提高城市競爭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2019年起,臺北市是全臺唯一連續三年提出SDGs自願檢視報告的城市,並在政策、法規、產業發展上不斷實踐。

臺北市推動分散式發電、主動式防疫,致力實現SDGs

2021年臺北市率全國之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以「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原則推動住商、運輸、廢棄物三大部門深度減碳。2022年臺北市議會通過「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加速各項氣候行動的力度與廣度,並配合國家能源轉型,共同邁向2050淨零未來。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1年全國六大部門(能源、工業、運輸、農業、服務業、住宅)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源即占70.96%。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約75%來自住商部門,當中又以電力使用造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為大宗,使用1度電約間接排放0.5公斤二氧化碳,以北市平均年用電量約159.86億度,想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亟需推動能源轉型。

臺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指出,節能只能減碳卻無法淨零,欲達成2050淨零目標,必須透過能源轉型,發展綠色創能、儲能模式。他表示,過往創能、儲能模式多集中在發電廠,該局將學習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推動分散式發電,將創能、儲能模式積極推廣到北市的商辦、社區住家和機關學校,落實供電自給自足及淨零願景。

此外,隨著後疫情時代,口罩令解封,為降低室內疾病傳播機率,環保局率全國之先,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計畫」,鼓勵公、私立場所採取「主動式」防疫策略,加強通風換氣並引入空氣殺菌設備,經該局查驗通過後核予認證。此計畫除降低民眾感染疾病風險,也可供消費者選擇場所時參考,讓民眾安心,保護呼吸健康,達到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的SDGs3目標。

北市環保局推廣能源管理系統社區、住家、商辦,目標達到供電自給自足北市環保局推廣能源管理系統社區、住家、商辦,目標達到供電自給自足

永續之都,從能源轉型開始

早在2004年,臺北市就在福德坑垃圾掩埋場以沼氣發電試驗綠色能源;2016年積極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系統,打造「臺北能源之丘1.0」,每年創電約200萬度,約國內57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減碳1,066公噸,約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2018年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臺北能源之丘2.0」,擴增太陽光電系統,每年創電約100萬度。

2023年,山水綠生態公園再次華麗變身,以「氫能燃料電池」、「太陽與風力發電」、「儲能系統」搭配「能源管理系統」,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環保局表示,此處即使在無風、無日照時,亦能透過氫能燃料電池發電,形成電力不中斷的自給自足環境,同時也作為周遭地區緊急應變場所供電之用,除了是氣候行動,也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7可負擔清潔能源。

示範場域透過分散於各點的發電系統,達到能源自給自足,還可作為山水綠生態公園周遭地區災害緊急應變場所

臺北市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20%,鑒於電動車市場尚未普及,為銜接油轉電過渡時期,環保局今年將推動「生質柴油示範計畫」,利用天然或回收油品製成之生質柴油,做為環保局洗街車的燃料,以降低碳排與空氣污染,今年試行期間將觀察馬力與污染狀況,一旦成功將可大規模推廣。

北市環保局以清潔隊洗街車進行生質柴油示範,試辦期間約可減少7,800公斤碳排,同時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北市環保局以清潔隊洗街車進行生質柴油示範,試辦期間約可減少7,800公斤碳排,同時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

邁向2050淨零,臺北市環保局正研擬補助草案,積極推廣分散式發電進入社區、住家、商辦,建造區域型的綠色創能、儲能設備,增強用電韌性,採由下而上的作法,公私協力,一起打造淨零、宜居永續的臺北。

(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廣告)

本文來自:邁向淨零永續城市 臺北市推廣分散式發電|天下雜誌 (cw.com.tw)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