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助企業降低綠電CPPA門檻

盟提出碳關税(CBAM),國際大廠包括蘋果、Google等均加入Re100宣示100%使用綠能,台灣落實用電大戶條款,但台灣企業投入綠電購售合約(CPPA)的門檻高,目前台灣綠電直購案例較少,且多集中龍頭企業,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表示,當前台灣企業對綠電需求的迫切性已浮現,希望綠電供需資訊交流平台能朝向定型與規模化,再生能源業者則呼籲三項利器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碳排。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近日共同辦理首場離岸風電綠電購售合約研討會,邀請多達30家半導體廠商與會,分享並提出企業對現行再生能源及綠電市場現況的問題,提出實務可行的企業綠電解決方案。

與會業者表示,台灣企業作為全球科技業重要供應鏈並以貿易為命脈,綠電已然成為重要戰略物資,能否取得穩定綠電更關乎著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企業綠電購售合約(CPPA)成為掌握綠電供應的關鍵,但簽署CPPA涉及法律、財金、風險評估與能源專業知識等諸多面向,進入門檻高,目前台灣綠電直購案例較少且多集中龍頭企業,導致一般企業即使有採購綠電的需求,卻常不得其門而入。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表示,當前台灣企業對於綠電需求的迫切性已浮現,作為產業公會,本著服務企業會員的使命,希望能拋磚引玉、率先搭建起綠電供需雙方溝通的橋樑,讓健全的綠電交易契機能開始萌芽。未來希望這樣的資訊交流平台能更定型與規模化,為完備的綠電市場機制鋪路。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指出,充沛穩定的資金挹注、以綠能科技創新為趨動引擎、加上健立完善的綠電供需機制,是協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三項利器,CIP去年參加COP 26氣候峰會時已宣示,目標於2030年將對再生能源投資規模擴展至1000億歐元(約3.2兆台幣),另針對創新綠能科技領域投注大量資源,包括PtX電能轉換與儲能、浮動式風場開發等,協助建立透明的綠電資訊及需求交流。(許麗珍/台北報導)

本文轉自:企業投入綠電CPPA門檻高 業者提三利器助2050年淨零碳排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