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與生態共存!離岸風機開發商啟動鳥類調查

台灣積極推動綠能,其中斥資940億興建的雲林離岸風電預計明年(2021年)將能全線運轉,不過有生態環保專家擔心,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負責此開發的德商能源公司,特別委託國内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跨國合作,進行鳥類調查,未來將導入AI技術提高監測。

黑壓壓的鳥群,有如一條黑龍在海面上方,蔚為奇觀,候鳥過境該怎麼飛以及遷徙路線,會不會影響到風力發電機組?負責雲林離岸風電的德國開發商,委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和日本氣象協會,啟動大調查。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過去我們努力在做天氣觀測跟預測以外,也針對鳥類的飛行路徑,用科學方法來做出觀測,比方說用AI來做影象辨識,用夜間用紅外線熱影像來做判斷」。

整排離岸風機在雲林外海,斥資940億興建的風場預計明年將能全線運轉,但有生態環保專家擔憂,離岸風機會影響鳥類遷徙路線,甚至發生鳥擊。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台灣過去沒有詳盡的鳥類遷徙資料,只不過是一個大方向,這次是可以即時的,甚至鳥有沒有碰到風機,都可以很清楚知道,所以這個算是亞太地區最大風場第一個生態案例,我們希望它可以成功,未來會用到很多台灣本地AI人才,或是鳥類人才、氣象人才一起合作」。

為了調查鳥類,這回德商和國內民間天氣公司合作,以3年近7000萬的預算進行調查,希望在發展再生能源下,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