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綠電是政府目標,台糖積極配合建置太陽能,但其中「營農型光電」卻被冠上「砍樹種電」惡名。目前台電已將全案暫時擱置,只是台糖董事長陳昭義談到此仍深表遺憾,強調有五個理由值得繼續推動。
將統整林相差、不利耕種土地 提報開放農電及光電特區
配合綠能政策,內政部營建署今(23)日表示,針對已取得籌設許可的太陽光電案件,將加速海岸管理審議委員會的「特定區位許可」審議,包括併案審查、限縮審議時間、成立窗口供諮詢等三大作為。據悉,修正後原本可能須耗時三個月的審議,可望縮到一個月左右,目前約十家業者可望受惠。 營建署指出,依據海岸管理法規定,開發案件若位於特定區位、具一定規模,須申請特定區位許可。而經濟部在今年6月公告一級海岸防護區,部分光電案原本不須申請,卻變成需要申請,讓不少業者跳腳,因此營建署希望透過簡化程序,儘速協助業者理解法規並通過審議。 中央辦理特定區位許可審議,包括現勘、專案小組初審、海審會大會等程序。為加速審議,營建署共三大作為,首先是併案審查,不同申請案位於同鄉鎮可併同辦理現勘及專案小組會議;同一業者如有多案送件,也可併在同一本說明書送審。 營建署官員表示,目前由天璣能源公司開發、位於屏東縣佳冬鄉約8.8公頃的光電案,以及位於屏東縣林邊鄉由城市發展電業開發約13.8公頃光電案,兩案就是在9月18日併案審查,並都在一日內完成現勘及專案小組初審,預計10月中旬就可召開海審會大會審議通過。 其次,原本辦理特定區位許可審議並無限定開會次數,僅原則上規定須在三個月內審查完成,但針對這些光電案,官員表示,將限定以一次專案小組會議、一次大會審議完竣為原則,加速審議速度。 第三,為協助業者理解法規,營建署也已成立窗口,配合業者需求,隨時提供專業意見諮詢,日前也分別舉行兩次說明會,說明特定區位許可要件、審議重點等,也請業者確認送審期程,以有效控管進度。 官員表示,特定區位許可審議共三大重點,包括生態影響、災害防治規劃以及海岸公共通行影響情形,太陽光電案件對於這三大審查重點,影響較為輕微,因此才會簡化流程,加速審議。 營建署統計,目前已得到能源局核發籌設許可的業者共有34家,經營建署了解,初步有意繼續申請特定區位許可、施工許可的業者共十家,這十家業者將是主要受惠對象。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882977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轉型,太陽能業者「力暘能源」,23日上午在佳冬堤防旁的新埔段舉行「天權昇壓站」上樑典禮。代表公司主持活動的經理陳家亨表示,這座昇壓站總占地面積達1,150平方公尺,未來將可提供99MW電力併聯,為近年台灣民間地面型光電少見的自建昇壓站規模。
屏東縣春日鄉有座二戰日本陸軍第50師團(蓬部隊)司令部要塞,縣府文化處曾率隊前往踏查,不料近期傳出因為周邊太陽能電廠工程施作,未通報縣府便損壞當地要塞遺跡,日軍遺跡研究者林炫耀等文史工作者相當不滿,痛批「決策和動機令人費解」,屏縣府強調先停工調查,進一步了解遺跡狀況。
核三廠兩座機組預定2024年起陸續除役,台電今天在恆春鎮公所舉行「核能三廠除役計畫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現場居民及環團聚焦核廢處理及回饋金問題,台電強調核廢不會永久留在廠區,回饋金則保持25年不變,並持續監控廠區生態環境。
推動綠能已經是全球共識,蔡政府立下2025年目標,再生能源提升到20%,其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5.7GW、太陽光電20GW,專家認為,太陽能光電推動有其必要性,不僅能達到永續發展,也能增加就業機會,為了加速推動,建議政府可以設立專區。 冷氣、電風扇、電視機,每到夏天國內用電量就會大增,但偏偏台灣天然資源少,超過95%長期仰賴進口。 台科大電機系教授郭政謙表示,「化石燃料像煤、油、天然氣我們都有一點,但都沒有很多,甚至很多都停止開採,所以幾乎98%甚至以上的能源,我們都必須從國外進口。」 仰賴進口,並非長久之計,蔡政府設定能源轉型目標,2025年,國內再生能源發電提升到20%,其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訂在5.7GW,太陽光電20GW,離岸風電相對容易,但發展太陽能就會碰到土地問題。 郭政謙更表示,「劃定專區能夠讓專區當中的建置更為順利申請,更方便,當然這專區劃定必須在環境考量之下,20%這個目標在國際上來說是不高的比例,很多歐洲國家50%,甚至百分之百取代都是有的,我認為政策上這個目標並非太遙遠,其實是可以達到也是需要的。」 長期關注太陽光電的台科大電機系教授郭政謙認為,能源轉型過程,太陽能有其必要性,建議政府應該要設立太陽能專區、清楚訂定相關辦法,才能加速推動。台電也多次對外保證,能源轉型過程,不會有缺電問題。 台電電力調度處組長周芳正也說,「新型的燃氣機組具有快速啟停以及快速升降載的能力,這部分可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時由燃氣機組來做相關配合調整,這樣也可以確保系統供電安全。」 早在政府設立政策初期,台電就擬好配套措施,因為隨著環境變遷,「綠能」成為全球共同目標,台灣在這波趨勢當中,沒有缺席的藉口。 本新聞轉自: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0916F07M1
用電大戶條款預定於明年元旦上路,經濟部子法規目前已在預告中,安侯企管公司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已經設置綠電裝置的案場,雖然只能抵減未來20%的義務量,但抵減後還可以再享受「早鳥優惠」,用電大戶在三年內及早設置綠電,還可以再減免20%義務量,等到法案正式上路,應可帶動一波早鳥設置熱潮。
養豬獲得「神農獎」的屏東縣農友蘇鵬,他除了養豬外,2年前投資設備蓋起強固型溫室,將檳榔園砍除後改種,共1.7公頃種有機小黃瓜,小黃瓜分批種植,全年供應給有機通路及團膳,有機小黃瓜除安全健康,更脆甜美味。 56歲的蘇鵬,養豬40年,也是許多豬農請益對象,蘇鵬說,不光是養豬內行,種菜對他來說不困難,高職念農藝科,退伍後與家人投資養豬。他以養豬廢水經處理後灌溉農田,沼氣發電後的沼泥加工成有機質施肥,2年前開始種小黃瓜,也試種過洋香瓜。 蘇鵬說,1.7公頃的網室分兩區塊,原都是檳榔園砍除改種,政府鼓勵農友申請設施種植瓜果蔬菜,有設施保護,遇到強烈氣候可以保護農作物,菜源穩定,尤其最近常下雨,植物生長受影響,但溫室則不受影響依然正常採收。 蘇鵬雖然不是植物類專家,但好學的他念屏東農業大學,和學員互動及交流,也讓他在栽種上更精進。 他說,小黃瓜分批分期栽種,一批大約2個月,所以能全年供應,平均每日採收約500公斤上下,雇用青農幫忙整理瓜藤及採收,以供應有機通路及學校團膳。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說,蘇鵬畜有餘力則行農,在設施及循環經濟,讓農業更具競爭力。 本新聞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854340?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召開記者會,對台灣太陽光電發展提出兩大建義,包括現行能源政策若不跳脫農委會七七框架,未來不可能達標,第二,太陽光電發展應設單一窗口協調;經濟部能源局表示,不是農地變更回歸中央審查就無法往下發展,而專責單位政府也聽進去,最高層級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基層單位如能源局上月起也特別成立太陽光電組,要讓太陽光電業務一條鞭。
為宣示政府支持太陽光電政策的決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偕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共同出席「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第4屆第2次會員大會」時表示,蔡政府支持綠能政策的態度並未改變,未來跨部會協調將由沈榮津成立專案小組,負責「把事情做好」。
雲林縣台西試驗場進行漁電共生文蛤養殖試驗,收成率達4至5成,與一般文蛤養殖池收成率差不多,消除漁民對漁電共生的疑慮,目前已有漁民前往水試場詢問漁電共生事宜,為新形態的文蛤養殖打下良好基礎。
緊鄰北海冷冽海域的荷蘭能種植出大量的番茄、胡椒、小黃瓜等農作物,主要靠廣泛採用溫室技術,如今這個「低地國」更要打造「永續溫室」,今年起要求所有新的溫室都須達成「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也就是完全避免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在 10 年內快速攀升,2019 年全球太陽能新增裝置量又再創新高,彭博能源財經(BNEF)報告指出,去年新增裝置量已達
面對農委會以低地力為由,大動作將麥寮上千公頃納為綠電專區,引來地方反彈,農委會昨日強調盤點不等於劃設,用地變更一定要徵得地主同意才能進行,民眾的反彈可能是溝通時雙方認知的落差所致。
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的遠大減碳目標,是促成台灣再生能源市場變革的一大推手。
政府大力推動太陽光電,屏東縣申請案達到5728件,全國第一,林邊、枋寮等11個鄉鎮饋線飽和,台電屏東區處正動共用升壓站來擴充電量。 台電屏東區處今日舉辦「屏東地區加速太陽光電推動模式說明會」,針對政府新修正農地變更要點邀集縣府、太陽光電業者近百人參與,並進行雙向溝通,以達到2025年總併網量20GW的目標。 台電屏東區處處長張簡宗瑜表示,屏東地區太陽光電申請案件高達5728件,居全國第一,現階段熱區配電級饋線已飽和,無法併網,現在輔導業者在東港、林邊、佳冬及枋寮鄉等地共用升壓站併輸電線路,來增加併網量。 台電強調,新修正的農業用地變更審查作業要點中,未來限制農地變綠電,業者應往畜禽、工業、農科及住宅屋頂申設,在鹽埔、高樹、里港、內埔、林邊、枋寮、枋山、恆春、新埤、長治、萬巒等11個鄉鎮,饋線已飽和,業者應該投資升壓站共創3贏,以達到2025年完成20GW的設置目標。 本新聞轉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74692
配合政府農業為本,綠能加值共創雙贏政策,台電屏東區處於今(28)日舉辦「屏東地區加速太陽光電推動模式說明會」,使業者了解屏東地區的潛力案場開發光電專區,並針對政府最近修正農地變更要點,限制農地變綠地,台電建議可朝向畜禽棟舍、工業、農業科學園區等申設。 說明會邀請經濟部能源局、屏東縣政府、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同業公會及光電業者近百人參與,會中討論熱烈,透過和光電業者面對面雙向溝通、彼此交換意見達成共識,早日完成2025年總併網量20GW的目標。 台電屏東區處處長張簡宗瑜在會中表示,屏東地區太陽光電申請案件高達5728件,位居全國第一,惟現階段熱區配電級饋線已飽和,無可供再生能源併網容量。在屏東縣政府以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土地與閒置的公有土地為優先推動原則下,台電找出潛力案場開發光電專區,輔導業者在東港、林邊、佳冬及枋寮鄉等地,用集結案場的方式共用升壓站併輸電線路,以增加併網量。 另農委會於7月28日公告修正的農業用地變更審查作業要點,未來限制農地變綠電,台電建議可朝向畜禽棟舍、工業、農業科學園區及住宅屋頂申設。
在幾個月前,台灣卜蜂企業預計於花蓮建造養雞場,當地居民認為養雞場會造成環境污染,因而發起抗議卜蜂進駐花蓮鳳林的行動,最終花蓮縣政府也順應民意,撤銷卜蜂已取得的各項許可及執照。 當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難道就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經濟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性嗎?答案是,有的! 讓豬糞變「綠電」,丹麥成永續發展世界冠軍國 丹麥商務辦事處倪安升處長(Nicholas Enersen)曾表示,「為了解決人口增加造成的糧食危機問題,也同時需要創新科技的幫忙。」以丹麥為例,豬肉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7%,佔世界煙燻肉品和火腿出口的22%,是全球公認的「養豬王國」,卻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永續農業食品生產國,因為丹麥政府與企業早就已經展開因應的行動計畫,包括將禽畜糞便用於生產沼氣,更鼓勵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科技。
經濟部能源局今 (26) 日公布最新能源統計資料,受疫情衝擊第 2 季能源供給、消費皆較去年同期減少 6.1%、0.5%,不過從能源供給類別分析,原油、石油產品持續下滑,但包含天然氣、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比重較往年大幅成長,能源轉型逐步發酵。 能源局表示,隨著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目標,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已較去年分別增加
近來一直被散播在砍樹種電的台糖公司,為了破除謬誤印記,近日在花蓮光復鄉大富農場辦環境教育活動」,邀請光復鄉在地居民與員工一起維護綠色資源。台糖強調,該公司平地造林已達1萬2千公頃,台糖沒那麼笨去犯眾怒、砍樹種電,會朝有農收、有綠電、絕對有森林等多贏面向規劃與邁進。 台糖表示,18年前台糖造林有其歷史背景,而且約定20年屆期之後回歸農用,目前還剩兩年時間,所以台糖要超前佈署、思考如何將原本的造林農地,再度復原成過去油綠的甘蔗園或是豐收的五穀田。至於出現農電共生的計畫,是當前政府1項新興政策,即農業用地可依法在40%遮蔽率以下申請設置綠能設施,透過綠電加值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台糖強調,願意再重申1次,造林農地絕對不會全部砍除,即使執行農電共生計畫,也是依規定將農地回歸農業使用,從事農糧產業生產,以容許使用的方式,在40%遮蔽率下設置綠能設施。 台糖並澄清,1萬多公頃的造林農地,台糖會繼續保留已規劃為森林遊樂區的樹木,例如花蓮自強外役監獄旁的大農大富農場,林相佳的區域與環繞道路兩側的林木,也不會砍除,而民眾最在意一些林地已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通相息,這更會加以保留,例如毗鄰村落或已是類植物公園的區域,對造林後衍生的綠色觀光,台糖都會考量進去。
綠色金融在全球備受矚目,台灣金融業也對此項新興領域積極嘗試,在籌措離岸風電開發資金時,除了向銀行團融資,另發行兩檔綠色債券,造成搶購風潮,可見綠電商機的強大吸引力,並成為未來金融業新轉機。 面對低利率環境,綠色金融可望成為我國金融業未來轉型方向之一,特別是隨著國內再生能源電廠陸續商轉,將能帶動更多金融創新商品問世。但創新過程中仍存若干法規疑慮有待釐清,同時也得思考監管機制,避免商品瑕疵或行銷不當而損及投資權益。 面對低利率,綠色金融將成轉型亮點
棄渣區變身光電場!1999年921大地震破碎的南投水里鄉車埕大彎地區,曾經是台電南投明潭電廠的棄渣區,截至今年七月底已發出60萬度電,約相當於1800戶家庭一個月用電量。台電更首度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合作,引進2隻「最牛幫手」,採用自然的除草方式,開創光電友善環境最佳示範。 大彎光電場址過去是台電開鑿明潭電廠引水隧道時放置碎石的棄渣區,也曾在921大地震時成為災民收容所,近來為積極活化閒置土地資產,以創新工法打造佔地13公頃的光電園區,並特別選擇於大地震20年後的2019年9月21日當天發出第一度電,去年底正式完工後又持續規劃8MW二期工程,預計2021年底完工後,將可成為台電現有裝置容量第3大且最具特色的太陽光電場址。 大彎光電場址規劃以自然除草方式,首次進行「牛電共生」計畫,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合作,引進「大仔」、「彎彎」2隻「正港」台灣黃牛,協助除草工作,將可幫台電每年省下相當除草的作業費用。 台電說明,今年暑假南投水里鄉發行的「玩轉水里觀光護照」特別將大彎光電場址納入特色景點之一,成功打造融合發電、觀光的多功能園區,歡迎民眾踴躍參觀、遊玩。
台積電去年全球用電量就高達143.3億度,對照當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約140億度,經濟部直言,當前台灣綠電根本不夠台積電用,恐要等到離岸風電建置後,才能滿足。 台積電日前宣布,成全球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承諾2050年將100%使用再生能源。今年7月初,台積電一口氣包下了沃旭兩大風場商轉後未來20年的發電量,估年發34.5億度,創全球最大單筆綠電售購電交易紀錄。(全球最大宗 台積買沃旭綠電) 由於沃旭並未揭露台積電買電價格,不少離岸風電業者透露,雖已與台積電與其他廠家洽談綠電交易,但憂心在台積電、沃旭龐大交易下,依供需法則,後續價格恐不漂亮。 台積電未來需要多少綠電,不僅各界關注,也是綠能商機的看點。根據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9年,包括台灣廠區、WaferTech、台積電(中國)、台積電(南京)、采鈺公司,全球能源消耗量為143.3億度,比五年前成長了54.12億度,近五年每年平均年增12.5%。
英國能源智庫恩柏(the Ember)稍早發佈一份最新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月到6月全球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佔全球發電量的9.8%,是2015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時佔整體發電的比例(4.6%)的兩倍。 恩柏的報告指出,風力和太陽能發在許多重要國家都超過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中國(10%)、美國(12%)、印度(10%)、日本(10%)、巴西(10%)和土耳其(13 %)。歐盟平均為21%,在英國(33%)和德國(42%)的比重更高。俄羅斯是迄今為止最少使用風力和太陽能的國家,僅佔其電力的0.2%。 另一方面,全球燃煤發電在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較陡降8.3%,同樣打破記錄。分析原因,70%是武漢肺炎重創產能導致全球電力需求下降所致,30%則歸因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大幅上升。
目前許多國家正推行能源轉型,希望透過太陽能、陸上風電等再生能源降低碳足跡、二氧化碳排放,實務上也確實可行,但若要實現 100% 再生能源電力,滿足民生與工業需求,要達成這個目標,大概需要多少的地? 探討再生能源發展議題時,「綠能占地廣」是綠能頗受爭議的部分,由於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熱門再生能源的單位發電面積的表現比傳統的燃煤發電與核能低,因此開發一座綠能電廠,往往需要龐大的土地,對於土地面積有限的國家來說,較不友善。 以歐洲來說,如果要達成百分之百再生能源供電,雖然最具成本效益的是走太陽能加上陸上風電方案,但需要 97,000
近年國內推動綠能政策,帶來農地種電風潮,但農地使用與相關的土地課稅問題必須請地主多加注意。地價稅於每年11月開徵,雲林縣稅務局表示,雲林縣稅務局提醒,在農地上興建任何設施前,應事先詢問農業、地政及建管單位,以免造成「農地」被改課徵地價稅,或移轉時被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影響權益。 地價稅每年開徵一次,繳納期間為每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課稅所屬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雲林縣稅務局說明,依據《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農地上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只要依規定設置取得合法「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和「綠能設施」,且該設施應附屬於農業設施,並必須持續結合農業經營使用,就可課徵田賦(目前停徵);而經農委會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即可申請免結合農業經營。 雲林縣稅務局表示,至於未經合法程序逕為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或設置後不從事農業經營,即非屬作農業使用,都會被改課徵地價稅。另外農地上種電,地主應注意土地是否符合前述供農業使用要件,如果日後移轉時,此農業用地經主管機關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就可依法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少部分地主分割土地取得最大比例種電面積 違背不利耕地種電宗旨 屏東沿海部分農地層下陷嚴重不利農業經營,經農委會規劃為中央光電專區後,屏東縣政府也劃設地方光電專區,卻衍生出不少光電板面積660平方公尺、發電量100kW(千瓦)的小場「林立」,為避免農地破碎化,屏縣府將在8月1日起正式停止受理這類非都計區的案場申請。 農委會宣示農業綠能推動絕不會砍樹種電更不會滅漁,其中針對2公頃以下案場,除被自然地形或其他非農業用地包圍、夾雜之零星農業用地得變更使用外,一律不予同意變更,結果引發不小反彈,認為是大開「不利耕地綠電」的倒車。
綠色金融在全球備受矚目,台灣金融業也對此項新興領域積極嘗試,在籌措離岸風電開發資金時,除了向銀行團融資,另發行兩檔綠色債券,造成搶購風潮,可見綠電商機的強大吸引力,並成為未來金融業新轉機。 面對低利率環境,綠色金融可望成為我國金融業未來轉型方向之一,特別是隨著國內再生能源電廠陸續商轉,將能帶動更多金融創新商品問世。但創新過程中仍存若干法規疑慮有待釐清,同時也得思考監管機制,避免商品瑕疵或行銷不當而損及投資權益。
星耀能源公司今天在枋寮鄉新開村舉行太陽光電場開工典禮,董事長林恬宇說,為不影響環境生態,電廠選在平緩地段低密度開發,保留周邊10公尺綠帶外,還結合綠林保留區、滯洪池等保育空間,打造兼顧生態與綠能的太陽光電基地。 屏東縣沿海鄉鎮地勢低窪,為活化不利耕種農地,縣府選定東港、林邊、佳冬、枋寮4鄉鎮劃設光電專區,遴選太陽光電業者活用閒置荒地發展綠能,星耀能源獲選。 林恬宇說,星耀屏東枋寮太陽光電場由友達電廠工程團隊開發、規畫設計及併網發電後營運維護,占地近百公頃,因應當地既有饋線不足問題,自建最大饋線併網容量達200MW(百萬瓦),將可提供當地更優質發電傳輸效率與品質,預計3年內啟用,占屏東縣「四鄉計畫」發電量800MW的四分之一。第一階段為40MW 裝置量,預定明年底完成台電併網,每年可提供約5300萬度電力。 星耀能源2017年成立,為友達光電與台灣人壽、富邦人壽等合資設立,資本額30億元。林恬宇說,今年第4季起,將陸續辦理增資至80億元,未來將擴大各類型案場的大型工程施作,持續深耕地方,協助推動綠能政策,促進台灣能源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