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台電屏東區營業處新卸任處長交接 允諾帶來更優良供電品質

台灣電力公司屏東區營業處今(5)日舉辦新卸任處長交接典禮,原任處長張簡宗瑜調任新營區處長,由台東區處處長鄭信宗接任屏東區處處長;鄭處長對於能重回故鄉服務充滿期待,期勉同仁在既有基石上,攜手同心努力前行,遵循工作標準安全第一,以客為尊,熱忱服務,配合政府能源多元化政策協助發展再生能源,為屏東帶來更優良的供電品質。 交接儀式由台電公司配電處陳銘樹處長監交,出席典禮的有立委鍾佳濱、屏東市林恊松市長、王景山議員、蘇震清、莊瑞雄、周春米立委服務處主任等人,以及台灣區電氣工程同業公會代表共100多人參與。 陳銘樹表示,卸任的張簡宗瑜處長在屏東任內1年2個月表現優異,尤其在推動綠電業務不遺餘力,而新任處長鄭信宗於1980年進到台電服務,由基層升任主管,歷任課長、經理、副處長等要職,專長發電及變電,具備豐富配電工程、電務、工安等實務及管理經驗。 鄭處長表示,未來將持續改善線路防災強度、推動配電系統強韌工程,提供優質電力、以及在防颱的準備及供電穩定更加努力,對於未來的供電競爭及綠能光電推廣及各項活動積極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共同為屏東打拚。 本文轉自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105/1892105.htm

經濟部公告今年六大施政重點 產業紓困為重中之重

今天是2021年第一個上班日,經濟部也公告「2021年六大施政重點」,依舊以產業紓困為首,其次依序為強化產業韌性、加碼投資台灣、多元經貿布局,以及落實能源轉型和建構友善水環境。 經濟部表示,因應國外疫情持續影響,將繼續推動紓困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協助仍受衝擊的製造及會展產業。 關於強化產業韌性部分,經濟部則以「推動六大核心戰略展業」和「打造四大中心」為重點,在五加二產業創新的基礎上,推動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並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契機,打造高階製造中心、高科技研發中心、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亞太綠能中心。 同時,經濟部也將透過「投資臺灣三大方案」驅動企業加速投資落實,並加強吸引高附加價值外商來台投資,以「Contact Taiwan」協助企業延攬國際優質人才。同時也將研訂第3期(民國110~民國111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同時調整法規,塑造公平可預測的商業環境。

綠電搶手 太陽能廠業績添動能

國內用電大戶條款2021年正式上路,未來契約容量大於5MW(百萬瓦)的用電大戶,須建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或儲能設備,預料石化、鋼鐵、半導體、電子等產業,將有500多戶、300多家企業名列用電大戶。由於許多企業本身廠房條件無法設置太陽能板,只能向外購買綠電,以目前占比最高的太陽能發電最有機會直接受惠,成為助攻太陽能廠營運另一動能。 國內太陽能廠營運近二年在內需帶動下明顯回升,不少業者去年有望轉虧為盈,部分廠商全年獲利有機會挑戰新高。業界分析,帶動本土太陽能廠營運回升的主要動能,來自政府推動全力衝刺2025年,全台光電裝置容量20GW(10億瓦)的目標,2025年要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20%。 業者認為,國內用電大戶條款上路之後,將成為另一個太陽能內需商機來源。以台積電為例,該公司2020年7月27日正式加入RE100組織,與全球超過240家企業共同宣示朝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未來全球加入RE100的企業可望持續增加,推升綠電需求逐年成長。 本文轉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54/5144912

用電大戶條款元旦上路 8個Q&A一文看懂

經濟部31日公布用電大戶條款,規定300多家用電大戶元旦起必須盡到綠電義務,工商時報幫您整理用電大戶重點,一次了解用電大戶規定。 Q1:用電大戶門檻如何訂定? A1:根據「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 電設備管理辦法」規定,再生能源義務用戶是指與公用售電業簽訂用電契約,契約容量達五千瓩以上,就必須義務電力用戶,目前首波範圍為經常契約容量達五千瓩以上之電力用戶。 Q2:用電大戶義務量如何計算?

屏東縣政府力推綠能轉型 光電計畫產、官與民間三方結合創造綠能商機

台灣夏季屢破歷年氣溫新高,經濟部宣布今(109)年7月14日全台用電來到歷史高峰,高達3,780萬千瓦 (KW),但仍可維持備轉容量維持10.58%,其中的重要功臣為太陽光電的貢獻。 屏東縣等效日照4.5小時,在最炎熱的用電高峰,亦是太陽發電最大的時刻,完全支援台灣的用電模式。因此太陽光電已為屏東縣推動綠能轉型的重要項目,至109年10月底已累計約521.3百萬瓦 (MW) 設置容量。未來將以畜禽舍結合光電、農業設施結合附屬綠能以及漁電共生,亦會積極探求各項綠能之多元面向發展可能性。目前已開始進行「嚴重地層下陷專區」光電計畫及「高樹光電專區」計畫,活絡閒置土地,打造綠能辦公室。 「嚴重地層下陷專區」光電計畫、「高樹光電專區」計畫 以專業審查保障農民與地主權益 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專區」光電計畫,由產、官與民間三方共同參與,以縣府角色搭起平台,對於民眾,透過與業者簽訂行政契約把關農民權益與業者義務;對於業者,光電投資挹注,間接活絡當地發展。不但解決當地產業困境及回應民眾需求,同時避免光電市場出現所謂的土地掮客及饋線蟑螂等投機、不利於公平交易的現象。 透過與專案輔導業者簽訂行政契約,確保業者義務,其中亦規範業者在動工前需成立履約管理信託專戶,層層把關保障農民與地主權益,如此可降低農民與地主疑慮,協助業者號召更多民眾一同參與計畫。本專案更首創整合府內各審查單位,建立聯合審查機制,幾乎是全縣府總動員的來加速案件申設流程。 此外,該區域配電饋線容量不足,在饋線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由縣府協助業者台電和台電協調、溝通,以專案集結升壓方式設置太陽光電,一方面解決配電饋線容量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將太陽光電設置集中在線路鄰近土地,避免土地破碎化。 為確保計畫實施品質,屏東縣府籌組專家委員會層層審查,以確保專案輔導業者具有一定財力及商譽,並於計畫期間例行性檢視業者開發能力。經過專家委員會審查合格業者共計10家,後續歷經縣府依行政契約所規定進度檢視業者開發能力,目前專案輔導業者為5家。 高樹鄉過去因土質不利農作而遭長期閒置,進而造成不肖業者非法盜採砂石、傾倒廢棄物的情形,為消弭該區的不法行為,同時活化閒置土地,因此縣府規劃盼以國有地帶動周邊土地轉型,以中央、地方及民間三方合作開發模式,打造「全國第一座砂石坑回填光電示範區」。本示範區已於107年4月完成第一期,正式於台電掛表躉售,設置容量達1.9MW,後續將分數階段施作,總規劃設置容量為47MW。

環團公佈2020國內外十大綠能新聞 各國減碳更為積極

2020年是十分艱辛的一年,但從再生能源發展的角度來看,能源轉型這條發展路徑反而變得更為堅定明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以下簡稱TRENA)為讓各界瞭解在能源轉型,這個已經是世界趨勢的全球重要議題,在疫情嚴重的2020年,國內外的發展現況為何?遇到此全球化的危機,再生能源的後續願景為何?在過去似乎僅有環保團體關心的氣候邊遷議題,今年也變成大家都無法迴避的課題了,在此重要的課題當中,各國政府又提出了什麼具指標性的宣示性政策呢?台灣政府在面臨緊鄰經濟競爭國家紛紛提出遠程碳中和目標時,我們的步伐是否仍屬保守?讓我們大家一起回顧一下2020國內外重要綠能新聞中,經過TRENA出的十大綠能新聞中,協助我們展望2021綠能的趨勢與展望。 從國家的層級而言,各國制定更為積極的減碳目標,日本韓國紛紛在今年宣佈2050碳中和目標,中國也宣布將在2060達到碳中和,英國則是提前禁售燃油車的時程,最新決定在2030年即禁售燃油車。我們不僅在各國政策上看到這樣明確的發展趨勢,在發電量上,2019年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也首度超越核能。反觀我國,對再生能源的目標仍停留在2025年20%,減碳目標也僅有2050年達2005年一半而已,在面對氣候變遷議題上,我國的長遠目標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若從市場面來看,全球各大企業也紛紛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並宣布邁向碳中和的目標,我國政府也為回應市場對綠電的需求,成立綠電交易平台。在綠電市場中最具指標性的新聞,就是台積電為符合客戶需求,成為RE100中第一家半導體業者,並與沃旭簽下全球最大離岸風電的購售電合約。不僅是這些國際大廠投入綠能,就連石油交易商都紛紛轉向投入再生能源。 但在台灣,仍有許多企業仍停滯不前,未能積極面對綠電將是未來必備的生產要素的問題,因此在國家設立用電大戶條款時不斷發出反對聲音,要求政府給予10年的緩衝期,儘管目前規劃僅規範大戶台電契約容量10%的設置量,但也在紛擾的雜音中,政府也已經確定2021年元旦,用電大戶即將上路,用電大戶將無法再迴避使用綠電的企業社會責任。

潘孟安執政6週年 玩「大富翁」遊戲談政績

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舉行執政6週年記者會,縣府設計「大富翁手遊」、縣民問政等輕鬆活潑方式,讓潘孟安談政績,他表示,明年屏東縣將率先全國達到100%民生用電全綠能。 潘孟安以往就職週年記者會,多數在縣府記者室召開,今年改在大禮堂,以「大富翁手遊」及邀請兒童、青年和長者等縣民問政方式談政績,縣府表示,由於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家都很悶,今年改用遊戲的輕鬆、活潑方式。 「大富翁」地圖每一格是一項政績,包含減債拚建設、青年返鄉創業、文化建設、深耕教育、長輩在地安老、環保低碳家園、城市改造、健康平權、自來水年底普及率達6成及全人照顧等關卡,潘孟安擲骰子決定談哪個政績。 潘孟安表示,「大富翁」這場局就像是人生,會遇到什麼不知道,可能有「挑戰」也有「機會」,也有早就註定好的「命運」,但「我們從未向命運低頭,認清屏東的處境,進而擬定屬於屏東的策略,沉穩地前進」。

冬季太陽能表現會比較差嗎?一切以日照量為主

通常提到太陽能板,直覺反應會認為是僅適合夏季的再生能源發電機組,溫度可能也愈高愈好,但其實不然,太陽能就跟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一樣,過熱都無助於運轉效率,冬季寒冷的天氣反而有助提高太陽能板的發電量,主要還是取決於日照量。 冬季太陽能整體發電量下降,主要是因為日照時數降低、陰雨天氣,若是會下雪的地區,模組積雪也是一大挑戰,尤其現在的太陽能板傾斜角度,讓砂石跟雪更容易堆積底下邊框處,與氣溫較無關係,而隨著技術演進與經驗累積,都有各式各樣的進展,像是以雙面太陽能吸收底下的積雪反光、加裝發熱器融化面板上的積雪。 當然,若都是陰雨天、又或是太陽能板頻頻被雪覆蓋,模組也不會發電,就好比北部宜花地區,受東北季風影響 12 月上旬有多天不見太陽,大多為衣服曬不乾的陰雨天氣,根據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桃園以北與宜蘭、花蓮等地區 12

屏東漁電共生 業者盼在地試驗

政府發展綠能推漁電共生,並在12月初公告「屏東先行區」,光電業者正積極尋找養殖戶洽談中,但因目前政府僅提供吳郭魚、泰國蝦等試驗結果,屏東重點養殖且高單價的石斑、午仔魚排在明後年才試驗,導致屏南養殖戶投入意願低。 由政府主推的「漁電共生」是以40%遮蔽率、維持70%以上產能為前提,來做魚塭光電整合,因此從2019至2022年依序針對文蛤、虱目魚、吳郭魚、泰國蝦、金目鱸、白蝦、石斑、七星鱸、午仔魚,烏魚進行試驗,當中屏東養殖主力石斑、午仔魚是排在明後年試驗。 項目不符 養殖戶無感

2020年全台用電量料將破紀錄 住宅用電增最多 節電12億度仍不夠

今年全台用電量可能再創新高,台電日前發表今年節電成果,估計省下12億度電,不如去年的14億度,也無法抵銷今年的電力消費成長量。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今年1~10月住宅用電量較同期成長7%最為顯著,主要是今年夏季溫度高,又有許多人因防疫再家辦公,導致住宅空調用電增加。 五年首見負成長就「反彈」 2020全年用電量預估再創新高

用電大戶條款2021元旦上路 約300家5,000瓩企業受影響

經濟部12月中正式公告用電大戶條款,第一波約300家企業列入,半導體業、化工、石化產業首當其衝,明年法案上路後有5年緩衝期。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政府規劃的「用電大戶綠電條款」,引導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之電力用戶,預計自2021年1月1日起在5年內設置或購買綠能達契約容量10%,規範用電大戶綠能義務,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企業競爭力,以串接國際供應鏈。 根據統計,第一波用電大戶以5,000瓩以上為門檻,約有506個電號,扣除教育、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等後排除名單,還有約300家企業,必須在5年內完成設置契約容量10%的綠電。取得綠電方式包括設置綠電發電設備、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繳交代金等4種管道。 對於大戶條款上路前已設置綠電設備者,經濟部表示,其義務量可由10%降為8%,折扣後仍可同時再享受3年、4年內提早完成,義務量再各打8折或9折等早鳥優惠獎勵。 王美花也表示,經濟部已經開始盤點下一階段2025年到2030年的電力需求,並已經納入未來產業用電、車輛電動化、以及經濟成長所需的用電量,預估2030年供電可滿足,備用容量率維持在15%以上。 本文轉自:https://www.ctwant.com/article/91704

衝刺2025再生能源發電20% 政府打4劑強心針

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的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政府4管齊下推動綠能產業,包括建構產業專區及研發基地、健全綠電制度、打造離岸風電國家隊及切入亞太風電產業鏈;而我國超前布署也成為鄰近國家日本學習的範例。 為推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在「台灣向前行!經濟動能大未來發展論壇」中表示,政府超前布署台灣未來經濟成長動能,正整合國家資源,聚焦高階製造、半導體研發、高科技研發與能源轉型等四大主軸,打造四大研發中心。 沈榮津指出,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的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台灣相對亞太周邊國家提早推動綠能產業,在太陽能、離岸風電都做了周全準備,目前績效陸續浮現,相對比之下,日本政府因缺乏綠電配套措施,導致綠色產業鏈缺乏綠電供應,反而開始向台灣學習。 面對全球數位轉型浪潮、美中經濟戰變局,讓台灣20年內成為全球經濟關鍵力量,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政府正規劃在5+2基礎上,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打造綠能科技產業,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同時, 也穩定推動能源轉型,組建風電產業國家隊,實現國產化練兵實績,切入亞太風電產業鏈,進而打造臺灣為亞太綠能中心。

清洗太陽能板憂汙染 專家說安啦

台灣能源進口仰賴率高達98%,為提升能源自給率,中央啟動國家綠色能源政策,積極開發台灣再生能源與潔淨能源,不少民眾擔心清洗太陽能板時,恐釋放有毒物質,對此,專家學者表示,由於灰塵遍布,會影響發電效率,因此需要定期清洗,但主要以雨水、清水清洗,並不會有汙染疑慮。 為配合能源轉型政策,行政院核定《太陽光電兩年期推動計畫》,其中台南市國有非都市土地之鹽業用地,為優先開發區域,將以兼顧生態、環保與景觀等作法,活化土地成為太陽光電使用要地。不過,民眾對於太陽能板的質疑不歇,甚至還傳出若清洗金屬支架、面板,可能釋出有毒物質,令人擔心。 對此,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華志強指出,太陽能板壽命平均20至25年,依照製造廠商的出廠規格及使用情形,發電效率會逐年下降,為避免發電效率下滑,一定要定期清洗面板上的灰塵、或是鳥類的排泄物,確保太陽能板延壽。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教授周榮華則表示,若是以清水、雨水清洗一般灰塵、排泄物,並不會有毒物釋出,再加上部分縣市禁止廠商以溶劑、清潔劑等清洗,安全上不會有疑慮。華志強則說,除定期清洗外,太陽能板也應注意重物撞擊、強風吹襲等外力破壞,電線老舊毀損也需要定期檢視維修,才能讓民眾安心。

屏東農田水利圳蓋光電見成效 估110年收租千萬元

配合政府綠能政策,農田水利署屏東管理處將灌排水路租給光電公司設置太陽能板,設置3年來見成效,屏東管理處今年收入140 萬元租金,屏東管理處預估明年底收入將有1000萬元。 屏東管理處今天在萬丹鄉後村村的灌排水路太陽能板光電區召開記者會,後村村的圳路太陽能光電區分別有架設3年與1年的光電區。 管理處長黃信茗表示,自民國106年起積極盤點轄內灌排水路適宜的腹地,在維持圳路既有排水功能及確保不影響圳路疏浚管理維護下,將圳路租給光電公司架設太陽能板,後村村的光電區一開始農民反對,與農民溝通許久才成功設置,3年來終於發揮了成效。 黃信茗表示,屏東管理處目前在屏東市、新園鄉、東港鎮、竹田鄉、萬丹鄉和車城鄉盤點了8處水圳架設太陽能板,截至目前,架設面積約6萬平方公尺,裝置容量約9MW(百萬瓦),約可提供3萬多戶用電,今年的租金收入新台幣140萬元。

中山大學教授盧展南: 缺電解方3順序 最後才是建電廠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盧展南指出,過去國內舉辦多次全國能源會議,並在今年提出「能源轉型白皮書」 ,將缺電解方依序訂為能源效率提升、綠能管理及需求面管理,最後才是石化燃料的基礎擴建;他呼籲,在需求面管理方面,政府要將能源管理法、電業法中許多分散規定集結起來做成上位法規,讓供電義務者、受電業者有依循準則,「關鍵是政府要下定決心做這件事。」 統合能管及電業法 訂依循準則

鼓勵企業綠能轉型 日本祭出減稅優惠

為了達成2050年全部零溫室排放的目標,並鼓勵企業研發綠能科技,日本政府推出10%的減稅優惠。將從稅務、金融方面著手,吸引企業、尤其是高碳排產業投入轉型和研發,並將給予10%的減稅優惠,而要獲得減稅資格,公司必須提出具體的業務計畫,以詳列投資規劃和研發是否對減碳真的有幫助。 企業減碳優惠 日經亞洲報導,這個政策是由執政的自由民主黨所提出的稅收修訂綱要,對於有益於減碳的設施或科技研發投資,給予最高10%的減稅優惠。

太陽光電躉購費率 明年加成最高27%

經濟部7日(周一)將召開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及計算公式草案聽證會,在太陽光電部分,整體費率雖較去年下調,但增加多項加成項目,像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增加裝設誘因,除以往高效模組外,明年首次提出一地兩用、風雨球場等型態的加成,新增費率加成最高合計可達27%。 而改變最大是離岸風電20年躉購費率首次跌破每度5元,109年度再生能源發電設備電能躉購費率當中,離岸風電的固定20年躉購費率,今年還有每度5.0946元,明年將調降至每度4.6568元。只要是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簽約風場,都還可享受每度5元以上,明年起才完成簽約風場,價格則跌破5元。 不過,會受明年躉購費率影響的,僅剩麗威風場的後續接替開發商。由於麗威風場遲至12月初還未取得籌設許可,其餘風場都已完成簽約,且麗威風場是否能開發將在明年1月決定,很有可能是由新開發商遞補接手,每度勢必低於5元,將會影響開發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也比今年持續下調,屋頂型、地面型及水上型的費率都有調整,不過為了鼓勵裝設太陽光電設備,明年除了原本就有的高效能模組外加6%、原住民族地區或偏遠地區外加1%的優惠外,新增一地兩用型態外加6%、風雨球場型態外加10%、風雨球場施作金屬浪板型態外加4%。

《屏東》萬巒首座公墓綠電 明年中完工

萬金村13號公墓遷葬後 公所擬建結合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 屏東縣萬巒鄉持續推動公墓公園化,坐落萬金村的13號公墓,將成為鄉內首座結合太陽能光電的風雨球場,預計明年中完工,年發電量可達110萬餘度,約可供203戶家庭用電。

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費率 漲八成

經濟部3日公告調整「109年度繳交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費率」,電業及用電戶設置自用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達30萬瓩以上者,燃煤、燃油、燃氣、核能及自用發電設備調升,其中燃煤每度費用最高,來到每度0.0980元,漲幅高達80%。 經濟部指出,新的費率適用發電期間從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燃煤每度新台幣0.0980元,燃油每度新台幣0.0928元,燃氣每度新台幣0.0672元,核能每度新台幣0.0388元,自用發電設備每度新台幣0.0707元。 能源局解釋,過往在台電向綠能發電業者購電時是採用躉購電價,其中的差額是由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應,而再生能源基金收入則是來自非再生能源設備,過往比例是台電占九成、IPP等民間發電業者一成,繳交費率都是依當年基金支應狀況來「量出為入」。 能源局長游振偉說,由於國內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持續推動中,既有的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業者,就需承擔能源轉換過程的相關補貼費用,過去再生能源發展價格較為高昂,因此才會由再生能源基金支應。

台積電、台哥大來當綠電大戶!第二批綠電交易量超過7億度

經濟部推動綠電交易平台,第二波交易名單出爐。官員指出,包括台積電、台灣大哥大等七家企業響應使用綠電,年交易量更超過7億度(相當於70萬張綠電憑證),是首批交易量的7倍。 經濟部表示,國際上使用綠電逐漸成為趨勢,產生像是「RE100」這樣的國際組織,目標是在2050年底前100%使用再生能源。隨著越來越多國際知名品牌客戶加入「RE100」,台灣的供應商為了打進這個世界的綠色供應鏈,也相應加入「RE100」,例如知名的台積電與大江生醫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台積電跟大江生醫,另外台灣大哥大、台北101、台灣萊雅、元太科技及博仲法律事務所,也加入第二批的綠電交易當中,這次除了有綠電需求的產業更多元,年交易量更超過7億度(相當於70萬張綠電憑證),是首批交易量的7倍。 另外,這次的綠電交易,除了原有的太陽光電,陸域風電也加入轉供。像是得禾能源、富崴能源、苗栗風力、達德能源、台汽綠能、瓦特先生及富威電力等發電業者及售電業者都有參與,不只為永續環境而努力,更能協助台灣產品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

既然要蓋就全部一起來吧,浮式基礎離岸風能開發商打算結合各種海洋能源

浮式基礎離岸風能被視為是離岸風能的未來,畢竟目前主流的固定樁式基礎有水深的限制,淺海風場很快就會飽和,日後勢必往更外海發展,但是主流的固定基礎離岸風能成本已經來到具有經濟效益、可跟化石燃料火力發電競爭的地步,浮式基礎若要接班,起碼也要達到同樣的經濟效益,在外海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浮式風能該如何突破呢? 英國的海洋電力系統(Marine Power Systems)、丹麥的浮式發電廠(Floating Power Plant)、挪威的遠洋電力(Pelagic

明年光電躉購費率 擬刪階梯式優惠

經濟部能源局日前預告明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其中太陽光電每度三.七二三六到五.六二八一元,屋頂型二十kW以下降幅約一.五%,但攸關大容量發展的地面型降幅最高達五.七%,且太陽光電的躉購費率將不再享有「前高後低」的階梯式費率,各級距費率全年統一。 能源局近兩年為鼓勵家戶在屋頂裝設太陽光電,二十kW以下級距降幅最小約一.五%,其它屋頂型各級距降幅落在三.四%至五.四%不等;而地面型和去年第一期費率相比,降幅達五.七%最大。 太陽光電費率自二○一九年起分為上下年度兩期。能源局太陽光電組長林文信表示,過去祭出「前高後低」費率是考慮業者一年當中的建置成本有差異,也為了分散業者工期;但隨著太陽光電發展逐漸成熟,模組、支架、施工費用等每年降幅有限,因此朝向上下年度費率一致。 對於明年費率,目前太陽能業者反彈不大,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茂迪總經理葉正賢都表示還在溝通、尚未定案。但仍有業者私下抱怨,部分開發案因新增法令關係延宕,因此而損失的電費該找誰討?

小英政府盤點1萬公頃漁電共生 迎開發商「帶資金技術來種電」

力拚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20GW目標達陣,據悉,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上周完成跨部會整合,盤點太陽光電八大優先推動場域。其中最具經濟效益是漁電共生場域,盤點1萬公頃、可設置容量4GW,今年底將優先公告4,805公頃,沈榮津已告知光電開發商「帶著資金與技術直接來種電」。 八大優先推動場域包括:學校、公有房舍、農業設施及工業園區等屋頂,漁電共生場域、綠能營區、港口及停車場、汙染土地。其中漁電共生面積較大,頗受光電業者青睞,大多分布在台南、嘉義、屏東、高雄、彰化和雲林地區。 近年農地種電大量增加,引發農地破碎及流失爭議,農委會7月修正規定,限制特定農業區及養殖漁業生產區不得變更設置太陽光電,引發太陽光電三大公協會強烈反彈。行政院火速在9月間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由沈榮津領軍,周周召開跨部會議,協助排除光電設置障礙,上周完成跨部會20GW目標整合,盤點八大優先推動場域具體細節,沈榮津並責成台電全力配合併網的饋線容量或啟動加強電力網,對光電熱區擴充饋線容量。 20GW目標中,6GW屬屋頂型,14GW為地面型。屋頂型部分,官員說,農業設施屋頂盤點2,100公頃、可裝置容量2.1GW最高,農委會每月將提供210MW有意願名單,供公協會媒合設置。

用電大戶條款 設五年緩衝期

用電大戶條款敲定,經濟部規劃12月中正式公告,力拚明年元旦上路,對原先已有綠電設備用電大戶,最高可獲40%義務量減免優惠,提高誘因以利推廣綠電。第一波約300家企業列入,半導體業、化工、石化產業首當其衝。官員說,綠電建設短空長多,有利於未來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 根據統計,第一波用電大戶以5,000瓩以上大戶為門檻,數量約506個大戶電號,扣除教育、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等後,約有300多家企業,必須在五年內完成設置契約容量10%的綠電。大戶取得綠電方式包括設置綠電發電設備、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繳交代金等四種管道。 能源局官員說,用電大戶政策方向已訂出,過去討論四大內容原則不變,包含一、首波門檻維持5,000瓩;二、辦法實施前,先前配合能源政策已在屋頂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者,訂定打折機制,義務量最高可減免20%;三、祭出早鳥優惠,業者需在五年內完成10%綠電設置,若提早在四年、三年內完成,建置比例可從10%降為9%、8%;四、不同再生能源類別,分別計算購買綠電額度。 至於緩衝時間五年爭議,官員說,企業界認為實施後會對產業增加負擔,盼期程再延長二年至七年;但環團要求用電大戶要負企業社會責任,盼縮短至三年完成,最終決定依預告時的五年作緩衝期,這是多數認同的期程。

化腐朽為神奇! 潮州要把垃圾山變光電場

屏東縣潮州鎮泗林里的簡易垃圾掩埋場,封場至今逾20年,潮州鎮公所向太陽能光電業者招手,計劃把垃圾山變成發電廠,預估未來發電量可逾1.2MW,1年電價收益可逾500萬元,活化用地開闢財源。 屏東縣潮州鎮泗林里在1998年設立面積約2公頃的簡易垃圾掩埋場,崁頂焚化爐啟用後即封場至今。 潮州鎮公所主任秘書王建元指出,潮州垃圾掩埋場面積約2公頃,最深處逾4米,封場後由鎮公所清潔隊堆放可分解性的農業廢棄物,鎮公所每年需向台糖支付租金,為響應政府推動綠電,特別尋求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協助,評估轉型太陽能光電,讓閒置掩埋場活化發揮效益。 屏東縣綠能辦公室說,屏東縣首座由掩埋場轉型的太陽能電廠位於鹽埔鄉,鹽埔鄉公所在今年2月完成第三期設備登記,發電量總計為1.2MW,即將進行招標作業的潮州垃圾掩埋場,預計先施作1公頃,未來發電量可逾1.2MW。

「莫拉克風災後最好消息」 林邊濫田發電了

農委會於屏東縣林邊鄉劃定近500公頃的「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簡稱中央光電專區),經多年推動今天寫下里程碑,不僅是屏東縣內首個透過升壓站併聯的光電場,業者斥資鉅額興建的升壓站更具備「氣體絕緣開關設備 (GIS)」,是國內光電場除台電外唯一的光電設備,有地主聞訊則說「這是莫拉克風災後最好消息」。 屏東首個升壓併聯光電廠 林邊不少地勢低漥的農地遇雨就淹,因為幾乎已無法經營農業,其中近500公頃由農委會劃為中央光電專區,寶晶能源透過城市綠能開發土地,因為現有低壓饋線不足,今年投入自建升壓站,將22.8KV升為69KV以利併聯入電網,今天舉行升壓站啟用儀式,太陽能光電板所發出的電經過升壓站,終於約在中午左右正式進入電網。

「石頭營」軍事遺跡引關切 屏東縣府拚創造雙贏

針對生利能源公司在屏東縣枋寮地區執行光電開發工程,9月下旬發現疑似日治時期「石頭營」軍事遺跡,屏東縣政府2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強調發現碉堡地點至今仍維持現狀,縣府文化資產保護所已邀集專家學者進行文資審議現勘,以釐清碉堡的文資價值。縣府會站在保護文資及確保業者權益的立場,讓二戰遺址與光電共存共榮,創造雙贏。 縣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主任盧俊中表示,生利能源公司106年以枋寮鄉新開村私有土地103公頃申請建置太陽光電案場,今年3月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核准三級坡以下部分區域約共計45公頃(40MW),環保署認定免環評,後向縣府申請水土保持計畫,共分3期,目前進行第一期水保工程,面積約12.5公頃及4MW太陽能設施建置作業,同時依法規劃寬10公尺以上隔離綠帶及滯洪池,採取兼顧綠能開發與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 屏東縣政府說明,今年9月廠商於施工便道發現部分露出碉堡地點,接獲通報後,隨即邀集綠辦、文資所等相關單位前往會勘,當即停工並維持現狀至今。目前據報有64個二戰遺構,生利公司103公頃區內有17個二戰遺址,文資所均已掌握點位,並經比對業者的開發計劃,預定裝設太陽能板地點,並未與該17個點位重疊。 縣府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林洋助表示,有關文資部分,縣府依文資保存法施行細則第15條,於今年11月23日邀集文資委員、專家學者及提報人、土地所有權人等利害關係人進行文資審議,已完成現勘5處點位,但該區域幅員遼闊,且提報人提具64處點位之多,為掌握時程將以分區審查方式,優先辦理鄰近基地範圍點位審查評估,釐清本案場碉堡的文資價值,以及是否列冊。

屏市永新公園綠地種電挨批 潘孟安:已將種電案退件

屏東市永新公園綠地被蓋上太陽能板引發批抨聲浪,縣長潘孟安今天面對議員詢質時表示,這會讓綠能產業受到污名化,縣府已將該種電案退件,未來應避免類似亂象發生,以公共利益為優先。 潘孟安表示,種電發展綠能不可無限上綱,永新公園綠地被蓋上太陽能板他也覺得觀感很差,立刻請縣府相關局處進行了解,發現早在7月間縣府就將永新公園種電案退件,不知道為何還會冒出該光電設施,引發批評。 潘孟安指出,屏東市公所已向縣府允諾,近日內將會同施作的光電廠商會勘,除非改變設置方式達到法規要求,否將進行拆除,未來包括縣府及地方公所都應防止類似擦槍走火的種電亂象發生。 本文轉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6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