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於7/13下午接待新加坡國際綠能私募基金投資團隊(EQUIS)參觀農業結合光電之新型態農業大棚,分享屏東綠農奇蹟成功經驗。 尼伯特颱風過後全台壟罩在農損的氛圍中,唯獨屏東光電農棚內農作物躲過風災摧殘保持良好,並且維持著高品質、高產量的情況,新加坡投資團隊對此情景感到不可思議。 尼伯特颱風過境後,經農委會統計農產損失部分高達9億6,380萬元之多,而坐落於屏東光電農棚園區的農作物,在光電大棚的保護下成功的阻擋風災、依舊維持高品質最佳產量與狀態。 經營光電農棚的向陽優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陳貴光董事長表示,光電農棚已經歷5年以上的颱風測試,至今是完好如初絕對經得起考驗,農棚雖然架設太陽能板降低日照,但只要太陽能板間保持足夠間距與高度,就能調配陽光光量,光電板下沒有什麼不能種的作物,建議農委會應該積極輔導補助農民將農業設施轉型為結合太陽光電之溫室棚架發展精緻有機農業。 新加坡EQUIS綠能基金投資團隊表示走遍亞洲各地,內部原本就已經是把台灣南部設定為亞洲綠能基金投資首要標的,而在經過此次參訪後,對屏東光電農棚能夠克服天災、鳥害及蟲害,同時光電屋頂設施又可發電提供自足,落實了農地農用,創造農地新價值,這種新型態的成功農業與科技的結合,更是過往團隊未曾想像過的新市場價值。 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何紹康主任把握機會當場力邀新加坡綠能私募基金團隊來屏東投資綠能農業,發展國際綠農合作;新加坡團隊方面也表示高度意願,表示將努力積極引進國際資金與屏東土地結緣,希望能夠在屏東有長期的綠能投資發展計畫,和屏東共同發展綠農榮景。 何紹康主任表示雖然目前光電農棚的初設成本較高,但後續會有穩定收成及光電20年收入,特別以農業角度來看,市場又可有穩定的農作產銷供需,穩定民生物價,中央政府其實應加碼持續鼓勵地方以專案方式推動農業升級,推動光電農棚為新一代綠農發展目標。民眾對光電農棚的建置如有任何相關問題,請電洽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Tel:08-7327066)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 動辦公室 7/1(五)下午假屏 東縣政府大樓辦理屏東縣綠 能專案推動招商說明會,吸 引綠能系統廠商與一般民眾 超過 120 人參加,會中說明 屏東縣再生能源政策及推動
行政院農委會於6月23日辦理「屏東縣五大沼氣發電模式示範觀摩會」召集各縣市之農業處與環保局相關業務承辦人員至屏東縣取經。由農委會畜產研究所鄭裕信所長帶領,並有中央畜產會及農委會畜牧處官員陪同,另邀請成大環境工程研究所鄭幸雄講座教授及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博士擔任查訪專家。屏東縣政府農業處、環保局以及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亦分別派員陪同參訪,共同研商沼氣發電之技術與市場問題。 該項行程十分緊湊,分別參訪飼養2000~4000頭的中型養豬場三場,以及飼養3萬頭豬的大型養豬場-中央畜牧場。除中央畜牧場的成功經驗早已名為遐邇,各界參訪絡繹不絕外,即使僅飼養2000頭豬的養豬場,經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輔導,加強厭氧發酵槽功能後,不僅廢水處理功能獲得改善,完全符合放流水標準,沼氣產生量也大增。業者用心投入設置脫硫設備及沼氣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供應畜牧場本身使用綽綽有餘。大家異口同聲說,沼氣發電是十分正確的方向,這種投資絕對值得。而未來如果政府提高沼氣發電的收購價格,誘因更大,業者自然爭先恐後做沼氣發電。 參訪行程結束前農委會畜牧處李春進處長特定從台北趕至九如鄉與參訪團會合,可見農委會對此工作之重視。李處長更帶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就是行政院已要求經濟部檢討沼氣發電躉購費率希望能再提高,此對養豬頭數高居全國首位,並正積極發展綠能的屏東縣無疑是大利多。 李春進更表示,早期畜產研究所輔導農民採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是著眼於污染改善,不太考慮能源回收。現在時空環境改變,農委會將積極推動「能源回收型豬糞尿處理系統」,強化豬糞尿所含的豐富有機質可產生沼氣的功能,而不將其僅視為廢棄物在前階段即採固液分離將之移除。農委會將責成畜產研究所組成專家團隊,針對屏東縣的五個示範養豬場,進行整體性的評估,並提出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的調整方案,以供全國養豬戶參考。
魯凱族早期約有兩三百戶石板屋的聚落,稱舊好茶部落位於中央山脈尾北大武山北側,海拔約1000公尺,民66年曾遷徙至隘寮南溪下游河谷,稱新好茶部落,後又因96年聖帕颱風而安置於隘寮營區,在討論重建時又碰到八八風災,家園全部摧毀,因而遷徙至禮納里永久屋部落。隨著部落遷徙,舊好茶部落仍然是部落人心繫的地方,這裡長年住著杜義雄(小獵人)夫妻,他們在山上種菜自給自足,過著與事無争的生活。拍攝原住民紀錄片知名導演、金鐘獎得主陳惠武日前因錄影結識這對夫婦,生活過得愜意,但夜裡缺乏照明也造成起居不便。透過陳導演的轉介,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新能源中心黃秉鈞教授及博士後研究員許伯堅(綽號阿甘)允諾協助提供太陽能發電及照明設備,並由毅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矽鉛電池 。 居住繁華都市的阿甘有著細膩的心思,發揮所學巧妙設計這套太陽能光電板面積1平方公尺,發電量130瓦,足以供應山上打獵夜間照明,方便攜帶且容易組合的太陽能板,總重約13公斤。歷經一個月終完成二套光電板、直流式LED燈泡及逆變器,阿甘在陳導演陪同下於今(5/30)跟小獵人夫妻相約在禮納里部落,阿甘親手贈送給他們夫妻,也教導他們如何組合,預計背上山一天後點亮舊好茶部落天空。 縣長潘孟安得知阿甘的義舉感到十分欣慰並表示舊好茶部落雖已遷村至禮納里部落,但仍有族人選擇居住山上也表示尊重。縣政府期待中央政府落實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已於4月初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成為全國首設單一窗口的地方政府,今樂見阿甘的自主電力照明設計,這意味著本縣更應積極發展自主能源來取代核電,潘縣長也期待有更多在地化再生能源投入本縣,屏東有得天獨厚的陽光及海灣,歡迎洋流、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頂尖綠能科技投資,有意願投資者可與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聯繫,專線電話:(08 )732-7066 。
屏東縣首創的綠能專案辦公室成立半年有成,下周起連台電也要派專人進駐辦公室,以縮短申請時效;綠能專案辦公室主任何紹康表示,目前一般再生能源申請案,有些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屏東縣經整合後,業者向台電申請,大約2周內就能完成。 何紹康表示,只要民眾想要賣綠電給台電,就必須向台電提出申請,有的個案還涉及工商、建管、環保或農業等相關單位,縣府自今年4月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後,有效為申請民眾節省不少時間,未來連台電也進駐,單一窗口功能將更能發揮。 新政府上台後,各縣市大力維動綠能,屏東縣自今年4月率先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後,這回再次首創整合台電也一起進駐,就是希望以高效率吸引綠能業者投資屏東。 何紹康表示,各申請案涉及的相關單位不同,所需時間未必相同,不過在縣府專案辦公室協助解決相關疑難雜症後,再向台電提出申請,平均在台電的流程只需要2周的時間。台電進駐後主要協助屏東饋餘量查詢、再生能源躉售審查申辦等業務,台電同時會公布屏東200處饋線熱點。 綠能專案辦公室10日上午10時30分有一場剪綵記者會,宣示縣府有效提升行政效率的行動,未來在屏東縣提出綠能申請案,不必再跑來跑去,只需要透過綠能專案辦公室就能搞定。 根據縣府年初設定的目標,今年要完成的再生能源設施,包括太陽能發電56MW、沼氣發電1MW,洋流發電1.5MW等,縣府說,目前仍以太陽能發電申請案為最大宗,沼氣發電也蓄勢待發。
為加速推動綠能,打造低碳永續城鄉,屏東縣政府已於本年 4 月 6 日成立綠能推動專案辦公室,潘縣長並宣示今年希望能達到綠能設置 50MW 以上的目標, 要求各局處通力合作。 屏東縣對於綠能的推動將採取(1)多元化因地制宜,(2)聚焦太陽光電、沼氣發電, (3)創造土地複合利用價值等策略。屏東縣在綠能推動上已有多年良好的基礎, 為更進一步加強,除多方吸取國外技術及經驗外,國內其他縣市的推動經驗也有值得屏東縣參考學習之處。因此潘縣長特於今(5/18)率屏東縣城鄉發展處、農業處、環保局等主管同仁至同屬農業縣且推動綠能不遺餘力之雲林縣參訪學習。 潘縣長等一行人此行實地參訪位於麥寮鄉之晁陽綠能園區以及立瑞畜產有限公司。在晁陽綠能園區看到業者充分發揮巧思,於太陽能板下養蟋蟀為高經濟、 高蛋白、低耗能的綠能產業。以及愛迪生創意科技的低噪音磁浮風力發電示範,
屏東縣政府為加速縣內綠色能源之推動,帶動綠能產業之發展,積極辦理綠能、低碳等精進計畫,現階段更進一步成立「屏東縣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透過專案辦公室單一窗口行政服務,提供更具效率的全方位綠能推動服務,營造綠能產業於本縣生根之有利環境,創造就業機會,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結合「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低碳永續綠能城鄉。 本縣對於綠能的投入,肇始於八八風災的衝擊後,部分鄉鎮的電纜嚴重受損,造成縣民生活不便外、且重創災區經濟。屏東縣政府於災後重建的規劃,因應時代的趨勢,規劃出結合低碳、綠能及國土資源復育等多面向之產業、環境及能源的發展模式,進而推展出聞名全台的「養水種電」創新施政,而其中更令國內外所矚目之焦點,為林邊鄉「光采濕地」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園區內設置各項再生能源設備, 包括太陽光電模板、風力發電、生質柴油發電機及氫燃料電池等,總設置容量約 148 kW。為克服再生能源的間歇特性,備有 159 kWh 的儲能系統,同時結合全國首創的智慧型微電網系統,將可打造全區 100% 再生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此項成果於 2015 年榮獲